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觀點/贏球治百病的文化 - 棒球
By Ethan
at 2020-01-20T11:34
at 2020-01-20T11:34
Table of Contents
駐美觀點/贏球治百病的文化
美國時間1月13日,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公布休士頓太空人偷暗號事件調查報告,字裡行
間充滿無奈與失望,甚至用「有問題的」(problematic) 這個字來形容太空人球團,強烈
抨擊球團從上到下的文化都出現結構性的問題,管理階層無能處理已知的違規情事。
經過專案小組蒐集各方資料,根據大量影片、照片、電子郵件與通訊軟體訊息,與訊問68位
相關證人後(其中包含23位球員),最終做出裁罰,將太空人棒球事務總裁Jeff Luhnow與
總教練A.J. Hinch各判一年禁賽,即刻生效;球團則是被罰500萬(聯盟罰款最高上限),
與損失未來兩年的前兩輪選秀權;而報告中的主謀Alex Cora(時任板凳教練),則是等待2
018年波士頓紅襪的偷暗號事件調查結束後再一起宣布裁罰。
根據報告所描述,太空人利用攝影機偷暗號並非偶發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持續而且演進的
過程。2017年季初,球團人員就曾經利用影片室的比賽即時影片查看對手暗號,透過中外野
攝影機(原是訓練用途)觀看比賽中對方捕手的暗號,由教練或球團人員破解之後,轉給場
邊教練,再傳達給二壘跑者,接著轉傳給打者,提示下一球可能的球路。
當球員在底下搞鬼,而且還是極為粗糙的方式,總教練Hinch表示知情,而他並沒有即時有
效地制止,他的上司Luhnow也沒有出手干預,甚至向聯盟舉發不法行為,就是失職。
約兩個月後,當時還是太空人球員的老將Carlos Beltran與其他隊友變本加厲,曾試圖「改
進」這樣的傳遞方式;另一方面,Cora則是和技術人員把影片室的監看螢幕直接加裝在休息
室旁,讓球員可以更方便觀看。球員一開始用拍手、吹口哨或是大喊來提示打者球路,後來
才改用敲打垃圾桶製造聲響。
報告中提及,芝加哥白襪投手Danny Farquhar在比賽中發現了太空人休息區傳出的敲打聲,
甚至造成太空人球員當下一陣恐慌,把相關器材藏起來。報告中提到Hinch的確有發現這樣
違規的行為,而且會讓球員分心,曾因此把兩台監看螢幕砸毀。即便如此,對球員和Cora還
是沒有產生嚇阻的效果。
「如果總教練Hinch告訴我們不要做,我們會立刻收手。」多位球員在調查中反咬Hinch一口
。
同年8月,紅襪被抓到用智慧手錶傳遞暗號,大聯盟做出裁罰並且警告所有球團「禁止使用
電子產品進行偷暗號的行為」。Manfred也藉此事件聲明,未來再發生這類事件,球員將不
會受罰,而是處罰未能善盡管控責任的球團與教練,希望能達到嚇阻的作用。太空人球團有
收到通知,但沒有採取對應行動,球員偷暗號的情況持續下去,一直到世界大賽結束。
2018年3月,大聯盟執行副總裁Joe Torre再次發出聲明,強調利用科技設備偷暗號是違反規
定的。
沒用,太空人球員食髓知味,繼續偷暗號。
有趣的是,報告中提到球員最終在2018年的某個時間點停止偷暗號的行為,原因是「球員認
為偷暗號並破解已經沒有效果」。就邏輯上來看,正是因為破解暗號能夠帶來比賽優勢,所
以才會有人甘冒風險去違反規定,破壞比賽的公平性。球員所稱「沒有效果」的證詞毫無說
服力。
但是實務上究竟能為打者帶來多少優勢?又該如何量化這樣的成效呢?棒球和其他球類運動
不同,進攻的一方並沒有球權,是被動地去做反應,即便知道對方可能的球路,能否掌握也
因當下情境而定。和「放水」這樣的主動行為不同,要準確擊中球,難度就已經很高了,知
道球路也未必就能掌握。(就算Mariano Rivera告訴你卡特球要來了,大多數打者還是打不
好)
球評潘忠韋認為,如果觀察到投手的小動作或偶然地破解暗號,打者要在一兩次的打席改變
長期建立習慣並不容易。「若是在知道暗號的情況下去準備擊球,專注力會被影響,有些人
在短期無法適應。」但如果偷暗號是長期的行為,一旦打者能夠適應,機制上能夠調整,勢
