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han Eovaldi & Tommy John Surgery - 美國職棒

By Candice
at 2018-12-07T00:19
at 2018-12-07T00:19
Table of Contents
Why having multiple Tommy John surgeries won’t hurt Nathan Eovaldi’s value
https://t.co/nHXRnj9ULx
28歲的Nathan Eovaldi有很猛的球速、很棒的stuff,還在今年的季後賽拿出亮眼表現,
可能一時之間會讓人忘了他曾動過兩次TJ手術─高中時期的UCL重建和2016年的二次手術
。大家似乎不再認為兩次TJ等於極度可怕的風險,這件事顯示了Tommy John Surgery在最
近十年的發展有多快。
--
左投Chris Capuano回想2008年時的Tommy John Surgery:「我真的很挫折,那時我因為
右手肩膀受傷復健了四個月,結果左手手肘突然炸掉。當時沒有著名球員能動兩次TJ之後
還回到大聯盟的,所以我覺得自己看不到希望。」
當時Capuano只能相信自己還夠年輕(28),復原速度會比較快,好好復健的話還有機會。
跟第一次TJ相比,第二次的復健之路更為崎嶇,在面對打者時覺得手肘後方怪怪的,讓他
非常擔心棒球生涯是不是結束了。後來他在2009年季末重返小聯盟、2010年先進入釀酒人
的牛棚後再回到輪值,2011年跟大都會簽下一年約,然後用表現證明自己,又再獲得道奇
的兩年$10M合約。
「我在談判中會被拿來當作比較對象,像是跟沒動過TJ的球員來比較...但至少我證明了
兩次TJ還是能獲得合約的。」
Capuano在道奇隊遇上一樣動過TJ手術的Nathan Eovaldi,然後又一起在洋基隊當隊友。
所以當Eovaldi動第二次TJ時,Capuano這個罕見的二度TJ前輩能給他一些意見。Capuano
:「我到現在還是會不定時的跟Eovaldi聊天。我希望他看到當時年紀更大的我成功挺過
兩次TJ,能從中獲得一些激勵、知道自己不會受到TJ的阻礙。」
Capuano:「然後Eovaldi在2018年10月的表現簡直就像是在打電動一樣。」
--
所以在Tommy John surgeries越來越盛行的時代中,相關風險數據的走向如何?
今年出版的期刊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中回顧了棒球界1429個Tommy
John surgeries手術案例 (1974年到2016年)以及93個二次手術。在這個十年之前,很少
人動兩次TJ─第一個案例是1996年,然後到2011年為止沒有一年超過五人;但是在2012年
之後每年都有10-20人動第二次TJ。動第一次TJ的球員有73%能回到原層級或更高層級、動
第二次的則是63%,在樣本不大的情況下,不能看做是顯著的差距。
Glenn Fleisig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我們曾認為動第二次手術的
球員會更慘,但是依據Christopher Camp的研究來看似乎並非如此。我們認為最大的關卡
在於球員能不能在第二次TJ手術後回到原層級─大概有20%~25%的球員在首次TJ或第二次
TJ後回不了原層級。至於成功回到原層級的球員,他們的風險跟沒動過TJ的球員差不多。
」(跟Survival Effect也有關)
--
幫Eovaldi動第二次TJ的Dr. Christopher Ahmad表示Eovaldi第一次動的TJ「執行的非常
完美」─TJ手術中會在骨頭上打洞用以固定韌帶,而Eovaldi韌帶在術後八年還留在正確
的位置上,因此Dr. Christopher Ahmad可以直接用原本的洞來施行手術,不需要再另外
鑽洞(多鑽兩個洞會帶來更大的風險)。Dr. Christopher Ahmad決定使用Eovaldi腿部的股
薄肌(gracilis)來作為韌帶重建的材料,這比手腕的掌長肌(Palmaris Longus muscle)更
大條而牢靠。
Dr. Christopher Ahmad:「這就像車子一樣,如果製造過程中有偏差,你的輪子很快就
會耗損,然後你換完之後還是會繼續面臨耗損的問題。」
Dr. Christopher Ahmad表示在Eovaldi的案例中,他的狀況很漂亮。2017年經過嚴謹的復
健流程、2018年控制投球局數後,Eovaldi又可以在手肘無虞的狀況下丟100 mph
Fastball跟mid-90s Cutter了。「我對他做了測試,也照了MRI,我只能說他的術後結果
好到不該跟其他二次TJ的案例放在同一個分類裡。他的韌帶沒有出現狀況,表現很棒、球
速歸位,重點是還能撐完季後賽。」
--
Eovaldi將成為二次TJ球員的標竿人物,也向外界展示動兩次TJ依然有機會拿四年合約。
Dr. Christopher Ahmad:「這對醫學界來說是非常棒的消息,Eovaldi的風險跟其他球原
無異,真是太酷了。」
「我的工作就是保留球員的生涯和夢想,看到這個案例的感覺很棒。現在沒有任何一位患
者跟我見面時沒有談Eovaldi的季後賽表現。他的耐力、先發牛棚無縫轉換,以及對洋基
和其他隊的壓制力,整體來說真是太棒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John Legend
█ █ █ █ █ ◥█ █ █ █
