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要求各隊提供球員真實年齡及身高 - NBA

By Rosalind
at 2019-09-29T15:18
at 2019-09-29T15: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ove1500274 (CoWuCoWu)》之銘言:
: https://twitter.com/TheSteinLine
: NBA teams were notified this week that they must certify and submit the
: precise height and age for every player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training
: camp, league sources tell
: @NYTSports
: For years some players have been listed as taller -- and some shorter -- than
: they really are. The league clearly wants to change that.
: Height will be measured with players' shoes OFF, I'm told. Player weight will
: not be sought because that number fluctuates so often
: 聯盟告知各隊 於第一週訓練營期間提供個球員的裸足身高和年齡
: 這幾年有部分球員謊報身高 有些多報有些少報
: 聯盟想改變這個謊報身高的陋習
: 球員將會被要求脫鞋測量身高
: 而體重部分 因數字經常變動 則不再要求在內
: 心得:終於可以知道KD 多高了
下文主要分成三塊討論:
1.身高以及身材好壞
2.身高和身材對比賽位置的影響
3.年齡
印象中,幾年前有看過一位優秀的版友所寫的文章─「淺談聯盟球員身材」(之類的),
內文就有提到,身高未必真的重要,
「臂展跟摸高」才是決定球員身材是否足夠好的關鍵!
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這樣的結論,畢竟同樣的身高,
有人脖子長一點(比如 C.Bosh),等同於他肩膀比較低,
則同樣手長下,他的摸高就可能比「同身高、同手長,但肩膀較高者」低一點;
同樣的道理,若是一個人的肩膀比較窄,等同於他手臂張開的長度可能小一點,
同樣手長下,肩膀越寬的人,臂展應該是越長。
所以我個人是更想要知道,
球員的真實摸高(有穿鞋跟沒穿鞋),以及真實臂展,
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在不起跳的情形中,球員的身材條件,是否真的比較好。
當然籃球還要考量很多事情啦!
比如起跳高度、彈速、體能、耐撞度、力量等等,這些與體能較有關係者,
還要考量走位技巧、防守站位、卡位意識等技術層面之評價,
經過綜合評估之後,才能夠判斷孰強孰弱。
只是單從「身材好壞」來看,與其判斷身高,不如更應該知道臂展以及摸高。
既然談完身材之後,自然就和球員打的位置有關係了。
撇除奇行種,自古至今應該都是,高的往內線打、矮的練外線運球。
雖說現今講求球員的全能,但初步的位置劃分仍然保留,
也就造成了一些「比較高的球員會故意謊報(低報/真實身高)」,
以便於自己可以不用扛內線,至於那些矮子謊報(高報)身高則是司空見慣。
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個人的看球資歷或是思考觀點不同,
我認為球員的功能性還是比身高重要一點。
一個籃板癡漢,縱使矮一點,實際上還是可以讓他打 C/PF,
例如:小蟲、 Ben Wallace(最佳內線防守球員),
當然說如果還有多一點進攻手段或是外線投射,對球隊有更高的效益,
而體能下降或受傷之後,經驗能否彌補身高差距也很重要(如C.Barkley球員末期)。
至於,夠高是不是就應該打中鋒呢?
似乎也未必,只是常發生而已。
K.Garnett、T.Duncan、Dirk 也不是都在名義上當中鋒,卻是夠高的選手,
畢竟隊伍中有更好的肉柱可以做苦工,明星球員就可以稍微沒那麼累一點。
(KG就算不用扛內線,灰狼時代還是做一大堆事情)
所以 KD 不想要因為身高打中鋒,應該也是蠻合理的,
尤其是他還是一個投射型選手,當中鋒消耗會不會太快。
只是顯然小從系隊、校隊,到HBL,乃至於職業賽事,高的還是先被抓去內線練吧!
大概還是逃不了的命運。
最後就是年齡問題,
潛力跟年齡我倒認為是一個不夠真的議題,雖然也絕非假議題,
但我覺得開發技能跟球商還有環境比較有關係。
魔獸打NBA也算長了,老師也換過不少,從天勾 Jabbar 到 K.McHale,
學不會的事情就是學不會,低位單打依舊如此。
可是暴龍隊的 P.Siakam 轉身用得多好!但他球齡不長。
相信大家也遇到一些沒碰過籃球,但學習速度快得嚇人的櫻木花道型球員。
不過年齡絕對跟體能有超級相關性,
換言之,一個人謊報年齡,絕對會讓球隊錯估巔峰期!
這才是我認為應該公布年齡的真實因素,
當然還是有些人天生就會被懷疑,比如:木桶伯、G.Oden、T.Maker以及易建聯等人。
更何況有些球員(以及背後的團隊)喜歡選擇留級,
用更強壯的身體打低階聯賽,讓自己顯現得更有潛力,
像是 MCW 棄學的時候其實已經22歲了,至於 T.Maker 到底幾歲有人知道嗎?
如果聯盟可以在這批真實身高及年齡資訊一同公布臂展和摸高,一定會更有趣。
而部分被認為有潛力的選手,可能瞬間就再起不能了。
--
某些人:龜龜帶隊一輪,CP3第二輪,幹嘛要龜龜!
某些人:CP3 PER還有19,自己用有甚麼不好?何必拿籤換龜龜。