必能夠在與投手對決時佔上風。
那麼,這樣的優勢能夠幫助太空人在2017年奪冠嗎?靠著作弊擊出多少支安打?贏了多少場
比賽?過程中參與的球員有多少?其中有太多變數,極為複雜,難以量化。真的要罰,也沒
有一個標準罰起。
取消冠軍?沒有意義。因為違反規定的球隊已經得到巨大利益,利益根本無從估計,怎樣罰
都不對,500萬美金罰款已經達到大聯盟規定的罰款上限。至於參與作弊的球員,根據Manfr
ed之前的承諾,沒有人受到懲罰,全身而退。
「實在很難界定球員參與的程度,如果球員表示不知道暗號是違法取得,也很難證明該球員
明知故犯。」球評王雲慶認為在個別球員的違法事例上舉證極為困難,就算一群野手私底下
作弊,同隊投手可能也不知道事件全貌,很容易開脫。球評潘忠韋說:「就算是隊上的投手
,可能也只是對於這樣的行為一知半解,就算想要向聯盟舉發,也沒有實質證據,無從舉發
起,只能去猜測。」若要說全隊球員都是共犯,似乎對未參與的部分球員不公平。
大聯盟能準確掌握的只有「球團與教練是否有效阻止作弊行為」,這也是總管Luhnow和總教
練Hinch被懲處的主要原因,即便他們兩人都不是執行者。在得知裁罰之後,太空人球團老
闆Jim Crane也在第一時間迅速地將兩人解僱,試圖切割,劃清界線。Luhnow所發出的聲明
中也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板凳教練、球員以及低層級的工作人員,強調自己只是承擔責任的代
罪羔羊。
Crane在記者會上也向球迷、贊助商以及休士頓市民說對不起,但並未向其他球隊以及聯盟
道歉,也沒有承認自己未盡到監督的責任。Crane說:「當調查結果公布的時候,我感到非
常失望。我們希望被認為是守規矩的球隊,可是卻違反了規定。我們會接受大聯盟的裁罰,
然後往前看。這非常糟。如果你看了調查報告,這兩個人(Luhnow和Hinch)都不是執行者
,也沒有在球隊中推動這樣的行為,完全是球員發起的,但他們更沒有進一步阻止事情發生
,令人感到遺憾,所帶來後果非常嚴重。」
2011年,當初Crane把Luhnow從聖路易紅雀挖來的時候,在簽約時給了他一張白紙,象徵把
球團未來的規劃藍圖全權交給Luhnow,建立自己的球隊文化,而Crane在球團負責商業面的
角色。
Luhnow接手後採取激進的數據派作法,大刀闊斧裁撤多位傳統球探,改以數據分析師取代。
大小聯盟的升降調度完全以數據表現為主,引發許多球員不滿。更別說多年刻意擺爛的極端
策略,爭取來年較佳的選秀順位,卻失去球迷的支持。在Luhnow的經營下,極度講求效率,
球團形塑出只在乎最終結果的文化,可以為了未來的冠軍獎盃無所不用其極,相信「贏球治
百病」的價值觀。隨著2017年奪冠之後,一切激進的作法也被合理化,被棒球界拱為「數據
派的第二次革命」。
時任《休士頓紀事報》的記者Evan Drellich(也是這次揭發偷暗號事件的記者之一)曾在2
014年訪問一位不具名的太空人球員,談到Luhnow所營造的企業文化:「球團把棒球中人類
情感的因素抽離了。總管把你當成數字來看,而不是一個人,很難在這樣的人底下打球,Je
ff (Luhnow)就只是把我們當實驗的白老鼠。」
Luhnow曾表示面對球員的家暴案件採取「零容忍」的高道德標準,助手Brandon Taubman卻
在2018年交易大限前,找來有因家暴禁賽的Roberto Osuna,擺明就是為了爭取競爭優勢,
採取雙重道德標準。2019年美聯冠軍賽第6戰結束後,Taubman在休息室刻意向女記者大喊「
我很高興我們陣中有Osuna!」,被認為是傲慢的挑釁行為,最後丟了飯碗。現在回頭看,T
aubman的事件發生,其實只是太空人病態贏球文化的冰山一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球團文化上有著結構性的問題,上下交相賊也就不足為奇了。更令人
擔心的是,由於奪冠的成功經驗,許多曾經在太空人高層的人員被挖角到其他球團,例如暗
號事件的主謀Cora把「壞習慣」複製到了紅襪,還有巴爾地摩金鶯的總管Mike Elias和其助
手Sig Mejdal、亞特蘭大勇士的Mike Fast等人在球界開枝散葉。即便Elias在事件爆發後矢
