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職球探及紀錄保持人看中職 打高投低有 - 棒球

By Joseph
at 2019-03-11T15:36
at 2019-03-11T15:36
Table of Contents
美職球探及紀錄保持人看中職 打高投低有原因
中職邁向30年系列3(中央社記者謝靜雯台北11日電)中華職棒邁入第30年,「紀錄」是
球員追求成績外,另一個努力的動機,中職打者進步速度驚人,但投手似乎沒能趕上,「
打高投低」現象從養成、心理、訓練、資訊等都可看出端倪。
近年許多中職打擊紀錄陸續被打破,2016年王柏融效力Lamigo桃猿隊期間,成為中職史上
首名單季200安球員,王柏融陸續改寫中職單季最多得分、最多安打、最多長打等紀錄。
桃猿隊郭嚴文2015年打破1997年由前兄弟象隊林易增寫下的連續場次安打紀錄,改寫中職
連續場次安打至33場。兄弟隊張志豪2016年從開幕戰起,連續30場比賽安打,打破鄭幸生
從職棒元年就立下的「鯊魚障礙」。桃猿隊超級新人廖健富,2018年也寫下開季最多連續
場次40場維持4成打擊率紀錄。
相對於打者近年亮眼表現,近期改寫中職投手紀錄最成功的是2017年桃猿隊投手陳禹勳單
季37次救援成功。
許多早期的投手紀錄,包括1990年黃平洋寫下跨季最多連續場數完投、1993年黃平洋與陳
義信單季皆投出23場完投,1994年陳義信寫下連續6場完投及單季最多22勝(與王漢為共
同紀錄保持人)等,到現在都是難以突破的紀錄。
●張泰山最在意打點 林仲秋強調心態
退役球星張泰山為中職多項打擊紀錄保持人,包括生涯出場數、安打、打點、全壘打等,
短期之內似乎看不到有機會突破的人,更是中職首名完成千安百轟百盜的球員。
談起中職生涯的眾多紀錄,張泰山透露最有意義的不是大家所想的全壘打,「我覺得是打
點,每個紀錄都可以幫助球隊,只是比例多少,但打點是最直接能幫助球隊贏球的方法,
全壘打則是振奮人心」。
至於生涯寫下這麼多的紀錄中,張泰山也直言,打點比全壘打難,「當打點機會來時,怎
麼去面對當下的壓力,當我在面對打點機會時,我會非常謹慎」。
當年以43歲成為中職最老全壘打王的林仲秋,在中職元年下半季加盟三商虎隊,4度拿下
中職全壘打王,目前依舊是紀錄。林仲秋身材並不突出,但是爆發力佳、下盤力量運用好
,加上國中練了兩年的柔道,手腕力量運用也不錯。
談起全壘打王紀錄,林仲秋說,在2000、2001年追逐全壘打王紀錄時會特別在意,「因為
想要留下一些東西」。
成為中職最老全壘打王秘訣,林仲秋甚至笑說,「其實還可以再打兩年,雖然體力下滑,
但揮棒速度還不錯,加上經驗豐富」。他強調,想在職棒打長久,「心態放第一位,心態
一鬆懈就沒有辦法了」。
●美職球探觀察基層養成 資訊與木棒是關鍵
談起中職打高投低的現象,現任美國職棒大聯盟海盜隊球探江睿彥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看
法。江睿彥先後任紅人、海盜隊球探,球探資歷約12年,對於日、韓、美國職棒、台灣基
層棒球和中華職棒有長期的觀察。
從職業球員業餘養成期觀察,江睿彥點出,這些年台灣業餘高中球員有很大的進步,尤其
是技術、技巧,「打者的進步更明顯」。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為「資訊豐富、取得更方便」,現在各種棒球訓練資
訊流通,教練、球員獲得資訊的來源更多。這個觀點不僅江睿彥提到,張泰山、林仲秋也
都有同感。
但同樣的資訊取得條件,打者和投手進步還是有落差。江睿彥分享,投手受天生能力、身
體素質影響很大,後天努力、透過資訊接收帶來後天輔助進步的幅度不如打者明顯,打者
可以透過練打的量,將打擊力量、技巧提升,投手用「量」堆疊卻很容易造成傷害。
談到打高投低現象,對於台灣業餘棒球賽採用木棒、鋁棒的討論很多,有部分的基層教練
認為,木棒打擊技巧難掌握,投手球速130公里左右、角度好,就可以壓制打者,過早採
用木棒是造成台灣投手進步落差的原因。
江睿彥分享從具有近30年資歷的美職大聯盟球探得到的資訊,美國基層球員使用鋁棒比賽
,投手為了解決打者,並不如一般所想速度越飆越快,反而是變化球越投越多;對於打者
來說,提早適應木棒的打擊技巧,對於打擊卻有很大的幫助。
●與日韓拉美球員大不同 台球員心理素質影響
台灣業餘高中球員進步顯著,再往前看更高層級的中職,江睿彥點出,中職的訓練方式跟
以前比起來有顯著的進步,但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相信還有更多進步空間;除了前述的
各種因素,台灣球員和日、韓、拉丁美洲選手相比,最大的差別在「心理素質」,這也跟
大環境有關。
他認為,日本棒球具有不放棄的傳統和精神,韓國人因為民族性很好強,拉丁美洲選手又
跟亞洲選手不同,除了美國職棒,他們沒有退路,「要在職業舞台生存,就必須要有打死
不放棄的精神」。
中華職棒跟20年前相比,儘管打者進步更為顯著,但投手的進步也不能被抹滅,近幾年許
多不錯的年輕投手,包括陳韻文、葉文琪和翁瑋均等,未來都可期待。
●三振紀錄難突破 潘威倫:紀錄是過程
統一獅隊投手潘威倫是中職多項投手紀錄保持人,包括2007年單季最長16連勝、2007至
2008年跨季最多21連勝等,生涯目前為止累積1053次三振,為本土投手最多,短期之內難
有本土投手可以追上。
談起投手紀錄,潘威倫直言三振紀錄最難打破,勝投是靠團隊,「三振很重技術層面,要
累積三振次數確實不容易,需要消耗的球更多,如何順利讓打者揮空,除了技巧,一定要
維持身體強度」。
談起2007年的16連勝紀錄,潘威倫說,除了穩定出賽,每場球賽隊友都非常相挺,「我覺
得連勝紀錄是隊友幫我拿下來的」。
潘威倫也提到,追求紀錄不特別有壓力,直到15勝時才有想要延續的想法,「打球或許會
有離開球場的一天,等到離開球場,經歷的這些棒球生涯,變成一個數據、一個過程之後
,再來回想」。(編輯:唐聲揚/吳協昌)1080311
