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身球之亂 讓大聯盟打者身陷險境 - 棒球新聞

By Bennie
at 2021-05-27T07:04
at 2021-05-27T07:04
Table of Contents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5487769
2021-05-27 07:00 聯合新聞網 / 林煒珽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71.jpg
大聯盟投手近年來球速越來越快,內角球也越投越猛,觸身球也變得越來越多與越來
越危險。美聯社
在大聯盟當打者,是份越來越難混的工作,聯盟整體打擊率低到只剩2成37,是歷史
新低,被三振的比例又是前所未有的高—多達24.1%的打席以三振結尾,現在還要加
上一個職災危險,就是位於歷史高點的觸身球比例。
根據運動畫刊資深棒球作家維杜奇(Tom Verducci)在大都會外野手皮拉(Kevin
Pillar)被勇士投手韋柏(Jacob Webb)快速球擊中臉部後所做的研究,大聯盟打者
中彈比例最高的球季,自從1901年美國聯盟成立後,分別是今年(0.92位打者/比賽
)、去年(0.92)、前年(0.84)和大前年(0.80)。這種職災沒有勞動部來保障,
沒有保險金可拿,唯一的收穫是—免費去一壘的門票,但風險則是,你可能得賠掉你
的職業生涯。名人堂選手考克倫(Mickey Cochrane)在1937年就被一顆頭部觸身球
打破頭骨,昏迷了十天後,直接結束球員生涯。雙城隊史最受愛戴的帕基特(Kirby
Puckett),在1995年遭一記馬丁尼茲(Dennis Martinez)的速球打中臉部,打裂了
他的下巴,也打壞了他的視力,使他在35歲就提前引退。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80.jpg
前雙城球星帕基特就是因為被觸身球砸到,視力大受影響而無法再上場打擊,只好提
前退休。1995 Pinnacle 球員卡
現代棒球的萬磁王,當推名人堂二壘手老畢吉歐(Craig Biggio)。老畢在他的20年
太空人生涯中,一共被K中285次之多,在歷史上僅僅十九世紀的簡寧斯(Hughie
Jennings)比他多,而且只多2次。生涯拿過五次銀棒獎的老畢吉歐自認:「我會直
接站在本壘板上方,因為我的弱點就是外角。內角球我完全沒問題,所以再內角都沒
關係。如果你投中間偏內,我OK;但如果投到中間偏外側,那就是我的弱點了,所以
我才會站在本壘板上方。以之前當過捕手的經驗,我了解會被K中,不過這是比賽的
一部分。」
在老畢吉歐的年代,打者還沒那麼高風險。老畢吉歐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在1989年,那
年的每場比賽觸身球才0.19次。現在他的兒子,小畢吉歐(Cavan Biggio)挨球吻的
機率是老爸當年的四倍。所以當小畢吉歐換帶附有下巴護具的頭盔時,老爸可真是鬆
了一口氣。「從他開始戴這個頭盔的那天起,我就覺得這真是太好了,感謝他願意戴
,也不會影響他視線,因為只有這種護具才能保護你。有時候只要一顆失投球,就結
束了。你看索恩(Dickie Thon),就一球,他本來是那個年代的A-Rod,直到那記K
中眼睛的觸身球。」
觸身球的比例越高,就有越多人因此被打傷。大谷翔平、楚奧特(Mike Trout)、貝
茲(Mookie Betts)、哈波(Bryce Harper,他也是被一記156英哩的速球打中臉)
、亞古納(Ronald Acuna, Jr.)到席格(Corey Seager)都曾因為被打中而離場或
缺賽。為何觸身球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878.jpg
道奇游擊手席格(右)過去就曾因為觸身球而造成傷害,不幸的是前幾天他又被打到右
手骨折。美聯社
第一個解釋當然是投手的控球。在今天大聯盟普遍講求球速和轉速的趨勢,讓更多投
手只要把這兩項武器練好,再加上一顆還過得去的變化球,就有機會上大聯盟,反正
控球能力就慢慢再修正吧。被那記觸身球K地血流滿面的皮拉就說:「答案很簡單,
球速已經變成決定一個投手能否晉身最高殿堂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投球能力。你可
以看到越來越多火球男,而球隊只能希望他們磨出投球能力、控球能力和第二球種。
投不到150公里,但有控球和多種變化球來解決打者的投手,已經成稀有動物了。」
但維杜奇有不同的看法,他的研究顯示大聯盟的直球球速的確快速增長,聯盟平均值
從三年前的92.8英哩升到今年的93.3,但直球的使用比例也正在急速下降,三年前還
有54.5%,到今年僅剩下50.5%。而直球打中人的比例下降得更快,三年前佔了57.3%
,今年僅僅49.9%的觸身球可以怪在直球上。
而且現在大聯盟都在教導投手,四縫線速球的進壘角度要拉高,好作為對抗尋求拉高
擊球仰角的當代打者之方法,而且內角偏高的近身球,往往是用來設計外角低角度變
化球的武器。維杜奇統計,今年直球的觸身球平均離地高度約為3.51英呎,大約是在
打者的上臂高度,略低於肩膀。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62.jpg
林煒珽製表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牛棚的使用量和流動性大增。在今年賽季的前六個禮拜,大
聯盟三十隊就用了595個投手,其中大部分是來來去去的牛棚投手。去年的60場縮水
賽季,大聯盟也才用591位投手而已。今年最會投觸身球的幾位投手,很多都是牛棚
裡的某種球路專家,像是最會K人的投手是教士隊的亞當斯(Austin Adams,2.9%的
球會往打者的身上招呼過去),他是個滑球專家(89%的用球是滑球);還有紅襪的
布萊斯(Austin Brice,1.7%),是個側肩投手;教士隊的哥倫比亞菜鳥克里斯馬(
Nabil Crismatt,1.7%),則是個變速球專家。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887.jpg
內角偏高的近身球對來打者來較不易閃避,但投手越投越多,實在是相當危險。美聯
社
為了要遏止越來越猖獗的觸身球風潮,有人開始倡議把投手丘往後移,或是建議使用
護具的打者挨了球吻,不給予免費壘包,而沒有護具的打者中彈,就給兩個壘包。(
使用護具的打者,更敢將手肘伸到本壘板上方,早已是鐵的事實,今年大聯盟觸身球
排行榜前十名中,打擊時不戴護具的打者只有兩個)。這些意見大概都很難真的成真
,所以這個危險的趨勢可能只會持續惡化,作為大聯盟的打者,只能繼續在場上賭運
氣,希望下一球不至於毀掉他們的生涯。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2021-05-27 07:00 聯合新聞網 / 林煒珽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71.jpg

