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褲挑選疑問 - 滑雪板 Ski Snowboard

By Olivia
at 2017-12-06T21:19
at 2017-12-06T21:19
Table of Contents
簡單的回一篇有關護具挑選的文好了
先把護具粗略的分兩種
硬式:避免外傷、限制活動範圍
軟式:吸收衝擊
再從頭往下以各部位所需要的功能來看
安全帽:避免碰撞導致頭部外傷及腦部受損
因此安全帽會有硬式(ABS塑料為主)配上軟式(發泡材)一起製造。
有一種產品是裝在毛帽內的軟式護墊,給不喜歡戴安全帽的人使用,
若買這類產品還是要避開岩石跟樹木否則很高機率會受傷。
挑選重點:頭型合適度是最重要的,尤其亞洲人頭型偏圓容易發生夾頭疼痛,
型合才有辦法帶久且碰撞時不易脫落,其次才考慮其他功能性(可調整程度、雪鏡扣)
或是更進一步的安全技術(MIPS)等
護腕:限制手腕關節角度避免跌倒時扭傷
所以不要拿普通運動或復健用的軟式護腕出來用,效果趨近於零。
挑選重點:可接受範圍內越硬活動度越小越好,個人推薦買手套整合式或配戴在手套外,
因為這通常是最先被淘汰掉的護具,買內置以後不使用手套會太大需要重買,
而且配戴在外面舒適度也會比較好一點點,唯一的缺點是卡雪手套比較容易濕。
上下身護具:吸收衝擊避免骨折或內傷
上下身護具有點類似一起介紹,主要是避免骨折、脫臼、挫傷、內傷等問題,
高價位常見採用 D3O 或 XRD 做為緩衝材料,以下是我自己對於這兩種的材料的看法,
D3O受到強力衝擊會變硬,對防外傷、骨折等效果較好,但吸收衝擊能力不會比較差,
XRD則是低溫表現比較好,不會因為低溫明顯變硬。
所以下半身選擇XRD會比D3O好(溫度低、活動範圍大)D3O護臀有不少穿到斷裂的案例。
低價位大宗是NBR發泡,其他也有PE、EVA、SBR之類的發泡材,基本上都差不多,
吸震性跟厚度成正比,用久一定會塌陷(但塌掉之前就比較不會摔了)。
挑選重點:所有的護具都一樣,最重要一定是合身度,
若不合身護具位置不太對遇到撞擊時 護具表示:怪太強我先走囉~ GG
分開買(褲+膝)也比較不會碰到合身度問題。
至於能不能用其他護具代替要視情況而定,一般上下身還是要以軟式為主,
直排輪多是硬式或混和,機車用則有軟式、硬式或混和,所以只有機車用軟式比較適合
直排輪建議是不要,舒適度比較差效果也不好,當然有穿還是比沒穿好
其次是防護範圍,其他用途的上身護具常缺乏肋骨兩側,這邊在滑雪時蠻常受傷的,
下身的防護區塊也越大越好,這點在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P.S.有玩Rail者上身護具可以考慮硬式的龜背,對脊椎防護效果比較好
大概是這樣,比較懶惰就不放示意圖了,大家可以自己搜尋看看
--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 by ycat ║y
║ ──+ ︵ ︵ O o! ˇ ˇ ╲ ╱ ˇˇ || ◣ ◢║c
║ ̄﹀ ̄  ̄▽ ̄ ▄ ▇△▇ ≧﹏≦b  ̄︶ ̄y  ̄– ̄ 皿 ║a
║ 五六 雞掰 嚎洨 靠杯 中肯 金送 北七 咩送 ║t
╰══════════════════════════════════ ╯
--
先把護具粗略的分兩種
硬式:避免外傷、限制活動範圍
軟式:吸收衝擊
再從頭往下以各部位所需要的功能來看
安全帽:避免碰撞導致頭部外傷及腦部受損
因此安全帽會有硬式(ABS塑料為主)配上軟式(發泡材)一起製造。
有一種產品是裝在毛帽內的軟式護墊,給不喜歡戴安全帽的人使用,
若買這類產品還是要避開岩石跟樹木否則很高機率會受傷。
挑選重點:頭型合適度是最重要的,尤其亞洲人頭型偏圓容易發生夾頭疼痛,
型合才有辦法帶久且碰撞時不易脫落,其次才考慮其他功能性(可調整程度、雪鏡扣)
或是更進一步的安全技術(MIPS)等
護腕:限制手腕關節角度避免跌倒時扭傷
所以不要拿普通運動或復健用的軟式護腕出來用,效果趨近於零。
挑選重點:可接受範圍內越硬活動度越小越好,個人推薦買手套整合式或配戴在手套外,
因為這通常是最先被淘汰掉的護具,買內置以後不使用手套會太大需要重買,
而且配戴在外面舒適度也會比較好一點點,唯一的缺點是卡雪手套比較容易濕。
上下身護具:吸收衝擊避免骨折或內傷
上下身護具有點類似一起介紹,主要是避免骨折、脫臼、挫傷、內傷等問題,
高價位常見採用 D3O 或 XRD 做為緩衝材料,以下是我自己對於這兩種的材料的看法,
D3O受到強力衝擊會變硬,對防外傷、骨折等效果較好,但吸收衝擊能力不會比較差,
XRD則是低溫表現比較好,不會因為低溫明顯變硬。
所以下半身選擇XRD會比D3O好(溫度低、活動範圍大)D3O護臀有不少穿到斷裂的案例。
低價位大宗是NBR發泡,其他也有PE、EVA、SBR之類的發泡材,基本上都差不多,
吸震性跟厚度成正比,用久一定會塌陷(但塌掉之前就比較不會摔了)。
挑選重點:所有的護具都一樣,最重要一定是合身度,
若不合身護具位置不太對遇到撞擊時 護具表示:怪太強我先走囉~ GG
分開買(褲+膝)也比較不會碰到合身度問題。
至於能不能用其他護具代替要視情況而定,一般上下身還是要以軟式為主,
直排輪多是硬式或混和,機車用則有軟式、硬式或混和,所以只有機車用軟式比較適合
直排輪建議是不要,舒適度比較差效果也不好,當然有穿還是比沒穿好
其次是防護範圍,其他用途的上身護具常缺乏肋骨兩側,這邊在滑雪時蠻常受傷的,
下身的防護區塊也越大越好,這點在買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P.S.有玩Rail者上身護具可以考慮硬式的龜背,對脊椎防護效果比較好
大概是這樣,比較懶惰就不放示意圖了,大家可以自己搜尋看看
--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 by ycat ║y
║ ──+ ︵ ︵ O o! ˇ ˇ ╲ ╱ ˇˇ || ◣ ◢║c
║ ̄﹀ ̄  ̄▽ ̄ ▄ ▇△▇ ≧﹏≦b  ̄︶ ̄y  ̄– ̄ 皿 ║a
║ 五六 雞掰 嚎洨 靠杯 中肯 金送 北七 咩送 ║t
╰══════════════════════════════════ ╯
--
Tags:
滑雪板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17-12-07T12:41
at 2017-12-07T12:41