口否認之後偷暗號的行為,也很難完全不被懷疑。
調查報告公布的隔天,紅襪球團快刀斬亂麻解除Cora的總教練職務;去年才接任紐約大都會
總教練的Beltran也在這樣的信任危機下,一場都還沒執教就黯然下台,甚至連名人堂之路
都染上污點。
在大聯盟球團數據派當道的情況下,球團在選秀、養成、訓練、比賽的細節上無不尋找細微
的競爭優勢,一不小心走火入魔,走了偏門,或許取得了眼前的利益與比賽勝利,但傷害的
卻是聯盟的公平性與形象,長期來看都是聯盟、球團和球員三輸的局面。短期內大聯盟官方
如何制定科技設備使用的配套措施,加強監督重建公信力,來挽回球迷的信任,將是棘手的
課題。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c=2&num=31905
感覺TSNA這篇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寫得蠻清楚的
--
美國時間1月13日,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公布休士頓太空人偷暗號事件調查報告,字裡行
間充滿無奈與失望,甚至用「有問題的」(problematic) 這個字來形容太空人球團,強烈
抨擊球團從上到下的文化都出現結構性的問題,管理階層無能處理已知的違規情事。
經過專案小組蒐集各方資料,根據大量影片、照片、電子郵件與通訊軟體訊息,與訊問68位
相關證人後(其中包含23位球員),最終做出裁罰,將太空人棒球事務總裁Jeff Luhnow與
總教練A.J. Hinch各判一年禁賽,即刻生效;球團則是被罰500萬(聯盟罰款最高上限),
與損失未來兩年的前兩輪選秀權;而報告中的主謀Alex Cora(時任板凳教練),則是等待2
018年波士頓紅襪的偷暗號事件調查結束後再一起宣布裁罰。
根據報告所描述,太空人利用攝影機偷暗號並非偶發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持續而且演進的
過程。2017年季初,球團人員就曾經利用影片室的比賽即時影片查看對手暗號,透過中外野
攝影機(原是訓練用途)觀看比賽中對方捕手的暗號,由教練或球團人員破解之後,轉給場
邊教練,再傳達給二壘跑者,接著轉傳給打者,提示下一球可能的球路。
當球員在底下搞鬼,而且還是極為粗糙的方式,總教練Hinch表示知情,而他並沒有即時有
效地制止,他的上司Luhnow也沒有出手干預,甚至向聯盟舉發不法行為,就是失職。
約兩個月後,當時還是太空人球員的老將Carlos Beltran與其他隊友變本加厲,曾試圖「改
進」這樣的傳遞方式;另一方面,Cora則是和技術人員把影片室的監看螢幕直接加裝在休息
室旁,讓球員可以更方便觀看。球員一開始用拍手、吹口哨或是大喊來提示打者球路,後來
才改用敲打垃圾桶製造聲響。
報告中提及,芝加哥白襪投手Danny Farquhar在比賽中發現了太空人休息區傳出的敲打聲,
甚至造成太空人球員當下一陣恐慌,把相關器材藏起來。報告中提到Hinch的確有發現這樣
違規的行為,而且會讓球員分心,曾因此把兩台監看螢幕砸毀。即便如此,對球員和Cora還
是沒有產生嚇阻的效果。
「如果總教練Hinch告訴我們不要做,我們會立刻收手。」多位球員在調查中反咬Hinch一口
。
同年8月,紅襪被抓到用智慧手錶傳遞暗號,大聯盟做出裁罰並且警告所有球團「禁止使用
電子產品進行偷暗號的行為」。Manfred也藉此事件聲明,未來再發生這類事件,球員將不
會受罰,而是處罰未能善盡管控責任的球團與教練,希望能達到嚇阻的作用。太空人球團有
收到通知,但沒有採取對應行動,球員偷暗號的情況持續下去,一直到世界大賽結束。
2018年3月,大聯盟執行副總裁Joe Torre再次發出聲明,強調利用科技設備偷暗號是違反規
定的。
沒用,太空人球員食髓知味,繼續偷暗號。
有趣的是,報告中提到球員最終在2018年的某個時間點停止偷暗號的行為,原因是「球員認
為偷暗號並破解已經沒有效果」。就邏輯上來看,正是因為破解暗號能夠帶來比賽優勢,所
以才會有人甘冒風險去違反規定,破壞比賽的公平性。球員所稱「沒有效果」的證詞毫無說
服力。
但是實務上究竟能為打者帶來多少優勢?又該如何量化這樣的成效呢?棒球和其他球類運動
