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張三丰創太極拳 專家:掰的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Dora
at 2010-10-24T23:48
at 2010-10-24T23: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abaca (瘟神)》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meditation 看板 #1Cl6Aner ]
: 作者: ulric317 (飛鷹) 看板: meditation
: 標題: Re: 張三丰創太極拳 專家:掰的
: 時間: Mon Oct 18 23:07:27 2010
: 其實,專家的考證,就是要有人寫書記下來!
: 實際上道家的人,很多都愛口傳,不愛用紙記,那些專家從那去查!
拳史的研究,必須將口傳的部份也記錄下來一起研究,不能斷然取材
文字記錄,就如大大所說,武術的傳承很多只是口傳心授,未必立於
文字。
: 像我們自己,在百年後,也不見的查的到我們的名字!
: 像我在練丹道
: 我就看過有一位練瑜珈20多年的人,因為覺得無法進步
: 就跑來龍門宗
: 直接就下手開功,就開始踏著八卦毯,一直繞得打拳!
: 我聽學長姊說,有的人一開功,會打太極拳的也有
: 很多人都認為,太極是由內氣所帶動的,而後一些人
: 結合外家拳,就成了大家常見的太極拳!
太極拳原來是道門中的拳丹合一的拳法,尊張三丰為祖師,是因為張祖師為集大成之
人,經後人的發展而成為現今所見的太極拳。
但是說 "太極拳" 為張祖師所創不全然正確,歸結幾點如下:
一、言祖不言師:
門派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尊一位為祖師,前幾代的師承關係在有些門派中反而
相較之下不是那麼重要,祖師未必在實際上他是真的是創拳的人。最近收錄了幾
篇文章,摘錄如下:
內家拳之謎(三)
「其實,在宗法制度的舊中國,尊祖是的一大特點,也是社會普遍習俗和心理。拳法
的創始人,往往偽託一個有名的古人或神仙。少林是達摩,武當是張三峰,羅門是
羅成,秘宗拳是燕青,通臂的白猿道人,岳門始祖追到了岳飛,長拳則要供奉趙匡
胤的牌位……中國武術諸門諸派哪一家都有顯赫的祖師,所以何良臣《陣紀》在列
序了明代當時眾多的拳法流派之後,便稱其“各有神授,世稱無敵”。表面上看,
尊祖是榮耀故去的祖先,但實際上,它是活著的子孫們的一種地位的象徵。所以《
禮記》便說“尊祖故敬宗”。顯赫的宗派,首先是因為它有顯赫的祖先,顯赫的宗
派是顯赫的祖先傳下來的。武林盛行的家—門—宗—派等名稱,顧名思義,已經足
以說明武術和宗法的關係。門派即宗法、宗派,所以不能沒有祖師。沒有祖師,那
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煌煌名門正宗,堂堂嫡派家法,怎麼可以是從石頭縫
裏蹦出來的。所以說,在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內家尊張三峰為祖,而
且張三峰必須要神乎其神,這是勢在必然的事,很好理解。」
原文:http://goo.gl/gO0Q
二、忽略了拳技的自然發展:
太極拳的發展是經多朝代的累積發展,從「三世七」、「先天拳」、「長拳」、「十
三勢」,有些門派還可能吸收了不同的道門拳「太極養生拳功」。
三、「太極拳」出現的時間:
在趙堡太極拳的記載中,蔣發(明末清初人)學拳於王老夫子(林禎,筆名宗岳),授現
今已周知太極拳經、太極拳論,但內容都沒有出現「太極拳」一詞,雖然是太極的原
理都已具備,「太極拳」一詞也躍於欲出,但是當時就的確不是稱「太極拳」,而是
「十三勢」、「長拳」、「大姑娘拳」,所以「太極拳」一詞出現於清朝無疑,更不
可能是張祖師所創。
可參考杜元化之「太極拳正宗」
太極拳的氣,指的是意氣鼓盪,神意互戀。練的要求是外形的纒圈,與內在精神、呼吸一
致的配合,不是以意導氣(呼吸),也不是指氣動。練的目標是要歸於「一」--丹田的內聚
,內外合一,有一動無一不動,一靜無一不靜。
補上資料,可供參考:http://goo.gl/wVNX
: 而且,有時想想,什麼是太極拳?掌相對,抱西瓜?
