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桌協新規定 國小教練之心聲 - 桌球

By Edith
at 2015-02-12T01:23
at 2015-02-12T01:2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azypanda110 (愛的保存期限是永遠)》之銘言:
: 身為基層教練 這是我想給桌協的一封信
: 以上是我想到和整理的論點
: 再請大家集思廣益幫忙想想還有什麼可以說明的
: 或是有什麼說得不好的論述可以幫忙指點
: 感謝大家
我原本的看法也和版上的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這樣的硬性規定匪夷所思,
應當想辦法打消。但後來再想想,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桌協的規定未
必不能是改變的契機,事在人為而已。
削球選手的確是沒有一個一致的定義,但「削球手」這三個字一出來,大
家的腦袋裡就會浮現一些特定的球員與打法。太古早以前的不講,小球年
代北韓的李根相、日本的松下浩二都是削球手,稍晚一點有大陸的丁松,
進入大球年代以後則有南韓的朱世赫。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技戰
術形態有相當的比例是採取守勢的中遠檯削球。但他們只會防守只會削球
嗎?當然不是。朱世赫的搶攻殺傷力可是很大的,丁松(短顆粒削球)的
打法有六七分都是攻擊,短顆削球隨時可換成近檯快攻暴扣,至於松下浩
二與老瓦打表演賽,也秀了一手發球後立刻大板搶殺打得老瓦滿地找球的
本事,誰說削球手不能進攻?不能常常進攻?
換一個角度來看,小球年代裡,歐洲的兩面弧快全能打法裡,也不乏球感
精細,被逼退到中遠檯後,除了放高吊弧圈或反拉以後,也可以削個兩三
板過渡爭取喘息空間或製造節奏變化的人物,波蘭名將 Grubba 與瑞典隊
大師兄 Appelgren 都是箇中好手,看他們充分運用場地,展現桌球打法的
最大可能性,煞是好看。誰說兩面弧快選手就不能削它個兩板?
所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削球手。(但這不是我的結論,準備開罵
的人請稍安勿躁。)
直板選手就比較麻煩,因為這不像「削球手」的概念是一個「從0至1」的
光譜,握拍方式擺在那裡,一翻兩瞪眼。但必須注意的是,桌協的規定只
是說「直拍選手」,並沒有說一定要橫打。因此以「直拍橫打」難練難精
作為反對的理由並不充分。在國小校隊的等級,你也完全可以找一塊老字
號的紅雙喜或順風牌底板,單面貼上802-1短顆粒膠皮,左右兩大角閃身大
板猛扣來球上升期,恐怕還能把一堆人殺得措手不及(只不過這種打法在
二十多年前已在最高等級實戰中被淘汰殆盡,沒可能爭奪世界冠軍而已)
。或者在橫板的貼皮方式上動點手腳,膠皮下緣稍稍往拍頭移動,貼皮時
不要緊靠手柄位置,一支橫拍也可以直握直打右攻左推,只要是直握,誰
又能否認他是「直拍選手」?
所以,只要有心,人人也都可以是「直拍選手」。(這也不是我的結論。)
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這個:「小學桌球校際競賽與校隊培訓的真正目的,
到底應該是什麼?」
如果是我來回答這問題,我會說:「小學(12歲以下)的桌球校際競賽與
校隊培訓,應該培養小朋友的正確運動習慣與團隊紀律,引導學球的小朋
友充份認識並理解桌球運動的樂趣、各種技戰術可能性及桌球運動發展的
歷史,發掘個別球員天份、令其多方嘗試適合的打法與技戰術,避免過早
定型而危害小球員的長期發展,從而實現桌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請注意我上述回答中的關鍵字:「認識各種技戰術可能性」「多方嘗試」
與「避免過早定型」。因此,訓練的過程該是循序漸進,先掌握基本動作
與步法,然後學習應對各種打法,在基本動作穩定之後,再嘗試其他較冷
門的技戰術型態(及相應的器材配置),同時透過多方接觸,吸收各種技
戰術打法的精華。比如說,兩面快弧進攻可以吸收削球的防守打法,以作
為退檯過渡的額外手段;或者參考正統日直/中直的加減力推擋球感,內
化到橫板反手的動作中。如果能夠親身體驗一下這些冷門的打法,透過實
戰加以驗證,截長補短,則對自己原有的習慣打法亦可更有裨益。
當然,以上講的都是理想狀態,現實是教練要出成績,各校能給的資源又
都有所不同,而資源不足的居多。桌協該作的是多培養能夠教授異類打法
的種子教練,並將相關教材教範推廣到各基層球隊教練。
最怕的就是為了應付這個規定,硬把小球員塞進「大人職業球員」的典範
套路裡,小小年紀就開始專練各種顆粒膠皮或一些特異底板,練起來既挫
折又無法轉型,那就真的失去「玩」桌球的樂趣矣。諸位看官,打任何一
種球類,英文裡都叫 "play",球是玩出來的!老瓦老佩獨領風騷二十年,
這兩人的手感協調性幾已成精,但他們那些個練習(拍柄掂球、兩人對打
