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席、轉播、裁判臺的視野差別 - 花式滑冰 Figure Skating
By Ursula
at 2013-04-16T13:49
at 2013-04-16T13:49
Table of Contents
我覺得內容對觀眾很有幫助,可以站在更理解的角度,容易以
公平的心情接受評分結果....起碼我是這樣受惠啦^^"
這篇的內容是看過別人的文章後翻譯並加入自己的想法,不代
表內容正確,希望也可以和大家討論討論對PCS的感受:)
【規則的策定對象是選手全體】
至今為止網路上對於評分項目感到疑惑和討論的,大多是頂尖
選手群的案例。由於以「選手」為主體出發,自然會和以「規
則」為主體出發見解分歧。規則制訂的適用對象為全體選手,
因此並不是針對某些頂尖選手而存在的基本認識,我想是個初
步概念。一條規則制定或改訂之後,有時也會出現「對某某人
非常不利....」的意見,然而並非對特定人物不利,而是新的
標準會套在所有有利或不利的選手身上。
競技不是非勝即負,在大會上刷新個人紀錄也是非常重要的,
選手、教練、乃至於觀眾都會依這些紀錄大致預期彼此的實力
差距,不單是在轉播的大型賽事上如此,沒有轉播的小比賽原
本也就是如此。只是現狀下觀眾鮮少討論小比賽的評分狀況。
容易站在特定選手的角度出發是思考上常有的盲點。自然,也
不能只站在規則的角度,而是儘可能均衡地採用雙方視角觀察
賽事,進一步討論給分是否恰當、正當。
而討論選手之間的比較時,切入角度不同也會產生問題。
正因為規則的適用對象為全體選手,以個體選手的角度出發評
斷規則面或者實行技術面是很容易偏頗的。雖然規則年年改制,
也有意見主張規則跟隨特定人物或者國家變化,但大方向、大
前提這類根基部份的原則卻是從未產生過變化的。因此在討論
給分或規則時,也要避免二元論調,對於計分方式是無法單純
由「好」「壞」這種量表表現一切的。裁判席總是會有5~9位
裁判,這代表會有5~9種視角給予節目評價。越是國際的賽事,
裁判的來歷也就四面八方,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驗知識;
滑冰比賽評鑑機制本身如此,自然也不會是二元論的評鑑方式。
【表面上的CLEAN】
僅站在觀眾的角度,很容易會掉進CLEAN的陷阱。
GOE的量表中共有±3合計七級的SOV量表,評鑑指定動作質的
大小與失誤的大小。但表面上的CLEAN不代表質佳,也不代表
真正沒有失誤。因此,在表面上的CLEAN與雖然沒有CLEAN卻滑
完高難度編排的評鑑之間經常會因為認知方向不對而產生評分
結果與內心預期的落差,尤其反映在PCS這一點。為何失誤仍
會有高PCS的理由正是由於多方評鑑,而不會以單一失誤否定
整套節目的表現與難度,而不一定全在印象分數;反之,表面
上CLEAN的節目既不一定能在難度上得到評價,實際上也未必
果真毫無失誤。
以電視上的轉播為例,實況解說者必須馬上反應第一時間狀況
播報。然而很多時候,選手滑完連本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不
是真的完全沒有失誤,轉播員卻先入為主播報「成了!」、
「CLEAN!」,而進一步影響到觀眾認定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事實上,沒有跌倒和CLEAN之間還存在一段差距。但由於「表
面上看起來CLEAN」讓人直覺進一步下意識認定這套節目的
「CLEAN印象」並且烙在心底,加上表面上扣分項目能反映的
事件不多(例如跌倒、掉落物、超時、違規),因此過去電視上
主張「只靠滑倒還很難判斷究竟是否零失誤還很難」的解說員
後來就被撤下。但,解說員若無法給予觀眾正確的轉播內容,
觀眾自然也很難公平判斷;本應對於得分高低的內容進一步說
明,但由於避免爭議或者綜藝化等理由,造成觀眾少有當下追
及給分細節與節目細節。
雖然電視炒作讓滑冰變得日本國內人人皆知,但也有弊端;若
不是只針對特定必殺技放大報導,而分析難易度構成與失誤解
說的話,也能改善國人對於CLEAN的誤解。花滑這項運動有趣
之處就在於追求完成度的同時也挑戰新難度。在我們評論的時
候,很容易陷入黑白是非的價值觀,但思考也因此容易被二元
論牽著鼻子走,中間的灰階地帶其實是很廣的。
【PCS的自然變化】
前面也提到裁判的來歷和賽事規模等林林總總。PCS也會因為
這些理由產生自然的浮動現象。例如,在不同國家比賽,當地
的裁判特有的文化和經驗角度評鑑就會反映當地給分的量尺特
色,在地區性比賽中更是如此。
就算裁判們一起參加ISU的研修,看同樣的影片,對於樂曲的
好惡感及內容還是可能每個人各有一套解釋。彼此的給分在
PE/CH/IN這些項目上出現大分歧的例子事實上是很常見的。正
因為這些浮動一定會自然出現,所以多人數裁判才能平衡這些
差異。
如果認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就是分數有問題,就很容易落入思
考上的陷阱中。
換個角度想,擔任裁判的人選中,不少也曾有選手經驗,因此
他比起轉播或者觀眾更能同時貼近選手及規則雙方立場判斷評
鑑量尺。
規定年年改制的時候,既會出現更嚴格的標準,有時也會出現
對努力選手的獎勵。自己的量尺與標準量尺不一定一致,自然
實際得分有時就會偏離預期了。
那麼,究竟該怎麼知道裁判是否妥當評鑑了呢?
