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 Four (1969/3/17) II - 美國職棒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1-09-01T03:34
at 2011-09-01T03:34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p.61~p.63)
Whitey Ford 總是說讓教練在春訓時認為你身材有調回來的最佳方法就是去做日光浴.
這讓你看起來比較健康, 而且至少少個三公斤吧
今天我遵循Ford 的理論, 在休息室外面一邊曬太陽一邊看Baney 投球.
於是我就聽到了一些Sal Maglie 和Joe Schultz 的金玉"涼"言因為他們也在外面曬太陽
這些金玉涼言自成一格, 不僅毫無價值可言, 有時還會打斷你的注意力.
舉個例子, 某強打者在壘上有兩個人的時候上場了. 當Baney 正在看暗號的時候
Joe Shchultz 大吼:"要先取得球數領先" 然後Sal 也大吼:"這球要多加點球威, 他是
個首球打者!". Baney 抬腿準備投出時有人(我不確定是誰)又喊了:"他擅長高球, 要把
球壓低!"
如果Baney 把這些建議都聽進去的話, 他就得丟顆膝蓋高度進壘的生猛速球. 他馬的,
要是你可以每次你想要投這種球的時候就投這種球, 那你還需要教練幹嘛? 棒球這玩意
根本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嘛.
不幸的是Baney 並不是超人. 挖地瓜的壞球. 球數落後.
下句建議是:"現在得把球數搶回來. 但是也不要投太甜的球"
當然啦, 把之前他聽到的所有建議加起來後, Baney 現在必須投顆外角偏低膝蓋高度的
超猛快速球. 這建議真的超棒的. 兩壞球. 又一顆壞球, 三壞球.
"現在得投進去了, 但是也不要太紅中"
這建議真的太美妙了. 特別是對手是個強打者, 零好三壞他很可能照揮不誤.
不出所料, Baney 投了一顆快速球, 好球 - 腰帶高度.
這球被打成外野角落的二壘安打, 丟了兩分.
球被打出去時只見Sal 不停的搖頭在那邊說:" 太高, 太高了."
腰帶高度和膝蓋高度中間差了幾英吋? 有多少球你能控制在這個精準度內?
有多少投手教練專會打馬後炮?
答案: 十八英吋. 很少. 很多.
然後這種廢話會在大部分的球賽裡不停重複, 同樣的話會在同樣情況下一直拿出來跳針.
說來說去就是一件事. 他們要求你遵循一些投球的基本原則.
1. 把球壓低 (大部分的打者高球打的比較好)
2. 不要把好球投的太好 (不要把球丟進紅中的位置)
3. 在好球帶內移動球的進壘點和改變速度 (讓打者失去平衡)
4. 搶得球數領先 (當你拿到兩好球而且兩壞球或以下時, 你可以用最拿手的球路
丟好球帶邊邊, 打者很容易被迫出棒)
這些是棒球裡投打對決的ABC. 在比賽中對投手大喊這些陳腔濫調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他對這些東西知道的比他姓啥名誰還要清楚. 但投手教練大概把說這些廢話當作某種保護.
只要他們一直重複這些東西就好像真的有做事一樣, 而且永遠不會錯.
老"上校"Jim Turner 是這方面的大師. 他會坐在休息室裡跟Stan Bahnsen 喊,
"Bahnsen, 把球壓低!" 結果Stan 丟了一顆胸口高度的快速球, 打者出棒打成內野高飛.
此時上校會說:"這小子快速球很會跑, 有上飄的尾勁."
兩局之後, 同樣的情況, 同樣的球路和位置 -- 這回左外野方向全壘打一隻.
上校又開金口了:"看到沒有? 沒有把球壓低就是這樣."
有次在洋基球場, 投手面對到不強的左打者, 丟了一顆變速球.
結果打者打了一顆剛好掉在右外野標竿旁邊的全壘打.
(譯註: 舊洋基球場右外野邊線很短. 這原因不用說大家應該都知道.)
