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棒跟木棒 - 壘球

By Emily
at 2009-08-15T15:13
at 2009-08-15T15:13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我覺得跟個人實力有關係耶
打木棒真的跟本身的肌肉的爆發力有關係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遇過爆發力超好的打者
小弟有幸遇過,曾經在一次的盃賽
遇到一個原住民(他身高185up高瘦型的)
他打到阿達力的球,記得當初小弟守左外(因為他是四棒打者,所以我已經守比較深了)
他打的球已經過三壘了我們的三壘手手才舉起來(三壘手反應來不及)
不到一秒鐘就到了我的手套~~~跟水管打出來的球沒二樣
我也是七年級前段班的也被水管苦讀過
所以個人覺得~~~打鋁棒鋁棒本身的彈性重要
但也要掌握得到球心不是嗎??
打木棒就真的跟本身的肌肉爆發力有很大的關係了
想要打遠就多做重訓吧
一般學生球隊想要他們自我要求做重訓一句話很難
而社會球隊就分二種了
一種是阿伯技術推打型一種是強力拉回式打者
自己以前球隊的學長也是國家代表隊的選手
他們是重訓做很足夠,不管木棒、鋁棒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咬到球心外野手就是後退的份
以上個人的小見解
※ 引述《elingsean (楓凌)》之銘言:
: ※ 引述《Campbell (天堂與地獄的分界)》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小弟原則上來說 真正可以算球齡的應該是大一下才開始
: 一進去是所謂的棒壘社
: 我們球隊也不強
: 從大二下到我接隊長 才全面正式打壘球
: 但是依舊不強 當時大學 上下學期的兩大盃賽
: 我記得到大四都沒有打進第二天過
: 但學生那時總是打鋁棒
: 不過那時候 就已經有所謂的asa了 比賽就會看是否是禁棒等等
: 但是對上應該說是較多是來打休閒的
: 真正會把壘球放在第一順位的人並不多
: 自然也不會花錢去買什麼很好的棒子
: 加上是來打休閒的 也不可能花過多了時間去練球
: 之後因為跟幾位熱血的同學覺得這樣實在呆不下去
: 於是就在一個學長的牽引之下
: 大三就去打社會球隊
: 當然 社會球隊就都打木棒了
: 那也就開始打起木棒
: 硬要說木棒跟鋁棒的差別
: 跟我打過球的鄉民應該都知道
: 我從頭到尾都不是像C大這樣的大隻佬
: 從打鋁棒到木棒開始 我都是在打安打
: 進去社會球隊
: 剛打木棒完全只會打左半邊
: 即使咬到點 感覺很好 鋁棒應該會OVER
: 木棒應該就是進人家手套
: 所以就開始學的把球帶進來 外角推內角拉
: 盡可能把球打在兩邊的邊線
: 因為我知道 我自己一但打高
: 都沒什麼好下場
: 但對於我來說
: 鋁棒木棒 在打擊上我都覺得沒有差別
: 因為我的打擊習性就是這樣
: 也許是我從打球到現在都沒打過所謂很誇張的鋁棒
: 不過隊上有打過金龍旗的隊友 曹郭王 高中的球他都有打過
: 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
: 我真的會覺得他拿木棒跟鋁棒打出去的距離幾乎差不多
: 當然 社會球隊已經打木棒了 自然不會有什麼很好的鋁棒
: 最好的應該是美津濃黃色那隻吧
: 所以那時候 我更覺得 木棒只要基本功好 打起來應該不會跟鋁棒差距太大
: 不過 當然 是不是沒有打過很好的鋁棒 也許是我在這個判斷上有的差距
: 畢竟我打不到兩年 我就打木棒到現在了
: 但對於守備
: 我就深覺有差
: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跟隊友一樣有這麼紮實的底子
: 所以
: 去年寒假跟今年暑假在打鄉民團的時候
: 我是習慣性看打者守備位置會不一樣的人
: 所以打了幾次 我就會判斷 這個人大約的位置在那邊 去移動
: 不過 有時候同一個人會拿木棒 一會拿鋁棒
: 這就有差別
: 但會打的人 我看到鋁棒 我一定會退
: 但較不會打的人 其實我一開始我都不是很願意退後
: 因為我會覺得 他即使拿鋁棒 也只是會碰到 不太會紮實
: 但其實不然 瞎貓也會碰到死耗子
: 要是不小心被咬到 那就OVER...
: 再來就是平飛球
: 鋁棒的確比木棒來的會竄很多
: 這都是我長期打木棒下來
: 有點太安逸了
: 我不敢說我守備有實力
: 但在打海克聯賽 大台北聯賽 三重聯賽 台北市聯賽
: 去年聯賽+盃賽我打了將近80-90場的比賽
: 其實要被木棒OVER的不多
: 大多都是平飛球邊線 還是兩個外野手中間
: 真正要從頭上飛過的 真的不多
: 所以 鋁棒跟木棒
: 我覺得對於我這樣不是科班還是沒什麼基本功的人來說
: 即使我自認為我打鋁棒跟木棒都一樣很鳥 所以自然為一樣
: 但守備上 真的有所差距