對接對傳對踢等等)當初都非刻意為之,而是玩出來的。玩才能玩出創意
,才能培養隨機應變的靈性,才不會「教練沒指示就不知道怎麼打」!
--
: 身為基層教練 這是我想給桌協的一封信
: 以上是我想到和整理的論點
: 再請大家集思廣益幫忙想想還有什麼可以說明的
: 或是有什麼說得不好的論述可以幫忙指點
: 感謝大家
我原本的看法也和版上的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這樣的硬性規定匪夷所思,
應當想辦法打消。但後來再想想,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桌協的規定未
必不能是改變的契機,事在人為而已。
削球選手的確是沒有一個一致的定義,但「削球手」這三個字一出來,大
家的腦袋裡就會浮現一些特定的球員與打法。太古早以前的不講,小球年
代北韓的李根相、日本的松下浩二都是削球手,稍晚一點有大陸的丁松,
進入大球年代以後則有南韓的朱世赫。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技戰
術形態有相當的比例是採取守勢的中遠檯削球。但他們只會防守只會削球
嗎?當然不是。朱世赫的搶攻殺傷力可是很大的,丁松(短顆粒削球)的
打法有六七分都是攻擊,短顆削球隨時可換成近檯快攻暴扣,至於松下浩
二與老瓦打表演賽,也秀了一手發球後立刻大板搶殺打得老瓦滿地找球的
本事,誰說削球手不能進攻?不能常常進攻?
換一個角度來看,小球年代裡,歐洲的兩面弧快全能打法裡,也不乏球感
精細,被逼退到中遠檯後,除了放高吊弧圈或反拉以後,也可以削個兩三
板過渡爭取喘息空間或製造節奏變化的人物,波蘭名將 Grubba 與瑞典隊
大師兄 Appelgren 都是箇中好手,看他們充分運用場地,展現桌球打法的
最大可能性,煞是好看。誰說兩面弧快選手就不能削它個兩板?
所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削球手。(但這不是我的結論,準備開罵
的人請稍安勿躁。)
直板選手就比較麻煩,因為這不像「削球手」的概念是一個「從0至1」的
光譜,握拍方式擺在那裡,一翻兩瞪眼。但必須注意的是,桌協的規定只
是說「直拍選手」,並沒有說一定要橫打。因此以「直拍橫打」難練難精
作為反對的理由並不充分。在國小校隊的等級,你也完全可以找一塊老字
號的紅雙喜或順風牌底板,單面貼上802-1短顆粒膠皮,左右兩大角閃身大
板猛扣來球上升期,恐怕還能把一堆人殺得措手不及(只不過這種打法在
二十多年前已在最高等級實戰中被淘汰殆盡,沒可能爭奪世界冠軍而已)
。或者在橫板的貼皮方式上動點手腳,膠皮下緣稍稍往拍頭移動,貼皮時
不要緊靠手柄位置,一支橫拍也可以直握直打右攻左推,只要是直握,誰
又能否認他是「直拍選手」?
所以,只要有心,人人也都可以是「直拍選手」。(這也不是我的結論。)
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這個:「小學桌球校際競賽與校隊培訓的真正目的,
到底應該是什麼?」
如果是我來回答這問題,我會說:「小學(12歲以下)的桌球校際競賽與
校隊培訓,應該培養小朋友的正確運動習慣與團隊紀律,引導學球的小朋
友充份認識並理解桌球運動的樂趣、各種技戰術可能性及桌球運動發展的
歷史,發掘個別球員天份、令其多方嘗試適合的打法與技戰術,避免過早
定型而危害小球員的長期發展,從而實現桌球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請注意我上述回答中的關鍵字:「認識各種技戰術可能性」「多方嘗試」
與「避免過早定型」。因此,訓練的過程該是循序漸進,先掌握基本動作
與步法,然後學習應對各種打法,在基本動作穩定之後,再嘗試其他較冷
門的技戰術型態(及相應的器材配置),同時透過多方接觸,吸收各種技
戰術打法的精華。比如說,兩面快弧進攻可以吸收削球的防守打法,以作
為退檯過渡的額外手段;或者參考正統日直/中直的加減力推擋球感,內
化到橫板反手的動作中。如果能夠親身體驗一下這些冷門的打法,透過實
戰加以驗證,截長補短,則對自己原有的習慣打法亦可更有裨益。
當然,以上講的都是理想狀態,現實是教練要出成績,各校能給的資源又
都有所不同,而資源不足的居多。桌協該作的是多培養能夠教授異類打法
的種子教練,並將相關教材教範推廣到各基層球隊教練。
最怕的就是為了應付這個規定,硬把小球員塞進「大人職業球員」的典範
套路裡,小小年紀就開始專練各種顆粒膠皮或一些特異底板,練起來既挫
折又無法轉型,那就真的失去「玩」桌球的樂趣矣。諸位看官,打任何一
種球類,英文裡都叫 "play",球是玩出來的!老瓦老佩獨領風騷二十年,
這兩人的手感協調性幾已成精,但他們那些個練習(拍柄掂球、兩人對打
對接對傳對踢等等)當初都非刻意為之,而是玩出來的。玩才能玩出創意
,才能培養隨機應變的靈性,才不會「教練沒指示就不知道怎麼打」!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5-02-12T06:14
at 2015-02-12T06:14

