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檢驗自己的馬步正不正確? - 武術 Martial Arts
![Callum avatar](/img/cat5.jpg)
By Callum
at 2016-01-24T17:50
at 2016-01-24T17:50
Table of Contents
: : 葉問真的有這樣子蹲?還是出招時才擺這種姿勢?
: 個人淺見, 各門各派, 因為風格不同 所以對基本動作會有不同的要求
: 以我有學的空手道跟縱鶴拳來說,
: 松濤流跟糸東流的騎馬立跟四股立,腳尖方向就不同, 上半身都是L
: 鶴拳的話, 我接觸的台中二高系統, 就比較ㄥ
: 這是因為風格上, 縱鶴拳強調向前壓進
我認為ㄥ型的馬步沒有錯.但這樣我無法確定有無收尾屢.有無駝背.是否沒兼顧到
其他細節.
空手道則前後左右移動比較平均(相對之下), 所以有這些差別
: 除此之外, 依據練習的重點目的, 會有不同要求也是正常
: 如果是著重筋骨伸展跟體力的訓練, 站低會比較好
: 但是若是偏重應用的技術, 就要比較自然的高度, 就會比較高
: 而葉問的\_, 我也在網路上看過照片, 真的是這樣
: 也納悶過, 這樣不會因為重心在後而容易被推倒嗎?
: 後來想到一種可能性, 就是它不是"後仰"的感覺
感謝這位版友的分享,我也好想知道葉問怎麼蹲馬步.有見證人嗎.
照片出現的是他要做招的姿勢,不代表馬步會那樣蹲,
這樣的馬步很容易重心不穩.看起來也怪怪的.
教我要蹲\_馬步的師兄,他說不管是對方攻擊過來或自己主動出擊時,最後只要呈現
\_姿勢,就能輕易把對方拔根,使其重心不穩,甚至把對方彈出去,
例如,自己要做招前先擺ㄥ的姿勢,出拳那瞬間再轉成\_,
或是出拳之前先呈L.出拳時再變成\_也一樣.
我試了很多回,發現先擺ㄥ,再=> \_ 效果最好.\_這動作頭要微微往後,但不要做成甩頭.
看過很多練八極拳的人,他們打拳時都會出現ㄥ姿勢,本來不懂.後來終於理解了.
那天共試了數十回,真的很輕鬆把對方彈出去.好像我很厲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建議找體重比自己多數十公斤的人練習比較好,否則隨便做都能把對方彈出去.
就不好玩啦.這樣哪知道是不是有做出效果.
我只有40多公斤,隨便找都比我多一倍.
不過.出招歸出招,馬步真的長期那樣蹲會有什麼效果嗎.
: 而是"下盤推地, 腰往前壓" 的感覺在做動作, 所以會有\_的外觀
: 結論來說, 我建議還是問老師, 而且要問深入一點甚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 了解原理, 這樣對體會深一層的技法也有助益
有問過教我們要蹲L型馬步的老師.他要求的細節太多了.有時我蹲很久都沒酸.
他會走過來調整我的姿勢.說那裡要壓下去,那裡要怎麼樣...
等他調好姿勢後,2秒內一定酸,我問過老師,他蹲多久才會酸.
竟然用悄皮不正經口吻回說,他從沒酸過,因為只要一酸他就不蹲了.
老師還說,如果蹲這種版本的馬步,能撐20秒就很厲害了.那些能蹲2小時還不累的,
姿勢有對嗎.一副不相信的表情.
據我所知,他年輕時有下苦心去練習.現在才能蹲那麼輕鬆.
他打拳時下盤超穩,蹲的又很低.看起來卻很輕鬆,我要是蹲那麼低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腿會僵住.發抖.還會想哭.
另外教我們蹲ㄥ型的老師.他下盤也好穩啊.也蹲極低.年紀一大把了.蹲那麼低
神情還很輕鬆,好像一般人在散步的模樣.讓我好崇拜.
不曉得相撲力士有沒有在蹲馬步,看過他們練習的畫面.每個下盤都好穩,移動自如.
看起來沒有笨重感.
長期看相撲比賽還發現他們的招式和太極拳很像.幾乎每招都看過我的太極拳老師試範過.
相撲根本就是把太極的摔技拿出來應用.
--
: 個人淺見, 各門各派, 因為風格不同 所以對基本動作會有不同的要求
: 以我有學的空手道跟縱鶴拳來說,
: 松濤流跟糸東流的騎馬立跟四股立,腳尖方向就不同, 上半身都是L
: 鶴拳的話, 我接觸的台中二高系統, 就比較ㄥ
: 這是因為風格上, 縱鶴拳強調向前壓進
我認為ㄥ型的馬步沒有錯.但這樣我無法確定有無收尾屢.有無駝背.是否沒兼顧到
其他細節.
空手道則前後左右移動比較平均(相對之下), 所以有這些差別
: 除此之外, 依據練習的重點目的, 會有不同要求也是正常
: 如果是著重筋骨伸展跟體力的訓練, 站低會比較好
: 但是若是偏重應用的技術, 就要比較自然的高度, 就會比較高
: 而葉問的\_, 我也在網路上看過照片, 真的是這樣
: 也納悶過, 這樣不會因為重心在後而容易被推倒嗎?
