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奧還甩不掉小奧運會的影子:比賽和成績仍是主旋律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Zenobia
at 2010-08-22T09:16
at 2010-08-22T09:16
Table of Contents
青奧還甩不掉小奧運會的影子:比賽和成績仍是主旋律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首屆青奧會的賽程已經過半,雖然各國14至18歲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無法與成人
運動員相提並論,但賽場上競爭之激烈卻毫不遜色。不過,當一批世界體壇的“明日之星
”湧現的同時,被青奧會視為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教育活動,卻顯得不那麼受參賽運動
員和外界關注。實際上,早在本屆青奧會揭幕之前,業內對這項賽事的質疑就不絕于耳─
─在奧運會已經形成的強大影響力威懾下,意圖另闢蹊徑的青奧會要想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勢必面臨著重重挑戰。
多數選手仍把成績當做參賽目標
如果僅僅成為一項在參賽者的年齡和賽事規模上區別于奧運會的賽事,那麼,青奧會
將失去它的核心價值。不過,記者在近一周時間里採訪了多名中外運動員和教練後卻發現
,絕大多數參賽者都只是把青奧會當成是一項小型化的奧運會,是為青少年運動員提供了
一次體驗大賽的機會。
本屆青奧會首枚金牌得主、日本鐵人三項女選手佐藤友香賽前直陳自己的參賽目標,
“通過參加這次比賽積累經驗,進而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佐藤友香對自己能夠參賽
感到十分幸運,因為假如她早出生1個月,她就將因年齡超過18歲而失去參加青奧會的資
格。如果是那樣,佐藤友香將為自己錯失奪取青奧會金牌的機會惋惜,卻不會為沒能體驗
青奧會的文化教育活動有何遺憾。
在採訪游泳和體操比賽時,記者看到,在比賽之余,訓練場地上總是人滿為患,各國
選手無不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進行熱身訓練,一名法國游泳選手稱:“既然來參賽,誰
不想竭盡全力拿到最好成績呢?”
參加青奧會的中國運動員,雖然口頭上都嚴格按照中國代表團的統一口徑──“主要
是為了與各國運動員交流和本著重在參與的目標參賽”,但實際上,沒有哪名運動員忘記
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奪取優異的比賽成績。在接受採訪時,大部分隊員都表示,自己必
須先完成比賽任務,然後才能去參加組委會主辦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一名中國隊教練就
直言,“青奧會再怎麼以文化教育活動為主,比賽也是第一位的。”
至於文化教育活動成為青奧會的特色,也有運動員提出異議,一名中國選手稱:“難
道其他比賽就沒有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嗎?我看那些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有很多收獲,
他們同樣交到了很多朋友,同樣獲得了寶貴的人生體驗。這樣的收獲應該不是只有參加青
奧會才能得到吧?”
如成小奧運會將失去存在意義
青奧會似乎走進了一個刻意抬高文化教育功能的誤區,正如一名中國教練所說,“既
然是比賽,那就不可能沒有競爭,不可能不讓人拿冠軍,更不可能回避體育比賽以勝負定
結果的本質屬性。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對運動員的成長確實很重要,但這種教育活動更應該
是長期的,如果只是在一項十幾天的賽事中搞集中突擊,效果也十分有限。”
實際上,正是因為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青奧會突出文化教育功能的理念能否落實感到悲
觀,所以在2007年前後國際奧委會醞釀創辦青奧會的探討階段,持反對意見的並不在少數
。
然而,國際奧委會創辦青奧會卻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
心主任任海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奧運會在經濟效益、國際影
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時奧林匹克主義所追求的教育青年功能也越發缺失,照此
發展,奧運會的形象將大受影響,對青年、青少年的吸引力會不斷下降,最終將動搖奧運
會的基礎。奧運會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青奧會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它所強調的文化教育交流功能,正是國際奧委
會希望奧運會可以重新找回的價值要素,但這種改革又不可能直接拿奧運會“開刀”。任
海說:“如今,奧運會的影響如日中天,為奧林匹克事業帶來滾滾財源,而且相關各方已
經形成既有的利益格局,要對它進行改造談何容易。”對奧運會的任何一點改動都會涉及
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更何況它有效地承載著為奧運大業造血的重要功能。奧運會的任何
一點閃失,都會給奧林匹克運動整體帶來難以意料的影響。任海還表示:“當國際奧委會
必須對奧運會實施改革,卻因風險多,阻力大,又難以對它進行改革時,推出一個新的奧
運會,實施增量改革,是一個適宜的戰略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青奧會,在某種意義
