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手弧圈引拍板型 - 桌球

By Megan
at 2014-04-15T23:17
at 2014-04-15T23: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zjksuperzlc (pingpong)》之銘言:
: 各位好 我想跟各位請教一下橫拍反手弧圈球引拍時的板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T9TinW1Qo
: 這是馬龍的教學影片
: 當中他反手拉前傾多時 引時拍板型很壓 但接觸球時面積大
: 我自己引拍也是屬於此種類型
: 但是教練說這樣引拍擊球時吃球面積會很小 擊球時威力會不夠
: 要我改成引拍時板型稍微下垂 有點像擰球那樣
: 但我揮了幾百下空拍覺得 肩膀很酸 因為板型下垂肩膀必須往上抬
: 想請問我引拍時板型是不是照原本那樣就好 主要是擊球時吃球的面積能最大
: 或者是版友有更好的引拍方式嗎 謝謝
我喜歡從一個人的敘述中去抓一些蛛絲馬跡
節錄你的敘述:
「馬龍 引時拍板型很壓 但接觸球時面積大」
「我自己引拍也是
但教練說這樣引拍擊球時吃球面積會很小 擊球時威力會不夠」
有看出問題嗎?
其實從你自己的敘述裡,就已經有答案了不是嗎?
如果懂了,就不用看下去了。
請節省時間按左鍵跳出,掰掰!
不懂?!
問題根本就不在「引拍」
重點在「擊球、接觸球的瞬間」
(請再回頭看看你文章中那兩段話吧)
我大膽猜測你在擊球的瞬間,板型也太壓,
你有可能一開始壓,(經常)到後來也壓,
(搞不好結束揮拍還多了些許"壓"的動作)
這樣的話,
教練如果要求
「一開始從頭到尾維持一個"大約"固定的恰當板型角度」
VS
「你揮拍時特意做一個板型的改變,
而且改變的角度在擊到球時,必須恰好正確」
那麼當然是前者比後者容易多了。
而且銜接快。
如果你擊到球的瞬間,可以像馬龍這麼精準,
我相信你的教練不會提出這個要求,來讓你擊球瞬間比較容易做到有面積。
另外,看起來好像馬龍引拍很壓,其實並沒有你認為的去"壓",
(就像很多人看到影片中選手好像手揮一下而已,
可是卻沒注意腹部和腿部,出很多力。)
其實只有最最最一開始的某個瞬間,
因為和身體其他部位協調,所以角度才有最初那個瞬間會微壓到而已,
但是!並不是刻意去壓的,
剛要開始出拍的很早很早很早的時間點,馬龍早就把拍面角度立起來了。
在揮拍的開始,板型角度很早就是立的了,
並不是到了擊球瞬間才去立球拍角度。
一開始出現短暫地角度微壓,可以認為那是馬龍順勢不礙事的習慣,
對他來說不礙事,可是對你來說可能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可能讓你從頭壓到尾)
這牽涉到發力結構、位置、協調性....等等等。
就像你把重點擺在引拍、而不是擊球瞬間。
本身就造成一個觀念上的問題。
不然隨手找兩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LyxME8l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CYcG9I6qc
引拍都沒有壓
抬手肘的問題,
"在我的認知裡",
反手要有發力的空間的話,手肘需要稍微架開,但不是抬。
如果你手肘會抬很高,
那麼你要看看你引拍時,拍子擺放的(和身體相對)位置,
是不是會影響了你的全身協調性?
我沒看到,所以無法瞭解差異在哪邊。
然後你文章說
「改成引拍時板型稍微下垂 有點像擰球那樣」
下垂應該講的是拍頭吧,
這應該是為了讓手腕內收、增加拍子和手腕的揮拍幅度,
現在的反手拉很強調手腕的這部分。
但是沒有擰球時收折得那麼誇張,
要收得好也要身體其他部位一起配合,
不光是手去調整版型和握拍而已,
你會因此把手肘抬太高的話,
有可能你拍子的擺放位置、或是身體動作上的協調性有一些環節出了問題。
更好的引拍方式的話,
我聽過的方式有很多種,
包括
從胯下、從腰邊、從肚臍
右腳在前、左右腳平行、右腳在後
沉右肩、肩膀不動
手腕把拍子捲起來、手腕不動、手腕內折
很多很多很多.......
我認為,不要去聽一堆,你聽了越多反而會越亂,
既然找了教練學,還不如好好照他講的做,
做不好就去找出原因「為什麼做不好」。
自己幫自己找原因,其實是對自己成長一個很大的幫助,
教練教你一百遍,也沒有「你自己想出辦法去解決一次」來得深刻。
不然你不相信這個教練就不要跟他學,
跟一個教練學,然後不相信他,那麼你一定學不好他的本事,
那麼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跟金錢而已。
--
FACEBOOK「天空笛之砲嘴響乒乓」http://ppt.cc/PJMi
這是一個用嘴巴打球的園地。
當你的嘴砲能夠響乒乓,那麼你便練成了用嘴巴打球;
歡迎加入我們,用嘴巴成為世界頂尖。
請趕快在這裡按下「讚」,就可以搭上世界頂尖嘴砲列車!
--
: 各位好 我想跟各位請教一下橫拍反手弧圈球引拍時的板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_T9TinW1Qo
: 當中他反手拉前傾多時 引時拍板型很壓 但接觸球時面積大
: 我自己引拍也是屬於此種類型
: 但是教練說這樣引拍擊球時吃球面積會很小 擊球時威力會不夠
: 要我改成引拍時板型稍微下垂 有點像擰球那樣