上校這時就說了"你不能在這個球場對左打者丟變速球呀, 小子們, 不能在這個球場這樣."
一禮拜後又有人在同樣情況下面對類似的打者, 又丟了一顆變速球.
這次打者身體完全被騙出去了. 上校又說:
"變速球. 可說是棒球所有球種裡面最好的一種. 你可以用它完全愚弄打者."
不管結果是什麼, 上校都碼知道原因是啥. 我得說在棒球這個小圈子裡, 他絕對不是
惟一一個這麼馬後炮的人.
Merritt Ranew 在九局打了一隻追平比數的代打全壘打. 他跑回來時得到的待遇非常冷淡.
因為沒人想在春訓時打啥鬼延長賽. 雖然我們接著又多得兩分所以贏了球, 但是還是好險.
不過呢, 我個人對春訓的延長賽倒是懷抱某種特殊情感, 而且我相信每一個正在力爭上游
的人可能都有這種感覺. 我以前能登上洋基的大聯盟名單靠的就是春訓的延長賽.
那是1962 年的事情.我甚至沒有被正式登錄在名單上. (譯註: 也就是他是所謂的
non-roster invitee. 又或者甚至只是臨時被叫來支援的小聯盟選手,連invitee 都不算)
他們要我在對聖路易的某場比賽投最後一局, 那時我們落後一分.
剛好我們在九下把比數扳平, 所以我連投五局無失分, 到最後才因為一分非自責分輸球.
但四天後我又有機會投另外一場比賽, 接著我又投了兩場比賽. 最後我登上大聯盟名單.
如果那天我只有機會投一局, 他們大概不會想要再多看我一眼吧.
事實上, 所有春訓的邊緣人大概是惟一會希望春訓比賽進入延長的.
或者, 至少他們應該這樣希望....
--
Whitey Ford 總是說讓教練在春訓時認為你身材有調回來的最佳方法就是去做日光浴.
這讓你看起來比較健康, 而且至少少個三公斤吧
今天我遵循Ford 的理論, 在休息室外面一邊曬太陽一邊看Baney 投球.
於是我就聽到了一些Sal Maglie 和Joe Schultz 的金玉"涼"言因為他們也在外面曬太陽
這些金玉涼言自成一格, 不僅毫無價值可言, 有時還會打斷你的注意力.
舉個例子, 某強打者在壘上有兩個人的時候上場了. 當Baney 正在看暗號的時候
Joe Shchultz 大吼:"要先取得球數領先" 然後Sal 也大吼:"這球要多加點球威, 他是
個首球打者!". Baney 抬腿準備投出時有人(我不確定是誰)又喊了:"他擅長高球, 要把
球壓低!"
如果Baney 把這些建議都聽進去的話, 他就得丟顆膝蓋高度進壘的生猛速球. 他馬的,
要是你可以每次你想要投這種球的時候就投這種球, 那你還需要教練幹嘛? 棒球這玩意
根本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嘛.
不幸的是Baney 並不是超人. 挖地瓜的壞球. 球數落後.
下句建議是:"現在得把球數搶回來. 但是也不要投太甜的球"
當然啦, 把之前他聽到的所有建議加起來後, Baney 現在必須投顆外角偏低膝蓋高度的
超猛快速球. 這建議真的超棒的. 兩壞球. 又一顆壞球, 三壞球.
"現在得投進去了, 但是也不要太紅中"
這建議真的太美妙了. 特別是對手是個強打者, 零好三壞他很可能照揮不誤.
不出所料, Baney 投了一顆快速球, 好球 - 腰帶高度.
這球被打成外野角落的二壘安打, 丟了兩分.
球被打出去時只見Sal 不停的搖頭在那邊說:" 太高, 太高了."
腰帶高度和膝蓋高度中間差了幾英吋? 有多少球你能控制在這個精準度內?
有多少投手教練專會打馬後炮?
答案: 十八英吋. 很少. 很多.
然後這種廢話會在大部分的球賽裡不停重複, 同樣的話會在同樣情況下一直拿出來跳針.
說來說去就是一件事. 他們要求你遵循一些投球的基本原則.
1. 把球壓低 (大部分的打者高球打的比較好)
2. 不要把好球投的太好 (不要把球丟進紅中的位置)
3. 在好球帶內移動球的進壘點和改變速度 (讓打者失去平衡)
4. 搶得球數領先 (當你拿到兩好球而且兩壞球或以下時, 你可以用最拿手的球路
丟好球帶邊邊, 打者很容易被迫出棒)