某些人:CP3跟Harden感情根本沒有不好,一起練球的。
Morey跟火箭老闆:我們拿籤跟CP3交易來龜龜喔!
Harden:我推動的。
--
: https://twitter.com/TheSteinLine
: NBA teams were notified this week that they must certify and submit the
: precise height and age for every player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training
: camp, league sources tell
: @NYTSports
: For years some players have been listed as taller -- and some shorter -- than
: they really are. The league clearly wants to change that.
: Height will be measured with players' shoes OFF, I'm told. Player weight will
: not be sought because that number fluctuates so often
: 聯盟告知各隊 於第一週訓練營期間提供個球員的裸足身高和年齡
: 這幾年有部分球員謊報身高 有些多報有些少報
: 聯盟想改變這個謊報身高的陋習
: 球員將會被要求脫鞋測量身高
: 而體重部分 因數字經常變動 則不再要求在內
: 心得:終於可以知道KD 多高了
下文主要分成三塊討論:
1.身高以及身材好壞
2.身高和身材對比賽位置的影響
3.年齡
印象中,幾年前有看過一位優秀的版友所寫的文章─「淺談聯盟球員身材」(之類的),
內文就有提到,身高未必真的重要,
「臂展跟摸高」才是決定球員身材是否足夠好的關鍵!
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這樣的結論,畢竟同樣的身高,
有人脖子長一點(比如 C.Bosh),等同於他肩膀比較低,
則同樣手長下,他的摸高就可能比「同身高、同手長,但肩膀較高者」低一點;
同樣的道理,若是一個人的肩膀比較窄,等同於他手臂張開的長度可能小一點,
同樣手長下,肩膀越寬的人,臂展應該是越長。
所以我個人是更想要知道,
球員的真實摸高(有穿鞋跟沒穿鞋),以及真實臂展,
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在不起跳的情形中,球員的身材條件,是否真的比較好。
當然籃球還要考量很多事情啦!
比如起跳高度、彈速、體能、耐撞度、力量等等,這些與體能較有關係者,
還要考量走位技巧、防守站位、卡位意識等技術層面之評價,
經過綜合評估之後,才能夠判斷孰強孰弱。
只是單從「身材好壞」來看,與其判斷身高,不如更應該知道臂展以及摸高。
既然談完身材之後,自然就和球員打的位置有關係了。
撇除奇行種,自古至今應該都是,高的往內線打、矮的練外線運球。
雖說現今講求球員的全能,但初步的位置劃分仍然保留,
也就造成了一些「比較高的球員會故意謊報(低報/真實身高)」,
以便於自己可以不用扛內線,至於那些矮子謊報(高報)身高則是司空見慣。
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個人的看球資歷或是思考觀點不同,
我認為球員的功能性還是比身高重要一點。
一個籃板癡漢,縱使矮一點,實際上還是可以讓他打 C/PF,
例如:小蟲、 Ben Wallace(最佳內線防守球員),
當然說如果還有多一點進攻手段或是外線投射,對球隊有更高的效益,
而體能下降或受傷之後,經驗能否彌補身高差距也很重要(如C.Barkley球員末期)。
至於,夠高是不是就應該打中鋒呢?
似乎也未必,只是常發生而已。
K.Garnett、T.Duncan、Dirk 也不是都在名義上當中鋒,卻是夠高的選手,
畢竟隊伍中有更好的肉柱可以做苦工,明星球員就可以稍微沒那麼累一點。
(KG就算不用扛內線,灰狼時代還是做一大堆事情)
所以 KD 不想要因為身高打中鋒,應該也是蠻合理的,
尤其是他還是一個投射型選手,當中鋒消耗會不會太快。
只是顯然小從系隊、校隊,到HBL,乃至於職業賽事,高的還是先被抓去內線練吧!
大概還是逃不了的命運。
最後就是年齡問題,
潛力跟年齡我倒認為是一個不夠真的議題,雖然也絕非假議題,
但我覺得開發技能跟球商還有環境比較有關係。
魔獸打NBA也算長了,老師也換過不少,從天勾 Jabbar 到 K.McHale,
學不會的事情就是學不會,低位單打依舊如此。
可是暴龍隊的 P.Siakam 轉身用得多好!但他球齡不長。
相信大家也遇到一些沒碰過籃球,但學習速度快得嚇人的櫻木花道型球員。
不過年齡絕對跟體能有超級相關性,
換言之,一個人謊報年齡,絕對會讓球隊錯估巔峰期!
這才是我認為應該公布年齡的真實因素,
當然還是有些人天生就會被懷疑,比如:木桶伯、G.Oden、T.Maker以及易建聯等人。
更何況有些球員(以及背後的團隊)喜歡選擇留級,
用更強壯的身體打低階聯賽,讓自己顯現得更有潛力,
像是 MCW 棄學的時候其實已經22歲了,至於 T.Maker 到底幾歲有人知道嗎?
如果聯盟可以在這批真實身高及年齡資訊一同公布臂展和摸高,一定會更有趣。
而部分被認為有潛力的選手,可能瞬間就再起不能了。
--
某些人:龜龜帶隊一輪,CP3第二輪,幹嘛要龜龜!
某些人:CP3 PER還有19,自己用有甚麼不好?何必拿籤換龜龜。
某些人:CP3跟Harden感情根本沒有不好,一起練球的。
Morey跟火箭老闆:我們拿籤跟CP3交易來龜龜喔!
Harden:我推動的。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19-09-30T18:37
at 2019-09-30T18:37