武術,就必須符合技擊的原理。太極拳除了必須符合武術的要求外,還必須是符合拳經
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的內容,才能成為太極拳。
劉雲樵前輩云:
「今日之習太極拳者,號標虛名,忽視拳理之真諦,而專於姿勢大小上,妄擬派別,亂加批
評。以我所見,無論何派太極拳,所抄寫之書籍千篇一律,均未離開『太極拳論』、『太
極拳經』、『十三式歌』、『行功心解』等等原理。既不能離開其原理,又何必私立門戶
?」
原文:http://goo.gl/XXyI
也可參見:http://goo.gl/z6wk 經辨名篇
: 在看當年楊澄甫的得意門生-鄭曼青及張欽霖,被龍門宗的
楊家太極拳自楊露禪之時便在北京及家鄉永年普傳,更何況到孫兒楊澄甫之徒鄭曼青
之時更是普及,鄭的最大貢獻是傳播鄭氏太極拳於台美兩地。
: 左萊蓬,用太極拳,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我見郭應哲教授資料,鄭氏學道功修練於左萊蓬,至於左氏打敗鄭氏恕在下寡聞,第一
次聽聞。
原文:http://goo.gl/NiMO
: 那時,楊家的太極還未普傳吧!
: 那這一段史實,又如何解釋?左老道又是從那學太極的?
: ※ 引述《aaa555 (膽汁)》之銘言:
: : 中國時報【湯斌/綜合報導】
: : 在金庸武俠小說等文藝影視作品中,元末明初道士張三丰皆被認為是太極拳發明者,
: : 但據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廣東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馬明達指出,
: : 太極拳和張三丰無關,因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本正式歷史文獻記載兩者有關聯。
: : 《新華社》報導,楊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發源地河北省永年縣,
: : 昨日舉行太極峰會論壇。馬明達在會中表示,
: : 雖然張三丰對推動發展道家理論有重要作用,對陰陽太極文化也有深入研究,
: : 但正史中,張三丰和太極拳從未同時出現過。
: : 馬明達考證,將張三丰和太極拳加以連結的說法最早出現於晚清,
: : 「當時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班侯,在京城教練太極拳時,為了給
: : 這一拳種有個正統名份,得到主流社會認可,
: : 假托太極拳是道家鼻祖張三丰所創,從此這種觀點才傳播開來。
不是楊家所假托,而早在楊之前,就是這樣傳承。
難道馬明達教授沒有看過明朝的《王征南墓誌銘》嗎?
「...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丰。
三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三丰之術,百年以後,流傳於陝西,而王宗為最著。...」
: : 楊班侯是出於更廣泛的普及太極拳目的才有此言論,這在當時無可厚非。」
: : 張三丰在道教史中,被視為明太祖時期建立武當山門派組織的重要人物,
: : 在明清時代許多舊籍和民間傳說中,皆曾描述他的武學實力或其自創
: : 太極拳等事蹟,甚至還有他長壽又死而復活的傳說。
: : 至於太極拳真正起源,目前武術界尚無明確統一說法,
: : 一般認為是綜合明代各家拳法,並結合周易、陰陽學說、
: : 中醫脈絡學等理論,於歷史中慢慢形成的。
--
: ※ [本文轉錄自 meditation 看板 #1Cl6Aner ]
: 作者: ulric317 (飛鷹) 看板: meditation
: 標題: Re: 張三丰創太極拳 專家:掰的
: 時間: Mon Oct 18 23:07:27 2010
: 其實,專家的考證,就是要有人寫書記下來!