這些是棒球裡投打對決的ABC. 在比賽中對投手大喊這些陳腔濫調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他對這些東西知道的比他姓啥名誰還要清楚. 但投手教練大概把說這些廢話當作某種保護.
只要他們一直重複這些東西就好像真的有做事一樣, 而且永遠不會錯.
老"上校"Jim Turner 是這方面的大師. 他會坐在休息室裡跟Stan Bahnsen 喊,
"Bahnsen, 把球壓低!" 結果Stan 丟了一顆胸口高度的快速球, 打者出棒打成內野高飛.
此時上校會說:"這小子快速球很會跑, 有上飄的尾勁."
兩局之後, 同樣的情況, 同樣的球路和位置 -- 這回左外野方向全壘打一隻.
上校又開金口了:"看到沒有? 沒有把球壓低就是這樣."
有次在洋基球場, 投手面對到不強的左打者, 丟了一顆變速球.
結果打者打了一顆剛好掉在右外野標竿旁邊的全壘打.
(譯註: 舊洋基球場右外野邊線很短. 這原因不用說大家應該都知道.)
上校這時就說了"你不能在這個球場對左打者丟變速球呀, 小子們, 不能在這個球場這樣."
一禮拜後又有人在同樣情況下面對類似的打者, 又丟了一顆變速球.
這次打者身體完全被騙出去了. 上校又說:
"變速球. 可說是棒球所有球種裡面最好的一種. 你可以用它完全愚弄打者."
不管結果是什麼, 上校都碼知道原因是啥. 我得說在棒球這個小圈子裡, 他絕對不是
惟一一個這麼馬後炮的人.
Merritt Ranew 在九局打了一隻追平比數的代打全壘打. 他跑回來時得到的待遇非常冷淡.
因為沒人想在春訓時打啥鬼延長賽. 雖然我們接著又多得兩分所以贏了球, 但是還是好險.
不過呢, 我個人對春訓的延長賽倒是懷抱某種特殊情感, 而且我相信每一個正在力爭上游
的人可能都有這種感覺. 我以前能登上洋基的大聯盟名單靠的就是春訓的延長賽.
那是1962 年的事情.我甚至沒有被正式登錄在名單上. (譯註: 也就是他是所謂的
non-roster invitee. 又或者甚至只是臨時被叫來支援的小聯盟選手,連invitee 都不算)
他們要我在對聖路易的某場比賽投最後一局, 那時我們落後一分.
剛好我們在九下把比數扳平, 所以我連投五局無失分, 到最後才因為一分非自責分輸球.
但四天後我又有機會投另外一場比賽, 接著我又投了兩場比賽. 最後我登上大聯盟名單.
如果那天我只有機會投一局, 他們大概不會想要再多看我一眼吧.
事實上, 所有春訓的邊緣人大概是惟一會希望春訓比賽進入延長的.
或者, 至少他們應該這樣希望....
--
Tags:
美國職棒
All Comments

By Valerie
at 2011-09-05T22:44
at 2011-09-05T22:44

By Cara
at 2011-09-09T14:38
at 2011-09-09T14:38

By Lily
at 2011-09-14T14:24
at 2011-09-14T14:24

By Puput
at 2011-09-19T02:56
at 2011-09-19T02:56
Related Posts
Ball Four (1969/3/16) II

By Victoria
at 2011-09-01T03:32
at 2011-09-01T03:32
Ball Four (1969/3/16) I

By Emily
at 2011-09-01T03:31
at 2011-09-01T03:31
Ball Four (1969/3/15)

By Jacky
at 2011-09-01T03:27
at 2011-09-01T03:27
Ball Four (1969/3/14)

By Selena
at 2011-09-01T03:24
at 2011-09-01T03:24
Ball Four (1969/3/13)

By Hazel
at 2011-09-01T03:23
at 2011-09-01T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