究竟有沒有可能公平兼顧規則與選手視角呢?
來看一下影片為例的團體花式比賽,Rockettes芬蘭錦標賽。
從裁判席角度攝影
http://youtu.be/HVs307dHqLg
從裁判對面的角度攝影
http://youtu.be/CaDfSZYZCCs
雖然不是同一場比賽,但視角不同而反映出的效果差異應該不
難發現。而,我們平常看的實況轉播,攝影機大多設置在冰場
對角的位置。
瑞典隊評審處視角
http://0rz.tw/rERlS
評審臺反側視角
http://youtu.be/Qjsrla9hEOM
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於轉播之處,視角不同之於,也不會追著
選手跑,甚至high light局部動作,而是全面性地、全方向性
地、從整體視點評鑑節目。也因此之前所提及的,PCS越高的
選手,在場上越是能兼顧多角性演出,向多方向表演之餘,每
個姿勢在不同方向又會產生不同且豐富的視覺效果。
然而,比起收看轉播,現場人數只佔全部收視的極少比例。而
這極少的現場觀眾中,又只有不到一半是和裁判坐在同視角方
位。在賽場上,為了讓裁判看清楚自己的技術和比賽規定的掌
握狀況,選手將特定段落展示在裁判席前冰面上的情形很常見。
凡此種種,在電視上特定視角及現場裁判後方看臺的感受應該
相差很大,換個座位角度看比賽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確實
如此@@)
花滑評分不只看運動面向上的滑行技術,也看滑行技術的藝術
面。但我們很難有機會在裁判臺的視角看比賽。再則,不論現
場或轉播,就算再有豐富的觀賽經驗,大多數冰迷沒有實際上
冰的經驗。加以陸上行進和冰上行進的感覺完全不同,很難以
陸上的經驗想像冰上行進是什麼樣的感覺。最麻煩的部份,莫
過於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體驗過冰上這些動作,對於動作的難易
度想像也只能依據極少數的文字情報,想像空間與評價判斷和
實際狀況很容易產生落差。很多冰上技術只靠側面看,很難理
解技術面細節的難易度何在,以及為什麼困難。比如很多日本
人就誤以為2A是簡單的技術。反之,可以炒熱觀眾的也不一定
要是難技,有些其實相對很簡單,有些雖然觀眾沒有發覺到,
其實卻難個要死。我們在轉播上看到的A級賽事都是超困難技
術大集。
然而以現代滑冰比賽的難度來說,學會技術只是很一般的程度,
賽場上的世界已經進入了「求質」的領域,技術若沒有高質感
呈現,便無法在裁判面前競爭,這就是GOE。GOE和PCS同樣,
很難判定到底完成度達到怎樣的水準。花滑是一種判斷很容易
被效果牽著鼻子跑的運動,一如最前面提過的,「失誤或者錯
刃」還相對容易判別,「質感與完成度」高低鑑定則是另一回
事。很少有人現場觀賽之後,回到家還繼續比較轉播觀感差異
的。
日前舉辦的國別對抗賽是少見在裁判席後方設有攝影機的比賽,
雖然有時會切換角度,但相較於其他賽事來說是較能貼近評審
視角的轉播。
備註參考:
MENSHOV SP各視角(祝他早日康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Etg-ECypv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H8Me99jt0 (裁判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8SoFsLJBKg
--
公平的心情接受評分結果....起碼我是這樣受惠啦^^"
這篇的內容是看過別人的文章後翻譯並加入自己的想法,不代
表內容正確,希望也可以和大家討論討論對PCS的感受:)
【規則的策定對象是選手全體】
至今為止網路上對於評分項目感到疑惑和討論的,大多是頂尖
選手群的案例。由於以「選手」為主體出發,自然會和以「規
則」為主體出發見解分歧。規則制訂的適用對象為全體選手,
因此並不是針對某些頂尖選手而存在的基本認識,我想是個初
步概念。一條規則制定或改訂之後,有時也會出現「對某某人
非常不利....」的意見,然而並非對特定人物不利,而是新的
標準會套在所有有利或不利的選手身上。
競技不是非勝即負,在大會上刷新個人紀錄也是非常重要的,
