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for Batista - NBA

By Erin
at 2007-08-30T21:18
at 2007-08-30T21:18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Hawks 看板]
作者: sssfrost (神遊物外) 看板: Hawks
標題: This is for Batista
時間: Thu Aug 30 20:59:24 2007
感謝美國隊,連續三年宰制FIBA 美洲錦標賽的籃下,兩年 NBA 資歷的
「野獸」 Esteban Batista,終於有機會讓台灣球迷一睹其風采。Bat-
ista 這個名字對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不過擁有一張娃娃臉的 Esteb-
an 的確在某些方面與這位 WWE 的摔角明星相似。十七歲才開始打籃球
的他,二十二歲就靠著狀健如牛的體魄與勇猛悍狠的作風,在 FIBA 美
洲錦標賽場上揚名立萬,也馬上獲得了一份來自亞特蘭大,為期兩年的
合約。Batista之所以能獲得賞識,主要歸功於他已達 NBA 水準的身體
對抗能力(即使沒有看過他在NBA 比賽的朋友,應該也能從今日的比賽
中略知一二),與極高的籃板效率。
過去,烏拉圭最優秀的籃球員,往往赴西班牙或阿根廷發展;能夠獲得
加盟亞特蘭大的機會,Batista 是第一人,烏拉圭籃壇的先行者。Bat-
ista 在烏拉圭的地位,近似於 Baghdatis 之於賽普勒斯、王建民之於
台灣、姚明之於之中國。當然,他沒有殺入澳網決賽、沒有拿下勝投王
、也沒有入選過全明星賽。過去兩個球季,Batista 總共出賽 70 場,
平均上場 8.2 分鐘、得 1.7 分、抓 2.5 個籃板、犯將近 2 個規、幾
乎蓋不到任何鍋子。如果把上場時間放大到四十八分鐘,他抓籃板與犯
規的效率幾乎是不相上下,也還是蓋不到一個鍋子,這也說明了 Bati-
sta 空有一身蠻力,卻無法獲得更多時間的部分原因。
除了身體強度外,Batista 在美錦賽的表現也相當靈活而具有速度,他
的平均得分(21.5)本屆排名第三;只是這樣的靈活與速度無法反映在
防守上,強大的籃板能力也不保證他具備優異的彈跳或爆發力。有些意
見指出,比起 NBA,Batista 更適合國際比賽,不無道理。NBA 的場地
更為寬闊,對於持球切入的吹判尺度也更為嚴格,因此對於像 Batista
這類防守上缺乏速度、彈跳能力、爆發力甚至高度亦不甚出色的禁區球
員,是相當不利。尤有甚者,前兩年老鷹外圍防守的水平,是全聯盟一
等一的糟糕,更加重禁區球員的負擔。而低位一對一的防守方面,空有
對抗力的Batista 也缺乏經驗,卡位不夠確實外,往往一個假動作就讓
他飛的比天高,平白賠上犯規。今天的比賽老實說,只要美國隊有心,
兩節不到就可以把他攆出場。
另外,進攻方面也有相當的問題。大概是肌肉過於發達的緣故,他的投
籃與 Dwight 類似,過於僵硬且不容易控制力道,所以比賽中幾乎看不
到他外線投射,而他的罰球命中率也只有六成上下。事實上,他的進攻
範圍可能出不了禁區線。即便能夠背框進攻,也只有往內擠,無法向外
跨步做投射;即使可以從高位切入,也無法在高位發揮三重威脅。更令
人擔憂的是他今年已經二十四歲,加上球齡過短,能把進攻技巧磨練更
上一層樓的機會相對也變低。
至於Batista 與亞特蘭大的相遇,則是一場美麗的錯誤,令人惋惜。老
鷹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只是當時的他沒有那個能耐把握住機會。Bat-
ista 要擺脫犯規機器,在 NBA 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絕非沒有可能。這類
型球員最好的典範莫過於腦袋沒有短路的 Fortson:籃板效率佳,防守
上夠強夠悍,頂得住禁區球員,遇到能力範圍以外的狀況就用犯規毀掉
;進攻上雖然沒有太多個人技術與外圍投射,但運用速度空切、掩護隊