By Emma
at 2015-02-16T13:38
at 2015-02-16T13:38

By Steve
at 2015-02-19T20:52
at 2015-02-19T20:5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02-20T19:23
at 2015-02-20T19:23

By Liam
at 2015-02-21T16:05
at 2015-02-21T16:05

By Isabella
at 2015-02-23T13:56
at 2015-02-23T13:56

By Andy
at 2015-02-25T04:08
at 2015-02-25T04:08

By Frederica
at 2015-02-25T17:24
at 2015-02-25T17:24

By Gilbert
at 2015-02-26T15:21
at 2015-02-26T15:21

By Donna
at 2015-02-28T14:23
at 2015-02-28T14:23
Related Posts
金山消防局旁徵球友

By Suhail Hany
at 2015-02-11T13:33
at 2015-02-11T13:33
科威特公開賽2/11-2/15 種子籤

By Barb Cronin
at 2015-02-11T13:18
at 2015-02-11T13:18
針對桌協新規定 國小教練之心聲

By Queena
at 2015-02-11T01:18
at 2015-02-11T01:18
台北那邊買的到海夫膠皮

By Megan
at 2015-02-11T00:20
at 2015-02-11T00:20
狂飆王 一代 cs

By Charlotte
at 2015-02-11T00:17
at 2015-02-11T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