上反映出國際奧委會力圖克服既有奧運會的種種不足和局限,使奧運會回歸奧林匹克理想
的軌道,實現歷史跨越的意向。”
但不容忽視的是,奧運會近30年的商業化運營模式所帶來的種種異化現象,已經對世
界競技體育運動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興奮劑、金錢誘惑、過度運動對身體的傷害等問
題已經受到各界批判,並聲討了多年,卻始終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僅憑
一個新生的青奧會能否在這些方面產生質的影響,不禁令人懷疑。
其實,近年來國際奧委會針在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上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在學校
開展奧林匹克價值教育及教育工具包和數據庫活動;通過各種傳媒宣傳奧林匹克價值;設
立專門網站,鼓勵青少年分享其體育經驗;加強對各國奧委會奧林匹克日活動的支持;開
展奧林匹克體育、教育、文化周等。國際奧委會在奧運項目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將青
少年喜歡的小輪車、單板滑雪等項目納入奧運會;將青少年喜歡的城市文化活動納入組委
會的文化計劃;通過各種傳媒增強奧運明星與青少年在奧運會期間的互動等。
“但是,奧運會才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內容,奧運會所承載的功能和發揮的效力,
是上述這些處於奧運邊緣地帶的活動無法比擬的。”任海表示,“要使奧林匹克理念打動
青少年,實際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對奧運會實施改革。”但正如前文所說,直接在奧運
會上實施改革對國際奧委會來說是動搖根本的冒險之舉,並很可能意味著現有奧林匹克賽
事體系的推倒重來。
國際奧委會不可能對自己剜骨療毒,因而選擇了創辦青奧會這樣一個折中的辦法。不
過,青奧會的發展前景卻備受質疑,而且一旦失敗,潛在的危害更大。
任海說:“如果青奧會不能把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教育交流功能落到實處,而是演
變為一項小型化的奧運會,那麼這個‘小奧運會’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並淪為‘雞肋’賽
事。更嚴重的是,它不僅不能解決奧林匹克運動目前正遭遇的種種危機,反而會導致濫用
興奮劑、過度訓練對身體的傷害等危機現象向低齡化發展。這也正是很多人對國際奧委會
創辦青奧會持反對意見的主要原因所在,青奧會在創辦後引發新的問題、導致更多危機的
可怕結果並不是不可能出現。”
青奧會對奧運會的超越和衝突
不過,至少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對青奧會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面對已經在青奧會上
表現出的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羅格仍樂觀地相信:“對於一項新生的賽事,它的發展壯大
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由於是第一屆青奧會,國際奧委會的所有工作都還是嘗試。“往後,青奧會究竟怎麼
辦,還在探索階段。”任海表示,“這也表明,僅憑一屆青奧會的舉辦情況還無法做出青
奧會是成功或失敗的結論。”
“至少青奧會追求的價值理念──突出教育功能,是應該得到推崇,也是得到了外界
肯定的。”任海表示,“但這又預示著一個新的問題,假如青奧會的理念是符合奧林匹克
精神的,那麼勢必意味著奧運會的理念與奧林匹克精神相悖,這豈不造成青奧會與奧運會
打架?”
早在2001年羅格上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後不久,他就提出了創辦青奧會的想法,但遭到
已故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的反對。任海表示:“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青奧會
與奧運會的衝突。”
“從現實來看,青奧會要想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確實困難很大,但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
,因為它有最重要的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理念。”任海表示,“相比而言,青奧會突出
教育的理念要比奧運會日趨明顯的單純追求競技目標更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再加上奧運
會因為興奮劑、錦標主義等醜陋現象已經受到不少抨擊,從長遠來看,一旦青奧會真的走
出了一條成功之路,那麼它的社會形象一定在奧運會之上,必然會與奧運會形成鮮明對照
,進而對奧運會目前十分成功的營銷策略產生重大影響。但國際奧委會推出青奧會並不是
要用青奧會要取代奧運會,而是要補充奧運會的不足,形成互補之勢。屆時,青奧會擠占
奧運會發展空間的矛盾該怎樣解決,尚難預料。”
因此,從薩馬蘭奇到目前的一些國際奧委會委員,都是創辦青奧會的反對者,這些反
對的聲音將與青奧會的成長相伴,也將對青奧會尚顯脆弱的生命力產生影響。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822/3673116.html
--
本報特派記者 慈鑫
首屆青奧會的賽程已經過半,雖然各國14至18歲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無法與成人
