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真實命中率的公式思維 - NBA
By Agatha
at 2017-04-18T20:53
at 2017-04-18T20:5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Xavier412958 (罐裝鯷魚)》之銘言:
莫瑞的TS%
: 這套公式長這樣:Total points/2*(FGA+0.44*FTA) 最終乘上百分比。
真實命中率會讓人誤會,可想成 一次出手球權得分效益(投進2分球為基準100%)
每次進攻,理論上投進之後 球權轉換屬於敵對方,若有罰球情況如下:
(1)送的: 若被犯規投進2分or3分,還會加罰1球(等於送的) 之後球權轉換!
都已經投進得到分數了,再加罰and1,等於是送的(沒多消耗進攻球權)
(2)補償 若被犯規 沒投進 ,會補償性的讓你罰 2 or 3球 之後球權轉換
當你罰球命中率高,可以說是賺到了,罰球命中率低,可能賠本。
補充:罰3球,第3球也算送的一球 (以補償球權2分來看)
(3)送的 被技術犯規 惡意犯規 那罰球等於是送的,因為球權還是自己的。
考量整體罰球類型統計數據,有大概的百分比 罰球等於是送的,
以0.44係數來計算,對整體平均而言是 是對罰球合理的一個加權係數。
若套用到某些球員 很會and 1, 很會製造3分球犯規,很會讓人惡意犯規...
那他的係數應該還要降低喔(加權更大 因為送的比例更高 沒多耗進攻球權),
但公式就是要簡單 套用在所有人身上,所以就取個平均值0.44左右。
TS% 簡單看=> 得分/一次出手球權(投籃以可得兩分為基準)
有些罰球可以看成是送的,沒多消耗到球權,而原本的0.5是把每個罰球
都當成半個2分球的出手球權(兩個罰球等於一個2分球 出手球權),
TS% 把送的罰球所消耗的球權扣掉,所以0.5扣掉0.06 = 0.44
提高罰球命中率,增加and 1 比例.多些罰3球.製造對方技術.惡意犯規
(小手段 ~ 噴垃圾話 跨人 假摔 骯髒手段...),多一些罰球的機會對
球隊幫助是很大的(駭獸戰術例外 除非突然變準)。
你設計的%
: 我自己是比照Efficient field goal percentage 的算式:(2pt FG + 1.5*3pt FG)/FGA
: ,設計出一個新的投籃命中率計算方法(一時也想不到該怎麼命名才好,各位不妨給點建
: 議):
: (2pt FG + 1.5*3pt FG+0.5*FT)/(FGA+0.5*FTA)
這不是你設計的啦,這是常見錯誤的 不考慮球權轉換 的一次投球得分效益。
而罰球本質跟 一般投籃不同 如我上面說明有不同情況,所以不能這樣拉進來算。
引申思考:
投2分球 比 投3分球,能製造更多犯規次數(當然一次三分犯規效益很高,
但累計總體來看,2分球買飯次數遠高於3分球)
所以當評估一個球員的 投2分球 投3分球得分效益,不能單單用命中率x2
or x3來算,還要把罰球次數 罰球命中率 送的罰球比例 考慮進去唷。
不然很單純的說 兩分球命中率60% = 三分球命中率40%,這是錯誤的,
得分效益還要加上製造罰球 的得分效益唷。
--
莫瑞的TS%
: 這套公式長這樣:Total points/2*(FGA+0.44*FTA) 最終乘上百分比。
真實命中率會讓人誤會,可想成 一次出手球權得分效益(投進2分球為基準100%)
每次進攻,理論上投進之後 球權轉換屬於敵對方,若有罰球情況如下:
(1)送的: 若被犯規投進2分or3分,還會加罰1球(等於送的) 之後球權轉換!
都已經投進得到分數了,再加罰and1,等於是送的(沒多消耗進攻球權)
(2)補償 若被犯規 沒投進 ,會補償性的讓你罰 2 or 3球 之後球權轉換
當你罰球命中率高,可以說是賺到了,罰球命中率低,可能賠本。
補充:罰3球,第3球也算送的一球 (以補償球權2分來看)
(3)送的 被技術犯規 惡意犯規 那罰球等於是送的,因為球權還是自己的。
考量整體罰球類型統計數據,有大概的百分比 罰球等於是送的,
以0.44係數來計算,對整體平均而言是 是對罰球合理的一個加權係數。
若套用到某些球員 很會and 1, 很會製造3分球犯規,很會讓人惡意犯規...