越危險。美聯社
在大聯盟當打者,是份越來越難混的工作,聯盟整體打擊率低到只剩2成37,是歷史
新低,被三振的比例又是前所未有的高—多達24.1%的打席以三振結尾,現在還要加
上一個職災危險,就是位於歷史高點的觸身球比例。
根據運動畫刊資深棒球作家維杜奇(Tom Verducci)在大都會外野手皮拉(Kevin
Pillar)被勇士投手韋柏(Jacob Webb)快速球擊中臉部後所做的研究,大聯盟打者
中彈比例最高的球季,自從1901年美國聯盟成立後,分別是今年(0.92位打者/比賽
)、去年(0.92)、前年(0.84)和大前年(0.80)。這種職災沒有勞動部來保障,
沒有保險金可拿,唯一的收穫是—免費去一壘的門票,但風險則是,你可能得賠掉你
的職業生涯。名人堂選手考克倫(Mickey Cochrane)在1937年就被一顆頭部觸身球
打破頭骨,昏迷了十天後,直接結束球員生涯。雙城隊史最受愛戴的帕基特(Kirby
Puckett),在1995年遭一記馬丁尼茲(Dennis Martinez)的速球打中臉部,打裂了
他的下巴,也打壞了他的視力,使他在35歲就提前引退。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80.jpg

前退休。1995 Pinnacle 球員卡
現代棒球的萬磁王,當推名人堂二壘手老畢吉歐(Craig Biggio)。老畢在他的20年
太空人生涯中,一共被K中285次之多,在歷史上僅僅十九世紀的簡寧斯(Hughie
Jennings)比他多,而且只多2次。生涯拿過五次銀棒獎的老畢吉歐自認:「我會直
接站在本壘板上方,因為我的弱點就是外角。內角球我完全沒問題,所以再內角都沒
關係。如果你投中間偏內,我OK;但如果投到中間偏外側,那就是我的弱點了,所以
我才會站在本壘板上方。以之前當過捕手的經驗,我了解會被K中,不過這是比賽的
一部分。」
在老畢吉歐的年代,打者還沒那麼高風險。老畢吉歐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在1989年,那
年的每場比賽觸身球才0.19次。現在他的兒子,小畢吉歐(Cavan Biggio)挨球吻的
機率是老爸當年的四倍。所以當小畢吉歐換帶附有下巴護具的頭盔時,老爸可真是鬆
了一口氣。「從他開始戴這個頭盔的那天起,我就覺得這真是太好了,感謝他願意戴
,也不會影響他視線,因為只有這種護具才能保護你。有時候只要一顆失投球,就結
束了。你看索恩(Dickie Thon),就一球,他本來是那個年代的A-Rod,直到那記K
中眼睛的觸身球。」
觸身球的比例越高,就有越多人因此被打傷。大谷翔平、楚奧特(Mike Trout)、貝
茲(Mookie Betts)、哈波(Bryce Harper,他也是被一記156英哩的速球打中臉)
、亞古納(Ronald Acuna, Jr.)到席格(Corey Seager)都曾因為被打中而離場或
缺賽。為何觸身球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878.jpg