不同,進攻的一方並沒有球權,是被動地去做反應,即便知道對方可能的球路,能否掌握也
因當下情境而定。和「放水」這樣的主動行為不同,要準確擊中球,難度就已經很高了,知
道球路也未必就能掌握。(就算Mariano Rivera告訴你卡特球要來了,大多數打者還是打不
好)
球評潘忠韋認為,如果觀察到投手的小動作或偶然地破解暗號,打者要在一兩次的打席改變
長期建立習慣並不容易。「若是在知道暗號的情況下去準備擊球,專注力會被影響,有些人
在短期無法適應。」但如果偷暗號是長期的行為,一旦打者能夠適應,機制上能夠調整,勢
必能夠在與投手對決時佔上風。
那麼,這樣的優勢能夠幫助太空人在2017年奪冠嗎?靠著作弊擊出多少支安打?贏了多少場
比賽?過程中參與的球員有多少?其中有太多變數,極為複雜,難以量化。真的要罰,也沒
有一個標準罰起。
取消冠軍?沒有意義。因為違反規定的球隊已經得到巨大利益,利益根本無從估計,怎樣罰
都不對,500萬美金罰款已經達到大聯盟規定的罰款上限。至於參與作弊的球員,根據Manfr
ed之前的承諾,沒有人受到懲罰,全身而退。
「實在很難界定球員參與的程度,如果球員表示不知道暗號是違法取得,也很難證明該球員
明知故犯。」球評王雲慶認為在個別球員的違法事例上舉證極為困難,就算一群野手私底下
作弊,同隊投手可能也不知道事件全貌,很容易開脫。球評潘忠韋說:「就算是隊上的投手
,可能也只是對於這樣的行為一知半解,就算想要向聯盟舉發,也沒有實質證據,無從舉發
起,只能去猜測。」若要說全隊球員都是共犯,似乎對未參與的部分球員不公平。
大聯盟能準確掌握的只有「球團與教練是否有效阻止作弊行為」,這也是總管Luhnow和總教
練Hinch被懲處的主要原因,即便他們兩人都不是執行者。在得知裁罰之後,太空人球團老
闆Jim Crane也在第一時間迅速地將兩人解僱,試圖切割,劃清界線。Luhnow所發出的聲明
中也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板凳教練、球員以及低層級的工作人員,強調自己只是承擔責任的代
罪羔羊。
Crane在記者會上也向球迷、贊助商以及休士頓市民說對不起,但並未向其他球隊以及聯盟
道歉,也沒有承認自己未盡到監督的責任。Crane說:「當調查結果公布的時候,我感到非
常失望。我們希望被認為是守規矩的球隊,可是卻違反了規定。我們會接受大聯盟的裁罰,
然後往前看。這非常糟。如果你看了調查報告,這兩個人(Luhnow和Hinch)都不是執行者
,也沒有在球隊中推動這樣的行為,完全是球員發起的,但他們更沒有進一步阻止事情發生
,令人感到遺憾,所帶來後果非常嚴重。」
2011年,當初Crane把Luhnow從聖路易紅雀挖來的時候,在簽約時給了他一張白紙,象徵把
球團未來的規劃藍圖全權交給Luhnow,建立自己的球隊文化,而Crane在球團負責商業面的
角色。
Luhnow接手後採取激進的數據派作法,大刀闊斧裁撤多位傳統球探,改以數據分析師取代。
大小聯盟的升降調度完全以數據表現為主,引發許多球員不滿。更別說多年刻意擺爛的極端
策略,爭取來年較佳的選秀順位,卻失去球迷的支持。在Luhnow的經營下,極度講求效率,
球團形塑出只在乎最終結果的文化,可以為了未來的冠軍獎盃無所不用其極,相信「贏球治
百病」的價值觀。隨著2017年奪冠之後,一切激進的作法也被合理化,被棒球界拱為「數據
派的第二次革命」。
時任《休士頓紀事報》的記者Evan Drellich(也是這次揭發偷暗號事件的記者之一)曾在2
014年訪問一位不具名的太空人球員,談到Luhnow所營造的企業文化:「球團把棒球中人類
情感的因素抽離了。總管把你當成數字來看,而不是一個人,很難在這樣的人底下打球,Je
ff (Luhnow)就只是把我們當實驗的白老鼠。」
Luhnow曾表示面對球員的家暴案件採取「零容忍」的高道德標準,助手Brandon Taubman卻
在2018年交易大限前,找來有因家暴禁賽的Roberto Osuna,擺明就是為了爭取競爭優勢,
採取雙重道德標準。2019年美聯冠軍賽第6戰結束後,Taubman在休息室刻意向女記者大喊「
我很高興我們陣中有Osuna!」,被認為是傲慢的挑釁行為,最後丟了飯碗。現在回頭看,T
