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可以考慮2分線 - 世足

By William
at 2010-06-27T01:23
at 2010-06-27T01:23
Table of Contents
: 標題: Re: [討論] 足球可以考慮2分線
: 時間: Sun Jun 27 00:49:35 2010
:
: ※ 引述《pennylook (沉睡的毛利小五郎)》之銘言:
: : 足球在主流球類運動中 已經節奏最快 最緊湊 也最容易入門的
: : 要是有要挑剔 就是得分不易 要是落後時間又快到了 真的是不好追
: : 其實可以考慮距離遠的長射(假設30碼以上) 分數為2分
: : 增加比賽刺激性 也可製造逆轉的刺激感
: : 否則有時一落後到2分 比賽大概到70分鐘時 對手又故意拖時間時
: : 刺激感真的都降低了
: --
: 噓 Nicla:這個話題可以停了嗎 06/27 00:51
: 噓 roder:再來一篇美式足球為什麼達陣六分好了 06/27 00:52
: → bear2008:是帶來多大的革命性變化?? 06/27 00:52
: 噓 solshaer:別再用籃球來看足球好嗎 你乾脆說怎麼不啟用暫停算了 06/27 00:52
我們用足球初學者常常問的問題來說好了
為何足球要設置越位這一條規則?
【越位的歷史】越位規則,經過了下
列幾次變動: 1874年,制定了越位規則,
當時的規則規定,若攻方隊員前面只有
兩名守方球員(包含守門員),該名隊員
就算是越位了,換句話說,攻方隊員的前面
,包含守門員必須要有三名守方球員,
才不算是越位,這與現在的越位規則有很大的不同。
1920年,開界外球(球門球、角球、擲球入場)不算越位。
1925年,訂立了新的越位規則,進攻球員與底線之間只需
有兩個對方球員(包含守門員)便不算越位,和以前需要三個的不同。
1990年,國際理事會更改越位的定義,平行不再越位。
我們可以看見,越位規則的制定,是經過了幾次修正,
才逐漸成為現在的面貌,而越位規則的設立,
以及不斷的修正,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的,
ⓋⓋⓋ 就是為了讓足球比賽更加精采! ⓋⓋⓋ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縮寫IFAB)是討論和決定修改足球規則的國際團體。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共有八名成員,其中四名分別代表現代足球發源地英國
的四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足球協會,另外四名
是 國際足球聯合會的代表。他們每年聚會二次,首個於每年二月或三月舉行
,討論修改足球規則事宜,稱為會員週年會議(簡稱AGM),第二個於
每年九月或十月舉行,討論內部事宜,稱為週年財務會議(簡稱AFM)。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是1886年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國家足球
協會聯於曼徹斯特會議後成立的,會議決定四地足球比賽的共同規例及成立
名為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的首個國際足球競賽。1904年國際足球聯合會成立時
承認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足球規則問題的權威。從1913年開始國際足球
聯合會也向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派駐代表。
要更改一個規則必須有六名以上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成員投票贊同才可以,
而且國際足球聯合會規定其四名代表必須投出相同立場的票
(即全部同意或者全部不同意)。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第119次會議是於2005年2月26日在威爾士格拉摩根舉行的。
: 噓 cses87254:甘我 X 事 06/27 00:52
: 噓 william20035:落後2分的球隊下半場一直開大腳遠射能看嗎 06/27 00:53
: 推 rufugy:不如把球門加大一倍 更增加可看性 06/27 00:54
: 推 LiuTerry:很好很讚,那些噓的人實在是..... 06/27 00:54
: → slimasai:那要不要來個三分線 06/27 00:55
: 推 d23378686: 某些自以為專業足球迷的嘴臉…呵呵 06/27 00:58
: → little1011:事實上切進禁區可以增加進門機率 但是防守多 06/27 00:58
: → letyoufree:球門球直接射進對方球門 → 10分 06/27 00:58
: 噓 jeltsine:喔 06/27 01:00
: → d23378686: 從推文就看的出來某些足球迷的水準真的是~嘖嘖 06/27 01:03
: 推 newball:兩分線你個xxxx
: 推 culukawa:來個禁區3秒有沒有搞頭? 06/27 01:10
--
http://album.blog.yam.com/axxx007
--
: 時間: Sun Jun 27 00:49:35 2010
:
: ※ 引述《pennylook (沉睡的毛利小五郎)》之銘言:
: : 足球在主流球類運動中 已經節奏最快 最緊湊 也最容易入門的
: : 要是有要挑剔 就是得分不易 要是落後時間又快到了 真的是不好追
: : 其實可以考慮距離遠的長射(假設30碼以上) 分數為2分
: : 增加比賽刺激性 也可製造逆轉的刺激感
: : 否則有時一落後到2分 比賽大概到70分鐘時 對手又故意拖時間時
: : 刺激感真的都降低了
: --
: 噓 Nicla:這個話題可以停了嗎 06/27 00:51
: 噓 roder:再來一篇美式足球為什麼達陣六分好了 06/27 00:52
: → bear2008:是帶來多大的革命性變化?? 06/27 00:52
: 噓 solshaer:別再用籃球來看足球好嗎 你乾脆說怎麼不啟用暫停算了 06/27 00:52
我們用足球初學者常常問的問題來說好了
為何足球要設置越位這一條規則?
【越位的歷史】越位規則,經過了下
列幾次變動: 1874年,制定了越位規則,
當時的規則規定,若攻方隊員前面只有
兩名守方球員(包含守門員),該名隊員
就算是越位了,換句話說,攻方隊員的前面
,包含守門員必須要有三名守方球員,
才不算是越位,這與現在的越位規則有很大的不同。
1920年,開界外球(球門球、角球、擲球入場)不算越位。
1925年,訂立了新的越位規則,進攻球員與底線之間只需
有兩個對方球員(包含守門員)便不算越位,和以前需要三個的不同。
1990年,國際理事會更改越位的定義,平行不再越位。
我們可以看見,越位規則的制定,是經過了幾次修正,
才逐漸成為現在的面貌,而越位規則的設立,
以及不斷的修正,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的,
ⓋⓋⓋ 就是為了讓足球比賽更加精采! ⓋⓋⓋ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縮寫IFAB)是討論和決定修改足球規則的國際團體。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共有八名成員,其中四名分別代表現代足球發源地英國
的四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足球協會,另外四名
是 國際足球聯合會的代表。他們每年聚會二次,首個於每年二月或三月舉行
,討論修改足球規則事宜,稱為會員週年會議(簡稱AGM),第二個於
每年九月或十月舉行,討論內部事宜,稱為週年財務會議(簡稱AFM)。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是1886年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國家足球
協會聯於曼徹斯特會議後成立的,會議決定四地足球比賽的共同規例及成立
名為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的首個國際足球競賽。1904年國際足球聯合會成立時
承認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足球規則問題的權威。從1913年開始國際足球
聯合會也向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派駐代表。
要更改一個規則必須有六名以上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成員投票贊同才可以,
而且國際足球聯合會規定其四名代表必須投出相同立場的票
(即全部同意或者全部不同意)。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第119次會議是於2005年2月26日在威爾士格拉摩根舉行的。
: 噓 cses87254:甘我 X 事 06/27 00:52
: 噓 william20035:落後2分的球隊下半場一直開大腳遠射能看嗎 06/27 00:53
: 推 rufugy:不如把球門加大一倍 更增加可看性 06/27 00:54
: 推 LiuTerry:很好很讚,那些噓的人實在是..... 06/27 00:54
: → slimasai:那要不要來個三分線 06/27 00:55
: 推 d23378686: 某些自以為專業足球迷的嘴臉…呵呵 06/27 00:58
: → little1011:事實上切進禁區可以增加進門機率 但是防守多 06/27 00:58
: → letyoufree:球門球直接射進對方球門 → 10分 06/27 00:58
: 噓 jeltsine:喔 06/27 01:00
: → d23378686: 從推文就看的出來某些足球迷的水準真的是~嘖嘖 06/27 01:03
: 推 newball:兩分線你個xxxx
: 推 culukawa:來個禁區3秒有沒有搞頭? 06/27 01:10
--
http://album.blog.yam.com/axxx007
--
Tags:
世足
All Comments