那他的係數應該還要降低喔(加權更大 因為送的比例更高 沒多耗進攻球權),
但公式就是要簡單 套用在所有人身上,所以就取個平均值0.44左右。
TS% 簡單看=> 得分/一次出手球權(投籃以可得兩分為基準)
有些罰球可以看成是送的,沒多消耗到球權,而原本的0.5是把每個罰球
都當成半個2分球的出手球權(兩個罰球等於一個2分球 出手球權),
TS% 把送的罰球所消耗的球權扣掉,所以0.5扣掉0.06 = 0.44
提高罰球命中率,增加and 1 比例.多些罰3球.製造對方技術.惡意犯規
(小手段 ~ 噴垃圾話 跨人 假摔 骯髒手段...),多一些罰球的機會對
球隊幫助是很大的(駭獸戰術例外 除非突然變準)。
你設計的%
: 我自己是比照Efficient field goal percentage 的算式:(2pt FG + 1.5*3pt FG)/FGA
: ,設計出一個新的投籃命中率計算方法(一時也想不到該怎麼命名才好,各位不妨給點建
: 議):
: (2pt FG + 1.5*3pt FG+0.5*FT)/(FGA+0.5*FTA)
這不是你設計的啦,這是常見錯誤的 不考慮球權轉換 的一次投球得分效益。
而罰球本質跟 一般投籃不同 如我上面說明有不同情況,所以不能這樣拉進來算。
引申思考:
投2分球 比 投3分球,能製造更多犯規次數(當然一次三分犯規效益很高,
但累計總體來看,2分球買飯次數遠高於3分球)
所以當評估一個球員的 投2分球 投3分球得分效益,不能單單用命中率x2
or x3來算,還要把罰球次數 罰球命中率 送的罰球比例 考慮進去唷。
不然很單純的說 兩分球命中率60% = 三分球命中率40%,這是錯誤的,
得分效益還要加上製造罰球 的得分效益唷。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17-04-22T03:15
at 2017-04-22T03:15
By Ida
at 2017-04-24T11:22
at 2017-04-24T11:22
By Isabella
at 2017-04-24T20:19
at 2017-04-24T20:19
By Eden
at 2017-04-27T07:46
at 2017-04-27T07:46
By Tracy
at 2017-04-29T17:44
at 2017-04-29T17:44
By Rebecca
at 2017-05-01T03:03
at 2017-05-01T03:03
By Adele
at 2017-05-04T03:47
at 2017-05-04T03:47
By Rebecca
at 2017-05-06T08:29
at 2017-05-06T08:29
By Faithe
at 2017-05-06T21:59
at 2017-05-06T21:59
By Hardy
at 2017-05-07T15:23
at 2017-05-07T15:23
By Yedda
at 2017-05-07T19:28
at 2017-05-07T19:28
By Sarah
at 2017-05-09T10:50
at 2017-05-09T10:50
By Jacky
at 2017-05-13T20:16
at 2017-05-13T20:16
By Agatha
at 2017-05-16T13:07
at 2017-05-16T13:07
By Madame
at 2017-05-20T22:18
at 2017-05-20T22:1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5-25T21:38
at 2017-05-25T21:38
By Eden
at 2017-05-30T07:29
at 2017-05-30T07:29
By Irma
at 2017-06-03T11:12
at 2017-06-03T11:12
By Rosalind
at 2017-06-04T20:16
at 2017-06-04T20:16
Related Posts
誰沒拿過MVP最可惜
By Hedwig
at 2017-04-18T20:14
at 2017-04-18T20:14
L.James 今年有機會追上這項成就嗎 ?
By Doris
at 2017-04-18T20:00
at 2017-04-18T20:00
LBJ還缺什麼?
By Steve
at 2017-04-18T19:38
at 2017-04-18T19:38
切入比例的影響?
By Rebecca
at 2017-04-18T19:35
at 2017-04-18T19:35
為什麼沒有年輕球員模仿LBJ的球風?
By Lauren
at 2017-04-18T19:22
at 2017-04-18T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