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激烈對抗 當前的NBA是一種娘炮運動嗎 - NBA

By Jake
at 2016-02-27T18:21
at 2016-02-27T18:21
Table of Contents
缺乏激烈對抗 當前的NBA是一種娘炮運動嗎?
諜報
近期,NBA名宿Gary Payton在推特上說,他無法在如今這麼軟的環境下打球。我根本沒法
在這個充斥著軟蛋的年代打球。否則,我全部的收入都得拿來繳納罰金了。哈哈!
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表達這樣的觀點。自從2005年NBA取消handcheck之後,就不停有人批
評NBA對抗下降。Mourning也說,如果Jordan放在當前的環境下,場均可以得到50分。
現在的規則下球員之間不能有太多的身體接觸,所以他會得到很多罰球。
Horace Grant則說,現在兩連冠的熱火根本無法和Jordan的公牛相提並論。Jordan放在現
在能場均砍下45分,是James和Kobe不能比的。
那麼,當前的NBA真的是一個對抗的低谷嗎?
對抗的激烈與否,可以從攻防回合數、投籃次數、投籃命中率等要素大致判斷。
投籃命中率方面,NBA從1957-58賽季開始場均投籃次數超過100次,到1967-68賽季一直穩
定在這個數字。但此後,場均投籃次數穩步下降,到1980-81賽季,投籃次數跌破了90次
。到90年代後期,投籃次數首次跌倒80次以下的低谷。
本賽季NBA場均投籃次數是多少?84.3次。在1993-94賽季之前,NBA任何一個賽季的場均
投籃次數都比這高。跟80年代以前相比,這節奏簡直是自行車對比小轎車。
從場均得分來看,1984-85賽季,NBA場均得分為110.8分,命中率49.1%。而在1983-84賽
季,活塞 vs 金塊的一場季賽,三延長打出了186:184的比分。本賽季,NBA場均得分為
101.8分。
此外,本賽季NBA場均回合數95.5次,而在80年代以前,NBA場均回合數超過100次是家常
便飯。而在ABA的1970-1971賽季,場均pace達到史無前例的111.1。直到1987年,NBA的場
均pace才降到100以下。
如果現在的NBA是娘炮籃球,那麼,80年代前期的NBA是不是嬰兒籃球?
當然,你可能會說,投籃次數多節奏快不能代表對抗不激烈。但你只要翻一翻就錄像就知
道,當時NBA的防守確實比較鬆散,對抗比現在要軟很多。在六七十年代,很多比賽的風
格都是像當時的尼克一樣,進攻滿是水銀瀉地的多次傳球。也是因為當時對抗強度不高
,才能有Maravich這樣運球如跳芭蕾舞般優雅的球員。那時候,所謂在天上打球的球員也
不是太多。
Naismith發明籃球時,強調了兩條重要的原則:整體性及非身體接觸。
這其中,他制定的最原始十三條籃球規則裡,第五條為,不允許球員用肩撞、手拉、手推
、手打、腳絆等方法來對付另一方的隊員。任何隊員違反此規則,第一次被認為是犯規,
第二次再犯規,就要被強行停止比賽,直到命中一個球後才能重新上場參加比賽。如果有
意傷害對方球員,就要取消他參加整個比賽的資格,且不允許替補。
從籃球創立之初,它就沒有被注入對抗激烈的元素。
事實上,NBA對抗最激烈的時段,應該是在1995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NBA場均投籃次數
都在80次左右,有些年份還跌倒80次以下。而那個年代,NBA的防守確實比現在粗野地多
。在Reggie Miller著名的第四節25分以後,作為對手的Ewing賽後說:他那時早已癲狂,
我們該給他個惡意犯規讓他清醒清醒,可惜我們沒有。
所以,如果NBA的風格有所謂的本源的話,那絕對不是對抗強烈。覺得是的人,概念裡的
NBA也許只是1995-2005年這段時間。在NBA將近70年的歷史裡,起碼有五分之四的時間,
比賽對抗比不激烈。儘管,80年代有壞孩子軍團臭名昭著的故意犯規,有McHale著名的晾
衣繩犯規。更早的時候,NBA也有一些著名的衝突事件。但比賽整體並不算激烈。
另外,激烈的對立面,不應該是娘炮。把與激烈對立的風格貼上娘炮的貶義標籤,是一種
審美上的專橫。如果,激烈的反面必定是娘炮,體育世界有一半的運動都是娘炮運動。像
網球、羽毛球這樣沒有任何身體對抗的運動也是娘炮運動?像撞球、高爾夫、射擊這種打
完一場都不喘氣的運動,也是娘炮運動嗎?每一項運動都有它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移。籃球本質上就不是拳擊比賽,是通過技戰術之美,而非暴力對抗吸引觀眾的。
宣揚籃球是一項激烈對抗運動的,主要是上一代的名宿(既得利益者),以及新聞媒體(
對美國文化精神的傳播)。當年NBA官方讓區域聯防合法化後,O'Neal直言這很噁心。
這跟Payton抱怨的性質是一樣的。
規則及環境的改變動了他們的奶酪。而名宿的話通過大眾媒體,可以無限放大。相比之下