: 後來想到一種可能性, 就是它不是"後仰"的感覺
感謝這位版友的分享,我也好想知道葉問怎麼蹲馬步.有見證人嗎.
照片出現的是他要做招的姿勢,不代表馬步會那樣蹲,
這樣的馬步很容易重心不穩.看起來也怪怪的.
教我要蹲\_馬步的師兄,他說不管是對方攻擊過來或自己主動出擊時,最後只要呈現
\_姿勢,就能輕易把對方拔根,使其重心不穩,甚至把對方彈出去,
例如,自己要做招前先擺ㄥ的姿勢,出拳那瞬間再轉成\_,
或是出拳之前先呈L.出拳時再變成\_也一樣.
我試了很多回,發現先擺ㄥ,再=> \_ 效果最好.\_這動作頭要微微往後,但不要做成甩頭.
看過很多練八極拳的人,他們打拳時都會出現ㄥ姿勢,本來不懂.後來終於理解了.
那天共試了數十回,真的很輕鬆把對方彈出去.好像我很厲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建議找體重比自己多數十公斤的人練習比較好,否則隨便做都能把對方彈出去.
就不好玩啦.這樣哪知道是不是有做出效果.
我只有40多公斤,隨便找都比我多一倍.
不過.出招歸出招,馬步真的長期那樣蹲會有什麼效果嗎.
: 而是"下盤推地, 腰往前壓" 的感覺在做動作, 所以會有\_的外觀
: 結論來說, 我建議還是問老師, 而且要問深入一點甚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 了解原理, 這樣對體會深一層的技法也有助益
有問過教我們要蹲L型馬步的老師.他要求的細節太多了.有時我蹲很久都沒酸.
他會走過來調整我的姿勢.說那裡要壓下去,那裡要怎麼樣...
等他調好姿勢後,2秒內一定酸,我問過老師,他蹲多久才會酸.
竟然用悄皮不正經口吻回說,他從沒酸過,因為只要一酸他就不蹲了.
老師還說,如果蹲這種版本的馬步,能撐20秒就很厲害了.那些能蹲2小時還不累的,
姿勢有對嗎.一副不相信的表情.
據我所知,他年輕時有下苦心去練習.現在才能蹲那麼輕鬆.
他打拳時下盤超穩,蹲的又很低.看起來卻很輕鬆,我要是蹲那麼低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腿會僵住.發抖.還會想哭.
另外教我們蹲ㄥ型的老師.他下盤也好穩啊.也蹲極低.年紀一大把了.蹲那麼低
神情還很輕鬆,好像一般人在散步的模樣.讓我好崇拜.
不曉得相撲力士有沒有在蹲馬步,看過他們練習的畫面.每個下盤都好穩,移動自如.
看起來沒有笨重感.
長期看相撲比賽還發現他們的招式和太極拳很像.幾乎每招都看過我的太極拳老師試範過.
相撲根本就是把太極的摔技拿出來應用.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Una avatar](/img/girl3.jpg)
By Una
at 2016-01-28T22:04
at 2016-01-28T22:04
![Mary avatar](/img/girl4.jpg)
By Mary
at 2016-01-29T19:22
at 2016-01-29T19:22
![Vanessa avatar](/img/girl5.jpg)
By Vanessa
at 2016-01-30T10:16
at 2016-01-30T10:16
![Oscar avatar](/img/dog1.jpg)
By Oscar
at 2016-02-01T14:01
at 2016-02-01T14:01
![Selena avatar](/img/woman.jpg)
By Selena
at 2016-02-03T15:37
at 2016-02-03T15:37
![Ula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Ula
at 2016-02-05T00:18
at 2016-02-05T00:18
![Brianna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Brianna
at 2016-02-05T07:41
at 2016-02-05T07:41
![Robert avatar](/img/dog2.jpg)
By Robert
at 2016-02-06T16:40
at 2016-02-06T16:40
![Anthony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Anthony
at 2016-02-10T08:18
at 2016-02-10T08:18
Related Posts
弱雞該學什麼武術比較好
![Mary avatar](/img/cat3.jpg)
By Mary
at 2016-01-20T02:12
at 2016-01-20T02:12
要如何檢驗自己的馬步正不正確?
![Kama avatar](/img/cat2.jpg)
By Kama
at 2016-01-19T11:09
at 2016-01-19T11:09
如果飛機上所有人同時震腳會如何?
![Yuri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Yuri
at 2016-01-18T13:01
at 2016-01-18T13:01
要如何檢驗自己的馬步正不正確?
![Steve avatar](/img/cat1.jpg)
By Steve
at 2016-01-16T21:24
at 2016-01-16T21:24
選手體格 (70公斤級)
![Sierra Rose avatar](/img/cat1.jpg)
By Sierra Rose
at 2016-01-15T17:16
at 2016-01-15T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