◥███◤ ◥███ █ ◥ ███◤ █ https://youtu.be/H4a-5BdZ5ck
"Written in the stars"
--
https://t.co/nHXRnj9ULx
28歲的Nathan Eovaldi有很猛的球速、很棒的stuff,還在今年的季後賽拿出亮眼表現,
可能一時之間會讓人忘了他曾動過兩次TJ手術─高中時期的UCL重建和2016年的二次手術
。大家似乎不再認為兩次TJ等於極度可怕的風險,這件事顯示了Tommy John Surgery在最
近十年的發展有多快。
--
左投Chris Capuano回想2008年時的Tommy John Surgery:「我真的很挫折,那時我因為
右手肩膀受傷復健了四個月,結果左手手肘突然炸掉。當時沒有著名球員能動兩次TJ之後
還回到大聯盟的,所以我覺得自己看不到希望。」
當時Capuano只能相信自己還夠年輕(28),復原速度會比較快,好好復健的話還有機會。
跟第一次TJ相比,第二次的復健之路更為崎嶇,在面對打者時覺得手肘後方怪怪的,讓他
非常擔心棒球生涯是不是結束了。後來他在2009年季末重返小聯盟、2010年先進入釀酒人
的牛棚後再回到輪值,2011年跟大都會簽下一年約,然後用表現證明自己,又再獲得道奇
的兩年$10M合約。
「我在談判中會被拿來當作比較對象,像是跟沒動過TJ的球員來比較...但至少我證明了
兩次TJ還是能獲得合約的。」
Capuano在道奇隊遇上一樣動過TJ手術的Nathan Eovaldi,然後又一起在洋基隊當隊友。
所以當Eovaldi動第二次TJ時,Capuano這個罕見的二度TJ前輩能給他一些意見。Capuano
:「我到現在還是會不定時的跟Eovaldi聊天。我希望他看到當時年紀更大的我成功挺過
兩次TJ,能從中獲得一些激勵、知道自己不會受到TJ的阻礙。」
Capuano:「然後Eovaldi在2018年10月的表現簡直就像是在打電動一樣。」
--
所以在Tommy John surgeries越來越盛行的時代中,相關風險數據的走向如何?
今年出版的期刊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中回顧了棒球界1429個Tommy
John surgeries手術案例 (1974年到2016年)以及93個二次手術。在這個十年之前,很少
人動兩次TJ─第一個案例是1996年,然後到2011年為止沒有一年超過五人;但是在2012年
之後每年都有10-20人動第二次TJ。動第一次TJ的球員有73%能回到原層級或更高層級、動
第二次的則是63%,在樣本不大的情況下,不能看做是顯著的差距。
Glenn Fleisig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我們曾認為動第二次手術的
球員會更慘,但是依據Christopher Camp的研究來看似乎並非如此。我們認為最大的關卡
在於球員能不能在第二次TJ手術後回到原層級─大概有20%~25%的球員在首次TJ或第二次
TJ後回不了原層級。至於成功回到原層級的球員,他們的風險跟沒動過TJ的球員差不多。
」(跟Survival Effect也有關)
--
幫Eovaldi動第二次TJ的Dr. Christopher Ahmad表示Eovaldi第一次動的TJ「執行的非常
完美」─TJ手術中會在骨頭上打洞用以固定韌帶,而Eovaldi韌帶在術後八年還留在正確
的位置上,因此Dr. Christopher Ahmad可以直接用原本的洞來施行手術,不需要再另外
鑽洞(多鑽兩個洞會帶來更大的風險)。Dr. Christopher Ahmad決定使用Eovaldi腿部的股
薄肌(gracilis)來作為韌帶重建的材料,這比手腕的掌長肌(Palmaris Longus muscle)更
大條而牢靠。
Dr. Christopher Ahmad:「這就像車子一樣,如果製造過程中有偏差,你的輪子很快就
會耗損,然後你換完之後還是會繼續面臨耗損的問題。」
Dr. Christopher Ahmad表示在Eovaldi的案例中,他的狀況很漂亮。2017年經過嚴謹的復
健流程、2018年控制投球局數後,Eovaldi又可以在手肘無虞的狀況下丟100 mph
Fastball跟mid-90s Cutter了。「我對他做了測試,也照了MRI,我只能說他的術後結果
好到不該跟其他二次TJ的案例放在同一個分類裡。他的韌帶沒有出現狀況,表現很棒、球
速歸位,重點是還能撐完季後賽。」
--
Eovaldi將成為二次TJ球員的標竿人物,也向外界展示動兩次TJ依然有機會拿四年合約。
Dr. Christopher Ahmad:「這對醫學界來說是非常棒的消息,Eovaldi的風險跟其他球原
無異,真是太酷了。」
「我的工作就是保留球員的生涯和夢想,看到這個案例的感覺很棒。現在沒有任何一位患
者跟我見面時沒有談Eovaldi的季後賽表現。他的耐力、先發牛棚無縫轉換,以及對洋基
和其他隊的壓制力,整體來說真是太棒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John Legend
█ █ █ █ █ ◥█ █ █ █
◥███◤ ◥███ █ ◥ ███◤ █ https://youtu.be/H4a-5BdZ5ck
--
Tags:
美國職棒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18-12-10T14:02
at 2018-12-10T14:02

