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硬仗第二輪 - 布魯克林籃網 Brooklyn Nets

By Dorothy
at 2007-05-06T01:01
at 2007-05-06T01:0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idNo5 (小孩5號)》之銘言:
首先K大這篇文章跟我想要表達的看法非常雷同
我就不太需要補完我的文章了
現在僅就一些看法提出一些補充
1. 騎士是一隻不擅長跳投的球隊
從hotzones來看 15個區域只有兩個區域超過四成
其中一個還是禁區(56.3%)
全nba除了禁區以外只有一個區域超過四成命中率的球隊只有兩隻
其中之一就是騎士 另一支球隊沒進季後賽也就不提了
如果就跳投eFG%來說 騎士已經算是聯盟後段班了
但是騎士的禁區有相對的高命中率
同時禁區平均出手次數比暴龍多了7次
不消說 騎士的禁區一定會帶給籃網比暴龍更大的麻煩
在加上騎士的進攻籃板是非常優秀的
籃網怎麼保護禁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首先 Frank是非常重視禁區的球隊
籃網本身打了大量的區域防守 對上不善跳投的騎士正好適合
預期騎士對上我們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爆發
重點在於籃板球 hustle是第一輪籃網非常缺乏的
遇上騎士絕對沒有散漫的本錢
2. 籃網跳投比率雖然不算太高 但是跳投eFG%算很優秀(46.4%)
騎士正好是專門壓制跳投的球隊 對手eFG%低到只有40.9%
這個數據到底有多好 請注意是eFG%而不是FG%
這表示對手實際的跳投命中率只有三成多(這樣應該會比較有概念一點)
馬刺 活塞 火箭 小牛 公牛
這些防守強隊頂多把對手跳投eFG%壓制在42~43%
以數據來說騎士是全聯盟最擅長壓制跳投的球隊並不為過
反過來說 騎士對於壓制禁區卻不是這麼在行
對手在禁區的命中率超過57% 這表示騎士的防守範圍相對較大
所以籃網攻擊的重點應該在於強攻禁區
這也就是我所說的 心態的調整
如果精神層面沒有足夠的武裝 流於跳投是常見的結果
這反而對了騎士的胃口
我主張 籃網應該強攻禁區
不論是pick and roll(Boone Moore)
或是單刀直入(VC或是RJ)
都要做得義無反顧 不厭其煩
攻打禁區為本鬆開外圍的防守 藉以解除跳投的防守壓力
但是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
沒有決心大概很難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以打暴龍的心態來面對騎士會非常危險
籃網無論如何都要拿出決心
Eddie House有一個特點 就是做什麼都快
他的跳投預期比較不容易受到騎士防守的影響
也可以提供更多攻守轉換的得分 對於騎士的防守會形成很大的壓力
重點在於他能不能在第二輪趕回來 還有他能不能恢復完全
否則他可能救球隊也可能害球隊
至於LBJ Frank偏好用Adams去守
但是Adams是一個早就不在rotation的球員
Wright之前還顯示出對LBJ有滿好的壓制 但他的進攻無法給球隊太大幫助
預期還是要RJ一個人去面對...
數據不能代表一切
我寧願相信jasonvan大的預測才是正確的
不論結果為何 籃網有必要展現出120%的拼勁 這絕對不是我們在第一輪所看到的
--
再補數據
例行賽最後10場 騎士籃板數 43.6 對手籃板數 36.1 比對手多抓7.5個
例行賽最後5場 騎士籃板數 44.0 對手籃板數 34.0 比對手多抓10個
季後賽第一輪 騎士籃板數 49.0 對手籃板數 36.5 比對手多抓12.5個
騎士典型的是利用籃板來彌補低命中率
籃網要贏籃板絕不能大失血
騎士的進攻籃板基本上都由3個人負責
聯盟排名
Drew Gooden 5
Zydrunas Ilgauskas 9
Anderson Varejao 23
這三個人抓進攻籃板的能力非常相似 三人中只要有兩人同時在場上
籃網根本是防不勝防 大約有1/5的籃網防守籃板會變成他們的進攻籃板
這三個人會對禁區造成壓力是不用多說
而且三個人攻擊禁區的比例都高於暴龍的Bosh(Bosh只有41% 命中率59.4%)
命中率
Varejao 69% 57.6%
Ilgauskas 56% 56.9%
Gooden 42% 54.8% Gooden的攻擊範圍是三人最廣
籃網的區域防守到底管不管用 很快就可以見真章
製造進攻犯規
聯盟排名
Anderson Varejao 1
Jason Collins 12
Mikki Moore 19
Bostjan Nachbar 22
Vince Carter 29
New Jersey Nets 3
Cleveland Cavaliers 11
我一直覺得製造進攻犯規是雙面刃
進攻犯規和shooting fouls基本上只在一線間
裁判的認定佔很大因素