aubman的事件發生,其實只是太空人病態贏球文化的冰山一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球團文化上有著結構性的問題,上下交相賊也就不足為奇了。更令人
擔心的是,由於奪冠的成功經驗,許多曾經在太空人高層的人員被挖角到其他球團,例如暗
號事件的主謀Cora把「壞習慣」複製到了紅襪,還有巴爾地摩金鶯的總管Mike Elias和其助
手Sig Mejdal、亞特蘭大勇士的Mike Fast等人在球界開枝散葉。即便Elias在事件爆發後矢
口否認之後偷暗號的行為,也很難完全不被懷疑。
調查報告公布的隔天,紅襪球團快刀斬亂麻解除Cora的總教練職務;去年才接任紐約大都會
總教練的Beltran也在這樣的信任危機下,一場都還沒執教就黯然下台,甚至連名人堂之路
都染上污點。
在大聯盟球團數據派當道的情況下,球團在選秀、養成、訓練、比賽的細節上無不尋找細微
的競爭優勢,一不小心走火入魔,走了偏門,或許取得了眼前的利益與比賽勝利,但傷害的
卻是聯盟的公平性與形象,長期來看都是聯盟、球團和球員三輸的局面。短期內大聯盟官方
如何制定科技設備使用的配套措施,加強監督重建公信力,來挽回球迷的信任,將是棘手的
課題。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c=2&num=31905
感覺TSNA這篇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寫得蠻清楚的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Jacky
at 2020-01-23T07:32
at 2020-01-23T07:32
By Ida
at 2020-01-23T12:29
at 2020-01-23T12:29
By Caitlin
at 2020-01-27T00:14
at 2020-01-27T00:14
By Sarah
at 2020-01-30T03:06
at 2020-01-30T03:06
By Sarah
at 2020-01-31T22:58
at 2020-01-31T22:58
By Robert
at 2020-02-02T01:25
at 2020-02-02T01:25
By Lily
at 2020-02-04T14:45
at 2020-02-04T14:45
By Irma
at 2020-02-09T00:02
at 2020-02-09T00:02
By Puput
at 2020-02-10T14:44
at 2020-02-10T14:44
By Ophelia
at 2020-02-11T13:41
at 2020-02-11T13:41
By Dinah
at 2020-02-15T15:58
at 2020-02-15T15:58
By Ida
at 2020-02-15T22:33
at 2020-02-15T22:33
By Zora
at 2020-02-20T14:59
at 2020-02-20T14:59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2-23T18:36
at 2020-02-23T18:36
By Madame
at 2020-02-27T00:48
at 2020-02-27T00:48
By Bennie
at 2020-02-28T22:09
at 2020-02-28T22:09
By Ursula
at 2020-03-01T07:06
at 2020-03-01T07:06
By Caroline
at 2020-03-05T13:55
at 2020-03-05T13:55
By Mason
at 2020-03-07T20:49
at 2020-03-07T20:49
By Wallis
at 2020-03-08T16:06
at 2020-03-08T16:0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3-10T05:53