友等方式同樣能製造不少攻擊機會,也能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只會犯規的
時候,偶而小露一下硬打籃下的強力招數。在因為犯規過多而受到限制
上場時間內,貢獻有效率的數字與堅實的防守,便是這類型球員的價值
,教練永遠不會認為板凳上有一位這樣的球員是多餘的。
只要給Batista 時間,相信他要做到這些不是問題,偏偏亞特蘭大沒有
時間。這支球隊所處的狀況非常特殊,為了存活與減少虧損,他們必須
進步、必須贏球;而帶領老鷹贏得比賽的關鍵之一,就是禁區的防守與
籃板。光是等待Batista 成長是不夠的,過去三年來包括他在內,老鷹
陸續補進了六位禁區球員。加上禁區首席補防者 JSmoove,老鷹的禁區
事實上擁擠不堪,而一來Batista 需要時間養成,二來其他的禁區球員
論天份論資質論戰力,皆不遜於 Batista,他的技術卻是所有球員中最
粗糙的。何況沒有受過正統美式籃球教育的他,一夕間成名後遽然從家
鄉前進美國,更無法熟練地以英語跟球隊溝通。這一路走來,可以想見
Batista 是多麼地辛苦,而他依然無法抵擋現實。第二年球季,隨著三
位禁區新成員的到來,Batista 不僅出賽場次大幅下滑至十三場,時間
也縮短近兩分鐘。不過他卻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貢獻差不多的籃板數目
,並減少近一個的犯規。
但老鷹隊終究沒有給他第二次機會。執行完兩年合約後,迄今尚未獲得
第二張合約的 Batista 仍有不低的希望留在 NBA 繼續奮鬥。據傳多倫
多、沙加緬度與鳳凰城都對這位鬥志高昂的野獸有興趣,但不論落腳何
方,他始終必須從板凳的最末端出發。有多少球隊願意耐心等待 Bati-
sta 有朝一日可能的蛻變?甚至付出心力栽培他成才?我不敢想像。祝
福他能繼續在NBA 生存,不論在名義或實質的意義上,成為一位真正的
職業球員。最令老鷹球迷感到不捨的,是他在NBA 球場上永遠全力以赴
、毫無保留的拼鬥精神,對於每一球、每一個play、每一個細節的專注
與執著。
--
http://blog.pixnet.net/sssfrost
--
作者: sssfrost (神遊物外) 看板: Hawks
標題: This is for Batista
時間: Thu Aug 30 20:59:24 2007
感謝美國隊,連續三年宰制FIBA 美洲錦標賽的籃下,兩年 NBA 資歷的
「野獸」 Esteban Batista,終於有機會讓台灣球迷一睹其風采。Bat-
ista 這個名字對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不過擁有一張娃娃臉的 Esteb-
an 的確在某些方面與這位 WWE 的摔角明星相似。十七歲才開始打籃球
的他,二十二歲就靠著狀健如牛的體魄與勇猛悍狠的作風,在 FIBA 美
洲錦標賽場上揚名立萬,也馬上獲得了一份來自亞特蘭大,為期兩年的
合約。Batista之所以能獲得賞識,主要歸功於他已達 NBA 水準的身體
對抗能力(即使沒有看過他在NBA 比賽的朋友,應該也能從今日的比賽
中略知一二),與極高的籃板效率。
過去,烏拉圭最優秀的籃球員,往往赴西班牙或阿根廷發展;能夠獲得
加盟亞特蘭大的機會,Batista 是第一人,烏拉圭籃壇的先行者。Bat-
ista 在烏拉圭的地位,近似於 Baghdatis 之於賽普勒斯、王建民之於
台灣、姚明之於之中國。當然,他沒有殺入澳網決賽、沒有拿下勝投王
、也沒有入選過全明星賽。過去兩個球季,Batista 總共出賽 70 場,
平均上場 8.2 分鐘、得 1.7 分、抓 2.5 個籃板、犯將近 2 個規、幾
乎蓋不到任何鍋子。如果把上場時間放大到四十八分鐘,他抓籃板與犯
規的效率幾乎是不相上下,也還是蓋不到一個鍋子,這也說明了 Bati-
sta 空有一身蠻力,卻無法獲得更多時間的部分原因。
除了身體強度外,Batista 在美錦賽的表現也相當靈活而具有速度,他
的平均得分(21.5)本屆排名第三;只是這樣的靈活與速度無法反映在
