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籃板王、助攻王,似乎較不受重視? - NBA

By Ursula
at 2018-06-28T21:40
at 2018-06-28T21:4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armeloeat (罪拳)》之銘言:
: 早期不太清楚,但近年來
: 有一些拿下當季籃板王、助攻王,
: 還是沒進年度隊的例子
: 比如這季Andre Drummond
: 場均16板、勇奪籃板王,但連第三隊都沒進
: 又或者Hassan Whiteside
: 上季籃板王,結果也沒進年度隊
: Rajon Rondo
: 2015-16季的助攻王,也沒有年度隊
: 反觀得分王,基本上是第二隊起跳
: 或者不說得分王
: 只要能衝入該季得分榜前五,大概都至少有第三隊
: 雖說籃球比賽,是誰得分高誰贏沒錯
: 但防守、籃板、助攻也是重要
: 該項數據都拿到第一了,
: 至少給個第三隊鼓勵吧
: 各位怎麼看呢??
:
警告:這是一篇感覺文,不會出現任何有用的數據。
我覺得是近年越來越走向團隊的打法,所以這兩個數據越來越不能反映球場的實況了
籃球的精神是要把球弄進籃框,而得分記在誰身上就直接反映這個球員的得分能力,
而籃板跟助攻數據某種程度上獎勵了在一波進攻中不是終結者但有做出貢獻的球員
但他們都有缺陷。
在我看來,助攻不過是得分的附屬產物,沒有得分你傳得再好都不會有AST數據,
但一波進攻中只有最後投籃的人跟他投籃前傳球給他的人有貢獻嗎?
相信任何有看過籃球的人都不會這樣說。
而籃板的保護也並不是一個球員的功勞,
是全隊的任務,但籃板數據只有獎勵最後拿到籃板的人,幫忙卡位的人不會被寫進box
籃板拿得多或少很多時候更是會受到球隊的策略影響,
現代越來越重視transition進攻與防守,
大部分的回合,尤其是外線出手的回合,少見爭搶進攻籃板的情況,
即攻擊方不積極爭取進攻籃板,而是直接退防,
防守側也就不需要太多心力就可取得籃板,
雖然一場比賽還是有發生籃板的爭搶,但要只拿籃板數量來衡量球員的優劣顯然不客觀。
我覺得這類傳統數據還是可以粗略反映球員的打法以及他在球隊中大概的角色,
但要只看box來比較誰是比較優秀的球員,這前提顯然很有問題。
--
: 早期不太清楚,但近年來
: 有一些拿下當季籃板王、助攻王,
: 還是沒進年度隊的例子
: 比如這季Andre Drummond
: 場均16板、勇奪籃板王,但連第三隊都沒進
: 又或者Hassan Whiteside
: 上季籃板王,結果也沒進年度隊
: Rajon Rondo
: 2015-16季的助攻王,也沒有年度隊
: 反觀得分王,基本上是第二隊起跳
: 或者不說得分王
: 只要能衝入該季得分榜前五,大概都至少有第三隊
: 雖說籃球比賽,是誰得分高誰贏沒錯
: 但防守、籃板、助攻也是重要
: 該項數據都拿到第一了,
: 至少給個第三隊鼓勵吧
: 各位怎麼看呢??
:
警告:這是一篇感覺文,不會出現任何有用的數據。
我覺得是近年越來越走向團隊的打法,所以這兩個數據越來越不能反映球場的實況了
籃球的精神是要把球弄進籃框,而得分記在誰身上就直接反映這個球員的得分能力,
而籃板跟助攻數據某種程度上獎勵了在一波進攻中不是終結者但有做出貢獻的球員
但他們都有缺陷。
在我看來,助攻不過是得分的附屬產物,沒有得分你傳得再好都不會有AST數據,
但一波進攻中只有最後投籃的人跟他投籃前傳球給他的人有貢獻嗎?
相信任何有看過籃球的人都不會這樣說。
而籃板的保護也並不是一個球員的功勞,
是全隊的任務,但籃板數據只有獎勵最後拿到籃板的人,幫忙卡位的人不會被寫進box
籃板拿得多或少很多時候更是會受到球隊的策略影響,
現代越來越重視transition進攻與防守,
大部分的回合,尤其是外線出手的回合,少見爭搶進攻籃板的情況,
即攻擊方不積極爭取進攻籃板,而是直接退防,
防守側也就不需要太多心力就可取得籃板,
雖然一場比賽還是有發生籃板的爭搶,但要只拿籃板數量來衡量球員的優劣顯然不客觀。
我覺得這類傳統數據還是可以粗略反映球員的打法以及他在球隊中大概的角色,
但要只看box來比較誰是比較優秀的球員,這前提顯然很有問題。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8-06-29T18:45
at 2018-06-29T18:45

By Frederic
at 2018-07-04T05:51
at 2018-07-04T05:51

By Frederic
at 2018-07-08T16:59
at 2018-07-08T16:59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7-13T12:45
at 2018-07-13T12:45

By Isabella
at 2018-07-16T05:21
at 2018-07-16T05:21

By Sierra Rose
at 2018-07-20T21:21
at 2018-07-20T21:21

By Una
at 2018-07-21T13:16
at 2018-07-21T13:16

By Rosalind
at 2018-07-23T13:52
at 2018-07-23T13:52

By Adele
at 2018-07-25T13:33
at 2018-07-25T13:33

By Franklin
at 2018-07-28T16:23
at 2018-07-28T16:23

By Blanche
at 2018-07-31T08:09
at 2018-07-31T08:09

By Brianna
at 2018-07-31T18:22
at 2018-07-31T18:22

By Jessica
at 2018-08-02T17:02
at 2018-08-02T17:02

By Erin
at 2018-08-02T21:10
at 2018-08-02T21:10

By Donna
at 2018-08-04T13:04
at 2018-08-04T13:04

By Michael
at 2018-08-07T16:25
at 2018-08-07T16:25

By Brianna
at 2018-08-11T12:12
at 2018-08-11T12:12

By Andy
at 2018-08-15T02:46
at 2018-08-15T02:46
Related Posts
球隊GM組團和球員自己抱團一樣嗎?

By Ina
at 2018-06-28T21:23
at 2018-06-28T21:23
K湯對商演衝突事件的回應

By Tom
at 2018-06-28T21:08
at 2018-06-28T21:08
LBJ 33歲不算抱團了吧

By Gilbert
at 2018-06-28T20:10
at 2018-06-28T20:10
聯盟多元文化受肯定 漢蒙升職更別具意義

By Xanthe
at 2018-06-28T19:31
at 2018-06-28T19:31
Paul George成為受限自由球員

By Necoo
at 2018-06-28T18:51
at 2018-06-28T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