,大部分讀者不過是沉默的螺旋。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觀點,並沒有獨立
思考能力。
儘管如此,NBA官方其實並不喜歡那種激烈對抗的比賽。因為這破壞了球的運轉,影響了
技術動作的完成,造成節奏滯澀緩慢。觀賞性及票房因此受到明顯的傷害。儘管NBA強調
對巨星的個人包裝。但是,這種包裝並不是通過增多個人單打實現的。要知道,個人與團
隊並不矛盾。魔術師時代的湖人、MJ時代的公牛團隊能力登峰造極,也沒影響巨星的個人
發揮。
所以,NBA近幾十年來的規則修改,大多都是朝削弱對抗而非強化的方向發展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惡意犯規規則是在1990年出台的。普遍認為,這個規則直接針對活塞
壞孩子軍團。當然了,80年代不僅僅是壞孩子喜歡用惡意犯規動作破壞對手進攻。
McHale對Rambis也有著名的晾衣繩犯規。
在此之後,禁止handcheck、允許區域聯防、取消非法防守規則、防守三秒的出臺本質上
都是為了讓比賽更流暢,降低對抗及個人單打。這裡面,區域聯防的實施及非法防守規則
的取消,直接目的是為了減少個人單打,增加球的運轉。因此,這和減少對抗的目的是相
通的。
關於非法防守規則對比賽的影響,蘇群在他的文章裡有闡述過:
2001年大郅去NBA前,我曾和小Nelson一起吃飯,當時我向他請教非法防守到底怎麼回事
。他在飯桌上向我演示,把半場劃出好多個小方格,就像我們中國象棋的棋盤,他說,防
守隊員和被防守隊員的距離,不能隔開一個方格,否則,達到3秒鐘就要被吹犯規。
小Nelson說,這條規則太複雜,三分之二的球員直到退役時都沒有搞明白,他們惟一能做
的正確的選擇,就是緊緊跟著他要防守的人。當時,非法防守第一次會被警告,第二次要
讓對手一罰一擲。
當非法防守規則被取消,聯防合法化,比賽中就有更多的協防。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單打
便不是明智的選擇。球員會選擇更多傳球調動對手的防守。比賽也因此有更多的整體性。
規則的修改可以說立竿見影。2005年以後,不少進攻節奏較快的球隊—— 馬刺、勇士、
熱火、太陽、湖人——或者登頂,或者風靡一時。而NBA官方最不願看到的,便是2004年
活塞登頂,以及2005年馬刺與活塞的總決賽。那是登峰造極的票房毒藥及收視率噩夢。而
在那以後,不少年份的總決賽收視率都迅速攀升。這才有2014年NBA的轉播大合同,以及
隨之而來的工資帽大幅度提升
http://sports.qq.com/a/20160227/009887.htm
--
諜報
近期,NBA名宿Gary Payton在推特上說,他無法在如今這麼軟的環境下打球。我根本沒法
在這個充斥著軟蛋的年代打球。否則,我全部的收入都得拿來繳納罰金了。哈哈!
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表達這樣的觀點。自從2005年NBA取消handcheck之後,就不停有人批
評NBA對抗下降。Mourning也說,如果Jordan放在當前的環境下,場均可以得到50分。
現在的規則下球員之間不能有太多的身體接觸,所以他會得到很多罰球。
Horace Grant則說,現在兩連冠的熱火根本無法和Jordan的公牛相提並論。Jordan放在現
在能場均砍下45分,是James和Kobe不能比的。
那麼,當前的NBA真的是一個對抗的低谷嗎?
對抗的激烈與否,可以從攻防回合數、投籃次數、投籃命中率等要素大致判斷。
投籃命中率方面,NBA從1957-58賽季開始場均投籃次數超過100次,到1967-68賽季一直穩
定在這個數字。但此後,場均投籃次數穩步下降,到1980-81賽季,投籃次數跌破了90次
。到90年代後期,投籃次數首次跌倒80次以下的低谷。
本賽季NBA場均投籃次數是多少?84.3次。在1993-94賽季之前,NBA任何一個賽季的場均
投籃次數都比這高。跟80年代以前相比,這節奏簡直是自行車對比小轎車。
從場均得分來看,1984-85賽季,NBA場均得分為110.8分,命中率49.1%。而在1983-84賽
季,活塞 vs 金塊的一場季賽,三延長打出了186:184的比分。本賽季,NBA場均得分為
101.8分。
此外,本賽季NBA場均回合數95.5次,而在80年代以前,NBA場均回合數超過100次是家常
便飯。而在ABA的1970-1971賽季,場均pace達到史無前例的111.1。直到1987年,NBA的場
均pace才降到100以下。
如果現在的NBA是娘炮籃球,那麼,80年代前期的NBA是不是嬰兒籃球?
當然,你可能會說,投籃次數多節奏快不能代表對抗不激烈。但你只要翻一翻就錄像就知
道,當時NBA的防守確實比較鬆散,對抗比現在要軟很多。在六七十年代,很多比賽的風
格都是像當時的尼克一樣,進攻滿是水銀瀉地的多次傳球。也是因為當時對抗強度不高
,才能有Maravich這樣運球如跳芭蕾舞般優雅的球員。那時候,所謂在天上打球的球員也