運動員相提並論,但賽場上競爭之激烈卻毫不遜色。不過,當一批世界體壇的“明日之星
”湧現的同時,被青奧會視為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教育活動,卻顯得不那麼受參賽運動
員和外界關注。實際上,早在本屆青奧會揭幕之前,業內對這項賽事的質疑就不絕于耳─
─在奧運會已經形成的強大影響力威懾下,意圖另闢蹊徑的青奧會要想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勢必面臨著重重挑戰。
多數選手仍把成績當做參賽目標
如果僅僅成為一項在參賽者的年齡和賽事規模上區別于奧運會的賽事,那麼,青奧會
將失去它的核心價值。不過,記者在近一周時間里採訪了多名中外運動員和教練後卻發現
,絕大多數參賽者都只是把青奧會當成是一項小型化的奧運會,是為青少年運動員提供了
一次體驗大賽的機會。
本屆青奧會首枚金牌得主、日本鐵人三項女選手佐藤友香賽前直陳自己的參賽目標,
“通過參加這次比賽積累經驗,進而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佐藤友香對自己能夠參賽
感到十分幸運,因為假如她早出生1個月,她就將因年齡超過18歲而失去參加青奧會的資
格。如果是那樣,佐藤友香將為自己錯失奪取青奧會金牌的機會惋惜,卻不會為沒能體驗
青奧會的文化教育活動有何遺憾。
在採訪游泳和體操比賽時,記者看到,在比賽之余,訓練場地上總是人滿為患,各國
選手無不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進行熱身訓練,一名法國游泳選手稱:“既然來參賽,誰
不想竭盡全力拿到最好成績呢?”
參加青奧會的中國運動員,雖然口頭上都嚴格按照中國代表團的統一口徑──“主要
是為了與各國運動員交流和本著重在參與的目標參賽”,但實際上,沒有哪名運動員忘記
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奪取優異的比賽成績。在接受採訪時,大部分隊員都表示,自己必
須先完成比賽任務,然後才能去參加組委會主辦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一名中國隊教練就
直言,“青奧會再怎麼以文化教育活動為主,比賽也是第一位的。”
至於文化教育活動成為青奧會的特色,也有運動員提出異議,一名中國選手稱:“難
道其他比賽就沒有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嗎?我看那些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有很多收獲,
他們同樣交到了很多朋友,同樣獲得了寶貴的人生體驗。這樣的收獲應該不是只有參加青
奧會才能得到吧?”
如成小奧運會將失去存在意義
青奧會似乎走進了一個刻意抬高文化教育功能的誤區,正如一名中國教練所說,“既
然是比賽,那就不可能沒有競爭,不可能不讓人拿冠軍,更不可能回避體育比賽以勝負定
結果的本質屬性。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對運動員的成長確實很重要,但這種教育活動更應該
是長期的,如果只是在一項十幾天的賽事中搞集中突擊,效果也十分有限。”
實際上,正是因為有不少業內人士對青奧會突出文化教育功能的理念能否落實感到悲
觀,所以在2007年前後國際奧委會醞釀創辦青奧會的探討階段,持反對意見的並不在少數
。
然而,國際奧委會創辦青奧會卻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
心主任任海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奧運會在經濟效益、國際影
響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時奧林匹克主義所追求的教育青年功能也越發缺失,照此
發展,奧運會的形象將大受影響,對青年、青少年的吸引力會不斷下降,最終將動搖奧運
會的基礎。奧運會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青奧會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它所強調的文化教育交流功能,正是國際奧委
會希望奧運會可以重新找回的價值要素,但這種改革又不可能直接拿奧運會“開刀”。任
海說:“如今,奧運會的影響如日中天,為奧林匹克事業帶來滾滾財源,而且相關各方已
經形成既有的利益格局,要對它進行改造談何容易。”對奧運會的任何一點改動都會涉及
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更何況它有效地承載著為奧運大業造血的重要功能。奧運會的任何
一點閃失,都會給奧林匹克運動整體帶來難以意料的影響。任海還表示:“當國際奧委會
必須對奧運會實施改革,卻因風險多,阻力大,又難以對它進行改革時,推出一個新的奧
運會,實施增量改革,是一個適宜的戰略選擇,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青奧會,在某種意義
上反映出國際奧委會力圖克服既有奧運會的種種不足和局限,使奧運會回歸奧林匹克理想
的軌道,實現歷史跨越的意向。”
但不容忽視的是,奧運會近30年的商業化運營模式所帶來的種種異化現象,已經對世
界競技體育運動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興奮劑、金錢誘惑、過度運動對身體的傷害等問
題已經受到各界批判,並聲討了多年,卻始終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僅憑
一個新生的青奧會能否在這些方面產生質的影響,不禁令人懷疑。
其實,近年來國際奧委會針在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上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在學校