By Callum
at 2017-12-08T04:03
at 2017-12-08T04:03

By Necoo
at 2017-12-08T19:25
at 2017-12-08T19:25

By Valerie
at 2017-12-09T10:47
at 2017-12-09T10:47

By Yedda
at 2017-12-10T02:09
at 2017-12-10T02:09

By Daniel
at 2017-12-10T17:32
at 2017-12-10T17:32

By Jacob
at 2017-12-11T08:54
at 2017-12-11T08:54

By Elizabeth
at 2017-12-12T00:16
at 2017-12-12T00:16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12-12T15:38
at 2017-12-12T15:38

By Bethany
at 2017-12-13T07:00
at 2017-12-13T07:00

By Susan
at 2017-12-13T22:22
at 2017-12-13T22:22

By Daniel
at 2017-12-14T13:44
at 2017-12-14T13:44
Related Posts
12/13-18富良野

By Mary
at 2017-12-06T19:00
at 2017-12-06T19:00
小叮噹夜滑包場 12/17 or 12/24

By Jack
at 2017-12-06T10:10
at 2017-12-06T10:10
問一個配備

By Andrew
at 2017-12-06T09:22
at 2017-12-06T09:22
2/19~20 野澤初學

By Donna
at 2017-12-05T22:19
at 2017-12-05T22:19
白馬八分尾根早割券?民宿優惠票?哪個便宜?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12-05T21:46
at 2017-12-05T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