對暴龍第六戰 明明是我們主場
第四節卻發生連續進攻犯規的機會變成shooting fouls 對籃網真的很傷
首先K大這篇文章跟我想要表達的看法非常雷同
我就不太需要補完我的文章了
現在僅就一些看法提出一些補充
1. 騎士是一隻不擅長跳投的球隊
從hotzones來看 15個區域只有兩個區域超過四成
其中一個還是禁區(56.3%)
全nba除了禁區以外只有一個區域超過四成命中率的球隊只有兩隻
其中之一就是騎士 另一支球隊沒進季後賽也就不提了
如果就跳投eFG%來說 騎士已經算是聯盟後段班了
但是騎士的禁區有相對的高命中率
同時禁區平均出手次數比暴龍多了7次
不消說 騎士的禁區一定會帶給籃網比暴龍更大的麻煩
在加上騎士的進攻籃板是非常優秀的
籃網怎麼保護禁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首先 Frank是非常重視禁區的球隊
籃網本身打了大量的區域防守 對上不善跳投的騎士正好適合
預期騎士對上我們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爆發
重點在於籃板球 hustle是第一輪籃網非常缺乏的
遇上騎士絕對沒有散漫的本錢
2. 籃網跳投比率雖然不算太高 但是跳投eFG%算很優秀(46.4%)
騎士正好是專門壓制跳投的球隊 對手eFG%低到只有40.9%
這個數據到底有多好 請注意是eFG%而不是FG%
這表示對手實際的跳投命中率只有三成多(這樣應該會比較有概念一點)
馬刺 活塞 火箭 小牛 公牛
這些防守強隊頂多把對手跳投eFG%壓制在42~43%
以數據來說騎士是全聯盟最擅長壓制跳投的球隊並不為過
反過來說 騎士對於壓制禁區卻不是這麼在行
對手在禁區的命中率超過57% 這表示騎士的防守範圍相對較大
所以籃網攻擊的重點應該在於強攻禁區
這也就是我所說的 心態的調整
如果精神層面沒有足夠的武裝 流於跳投是常見的結果
這反而對了騎士的胃口
我主張 籃網應該強攻禁區
不論是pick and roll(Boone Moore)
或是單刀直入(VC或是RJ)
都要做得義無反顧 不厭其煩
攻打禁區為本鬆開外圍的防守 藉以解除跳投的防守壓力
但是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
沒有決心大概很難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以打暴龍的心態來面對騎士會非常危險
籃網無論如何都要拿出決心
Eddie House有一個特點 就是做什麼都快
他的跳投預期比較不容易受到騎士防守的影響
也可以提供更多攻守轉換的得分 對於騎士的防守會形成很大的壓力
重點在於他能不能在第二輪趕回來 還有他能不能恢復完全
否則他可能救球隊也可能害球隊
至於LBJ Frank偏好用Adams去守
但是Adams是一個早就不在rotation的球員
Wright之前還顯示出對LBJ有滿好的壓制 但他的進攻無法給球隊太大幫助
預期還是要RJ一個人去面對...
數據不能代表一切
我寧願相信jasonvan大的預測才是正確的
不論結果為何 籃網有必要展現出120%的拼勁 這絕對不是我們在第一輪所看到的
--
再補數據
例行賽最後10場 騎士籃板數 43.6 對手籃板數 36.1 比對手多抓7.5個
例行賽最後5場 騎士籃板數 44.0 對手籃板數 34.0 比對手多抓10個
季後賽第一輪 騎士籃板數 49.0 對手籃板數 36.5 比對手多抓12.5個
騎士典型的是利用籃板來彌補低命中率
籃網要贏籃板絕不能大失血
騎士的進攻籃板基本上都由3個人負責
聯盟排名
Drew Gooden 5
Zydrunas Ilgauskas 9
Anderson Varejao 23
這三個人抓進攻籃板的能力非常相似 三人中只要有兩人同時在場上
籃網根本是防不勝防 大約有1/5的籃網防守籃板會變成他們的進攻籃板
這三個人會對禁區造成壓力是不用多說
而且三個人攻擊禁區的比例都高於暴龍的Bosh(Bosh只有41% 命中率59.4%)
命中率
Varejao 69% 57.6%
Ilgauskas 56% 56.9%
Gooden 42% 54.8% Gooden的攻擊範圍是三人最廣
籃網的區域防守到底管不管用 很快就可以見真章
製造進攻犯規
聯盟排名
Anderson Varejao 1
Jason Collins 12
Mikki Moore 19
Bostjan Nachbar 22
Vince Carter 29
New Jersey Nets 3
Cleveland Cavaliers 11
我一直覺得製造進攻犯規是雙面刃
進攻犯規和shooting fouls基本上只在一線間
裁判的認定佔很大因素
對暴龍第六戰 明明是我們主場
第四節卻發生連續進攻犯規的機會變成shooting fouls 對籃網真的很傷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07-05-07T22:50
at 2007-05-07T22:50