不是太多。
Naismith發明籃球時,強調了兩條重要的原則:整體性及非身體接觸。
這其中,他制定的最原始十三條籃球規則裡,第五條為,不允許球員用肩撞、手拉、手推
、手打、腳絆等方法來對付另一方的隊員。任何隊員違反此規則,第一次被認為是犯規,
第二次再犯規,就要被強行停止比賽,直到命中一個球後才能重新上場參加比賽。如果有
意傷害對方球員,就要取消他參加整個比賽的資格,且不允許替補。
從籃球創立之初,它就沒有被注入對抗激烈的元素。
事實上,NBA對抗最激烈的時段,應該是在1995年到2005年。這段時間,NBA場均投籃次數
都在80次左右,有些年份還跌倒80次以下。而那個年代,NBA的防守確實比現在粗野地多
。在Reggie Miller著名的第四節25分以後,作為對手的Ewing賽後說:他那時早已癲狂,
我們該給他個惡意犯規讓他清醒清醒,可惜我們沒有。
所以,如果NBA的風格有所謂的本源的話,那絕對不是對抗強烈。覺得是的人,概念裡的
NBA也許只是1995-2005年這段時間。在NBA將近70年的歷史裡,起碼有五分之四的時間,
比賽對抗比不激烈。儘管,80年代有壞孩子軍團臭名昭著的故意犯規,有McHale著名的晾
衣繩犯規。更早的時候,NBA也有一些著名的衝突事件。但比賽整體並不算激烈。
另外,激烈的對立面,不應該是娘炮。把與激烈對立的風格貼上娘炮的貶義標籤,是一種
審美上的專橫。如果,激烈的反面必定是娘炮,體育世界有一半的運動都是娘炮運動。像
網球、羽毛球這樣沒有任何身體對抗的運動也是娘炮運動?像撞球、高爾夫、射擊這種打
完一場都不喘氣的運動,也是娘炮運動嗎?每一項運動都有它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移。籃球本質上就不是拳擊比賽,是通過技戰術之美,而非暴力對抗吸引觀眾的。
宣揚籃球是一項激烈對抗運動的,主要是上一代的名宿(既得利益者),以及新聞媒體(
對美國文化精神的傳播)。當年NBA官方讓區域聯防合法化後,O'Neal直言這很噁心。
這跟Payton抱怨的性質是一樣的。
規則及環境的改變動了他們的奶酪。而名宿的話通過大眾媒體,可以無限放大。相比之下
,大部分讀者不過是沉默的螺旋。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觀點,並沒有獨立
思考能力。
儘管如此,NBA官方其實並不喜歡那種激烈對抗的比賽。因為這破壞了球的運轉,影響了
技術動作的完成,造成節奏滯澀緩慢。觀賞性及票房因此受到明顯的傷害。儘管NBA強調
對巨星的個人包裝。但是,這種包裝並不是通過增多個人單打實現的。要知道,個人與團
隊並不矛盾。魔術師時代的湖人、MJ時代的公牛團隊能力登峰造極,也沒影響巨星的個人
發揮。
所以,NBA近幾十年來的規則修改,大多都是朝削弱對抗而非強化的方向發展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惡意犯規規則是在1990年出台的。普遍認為,這個規則直接針對活塞
壞孩子軍團。當然了,80年代不僅僅是壞孩子喜歡用惡意犯規動作破壞對手進攻。
McHale對Rambis也有著名的晾衣繩犯規。
在此之後,禁止handcheck、允許區域聯防、取消非法防守規則、防守三秒的出臺本質上
都是為了讓比賽更流暢,降低對抗及個人單打。這裡面,區域聯防的實施及非法防守規則
的取消,直接目的是為了減少個人單打,增加球的運轉。因此,這和減少對抗的目的是相
通的。
關於非法防守規則對比賽的影響,蘇群在他的文章裡有闡述過:
2001年大郅去NBA前,我曾和小Nelson一起吃飯,當時我向他請教非法防守到底怎麼回事
。他在飯桌上向我演示,把半場劃出好多個小方格,就像我們中國象棋的棋盤,他說,防
守隊員和被防守隊員的距離,不能隔開一個方格,否則,達到3秒鐘就要被吹犯規。
小Nelson說,這條規則太複雜,三分之二的球員直到退役時都沒有搞明白,他們惟一能做
的正確的選擇,就是緊緊跟著他要防守的人。當時,非法防守第一次會被警告,第二次要
讓對手一罰一擲。
當非法防守規則被取消,聯防合法化,比賽中就有更多的協防。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單打
便不是明智的選擇。球員會選擇更多傳球調動對手的防守。比賽也因此有更多的整體性。
規則的修改可以說立竿見影。2005年以後,不少進攻節奏較快的球隊—— 馬刺、勇士、
熱火、太陽、湖人——或者登頂,或者風靡一時。而NBA官方最不願看到的,便是2004年
活塞登頂,以及2005年馬刺與活塞的總決賽。那是登峰造極的票房毒藥及收視率噩夢。而
在那以後,不少年份的總決賽收視率都迅速攀升。這才有2014年NBA的轉播大合同,以及
隨之而來的工資帽大幅度提升
http://sports.qq.com/a/20160227/009887.htm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3-01T14:50
at 2016-03-01T14:50