選手、教練、乃至於觀眾都會依這些紀錄大致預期彼此的實力
差距,不單是在轉播的大型賽事上如此,沒有轉播的小比賽原
本也就是如此。只是現狀下觀眾鮮少討論小比賽的評分狀況。
容易站在特定選手的角度出發是思考上常有的盲點。自然,也
不能只站在規則的角度,而是儘可能均衡地採用雙方視角觀察
賽事,進一步討論給分是否恰當、正當。
而討論選手之間的比較時,切入角度不同也會產生問題。
正因為規則的適用對象為全體選手,以個體選手的角度出發評
斷規則面或者實行技術面是很容易偏頗的。雖然規則年年改制,
也有意見主張規則跟隨特定人物或者國家變化,但大方向、大
前提這類根基部份的原則卻是從未產生過變化的。因此在討論
給分或規則時,也要避免二元論調,對於計分方式是無法單純
由「好」「壞」這種量表表現一切的。裁判席總是會有5~9位
裁判,這代表會有5~9種視角給予節目評價。越是國際的賽事,
裁判的來歷也就四面八方,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驗知識;
滑冰比賽評鑑機制本身如此,自然也不會是二元論的評鑑方式。
【表面上的CLEAN】
僅站在觀眾的角度,很容易會掉進CLEAN的陷阱。
GOE的量表中共有±3合計七級的SOV量表,評鑑指定動作質的
大小與失誤的大小。但表面上的CLEAN不代表質佳,也不代表
真正沒有失誤。因此,在表面上的CLEAN與雖然沒有CLEAN卻滑
完高難度編排的評鑑之間經常會因為認知方向不對而產生評分
結果與內心預期的落差,尤其反映在PCS這一點。為何失誤仍
會有高PCS的理由正是由於多方評鑑,而不會以單一失誤否定
整套節目的表現與難度,而不一定全在印象分數;反之,表面
上CLEAN的節目既不一定能在難度上得到評價,實際上也未必
果真毫無失誤。
以電視上的轉播為例,實況解說者必須馬上反應第一時間狀況
播報。然而很多時候,選手滑完連本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不
是真的完全沒有失誤,轉播員卻先入為主播報「成了!」、
「CLEAN!」,而進一步影響到觀眾認定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事實上,沒有跌倒和CLEAN之間還存在一段差距。但由於「表
面上看起來CLEAN」讓人直覺進一步下意識認定這套節目的
「CLEAN印象」並且烙在心底,加上表面上扣分項目能反映的
事件不多(例如跌倒、掉落物、超時、違規),因此過去電視上
主張「只靠滑倒還很難判斷究竟是否零失誤還很難」的解說員
後來就被撤下。但,解說員若無法給予觀眾正確的轉播內容,
觀眾自然也很難公平判斷;本應對於得分高低的內容進一步說
明,但由於避免爭議或者綜藝化等理由,造成觀眾少有當下追
及給分細節與節目細節。
雖然電視炒作讓滑冰變得日本國內人人皆知,但也有弊端;若
不是只針對特定必殺技放大報導,而分析難易度構成與失誤解
說的話,也能改善國人對於CLEAN的誤解。花滑這項運動有趣
之處就在於追求完成度的同時也挑戰新難度。在我們評論的時
候,很容易陷入黑白是非的價值觀,但思考也因此容易被二元
論牽著鼻子走,中間的灰階地帶其實是很廣的。
【PCS的自然變化】
前面也提到裁判的來歷和賽事規模等林林總總。PCS也會因為
這些理由產生自然的浮動現象。例如,在不同國家比賽,當地
的裁判特有的文化和經驗角度評鑑就會反映當地給分的量尺特
色,在地區性比賽中更是如此。
就算裁判們一起參加ISU的研修,看同樣的影片,對於樂曲的
好惡感及內容還是可能每個人各有一套解釋。彼此的給分在
PE/CH/IN這些項目上出現大分歧的例子事實上是很常見的。正
因為這些浮動一定會自然出現,所以多人數裁判才能平衡這些
差異。
如果認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就是分數有問題,就很容易落入思
考上的陷阱中。
換個角度想,擔任裁判的人選中,不少也曾有選手經驗,因此
他比起轉播或者觀眾更能同時貼近選手及規則雙方立場判斷評
鑑量尺。
規定年年改制的時候,既會出現更嚴格的標準,有時也會出現
對努力選手的獎勵。自己的量尺與標準量尺不一定一致,自然
實際得分有時就會偏離預期了。
那麼,究竟該怎麼知道裁判是否妥當評鑑了呢?