By Thomas
at 2010-06-29T08:59
at 2010-06-29T08:59

By Lydia
at 2010-07-01T03:49
at 2010-07-01T03:49

By Rebecca
at 2010-07-05T19:42
at 2010-07-05T19:42

By Mia
at 2010-07-09T17:17
at 2010-07-09T17:17

By David
at 2010-07-12T22:32
at 2010-07-12T22:32

By Edith
at 2010-07-15T17:09
at 2010-07-15T17:09

By Lauren
at 2010-07-18T12:06
at 2010-07-18T12:06

By Oliver
at 2010-07-20T17:12
at 2010-07-20T17:12

By Aaliyah
at 2010-07-22T13:30
at 2010-07-22T13:30

By Isla
at 2010-07-26T13:15
at 2010-07-26T13:15

By Mary
at 2010-07-28T17:09
at 2010-07-28T17:09

By Kristin
at 2010-07-31T02:11
at 2010-07-31T02:11

By Ophelia
at 2010-08-02T22:52
at 2010-08-02T22:52

By Xanthe
at 2010-08-05T05:58
at 2010-08-05T05:58

By Doris
at 2010-08-06T01:46
at 2010-08-06T01:46

By Andrew
at 2010-08-08T21:05
at 2010-08-08T21:05

By Lucy
at 2010-08-12T12:25
at 2010-08-12T12:25

By Ophelia
at 2010-08-13T23:50
at 2010-08-13T23:50

By Ursula
at 2010-08-15T08:09
at 2010-08-15T08:09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8-17T11:47
at 2010-08-17T11:47