防守上,強大的籃板能力也不保證他具備優異的彈跳或爆發力。有些意
見指出,比起 NBA,Batista 更適合國際比賽,不無道理。NBA 的場地
更為寬闊,對於持球切入的吹判尺度也更為嚴格,因此對於像 Batista
這類防守上缺乏速度、彈跳能力、爆發力甚至高度亦不甚出色的禁區球
員,是相當不利。尤有甚者,前兩年老鷹外圍防守的水平,是全聯盟一
等一的糟糕,更加重禁區球員的負擔。而低位一對一的防守方面,空有
對抗力的Batista 也缺乏經驗,卡位不夠確實外,往往一個假動作就讓
他飛的比天高,平白賠上犯規。今天的比賽老實說,只要美國隊有心,
兩節不到就可以把他攆出場。
另外,進攻方面也有相當的問題。大概是肌肉過於發達的緣故,他的投
籃與 Dwight 類似,過於僵硬且不容易控制力道,所以比賽中幾乎看不
到他外線投射,而他的罰球命中率也只有六成上下。事實上,他的進攻
範圍可能出不了禁區線。即便能夠背框進攻,也只有往內擠,無法向外
跨步做投射;即使可以從高位切入,也無法在高位發揮三重威脅。更令
人擔憂的是他今年已經二十四歲,加上球齡過短,能把進攻技巧磨練更
上一層樓的機會相對也變低。
至於Batista 與亞特蘭大的相遇,則是一場美麗的錯誤,令人惋惜。老
鷹不是沒有給過他機會,只是當時的他沒有那個能耐把握住機會。Bat-
ista 要擺脫犯規機器,在 NBA 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絕非沒有可能。這類
型球員最好的典範莫過於腦袋沒有短路的 Fortson:籃板效率佳,防守
上夠強夠悍,頂得住禁區球員,遇到能力範圍以外的狀況就用犯規毀掉
;進攻上雖然沒有太多個人技術與外圍投射,但運用速度空切、掩護隊
友等方式同樣能製造不少攻擊機會,也能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只會犯規的
時候,偶而小露一下硬打籃下的強力招數。在因為犯規過多而受到限制
上場時間內,貢獻有效率的數字與堅實的防守,便是這類型球員的價值
,教練永遠不會認為板凳上有一位這樣的球員是多餘的。
只要給Batista 時間,相信他要做到這些不是問題,偏偏亞特蘭大沒有
時間。這支球隊所處的狀況非常特殊,為了存活與減少虧損,他們必須
進步、必須贏球;而帶領老鷹贏得比賽的關鍵之一,就是禁區的防守與
籃板。光是等待Batista 成長是不夠的,過去三年來包括他在內,老鷹
陸續補進了六位禁區球員。加上禁區首席補防者 JSmoove,老鷹的禁區
事實上擁擠不堪,而一來Batista 需要時間養成,二來其他的禁區球員
論天份論資質論戰力,皆不遜於 Batista,他的技術卻是所有球員中最
粗糙的。何況沒有受過正統美式籃球教育的他,一夕間成名後遽然從家
鄉前進美國,更無法熟練地以英語跟球隊溝通。這一路走來,可以想見
Batista 是多麼地辛苦,而他依然無法抵擋現實。第二年球季,隨著三
位禁區新成員的到來,Batista 不僅出賽場次大幅下滑至十三場,時間
也縮短近兩分鐘。不過他卻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貢獻差不多的籃板數目
,並減少近一個的犯規。
但老鷹隊終究沒有給他第二次機會。執行完兩年合約後,迄今尚未獲得
第二張合約的 Batista 仍有不低的希望留在 NBA 繼續奮鬥。據傳多倫
多、沙加緬度與鳳凰城都對這位鬥志高昂的野獸有興趣,但不論落腳何
方,他始終必須從板凳的最末端出發。有多少球隊願意耐心等待 Bati-
sta 有朝一日可能的蛻變?甚至付出心力栽培他成才?我不敢想像。祝
福他能繼續在NBA 生存,不論在名義或實質的意義上,成為一位真正的
職業球員。最令老鷹球迷感到不捨的,是他在NBA 球場上永遠全力以赴
、毫無保留的拼鬥精神,對於每一球、每一個play、每一個細節的專注
與執著。
--
http://blog.pixnet.net/sssfrost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07-09-04T03:50
at 2007-09-04T03:50