By Enid
at 2018-12-15T10:24
at 2018-12-15T10:24

By Eden
at 2018-12-17T18:28
at 2018-12-17T18:28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2-18T06:02
at 2018-12-18T06:0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12-22T11:37
at 2018-12-22T11:37

By Emily
at 2018-12-24T19:07
at 2018-12-24T19:07

By Kama
at 2018-12-28T20:45
at 2018-12-28T20:45

By Emma
at 2018-12-29T11:57
at 2018-12-29T11:57

By Catherine
at 2019-01-01T07:24
at 2019-01-01T07:24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1-03T00:00
at 2019-01-03T00:00

By Ina
at 2019-01-06T08:52
at 2019-01-06T08:52

By Ursula
at 2019-01-06T17:22
at 2019-01-06T17:22

By Charlotte
at 2019-01-06T18:55
at 2019-01-06T18:55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1-10T04:55
at 2019-01-10T04:55

By William
at 2019-01-10T06:28
at 2019-01-10T06:28

By Eartha
at 2019-01-12T02:58
at 2019-01-12T02:58

By Lily
at 2019-01-13T10:21
at 2019-01-13T10:21

By Lydia
at 2019-01-17T01:23
at 2019-01-17T01:23

By Liam
at 2019-01-21T06:36
at 2019-01-21T06:36

By Annie
at 2019-01-24T16:24
at 2019-01-24T16:24

By Una
at 2019-01-28T03:25
at 2019-01-28T03:25

By Audriana
at 2019-02-01T13:51
at 2019-02-01T13:51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2-02T01:13
at 2019-02-02T01:13
Related Posts
12/02 今日消息

By Aaliyah
at 2018-12-03T22:39
at 2018-12-03T22:39
12/01 今日消息

By Sierra Rose
at 2018-12-02T17:40
at 2018-12-02T17:40
11/30 今日消息

By Oliver
at 2018-12-02T00:36
at 2018-12-02T00:36
11/29 今日消息

By Oliver
at 2018-11-30T20:38
at 2018-11-30T20:38
11/28 今日消息, Brian Bannister

By Susan
at 2018-11-29T23:48
at 2018-11-29T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