By Dora
at 2019-10-02T04:28
at 2019-10-02T04:28

By Rae
at 2019-10-05T13:45
at 2019-10-05T13:45

By Jake
at 2019-10-06T00:39
at 2019-10-06T00:3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10-06T17:09
at 2019-10-06T17:09

By Mary
at 2019-10-08T05:00
at 2019-10-08T05:00

By Annie
at 2019-10-12T12:19
at 2019-10-12T12:19

By Bennie
at 2019-10-17T04:34
at 2019-10-17T04:34

By Tom
at 2019-10-20T00:34
at 2019-10-20T00:34

By Andy
at 2019-10-21T15:44
at 2019-10-21T15:44

By Andy
at 2019-10-25T18:28
at 2019-10-25T18:28

By Mia
at 2019-10-29T18:52
at 2019-10-29T18:52

By Hedda
at 2019-11-02T20:43
at 2019-11-02T20:43

By Elma
at 2019-11-06T13:05
at 2019-11-06T13:05

By Ula
at 2019-11-06T23:02
at 2019-11-06T23:02

By Gilbert
at 2019-11-07T22:32
at 2019-11-07T22:32

By Connor
at 2019-11-12T02:01
at 2019-11-12T02:01

By Brianna
at 2019-11-16T16:43
at 2019-11-16T16:43

By Zenobia
at 2019-11-17T04:53
at 2019-11-17T04:53

By Poppy
at 2019-11-19T15:29
at 2019-11-19T15:29

By Hedy
at 2019-11-20T01:31
at 2019-11-20T01:31

By Zora
at 2019-11-22T00:07
at 2019-11-22T00:07

By Eden
at 2019-11-26T23:14
at 2019-11-26T23:14

By Elvira
at 2019-11-28T05:56
at 2019-11-28T05:56

By Skylar Davis
at 2019-12-01T15:51
at 2019-12-01T15:51

By Cara
at 2019-12-06T08:54
at 2019-12-06T08:54

By Lucy
at 2019-12-10T19:04
at 2019-12-10T19:04

By Regina
at 2019-12-10T20:41
at 2019-12-10T20:41

By George
at 2019-12-13T15:02
at 2019-12-13T15:02

By Jake
at 2019-12-16T11:11
at 2019-12-16T11:11

By Annie
at 2019-12-20T14:16
at 2019-12-20T14:16

By Andy
at 2019-12-21T07:11
at 2019-12-21T07:11

By Erin
at 2019-12-23T20:09
at 2019-12-23T20:09

By Michael
at 2019-12-25T16:51
at 2019-12-25T16:51

By Isabella
at 2019-12-25T18:47
at 2019-12-25T18:4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12-29T11:04
at 2019-12-29T11:04

By Jacky
at 2019-12-31T15:04
at 2019-12-31T15:04
Related Posts
除了小李外,聯盟誰臉最跩?

By Odelette
at 2019-09-29T12:59
at 2019-09-29T12:59
詹姆斯倒地 湖人訓練營虛驚一場

By Lauren
at 2019-09-29T12:42
at 2019-09-29T12:42
冷笑話:聯盟明確哈登後撤非走步 望停抱怨

By Rachel
at 2019-09-29T11:06
at 2019-09-29T11:06
D'Antoni:上賽季Capela季後賽表現不佳是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9-29T08:28
at 2019-09-29T08:28
Woj:熱火與總教練Erik Spoelstra簽下長約

By Christine
at 2019-09-29T04:45
at 2019-09-29T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