: 實際上道家的人,很多都愛口傳,不愛用紙記,那些專家從那去查!
拳史的研究,必須將口傳的部份也記錄下來一起研究,不能斷然取材
文字記錄,就如大大所說,武術的傳承很多只是口傳心授,未必立於
文字。
: 像我們自己,在百年後,也不見的查的到我們的名字!
: 像我在練丹道
: 我就看過有一位練瑜珈20多年的人,因為覺得無法進步
: 就跑來龍門宗
: 直接就下手開功,就開始踏著八卦毯,一直繞得打拳!
: 我聽學長姊說,有的人一開功,會打太極拳的也有
: 很多人都認為,太極是由內氣所帶動的,而後一些人
: 結合外家拳,就成了大家常見的太極拳!
太極拳原來是道門中的拳丹合一的拳法,尊張三丰為祖師,是因為張祖師為集大成之
人,經後人的發展而成為現今所見的太極拳。
但是說 "太極拳" 為張祖師所創不全然正確,歸結幾點如下:
一、言祖不言師:
門派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尊一位為祖師,前幾代的師承關係在有些門派中反而
相較之下不是那麼重要,祖師未必在實際上他是真的是創拳的人。最近收錄了幾
篇文章,摘錄如下:
內家拳之謎(三)
「其實,在宗法制度的舊中國,尊祖是的一大特點,也是社會普遍習俗和心理。拳法
的創始人,往往偽託一個有名的古人或神仙。少林是達摩,武當是張三峰,羅門是
羅成,秘宗拳是燕青,通臂的白猿道人,岳門始祖追到了岳飛,長拳則要供奉趙匡
胤的牌位……中國武術諸門諸派哪一家都有顯赫的祖師,所以何良臣《陣紀》在列
序了明代當時眾多的拳法流派之後,便稱其“各有神授,世稱無敵”。表面上看,
尊祖是榮耀故去的祖先,但實際上,它是活著的子孫們的一種地位的象徵。所以《
禮記》便說“尊祖故敬宗”。顯赫的宗派,首先是因為它有顯赫的祖先,顯赫的宗
派是顯赫的祖先傳下來的。武林盛行的家—門—宗—派等名稱,顧名思義,已經足
以說明武術和宗法的關係。門派即宗法、宗派,所以不能沒有祖師。沒有祖師,那
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煌煌名門正宗,堂堂嫡派家法,怎麼可以是從石頭縫
裏蹦出來的。所以說,在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內家尊張三峰為祖,而
且張三峰必須要神乎其神,這是勢在必然的事,很好理解。」
原文:http://goo.gl/gO0Q
二、忽略了拳技的自然發展:
太極拳的發展是經多朝代的累積發展,從「三世七」、「先天拳」、「長拳」、「十
三勢」,有些門派還可能吸收了不同的道門拳「太極養生拳功」。
三、「太極拳」出現的時間:
在趙堡太極拳的記載中,蔣發(明末清初人)學拳於王老夫子(林禎,筆名宗岳),授現
今已周知太極拳經、太極拳論,但內容都沒有出現「太極拳」一詞,雖然是太極的原
理都已具備,「太極拳」一詞也躍於欲出,但是當時就的確不是稱「太極拳」,而是
「十三勢」、「長拳」、「大姑娘拳」,所以「太極拳」一詞出現於清朝無疑,更不
可能是張祖師所創。
可參考杜元化之「太極拳正宗」
太極拳的氣,指的是意氣鼓盪,神意互戀。練的要求是外形的纒圈,與內在精神、呼吸一
致的配合,不是以意導氣(呼吸),也不是指氣動。練的目標是要歸於「一」--丹田的內聚
,內外合一,有一動無一不動,一靜無一不靜。
補上資料,可供參考:http://goo.gl/wVNX
: 而且,有時想想,什麼是太極拳?掌相對,抱西瓜?