at 2020-03-10T05:53
By Olive
at 2020-03-11T12:44
at 2020-03-11T12:44
By Annie
at 2020-03-15T17:49
at 2020-03-15T17:49
By Mary
at 2020-03-17T03:40
at 2020-03-17T03:40
By Emily
at 2020-03-17T08:41
at 2020-03-17T08:41
By Isla
at 2020-03-21T12:07
at 2020-03-21T12:07
By Carol
at 2020-03-25T05:08
at 2020-03-25T05:08
By Liam
at 2020-03-26T15:59
at 2020-03-26T15:59
By Hedda
at 2020-03-26T20:10
at 2020-03-26T20:10
By Vanessa
at 2020-03-30T13:00
at 2020-03-30T13:00
By Blanche
at 2020-04-03T11:51
at 2020-04-03T11:51
By David
at 2020-04-08T10:14
at 2020-04-08T10:14
By Edith
at 2020-04-10T18:26
at 2020-04-10T18:26
By Franklin
at 2020-04-11T20:39
at 2020-04-11T20:39
By Franklin
at 2020-04-11T23:23
at 2020-04-11T23:23
By Heather
at 2020-04-13T01:51
at 2020-04-13T01:51
By Valerie
at 2020-04-15T16:25
at 2020-04-15T16:25
By Andrew
at 2020-04-20T00:08
at 2020-04-20T00:08
By Agnes
at 2020-04-24T04:43
at 2020-04-24T04:43
By Belly
at 2020-04-26T17:40
at 2020-04-26T17:40
By Hazel
at 2020-04-28T19:05
at 2020-04-28T19:05
By Ophelia
at 2020-05-01T16:09
at 2020-05-01T16:09
By Andrew
at 2020-05-06T12:08
at 2020-05-06T12:08
By Doris
at 2020-05-11T04:42
at 2020-05-11T04:42
By Sarah
at 2020-05-14T00:30
at 2020-05-14T00:30
By Lily
at 2020-05-19T00:21
at 2020-05-19T00:21
By Linda
at 2020-05-20T02:36
at 2020-05-20T02:36
By Irma
at 2020-05-24T13:02
at 2020-05-24T13:02
By Kama
at 2020-05-26T00:54
at 2020-05-26T00:54
Related Posts
達比修有想知道 那一年被偷走了什麼暗號
By Zenobia
at 2020-01-20T10:51
at 2020-01-20T10:51
SPC 紅襪貪婪報價曝光! MVP貝茲滯銷毫
By Kama
at 2020-01-20T10:35
at 2020-01-20T10:35
前田健太穿上七龍珠護具 近四萬人按讚
By Ursula
at 2020-01-20T10:13
at 2020-01-20T10:13
艾圖維批「暗」箭傷人 嗆再打進世界大賽
By Agatha
at 2020-01-20T09:51
at 2020-01-20T09:51
SPC-MLB》好表現掙得大聯盟約! 前明星
By Rebecca
at 2020-01-20T08:04
at 2020-01-20T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