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谿村聲:國旗飄飄下的不安與悸動 - 世足

By Leila
at 2010-07-02T05:27
at 2010-07-02T05:27
Table of Contents
關於德國人對德國國旗的情感
是有很複雜的情緒是真的
基本上二次大戰以後
德國雖然在1949年重建
但德國背負著 "兩次世界大戰發動者"+"猶太大屠殺"的罪名
德國人對於他們的國家
有著很壓抑的情感
他們一方面很想表達對國家的認同跟熱愛
但他們又怕 這種情緒的表達
讓歐洲其他國家人們認為
"德意志民族主義" oder "德意志國家主義" 重新抬頭
對於曾受德國侵略的國家來說
那是一種絕對不會舒服的感覺
就像被日本侵略的國家
對於日本人集體揮舞太陽旗 高呼日本萬歲
還是多少會有點感冒
對其他國家來說沒什麼 但偏偏德國是
"第一次 und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國"
德國的愛國熱情
很容易跟過去的鐵血政策+大日耳曼主義等產生聯想
(納粹就是一個極端頌揚國家價值 國家&黨&民族&領袖>>>>>>個人)
(納粹在德國的基礎之一就是狂熱民族主義+愛國情懷)
至少 德國在戰後
很極力避免讓人們對他們產生這種聯想
戰後德國的教育 對於愛國情操 民族主義這些問題都很小心
面對納粹歷史跟猶太屠殺 更是懷有強烈罪惡感
在德國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 德國國旗
是只出現在公家機關 火車站 機場 學校等場合的東西
國旗與德國人 有一種距離
德國是到兩德統一之後
才慢慢走出二戰留下的陰影
新一代的德國人 也更有自信的面對自己的國家
德國國旗才慢慢地 重新在德國人民生活出現
說到這 足球
真的是解放德國人這種壓抑情緒的重要舞台
同時 足球也重建了德國人的國家榮譽與驕傲
德國歷史學家約阿希姆 費斯特提出了3個聯邦德國的「框架之父」
正是他們為戰後德國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3人分別是: 政治家阿登納、經濟學家艾哈德和足球運動員弗里茨·瓦爾特
阿登納是BRD第一位總理 也是重建德國的重要人物
他也是法學家 是當今德國基本法的重要奠基人物
艾哈德是BRD第二位總理
同時也是促進戰後德國經濟復甦的重要人物
法律 經濟 還有足球
Walter在1954年世界盃 帶領德國隊擊敗強敵匈牙利
拿下德國首座世界盃冠軍
對於1950年 被巴西以"二戰發動國"拒絕其入境參賽的德國隊來說
德國需要一個東西
再一次凝聚 團結德國人民的情感與意志
那就是足球~!!!!
當1970年代 兩德關係解凍之時
1974年 德國首次舉辦世界盃 也是唯一一次 東西德同時參賽的一屆
這一次 BRD在Beckenbauer的帶領下 擊敗有Cruijff的荷蘭
拿下第二座世界盃冠軍
這一次世界盃 見證兩德和解 與德國經濟繁榮
特別是小組賽 東西德碰面 格外具有意義
1990年WC冠軍 是德國統一的贈禮
1989年11月 柏林圍牆倒塌 DDR解體
德國迎接全新的時代
1990年夏天 國家統一只是遲早之事
在亞平寧半島上 傳來了捷報 德國隊擊敗阿根廷 拿下第三座WC冠軍
德國上下 無分東西德 舉國沸騰狂歡~~!!
這一刻 沒有分什麼東跟西 都是德國人~!!
這一座冠軍 縫補了東西德界線 黏著了東西德人民的情感
德國的每一次座世界盃冠軍
都跟德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見證了德國的再起 見證了兩德的和解 見證了國家的統一
也就在這樣的時刻 德國人民能夠肆無忌憚地揮舞著國旗
為自己的國家加油 以自己國家為榮 以德國國旗為傲
德國統一之後 德國國旗 已經成為德國人民團結的象徵
德國走出了過去的陰影
現代的德國人 有更平靜的心情與穩健的自信
面對看待自己的國旗
2006年德國世界盃就例子
滿街飄揚的國旗 人車必帶國旗
有關討論跟文章
可以參考龍應台跟她兒子安德烈的互動文章
安德烈是中德混血 在德國長大
他對於德國人跟國旗的情感 有過討論跟分析
--
是有很複雜的情緒是真的
基本上二次大戰以後
德國雖然在1949年重建
但德國背負著 "兩次世界大戰發動者"+"猶太大屠殺"的罪名
德國人對於他們的國家
有著很壓抑的情感
他們一方面很想表達對國家的認同跟熱愛
但他們又怕 這種情緒的表達
讓歐洲其他國家人們認為
"德意志民族主義" oder "德意志國家主義" 重新抬頭
對於曾受德國侵略的國家來說
那是一種絕對不會舒服的感覺
就像被日本侵略的國家
對於日本人集體揮舞太陽旗 高呼日本萬歲
還是多少會有點感冒
對其他國家來說沒什麼 但偏偏德國是
"第一次 und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國"
德國的愛國熱情
很容易跟過去的鐵血政策+大日耳曼主義等產生聯想
(納粹就是一個極端頌揚國家價值 國家&黨&民族&領袖>>>>>>個人)
(納粹在德國的基礎之一就是狂熱民族主義+愛國情懷)
至少 德國在戰後
很極力避免讓人們對他們產生這種聯想
戰後德國的教育 對於愛國情操 民族主義這些問題都很小心
面對納粹歷史跟猶太屠殺 更是懷有強烈罪惡感
在德國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 德國國旗
是只出現在公家機關 火車站 機場 學校等場合的東西
國旗與德國人 有一種距離
德國是到兩德統一之後
才慢慢走出二戰留下的陰影
新一代的德國人 也更有自信的面對自己的國家
德國國旗才慢慢地 重新在德國人民生活出現
說到這 足球
真的是解放德國人這種壓抑情緒的重要舞台
同時 足球也重建了德國人的國家榮譽與驕傲
德國歷史學家約阿希姆 費斯特提出了3個聯邦德國的「框架之父」
正是他們為戰後德國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3人分別是: 政治家阿登納、經濟學家艾哈德和足球運動員弗里茨·瓦爾特
阿登納是BRD第一位總理 也是重建德國的重要人物
他也是法學家 是當今德國基本法的重要奠基人物
艾哈德是BRD第二位總理
同時也是促進戰後德國經濟復甦的重要人物
法律 經濟 還有足球
Walter在1954年世界盃 帶領德國隊擊敗強敵匈牙利
拿下德國首座世界盃冠軍
對於1950年 被巴西以"二戰發動國"拒絕其入境參賽的德國隊來說
德國需要一個東西
再一次凝聚 團結德國人民的情感與意志
那就是足球~!!!!
當1970年代 兩德關係解凍之時
1974年 德國首次舉辦世界盃 也是唯一一次 東西德同時參賽的一屆
這一次 BRD在Beckenbauer的帶領下 擊敗有Cruijff的荷蘭
拿下第二座世界盃冠軍
這一次世界盃 見證兩德和解 與德國經濟繁榮
特別是小組賽 東西德碰面 格外具有意義
1990年WC冠軍 是德國統一的贈禮
1989年11月 柏林圍牆倒塌 DDR解體
德國迎接全新的時代
1990年夏天 國家統一只是遲早之事
在亞平寧半島上 傳來了捷報 德國隊擊敗阿根廷 拿下第三座WC冠軍
德國上下 無分東西德 舉國沸騰狂歡~~!!
這一刻 沒有分什麼東跟西 都是德國人~!!
這一座冠軍 縫補了東西德界線 黏著了東西德人民的情感
德國的每一次座世界盃冠軍
都跟德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見證了德國的再起 見證了兩德的和解 見證了國家的統一
也就在這樣的時刻 德國人民能夠肆無忌憚地揮舞著國旗
為自己的國家加油 以自己國家為榮 以德國國旗為傲
德國統一之後 德國國旗 已經成為德國人民團結的象徵
德國走出了過去的陰影
現代的德國人 有更平靜的心情與穩健的自信
面對看待自己的國旗
2006年德國世界盃就例子
滿街飄揚的國旗 人車必帶國旗
有關討論跟文章
可以參考龍應台跟她兒子安德烈的互動文章
安德烈是中德混血 在德國長大
他對於德國人跟國旗的情感 有過討論跟分析
--
Tags:
世足
All Comments