武術,就必須符合技擊的原理。太極拳除了必須符合武術的要求外,還必須是符合拳經
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的內容,才能成為太極拳。
劉雲樵前輩云:
「今日之習太極拳者,號標虛名,忽視拳理之真諦,而專於姿勢大小上,妄擬派別,亂加批
評。以我所見,無論何派太極拳,所抄寫之書籍千篇一律,均未離開『太極拳論』、『太
極拳經』、『十三式歌』、『行功心解』等等原理。既不能離開其原理,又何必私立門戶
?」
原文:http://goo.gl/XXyI
也可參見:http://goo.gl/z6wk 經辨名篇
: 在看當年楊澄甫的得意門生-鄭曼青及張欽霖,被龍門宗的
楊家太極拳自楊露禪之時便在北京及家鄉永年普傳,更何況到孫兒楊澄甫之徒鄭曼青
之時更是普及,鄭的最大貢獻是傳播鄭氏太極拳於台美兩地。
: 左萊蓬,用太極拳,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我見郭應哲教授資料,鄭氏學道功修練於左萊蓬,至於左氏打敗鄭氏恕在下寡聞,第一
次聽聞。
原文:http://goo.gl/NiMO
: 那時,楊家的太極還未普傳吧!
: 那這一段史實,又如何解釋?左老道又是從那學太極的?
: ※ 引述《aaa555 (膽汁)》之銘言:
: : 中國時報【湯斌/綜合報導】
: : 在金庸武俠小說等文藝影視作品中,元末明初道士張三丰皆被認為是太極拳發明者,
: : 但據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廣東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馬明達指出,
: : 太極拳和張三丰無關,因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本正式歷史文獻記載兩者有關聯。
: : 《新華社》報導,楊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發源地河北省永年縣,
: : 昨日舉行太極峰會論壇。馬明達在會中表示,
: : 雖然張三丰對推動發展道家理論有重要作用,對陰陽太極文化也有深入研究,
: : 但正史中,張三丰和太極拳從未同時出現過。
: : 馬明達考證,將張三丰和太極拳加以連結的說法最早出現於晚清,
: : 「當時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班侯,在京城教練太極拳時,為了給
: : 這一拳種有個正統名份,得到主流社會認可,
: : 假托太極拳是道家鼻祖張三丰所創,從此這種觀點才傳播開來。
不是楊家所假托,而早在楊之前,就是這樣傳承。
難道馬明達教授沒有看過明朝的《王征南墓誌銘》嗎?
「...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丰。
三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三丰之術,百年以後,流傳於陝西,而王宗為最著。...」
: : 楊班侯是出於更廣泛的普及太極拳目的才有此言論,這在當時無可厚非。」
: : 張三丰在道教史中,被視為明太祖時期建立武當山門派組織的重要人物,
: : 在明清時代許多舊籍和民間傳說中,皆曾描述他的武學實力或其自創
: : 太極拳等事蹟,甚至還有他長壽又死而復活的傳說。
: : 至於太極拳真正起源,目前武術界尚無明確統一說法,
: : 一般認為是綜合明代各家拳法,並結合周易、陰陽學說、
: : 中醫脈絡學等理論,於歷史中慢慢形成的。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0-10-26T03:15
at 2010-10-26T03:15

By Eartha
at 2010-10-30T18:18
at 2010-10-30T18:18
Related Posts
正宗岳家拳班招生

By Zanna
at 2010-10-24T21:28
at 2010-10-24T21:28
Re: 怎麼樣

By Mary
at 2010-10-24T18:11
at 2010-10-24T18:11
過手時雙方的認知

By Yuri
at 2010-10-24T16:46
at 2010-10-24T16:46
Re: 張三丰創太極拳 專家:掰的

By Daph Bay
at 2010-10-23T23:46
at 2010-10-23T23:46
Re: 張三丰創太極拳 專家:掰的

By Selena
at 2010-10-23T21:15
at 2010-10-23T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