By Connor
at 2007-09-05T21:45
at 2007-09-05T21:45

By Odelette
at 2007-09-07T04:31
at 2007-09-07T04:31

By Ida
at 2007-09-09T13:11
at 2007-09-09T13:11

By Kyle
at 2007-09-11T23:46
at 2007-09-11T23:46

By Dorothy
at 2007-09-16T09:45
at 2007-09-16T09:45

By Agnes
at 2007-09-17T11:10
at 2007-09-17T11:10

By Andy
at 2007-09-21T20:11
at 2007-09-21T20:11

By Audriana
at 2007-09-25T16:32
at 2007-09-25T16:32

By Candice
at 2007-09-29T14:34
at 2007-09-29T14:34

By Vanessa
at 2007-10-02T14:03
at 2007-10-02T14:03

By Enid
at 2007-10-06T17:25
at 2007-10-06T17:25

By Damian
at 2007-10-10T21:28
at 2007-10-10T21:28

By Isla
at 2007-10-13T23:11
at 2007-10-13T23:11

By Agatha
at 2007-10-18T01:40
at 2007-10-18T01:40

By Belly
at 2007-10-22T18:48
at 2007-10-22T18:48

By Dora
at 2007-10-25T08:36
at 2007-10-25T08:36

By Brianna
at 2007-10-29T14:33
at 2007-10-29T14:33

By Ula
at 2007-11-03T03:53
at 2007-11-03T03:53

By Megan
at 2007-11-07T10:28
at 2007-11-07T10:28

By Zenobia
at 2007-11-08T04:12
at 2007-11-08T04:12

By Jacky
at 2007-11-12T19:26
at 2007-11-12T19:26

By Hedwig
at 2007-11-17T05:38
at 2007-11-17T05:38

By Delia
at 2007-11-21T11:57
at 2007-11-21T11:57

By Robert
at 2007-11-23T02:30
at 2007-11-23T02:30

By Gilbert
at 2007-11-26T04:58
at 2007-11-26T04:58

By Catherine
at 2007-11-26T08:40
at 2007-11-26T08:40

By Freda
at 2007-11-29T17:14
at 2007-11-29T17:14

By Selena
at 2007-12-04T14:54
at 2007-12-04T14:54

By Caitlin
at 2007-12-04T17:59
at 2007-12-04T17:59

By Callum
at 2007-12-05T21:05
at 2007-12-05T21:05

By William
at 2007-12-09T16:18
at 2007-12-09T16:18

By Una
at 2007-12-10T21:30
at 2007-12-10T21:30

By Daph Bay
at 2007-12-14T03:43
at 2007-12-14T03:43

By Dora
at 2007-12-17T16:19
at 2007-12-17T16:19
Related Posts
USA VS MEX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8-28T13:31
at 2007-08-28T13:31
十年(七) - 11/10

By Ethan
at 2007-08-28T02:30
at 2007-08-28T02:30
十年(七) - 10/10

By Jake
at 2007-08-27T22:26
at 2007-08-27T22:26
BRAZIL vs USA 分數盒

By David
at 2007-08-27T11:34
at 2007-08-27T11:34
[外電] NBA已經飽和@@?

By Zora
at 2007-08-27T02:20
at 2007-08-27T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