原文網址:http://0rz.tw/kdWfv
--
又要戰木棒、鋁棒了嗎
--
中職邁向30年系列3(中央社記者謝靜雯台北11日電)中華職棒邁入第30年,「紀錄」是
球員追求成績外,另一個努力的動機,中職打者進步速度驚人,但投手似乎沒能趕上,「
打高投低」現象從養成、心理、訓練、資訊等都可看出端倪。
近年許多中職打擊紀錄陸續被打破,2016年王柏融效力Lamigo桃猿隊期間,成為中職史上
首名單季200安球員,王柏融陸續改寫中職單季最多得分、最多安打、最多長打等紀錄。
桃猿隊郭嚴文2015年打破1997年由前兄弟象隊林易增寫下的連續場次安打紀錄,改寫中職
連續場次安打至33場。兄弟隊張志豪2016年從開幕戰起,連續30場比賽安打,打破鄭幸生
從職棒元年就立下的「鯊魚障礙」。桃猿隊超級新人廖健富,2018年也寫下開季最多連續
場次40場維持4成打擊率紀錄。
相對於打者近年亮眼表現,近期改寫中職投手紀錄最成功的是2017年桃猿隊投手陳禹勳單
季37次救援成功。
許多早期的投手紀錄,包括1990年黃平洋寫下跨季最多連續場數完投、1993年黃平洋與陳
義信單季皆投出23場完投,1994年陳義信寫下連續6場完投及單季最多22勝(與王漢為共
同紀錄保持人)等,到現在都是難以突破的紀錄。
●張泰山最在意打點 林仲秋強調心態
退役球星張泰山為中職多項打擊紀錄保持人,包括生涯出場數、安打、打點、全壘打等,
短期之內似乎看不到有機會突破的人,更是中職首名完成千安百轟百盜的球員。
談起中職生涯的眾多紀錄,張泰山透露最有意義的不是大家所想的全壘打,「我覺得是打
點,每個紀錄都可以幫助球隊,只是比例多少,但打點是最直接能幫助球隊贏球的方法,
全壘打則是振奮人心」。
至於生涯寫下這麼多的紀錄中,張泰山也直言,打點比全壘打難,「當打點機會來時,怎
麼去面對當下的壓力,當我在面對打點機會時,我會非常謹慎」。
當年以43歲成為中職最老全壘打王的林仲秋,在中職元年下半季加盟三商虎隊,4度拿下
中職全壘打王,目前依舊是紀錄。林仲秋身材並不突出,但是爆發力佳、下盤力量運用好
,加上國中練了兩年的柔道,手腕力量運用也不錯。
談起全壘打王紀錄,林仲秋說,在2000、2001年追逐全壘打王紀錄時會特別在意,「因為
想要留下一些東西」。
成為中職最老全壘打王秘訣,林仲秋甚至笑說,「其實還可以再打兩年,雖然體力下滑,
但揮棒速度還不錯,加上經驗豐富」。他強調,想在職棒打長久,「心態放第一位,心態
一鬆懈就沒有辦法了」。
●美職球探觀察基層養成 資訊與木棒是關鍵
談起中職打高投低的現象,現任美國職棒大聯盟海盜隊球探江睿彥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看
法。江睿彥先後任紅人、海盜隊球探,球探資歷約12年,對於日、韓、美國職棒、台灣基
層棒球和中華職棒有長期的觀察。
從職業球員業餘養成期觀察,江睿彥點出,這些年台灣業餘高中球員有很大的進步,尤其
是技術、技巧,「打者的進步更明顯」。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為「資訊豐富、取得更方便」,現在各種棒球訓練資
訊流通,教練、球員獲得資訊的來源更多。這個觀點不僅江睿彥提到,張泰山、林仲秋也
都有同感。
但同樣的資訊取得條件,打者和投手進步還是有落差。江睿彥分享,投手受天生能力、身
體素質影響很大,後天努力、透過資訊接收帶來後天輔助進步的幅度不如打者明顯,打者
可以透過練打的量,將打擊力量、技巧提升,投手用「量」堆疊卻很容易造成傷害。
談到打高投低現象,對於台灣業餘棒球賽採用木棒、鋁棒的討論很多,有部分的基層教練
認為,木棒打擊技巧難掌握,投手球速130公里左右、角度好,就可以壓制打者,過早採
用木棒是造成台灣投手進步落差的原因。
江睿彥分享從具有近30年資歷的美職大聯盟球探得到的資訊,美國基層球員使用鋁棒比賽
,投手為了解決打者,並不如一般所想速度越飆越快,反而是變化球越投越多;對於打者
來說,提早適應木棒的打擊技巧,對於打擊卻有很大的幫助。
●與日韓拉美球員大不同 台球員心理素質影響
台灣業餘高中球員進步顯著,再往前看更高層級的中職,江睿彥點出,中職的訓練方式跟
以前比起來有顯著的進步,但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相信還有更多進步空間;除了前述的
各種因素,台灣球員和日、韓、拉丁美洲選手相比,最大的差別在「心理素質」,這也跟
大環境有關。
他認為,日本棒球具有不放棄的傳統和精神,韓國人因為民族性很好強,拉丁美洲選手又
跟亞洲選手不同,除了美國職棒,他們沒有退路,「要在職業舞台生存,就必須要有打死
不放棄的精神」。
中華職棒跟20年前相比,儘管打者進步更為顯著,但投手的進步也不能被抹滅,近幾年許
多不錯的年輕投手,包括陳韻文、葉文琪和翁瑋均等,未來都可期待。
●三振紀錄難突破 潘威倫:紀錄是過程
統一獅隊投手潘威倫是中職多項投手紀錄保持人,包括2007年單季最長16連勝、2007至
2008年跨季最多21連勝等,生涯目前為止累積1053次三振,為本土投手最多,短期之內難
有本土投手可以追上。
談起投手紀錄,潘威倫直言三振紀錄最難打破,勝投是靠團隊,「三振很重技術層面,要
累積三振次數確實不容易,需要消耗的球更多,如何順利讓打者揮空,除了技巧,一定要
維持身體強度」。
談起2007年的16連勝紀錄,潘威倫說,除了穩定出賽,每場球賽隊友都非常相挺,「我覺
得連勝紀錄是隊友幫我拿下來的」。
潘威倫也提到,追求紀錄不特別有壓力,直到15勝時才有想要延續的想法,「打球或許會
有離開球場的一天,等到離開球場,經歷的這些棒球生涯,變成一個數據、一個過程之後
,再來回想」。(編輯:唐聲揚/吳協昌)1080311
原文網址:http://0rz.tw/kdWfv
--
又要戰木棒、鋁棒了嗎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19-03-11T17:22
at 2019-03-11T17:22