手骨折。美聯社
第一個解釋當然是投手的控球。在今天大聯盟普遍講求球速和轉速的趨勢,讓更多投
手只要把這兩項武器練好,再加上一顆還過得去的變化球,就有機會上大聯盟,反正
控球能力就慢慢再修正吧。被那記觸身球K地血流滿面的皮拉就說:「答案很簡單,
球速已經變成決定一個投手能否晉身最高殿堂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投球能力。你可
以看到越來越多火球男,而球隊只能希望他們磨出投球能力、控球能力和第二球種。
投不到150公里,但有控球和多種變化球來解決打者的投手,已經成稀有動物了。」
但維杜奇有不同的看法,他的研究顯示大聯盟的直球球速的確快速增長,聯盟平均值
從三年前的92.8英哩升到今年的93.3,但直球的使用比例也正在急速下降,三年前還
有54.5%,到今年僅剩下50.5%。而直球打中人的比例下降得更快,三年前佔了57.3%
,今年僅僅49.9%的觸身球可以怪在直球上。
而且現在大聯盟都在教導投手,四縫線速球的進壘角度要拉高,好作為對抗尋求拉高
擊球仰角的當代打者之方法,而且內角偏高的近身球,往往是用來設計外角低角度變
化球的武器。維杜奇統計,今年直球的觸身球平均離地高度約為3.51英呎,大約是在
打者的上臂高度,略低於肩膀。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562.jpg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牛棚的使用量和流動性大增。在今年賽季的前六個禮拜,大
聯盟三十隊就用了595個投手,其中大部分是來來去去的牛棚投手。去年的60場縮水
賽季,大聯盟也才用591位投手而已。今年最會投觸身球的幾位投手,很多都是牛棚
裡的某種球路專家,像是最會K人的投手是教士隊的亞當斯(Austin Adams,2.9%的
球會往打者的身上招呼過去),他是個滑球專家(89%的用球是滑球);還有紅襪的
布萊斯(Austin Brice,1.7%),是個側肩投手;教士隊的哥倫比亞菜鳥克里斯馬(
Nabil Crismatt,1.7%),則是個變速球專家。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5/26/1/12361887.jpg

社
為了要遏止越來越猖獗的觸身球風潮,有人開始倡議把投手丘往後移,或是建議使用
護具的打者挨了球吻,不給予免費壘包,而沒有護具的打者中彈,就給兩個壘包。(
使用護具的打者,更敢將手肘伸到本壘板上方,早已是鐵的事實,今年大聯盟觸身球
排行榜前十名中,打擊時不戴護具的打者只有兩個)。這些意見大概都很難真的成真
,所以這個危險的趨勢可能只會持續惡化,作為大聯盟的打者,只能繼續在場上賭運
氣,希望下一球不至於毀掉他們的生涯。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Tags:
新聞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棒協初步決定接手5搶1任務 明選訓會議做最後定案

By Quintina
at 2021-05-26T17:44
at 2021-05-26T17:44
重返波士頓遭狂噓 功夫熊貓3安狂電紅襪

By Audriana
at 2021-05-26T17:43
at 2021-05-26T17:43
連拿兩座美中王座 雙城今年要當賣家了?

By Tracy
at 2021-05-26T15:35
at 2021-05-26T15:35
張育成先發未能延續火燙手感 印地安人擒虎2連勝

By Candice
at 2021-05-26T15:35
at 2021-05-26T15:35
甫投出無安打比賽 洋基2屆塞揚強投今肩傷提前退場

By Belly
at 2021-05-26T15:33
at 2021-05-26T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