By Dora
at 2010-08-20T09:16
at 2010-08-20T09:16

By Margaret
at 2010-08-25T06:47
at 2010-08-25T06:47

By Enid
at 2010-08-25T09:21
at 2010-08-25T09:21

By Lily
at 2010-08-27T20:24
at 2010-08-27T20:24

By David
at 2010-08-31T00:47
at 2010-08-31T00:47

By Rebecca
at 2010-09-02T10:49
at 2010-09-02T10:49

By Elma
at 2010-09-05T15:41
at 2010-09-05T15:41

By Hedda
at 2010-09-06T05:28
at 2010-09-06T05:28

By Daph Bay
at 2010-09-08T20:23
at 2010-09-08T20:23

By John
at 2010-09-12T09:19
at 2010-09-12T09:19

By Kumar
at 2010-09-15T06:05
at 2010-09-15T06:05

By Frederic
at 2010-09-17T05:19
at 2010-09-17T05:19

By Necoo
at 2010-09-21T13:50
at 2010-09-21T13:50

By Necoo
at 2010-09-25T13:08
at 2010-09-25T13:08

By Noah
at 2010-09-28T00:52
at 2010-09-28T00:52

By Ula
at 2010-10-02T14:30
at 2010-10-02T14:30

By Hedda
at 2010-10-05T18:39
at 2010-10-05T18:39

By Kelly
at 2010-10-10T04:35
at 2010-10-10T04:35

By Charlotte
at 2010-10-11T05:50
at 2010-10-11T05:50

By Eden
at 2010-10-14T01:45
at 2010-10-14T01:45

By Belly
at 2010-10-14T23:26
at 2010-10-14T23:26

By Sarah
at 2010-10-17T12:39
at 2010-10-17T12:39

By Charlotte
at 2010-10-21T05:48
at 2010-10-21T05:48

By Yuri
at 2010-10-22T03:42
at 2010-10-22T03:42

By Lucy
at 2010-10-22T07:54
at 2010-10-22T07:54

By Margaret
at 2010-10-25T09:46
at 2010-10-25T09:46

By Thomas
at 2010-10-30T01:12
at 2010-10-30T01:12

By Lauren
at 2010-11-02T09:18
at 2010-11-02T09:18

By Christine
at 2010-11-06T07:07
at 2010-11-06T07:07

By Jacky
at 2010-11-07T09:42
at 2010-11-07T09:42

By Delia
at 2010-11-11T10:38
at 2010-11-11T10:38

By Andrew
at 2010-11-15T23:40
at 2010-11-15T23:40

By Charlotte
at 2010-11-20T01:02
at 2010-11-20T01:02

By John
at 2010-11-22T04:14
at 2010-11-22T04:14

By Xanthe
at 2010-11-23T01:59
at 2010-11-23T01:59

By Quintina
at 2010-11-25T11:48
at 2010-11-25T11:48

By Mason
at 2010-11-30T02:29
at 2010-11-30T02:29

By Edwina
at 2010-12-01T11:45
at 2010-12-01T11:45

By Olivia
at 2010-12-02T22:25
at 2010-12-02T22:25

By Leila
at 2010-12-03T02:32
at 2010-12-03T02:32

By Rosalind
at 2010-12-04T00:08
at 2010-12-04T00:08

By Sandy
at 2010-12-04T15:17
at 2010-12-04T15:17

By Franklin
at 2010-12-09T04:33
at 2010-12-09T04:33

By Olga
at 2010-12-12T09:14
at 2010-12-12T09:14

By Audriana
at 2010-12-13T04:07
at 2010-12-13T04:07

By Yuri
at 2010-12-17T08:49
at 2010-12-17T08:49
Related Posts
下雨

By Odelette
at 2010-06-27T01:21
at 2010-06-27T01:21
下雨

By Agatha
at 2010-06-27T01:13
at 2010-06-27T01:13
下雨

By Lydia
at 2010-06-27T01:11
at 2010-06-27T01:11
明天的新聞頭條...

By Sandy
at 2010-06-27T01:02
at 2010-06-27T01:02
南韓隊動態

By Margaret
at 2010-06-27T01:00
at 2010-06-27T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