By Ursula
at 2019-03-15T08:52
at 2019-03-15T08:52

By Christine
at 2019-03-17T07:15
at 2019-03-17T07:15

By William
at 2019-03-19T08:30
at 2019-03-19T08:30

By Eden
at 2019-03-23T01:52
at 2019-03-23T01:52

By Gary
at 2019-03-27T04:32
at 2019-03-27T04:32

By William
at 2019-03-31T02:49
at 2019-03-31T02:49

By Emily
at 2019-04-01T08:59
at 2019-04-01T08:59

By David
at 2019-04-01T20:24
at 2019-04-01T20:24

By Isabella
at 2019-04-03T21:44
at 2019-04-03T21:44

By Carol
at 2019-04-08T13:39
at 2019-04-08T13:39

By Eartha
at 2019-04-12T09:27
at 2019-04-12T09:27

By Sandy
at 2019-04-13T05:03
at 2019-04-13T05:03

By Oliver
at 2019-04-15T05:50
at 2019-04-15T05:50

By Kumar
at 2019-04-16T20:40
at 2019-04-16T20:40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4-21T17:33
at 2019-04-21T17:33
Related Posts
統一獅全新主場假日球衣

By Edwina
at 2019-03-11T15:16
at 2019-03-11T15:16
SPC桃猿出征千葉再戰羅德 26人名單出爐

By Oliver
at 2019-03-11T15:00
at 2019-03-11T15:00
日職》巨人外野競爭白熱化 陽岱鋼不甘示

By Odelette
at 2019-03-11T14:58
at 2019-03-11T14:58
統一獅全新主場假日球衣

By Freda
at 2019-03-11T14:52
at 2019-03-11T14:52
SPCMLB》不想再被噓! 達比修有:渴望球

By Victoria
at 2019-03-11T14:45
at 2019-03-11T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