一些有關合氣道歷史的誤解 - 合氣道討論
By Edwina
at 2006-11-26T18:43
at 2006-11-26T18:43
Table of Contents
在9月份的時候,
個人與一些網友前輩對於合氣道、柔術、戰場上武術、奪刀槍之類的做了點討論。
因為我實在很難相信有人在戰場上奪刀奪槍,
於是,不是很認真的又找了一點資料。
而我看的資料,日本人寫的部分沒看到什麼特別的
(除了五輪書、兵法家傳書有提到一點兵器長短、空手奪刀槍的事情),
華人寫的倒是有些有趣的事情。
我以下簡單引用的除了之前提到的「紀校新書」、
還有「練兵實紀」(市面上似乎已無,要去圖書館借),
以及馬明達的「歷史上中、日、朝劍刀武藝交流考 」
(馬明達為武術老師與歷史教授,還活著,有興趣者可EMAIL給他)
以及網頁 http://www.kendo.com.hk/newpage62.htm
--
日本人的刀,好像真得蠻強的,也做得很好,
歐陽修寫了"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讓妖凶。」
日本刀的厲害,也讓之後的明朝與其他朝代的士兵,吃了很多苦頭。
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說:
「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
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
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
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注意武器強弱差異造成身多兩斷,更何況空手?)
何良臣在其《陣紀》卷2《技用》中說:
「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禦,則用刀之巧可知。」
明末徽州武藝家程宗猷在《單刀法選》中也說:
「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常敗於刀。」
對於日本刀的這些長處,一些優秀的明朝將領,都曾認真加以研究,尋求對應辦法,
同時也用心引進其刀法,藉以提高明軍的戰鬥力。
這中間,戚繼光針對倭寇善於個自為戰以發揮長刀優勢的特點,
他從民間武藝中吸取了大量技藝,創制了"長短兵迭用"的"鴛鴦陣"法,
(鴛鴦陣 12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不同長短兵器)
以集體的"齊勇"來對付單個倭寇。實踐證明這是打破長刀優勢的有效辦法。
基本上,除了鴛鴦陣外,
明朝戚繼光等人,
還有很多對武器、戰術、陣列等的研發改良(有興趣者可看馬明達教授那篇)
也很認真的跟日本人學習製刀、刀法等,
也才能破解戰場上武器被打斷、武器劣勢等問題。
--
當然,以上是華人面對日本人,武器處於劣勢時的處理態度,
或者日本人對日本人時,其奪刀奪槍之訓練或許比較華人強也不一定。
而下一步,蠻想查一查古代補快、警察、與民間用的武術,
這好像比較符合我個人認知的合氣道前身--柔術的常用情況。
--
個人與一些網友前輩對於合氣道、柔術、戰場上武術、奪刀槍之類的做了點討論。
因為我實在很難相信有人在戰場上奪刀奪槍,
於是,不是很認真的又找了一點資料。
而我看的資料,日本人寫的部分沒看到什麼特別的
(除了五輪書、兵法家傳書有提到一點兵器長短、空手奪刀槍的事情),
華人寫的倒是有些有趣的事情。
我以下簡單引用的除了之前提到的「紀校新書」、
還有「練兵實紀」(市面上似乎已無,要去圖書館借),
以及馬明達的「歷史上中、日、朝劍刀武藝交流考 」
(馬明達為武術老師與歷史教授,還活著,有興趣者可EMAIL給他)
以及網頁 http://www.kendo.com.hk/newpage62.htm
--
日本人的刀,好像真得蠻強的,也做得很好,
歐陽修寫了"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讓妖凶。」
日本刀的厲害,也讓之後的明朝與其他朝代的士兵,吃了很多苦頭。
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說:
「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
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
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
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注意武器強弱差異造成身多兩斷,更何況空手?)
何良臣在其《陣紀》卷2《技用》中說:
「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禦,則用刀之巧可知。」
明末徽州武藝家程宗猷在《單刀法選》中也說:
「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常敗於刀。」
對於日本刀的這些長處,一些優秀的明朝將領,都曾認真加以研究,尋求對應辦法,
同時也用心引進其刀法,藉以提高明軍的戰鬥力。
這中間,戚繼光針對倭寇善於個自為戰以發揮長刀優勢的特點,
他從民間武藝中吸取了大量技藝,創制了"長短兵迭用"的"鴛鴦陣"法,
(鴛鴦陣 12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不同長短兵器)
以集體的"齊勇"來對付單個倭寇。實踐證明這是打破長刀優勢的有效辦法。
基本上,除了鴛鴦陣外,
明朝戚繼光等人,
還有很多對武器、戰術、陣列等的研發改良(有興趣者可看馬明達教授那篇)
也很認真的跟日本人學習製刀、刀法等,
也才能破解戰場上武器被打斷、武器劣勢等問題。
--
當然,以上是華人面對日本人,武器處於劣勢時的處理態度,
或者日本人對日本人時,其奪刀奪槍之訓練或許比較華人強也不一定。
而下一步,蠻想查一查古代補快、警察、與民間用的武術,
這好像比較符合我個人認知的合氣道前身--柔術的常用情況。
--
Tags:
合氣道
All Comments
By Zanna
at 2006-11-29T16:30
at 2006-11-29T16:30
Related Posts
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玩格鬥電玩呢
By Edwina
at 2006-11-04T21:25
at 2006-11-04T21:25
請問空翻?
By Zanna
at 2006-11-01T13:05
at 2006-11-01T13:05
Re: 比賽的意義
By Gary
at 2006-10-24T00:59
at 2006-10-24T00:59
請問空翻?
By Hazel
at 2006-10-09T19:47
at 2006-10-09T19:47
Re: 比賽的意義
By Freda
at 2006-10-06T11:52
at 2006-10-06T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