By Joe
at 2007-05-09T20:39
at 2007-05-09T20:39

By Annie
at 2007-05-11T18:28
at 2007-05-11T18:28

By Ula
at 2007-05-13T16:17
at 2007-05-13T16:17

By Oliver
at 2007-05-15T14:07
at 2007-05-15T14:07

By Isla
at 2007-05-17T11:56
at 2007-05-17T11:56

By Catherine
at 2007-05-19T09:45
at 2007-05-19T09:45

By Mia
at 2007-05-21T07:34
at 2007-05-21T07:34

By Madame
at 2007-05-23T05:23
at 2007-05-23T05:23

By Jacky
at 2007-05-25T03:12
at 2007-05-25T03:12

By Gilbert
at 2007-05-27T01:01
at 2007-05-27T01:01

By Edith
at 2007-05-28T22:51
at 2007-05-28T22:51

By Elvira
at 2007-05-30T20:40
at 2007-05-30T20:40

By Jack
at 2007-06-01T18:29
at 2007-06-01T18:29

By Ingrid
at 2007-06-03T16:18
at 2007-06-03T16:18

By Una
at 2007-06-05T14:07
at 2007-06-05T14:07

By Olga
at 2007-06-07T11:56
at 2007-06-07T11:56

By Lydia
at 2007-06-09T09:45
at 2007-06-09T09:45

By Olga
at 2007-06-11T07:35
at 2007-06-11T07:35

By Jacob
at 2007-06-13T05:24
at 2007-06-13T05:24

By Lydia
at 2007-06-15T03:13
at 2007-06-15T03:13

By Aaliyah
at 2007-06-17T01:02
at 2007-06-17T01:02

By Ethan
at 2007-06-18T22:51
at 2007-06-18T22:51
Related Posts
Re: 硬仗第二輪

By John
at 2007-05-05T22:47
at 2007-05-05T22:47
醜臉 Stephen Jackson

By Enid
at 2007-05-05T22:24
at 2007-05-05T22:24
發紅包

By Lydia
at 2007-05-05T21:53
at 2007-05-05T21:53
News Today

By Erin
at 2007-05-05T21:36
at 2007-05-05T21:36
Jason Kidd 第一輪統計資料

By Barb Cronin
at 2007-05-05T20:36
at 2007-05-05T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