: 總之 打木棒打球了 會讓人安逸~~~
: 漏漏長 最近看到學弟們紛紛也改練木棒 卻有點失去信心
: 看到這篇 有感而發一下
--
--
打木棒真的跟本身的肌肉的爆發力有關係
不知道版上有沒有遇過爆發力超好的打者
小弟有幸遇過,曾經在一次的盃賽
遇到一個原住民(他身高185up高瘦型的)
他打到阿達力的球,記得當初小弟守左外(因為他是四棒打者,所以我已經守比較深了)
他打的球已經過三壘了我們的三壘手手才舉起來(三壘手反應來不及)
不到一秒鐘就到了我的手套~~~跟水管打出來的球沒二樣
我也是七年級前段班的也被水管苦讀過
所以個人覺得~~~打鋁棒鋁棒本身的彈性重要
但也要掌握得到球心不是嗎??
打木棒就真的跟本身的肌肉爆發力有很大的關係了
想要打遠就多做重訓吧
一般學生球隊想要他們自我要求做重訓一句話很難
而社會球隊就分二種了
一種是阿伯技術推打型一種是強力拉回式打者
自己以前球隊的學長也是國家代表隊的選手
他們是重訓做很足夠,不管木棒、鋁棒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咬到球心外野手就是後退的份
以上個人的小見解
※ 引述《elingsean (楓凌)》之銘言:
: ※ 引述《Campbell (天堂與地獄的分界)》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小弟原則上來說 真正可以算球齡的應該是大一下才開始
: 一進去是所謂的棒壘社
: 我們球隊也不強
: 從大二下到我接隊長 才全面正式打壘球
: 但是依舊不強 當時大學 上下學期的兩大盃賽
: 我記得到大四都沒有打進第二天過
: 但學生那時總是打鋁棒
: 不過那時候 就已經有所謂的asa了 比賽就會看是否是禁棒等等
: 但是對上應該說是較多是來打休閒的
: 真正會把壘球放在第一順位的人並不多
: 自然也不會花錢去買什麼很好的棒子
: 加上是來打休閒的 也不可能花過多了時間去練球
: 之後因為跟幾位熱血的同學覺得這樣實在呆不下去
: 於是就在一個學長的牽引之下
: 大三就去打社會球隊
: 當然 社會球隊就都打木棒了
: 那也就開始打起木棒
: 硬要說木棒跟鋁棒的差別
: 跟我打過球的鄉民應該都知道
: 我從頭到尾都不是像C大這樣的大隻佬
: 從打鋁棒到木棒開始 我都是在打安打
: 進去社會球隊
: 剛打木棒完全只會打左半邊
: 即使咬到點 感覺很好 鋁棒應該會OVER
: 木棒應該就是進人家手套
: 所以就開始學的把球帶進來 外角推內角拉
: 盡可能把球打在兩邊的邊線
: 因為我知道 我自己一但打高
: 都沒什麼好下場
: 但對於我來說
: 鋁棒木棒 在打擊上我都覺得沒有差別
: 因為我的打擊習性就是這樣
: 也許是我從打球到現在都沒打過所謂很誇張的鋁棒
: 不過隊上有打過金龍旗的隊友 曹郭王 高中的球他都有打過
: 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
: 我真的會覺得他拿木棒跟鋁棒打出去的距離幾乎差不多
: 當然 社會球隊已經打木棒了 自然不會有什麼很好的鋁棒
: 最好的應該是美津濃黃色那隻吧
: 所以那時候 我更覺得 木棒只要基本功好 打起來應該不會跟鋁棒差距太大
: 不過 當然 是不是沒有打過很好的鋁棒 也許是我在這個判斷上有的差距
: 畢竟我打不到兩年 我就打木棒到現在了
: 但對於守備
: 我就深覺有差
: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跟隊友一樣有這麼紮實的底子
: 所以
: 去年寒假跟今年暑假在打鄉民團的時候
: 我是習慣性看打者守備位置會不一樣的人
: 所以打了幾次 我就會判斷 這個人大約的位置在那邊 去移動
: 不過 有時候同一個人會拿木棒 一會拿鋁棒
: 這就有差別
: 但會打的人 我看到鋁棒 我一定會退
: 但較不會打的人 其實我一開始我都不是很願意退後
: 因為我會覺得 他即使拿鋁棒 也只是會碰到 不太會紮實
: 但其實不然 瞎貓也會碰到死耗子
: 要是不小心被咬到 那就OVER...
: 再來就是平飛球
: 鋁棒的確比木棒來的會竄很多
: 這都是我長期打木棒下來
: 有點太安逸了
: 我不敢說我守備有實力
: 但在打海克聯賽 大台北聯賽 三重聯賽 台北市聯賽
: 去年聯賽+盃賽我打了將近80-90場的比賽
: 其實要被木棒OVER的不多
: 大多都是平飛球邊線 還是兩個外野手中間
: 真正要從頭上飛過的 真的不多
: 所以 鋁棒跟木棒
: 我覺得對於我這樣不是科班還是沒什麼基本功的人來說
: 即使我自認為我打鋁棒跟木棒都一樣很鳥 所以自然為一樣
: 但守備上 真的有所差距
: 總之 打木棒打球了 會讓人安逸~~~
: 漏漏長 最近看到學弟們紛紛也改練木棒 卻有點失去信心
: 看到這篇 有感而發一下
--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By Thomas
at 2009-08-16T04:45
at 2009-08-16T04:45