: 但我揮了幾百下空拍覺得 肩膀很酸 因為板型下垂肩膀必須往上抬
: 想請問我引拍時板型是不是照原本那樣就好 主要是擊球時吃球的面積能最大
: 或者是版友有更好的引拍方式嗎 謝謝
我喜歡從一個人的敘述中去抓一些蛛絲馬跡
節錄你的敘述:
「馬龍 引時拍板型很壓 但接觸球時面積大」
「我自己引拍也是
但教練說這樣引拍擊球時吃球面積會很小 擊球時威力會不夠」
有看出問題嗎?
其實從你自己的敘述裡,就已經有答案了不是嗎?
如果懂了,就不用看下去了。
請節省時間按左鍵跳出,掰掰!
不懂?!
問題根本就不在「引拍」
重點在「擊球、接觸球的瞬間」
(請再回頭看看你文章中那兩段話吧)
我大膽猜測你在擊球的瞬間,板型也太壓,
你有可能一開始壓,(經常)到後來也壓,
(搞不好結束揮拍還多了些許"壓"的動作)
這樣的話,
教練如果要求
「一開始從頭到尾維持一個"大約"固定的恰當板型角度」
VS
「你揮拍時特意做一個板型的改變,
而且改變的角度在擊到球時,必須恰好正確」
那麼當然是前者比後者容易多了。
而且銜接快。
如果你擊到球的瞬間,可以像馬龍這麼精準,
我相信你的教練不會提出這個要求,來讓你擊球瞬間比較容易做到有面積。
另外,看起來好像馬龍引拍很壓,其實並沒有你認為的去"壓",
(就像很多人看到影片中選手好像手揮一下而已,
可是卻沒注意腹部和腿部,出很多力。)
其實只有最最最一開始的某個瞬間,
因為和身體其他部位協調,所以角度才有最初那個瞬間會微壓到而已,
但是!並不是刻意去壓的,
剛要開始出拍的很早很早很早的時間點,馬龍早就把拍面角度立起來了。
在揮拍的開始,板型角度很早就是立的了,
並不是到了擊球瞬間才去立球拍角度。
一開始出現短暫地角度微壓,可以認為那是馬龍順勢不礙事的習慣,
對他來說不礙事,可是對你來說可能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可能讓你從頭壓到尾)
這牽涉到發力結構、位置、協調性....等等等。
就像你把重點擺在引拍、而不是擊球瞬間。
本身就造成一個觀念上的問題。
不然隨手找兩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LyxME8lg
抬手肘的問題,
"在我的認知裡",
反手要有發力的空間的話,手肘需要稍微架開,但不是抬。
如果你手肘會抬很高,
那麼你要看看你引拍時,拍子擺放的(和身體相對)位置,
是不是會影響了你的全身協調性?
我沒看到,所以無法瞭解差異在哪邊。
然後你文章說
「改成引拍時板型稍微下垂 有點像擰球那樣」
下垂應該講的是拍頭吧,
這應該是為了讓手腕內收、增加拍子和手腕的揮拍幅度,
現在的反手拉很強調手腕的這部分。
但是沒有擰球時收折得那麼誇張,
要收得好也要身體其他部位一起配合,
不光是手去調整版型和握拍而已,
你會因此把手肘抬太高的話,
有可能你拍子的擺放位置、或是身體動作上的協調性有一些環節出了問題。
更好的引拍方式的話,
我聽過的方式有很多種,
包括
從胯下、從腰邊、從肚臍
右腳在前、左右腳平行、右腳在後
沉右肩、肩膀不動
手腕把拍子捲起來、手腕不動、手腕內折
很多很多很多.......
我認為,不要去聽一堆,你聽了越多反而會越亂,
既然找了教練學,還不如好好照他講的做,
做不好就去找出原因「為什麼做不好」。
自己幫自己找原因,其實是對自己成長一個很大的幫助,
教練教你一百遍,也沒有「你自己想出辦法去解決一次」來得深刻。
不然你不相信這個教練就不要跟他學,
跟一個教練學,然後不相信他,那麼你一定學不好他的本事,
那麼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跟金錢而已。
--
FACEBOOK「天空笛之砲嘴響乒乓」http://ppt.cc/PJMi
這是一個用嘴巴打球的園地。
當你的嘴砲能夠響乒乓,那麼你便練成了用嘴巴打球;
歡迎加入我們,用嘴巴成為世界頂尖。
請趕快在這裡按下「讚」,就可以搭上世界頂尖嘴砲列車!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Gilbert
at 2014-04-16T13:35
at 2014-04-16T13:35

By Bethany
at 2014-04-17T10:05
at 2014-04-17T10:05

By Ursula
at 2014-04-18T15:36
at 2014-04-18T15:36

By Liam
at 2014-04-21T19:17
at 2014-04-21T19:17

By Isabella
at 2014-04-25T22:29
at 2014-04-25T22:29
Related Posts
TOP桌球館-徵桌球教練

By Zanna
at 2014-04-15T19:38
at 2014-04-15T19:38
賽璐珞有毒易燃 新材料乒乓球七月登場

By Zanna
at 2014-04-15T13:30
at 2014-04-15T13:30
聽說這次大運會抓很嚴~

By Caroline
at 2014-04-15T08:18
at 2014-04-15T08:18
請推薦最弱的德國皮

By James
at 2014-04-15T00:24
at 2014-04-15T00:24
高雄仁武鳥松附近打球

By Lauren
at 2014-04-14T12:00
at 2014-04-14T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