By Delia
at 2010-07-02T22:09
at 2010-07-02T22:09

By Steve
at 2010-07-02T23:30
at 2010-07-02T23:30

By Vanessa
at 2010-07-07T17:41
at 2010-07-07T17:41

By Frederica
at 2010-07-09T13:40
at 2010-07-09T13:40

By Steve
at 2010-07-14T00:36
at 2010-07-14T00:36

By Selena
at 2010-07-18T13:12
at 2010-07-18T13:12

By Mason
at 2010-07-20T15:25
at 2010-07-20T15:25

By Wallis
at 2010-07-23T20:22
at 2010-07-23T20:22

By Steve
at 2010-07-24T05:28
at 2010-07-24T05:28

By Oliver
at 2010-07-28T10:15
at 2010-07-28T10:15

By Mia
at 2010-07-29T21:32
at 2010-07-29T21:32

By Enid
at 2010-08-02T05:34
at 2010-08-02T05:34

By Dinah
at 2010-08-04T05:30
at 2010-08-04T05:30

By Liam
at 2010-08-07T21:17
at 2010-08-07T21:17
Related Posts
運動彩卷

By Una
at 2010-07-02T05:17
at 2010-07-02T05:17
輸球後態度不佳 前葡國球星批羅納多

By Ula
at 2010-07-02T04:55
at 2010-07-02T04:55
國家代表隊球員是不是不能再參加別國的??

By Dorothy
at 2010-07-02T04:30
at 2010-07-02T04:30
三歲的梅西

By Ursula
at 2010-07-02T04:00
at 2010-07-02T04:00
阿根廷會打破比利魔咒的

By Margaret
at 2010-07-02T02:48
at 2010-07-02T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