By Ursula
at 2009-08-18T23:40
at 2009-08-18T23:40

By Liam
at 2009-08-21T21:54
at 2009-08-21T21:54

By Candice
at 2009-08-26T20:10
at 2009-08-26T20:10

By Tom
at 2009-08-31T02:51
at 2009-08-31T02:51

By Tracy
at 2009-09-03T05:14
at 2009-09-03T05:14

By Candice
at 2009-09-04T21:13
at 2009-09-04T21:13

By Mia
at 2009-09-08T01:13
at 2009-09-08T01:13

By Hedda
at 2009-09-10T04:28
at 2009-09-10T04:28

By Lauren
at 2009-09-13T14:13
at 2009-09-13T14:13

By Dinah
at 2009-09-17T19:48
at 2009-09-17T19:48

By Sierra Rose
at 2009-09-18T10:00
at 2009-09-18T10:00

By Caroline
at 2009-09-23T02:19
at 2009-09-23T02:19

By Ophelia
at 2009-09-23T14:18
at 2009-09-23T14:18

By Gary
at 2009-09-25T21:46
at 2009-09-25T21:46

By Linda
at 2009-09-26T10:23
at 2009-09-26T10:23

By Suhail Hany
at 2009-09-26T21:55
at 2009-09-26T21:55

By Sierra Rose
at 2009-09-28T09:36
at 2009-09-28T09:36

By Belly
at 2009-10-02T08:02
at 2009-10-02T08:02

By Charlotte
at 2009-10-05T16:27
at 2009-10-05T16:27

By Belly
at 2009-10-07T17:36
at 2009-10-07T17:36

By Tom
at 2009-10-10T21:54
at 2009-10-10T21:54

By Edwina
at 2009-10-12T02:21
at 2009-10-12T02:21

By Victoria
at 2009-10-14T15:34
at 2009-10-14T15:34

By Jacob
at 2009-10-17T15:08
at 2009-10-17T15:08

By Lily
at 2009-10-21T21:37
at 2009-10-21T21:37

By Adele
at 2009-10-22T18:50
at 2009-10-22T18:50

By Heather
at 2009-10-23T20:21
at 2009-10-23T20:21
Related Posts
鋁棒跟木棒

By Yuri
at 2009-08-15T13:11
at 2009-08-15T13:11
鋁棒跟木棒

By Margaret
at 2009-08-15T02:51
at 2009-08-15T02:51
鋁棒跟木棒

By Eden
at 2009-08-15T00:55
at 2009-08-15T00:55
關於觸身球

By Jacob
at 2009-08-14T17:56
at 2009-08-14T17:56
關於觸身球

By Barb Cronin
at 2009-08-14T15:18
at 2009-08-14T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