開展奧林匹克價值教育及教育工具包和數據庫活動;通過各種傳媒宣傳奧林匹克價值;設
立專門網站,鼓勵青少年分享其體育經驗;加強對各國奧委會奧林匹克日活動的支持;開
展奧林匹克體育、教育、文化周等。國際奧委會在奧運項目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將青
少年喜歡的小輪車、單板滑雪等項目納入奧運會;將青少年喜歡的城市文化活動納入組委
會的文化計劃;通過各種傳媒增強奧運明星與青少年在奧運會期間的互動等。
“但是,奧運會才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內容,奧運會所承載的功能和發揮的效力,
是上述這些處於奧運邊緣地帶的活動無法比擬的。”任海表示,“要使奧林匹克理念打動
青少年,實際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對奧運會實施改革。”但正如前文所說,直接在奧運
會上實施改革對國際奧委會來說是動搖根本的冒險之舉,並很可能意味著現有奧林匹克賽
事體系的推倒重來。
國際奧委會不可能對自己剜骨療毒,因而選擇了創辦青奧會這樣一個折中的辦法。不
過,青奧會的發展前景卻備受質疑,而且一旦失敗,潛在的危害更大。
任海說:“如果青奧會不能把對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教育交流功能落到實處,而是演
變為一項小型化的奧運會,那麼這個‘小奧運會’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並淪為‘雞肋’賽
事。更嚴重的是,它不僅不能解決奧林匹克運動目前正遭遇的種種危機,反而會導致濫用
興奮劑、過度訓練對身體的傷害等危機現象向低齡化發展。這也正是很多人對國際奧委會
創辦青奧會持反對意見的主要原因所在,青奧會在創辦後引發新的問題、導致更多危機的
可怕結果並不是不可能出現。”
青奧會對奧運會的超越和衝突
不過,至少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對青奧會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面對已經在青奧會上
表現出的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羅格仍樂觀地相信:“對於一項新生的賽事,它的發展壯大
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由於是第一屆青奧會,國際奧委會的所有工作都還是嘗試。“往後,青奧會究竟怎麼
辦,還在探索階段。”任海表示,“這也表明,僅憑一屆青奧會的舉辦情況還無法做出青
奧會是成功或失敗的結論。”
“至少青奧會追求的價值理念──突出教育功能,是應該得到推崇,也是得到了外界
肯定的。”任海表示,“但這又預示著一個新的問題,假如青奧會的理念是符合奧林匹克
精神的,那麼勢必意味著奧運會的理念與奧林匹克精神相悖,這豈不造成青奧會與奧運會
打架?”
早在2001年羅格上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後不久,他就提出了創辦青奧會的想法,但遭到
已故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的反對。任海表示:“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青奧會
與奧運會的衝突。”
“從現實來看,青奧會要想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確實困難很大,但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
,因為它有最重要的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理念。”任海表示,“相比而言,青奧會突出
教育的理念要比奧運會日趨明顯的單純追求競技目標更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再加上奧運
會因為興奮劑、錦標主義等醜陋現象已經受到不少抨擊,從長遠來看,一旦青奧會真的走
出了一條成功之路,那麼它的社會形象一定在奧運會之上,必然會與奧運會形成鮮明對照
,進而對奧運會目前十分成功的營銷策略產生重大影響。但國際奧委會推出青奧會並不是
要用青奧會要取代奧運會,而是要補充奧運會的不足,形成互補之勢。屆時,青奧會擠占
奧運會發展空間的矛盾該怎樣解決,尚難預料。”
因此,從薩馬蘭奇到目前的一些國際奧委會委員,都是創辦青奧會的反對者,這些反
對的聲音將與青奧會的成長相伴,也將對青奧會尚顯脆弱的生命力產生影響。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822/3673116.html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By Connor
at 2010-08-26T22:37
at 2010-08-26T22:37
Related Posts
青奧動態-跳高 向俊賢無緣獎牌

By Mary
at 2010-08-22T09:10
at 2010-08-22T09:10
學習勝利和失敗 新加坡青奧會的多種體育成人式

By Michael
at 2010-08-22T09:08
at 2010-08-22T09:08
貧窮小國運動員克萬難參加青奧 要對得起自己青春

By Michael
at 2010-08-22T09:06
at 2010-08-22T09:06
8/22青奧轉播賽程

By Selena
at 2010-08-22T01:02
at 2010-08-22T01:02
8/22中華隊參賽賽程

By Faithe
at 2010-08-22T00:58
at 2010-08-22T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