究竟有沒有可能公平兼顧規則與選手視角呢?
來看一下影片為例的團體花式比賽,Rockettes芬蘭錦標賽。
從裁判席角度攝影
http://youtu.be/HVs307dHqLg
http://youtu.be/CaDfSZYZCCs
難發現。而,我們平常看的實況轉播,攝影機大多設置在冰場
對角的位置。
瑞典隊評審處視角
http://0rz.tw/rERlS
評審臺反側視角
http://youtu.be/Qjsrla9hEOM
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於轉播之處,視角不同之於,也不會追著
選手跑,甚至high light局部動作,而是全面性地、全方向性
地、從整體視點評鑑節目。也因此之前所提及的,PCS越高的
選手,在場上越是能兼顧多角性演出,向多方向表演之餘,每
個姿勢在不同方向又會產生不同且豐富的視覺效果。
然而,比起收看轉播,現場人數只佔全部收視的極少比例。而
這極少的現場觀眾中,又只有不到一半是和裁判坐在同視角方
位。在賽場上,為了讓裁判看清楚自己的技術和比賽規定的掌
握狀況,選手將特定段落展示在裁判席前冰面上的情形很常見。
凡此種種,在電視上特定視角及現場裁判後方看臺的感受應該
相差很大,換個座位角度看比賽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確實
如此@@)
花滑評分不只看運動面向上的滑行技術,也看滑行技術的藝術
面。但我們很難有機會在裁判臺的視角看比賽。再則,不論現
場或轉播,就算再有豐富的觀賽經驗,大多數冰迷沒有實際上
冰的經驗。加以陸上行進和冰上行進的感覺完全不同,很難以
陸上的經驗想像冰上行進是什麼樣的感覺。最麻煩的部份,莫
過於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體驗過冰上這些動作,對於動作的難易
度想像也只能依據極少數的文字情報,想像空間與評價判斷和
實際狀況很容易產生落差。很多冰上技術只靠側面看,很難理
解技術面細節的難易度何在,以及為什麼困難。比如很多日本
人就誤以為2A是簡單的技術。反之,可以炒熱觀眾的也不一定
要是難技,有些其實相對很簡單,有些雖然觀眾沒有發覺到,
其實卻難個要死。我們在轉播上看到的A級賽事都是超困難技
術大集。
然而以現代滑冰比賽的難度來說,學會技術只是很一般的程度,
賽場上的世界已經進入了「求質」的領域,技術若沒有高質感
呈現,便無法在裁判面前競爭,這就是GOE。GOE和PCS同樣,
很難判定到底完成度達到怎樣的水準。花滑是一種判斷很容易
被效果牽著鼻子跑的運動,一如最前面提過的,「失誤或者錯
刃」還相對容易判別,「質感與完成度」高低鑑定則是另一回
事。很少有人現場觀賽之後,回到家還繼續比較轉播觀感差異
的。
日前舉辦的國別對抗賽是少見在裁判席後方設有攝影機的比賽,
雖然有時會切換角度,但相較於其他賽事來說是較能貼近評審
視角的轉播。
備註參考:
MENSHOV SP各視角(祝他早日康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Etg-ECypv0
--
Tags:
花式滑冰
All Comments
By Victoria
at 2013-04-19T03:13
at 2013-04-19T03:13
By Enid
at 2013-04-21T16:37
at 2013-04-21T16:37
By Noah
at 2013-04-24T06:01
at 2013-04-24T06:01
Related Posts
奧運賽季選曲
By Barb Cronin
at 2013-04-15T00:06
at 2013-04-15T00:06
ISU World Team Trophy 2013 (4/11-14)
By Zanna
at 2013-04-10T15:03
at 2013-04-10T15:03
art on ice
By Dinah
at 2013-04-10T14:16
at 2013-04-10T14:16
今年的冰上雅姿大家購票了嗎?
By Caitlin
at 2013-04-08T18:13
at 2013-04-08T18:13
Gardena Spring Trophy 2013
By Ina
at 2013-04-05T09:23
at 2013-04-05T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