By Rae
at 2016-03-02T09:20
at 2016-03-02T09:20

By Candice
at 2016-03-05T16:59
at 2016-03-05T16:59

By Lauren
at 2016-03-10T09:05
at 2016-03-10T09:05

By Frederica
at 2016-03-14T23:22
at 2016-03-14T23:22

By Jessica
at 2016-03-19T14:03
at 2016-03-19T14:03

By Necoo
at 2016-03-21T11:41
at 2016-03-21T11:41

By Heather
at 2016-03-22T00:45
at 2016-03-22T00:45

By Heather
at 2016-03-24T08:25
at 2016-03-24T08:25

By Ethan
at 2016-03-28T20:32
at 2016-03-28T20:32

By Jacky
at 2016-03-30T10:35
at 2016-03-30T10:35

By David
at 2016-04-03T10:55
at 2016-04-03T10:55

By Emma
at 2016-04-05T17:09
at 2016-04-05T17:09

By Ethan
at 2016-04-06T07:01
at 2016-04-06T07:01

By Lucy
at 2016-04-06T20:55
at 2016-04-06T20:55

By Ivy
at 2016-04-07T07:08
at 2016-04-07T07:08

By Mia
at 2016-04-09T15:46
at 2016-04-09T15:46

By Anthony
at 2016-04-13T18:56
at 2016-04-13T18:56

By Ingrid
at 2016-04-14T02:57
at 2016-04-14T02:5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4-18T05:29
at 2016-04-18T05:29

By Ethan
at 2016-04-20T02:09
at 2016-04-20T02:09

By Jack
at 2016-04-24T16:00
at 2016-04-24T16:00

By Emily
at 2016-04-27T20:41
at 2016-04-27T20:41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4-30T16:47
at 2016-04-30T16:47

By Vanessa
at 2016-05-02T00:43
at 2016-05-02T00:43

By Selena
at 2016-05-04T06:58
at 2016-05-04T06:58

By George
at 2016-05-05T05:26
at 2016-05-05T05:26

By Liam
at 2016-05-06T08:26
at 2016-05-06T08:2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5-06T12:56
at 2016-05-06T12:56

By Hedda
at 2016-05-07T22:51
at 2016-05-07T22:51

By Christine
at 2016-05-09T05:44
at 2016-05-09T05:44

By Carol
at 2016-05-09T22:43
at 2016-05-09T22:43

By Poppy
at 2016-05-13T15:43
at 2016-05-13T15:43

By Robert
at 2016-05-16T09:49
at 2016-05-16T09:49

By Necoo
at 2016-05-16T17:15
at 2016-05-16T17:15

By Freda
at 2016-05-18T22:12
at 2016-05-18T22:12

By Gilbert
at 2016-05-20T06:46
at 2016-05-20T06:46

By Dinah
at 2016-05-24T01:38
at 2016-05-24T01:38

By Belly
at 2016-05-27T22:02
at 2016-05-27T22:02

By Susan
at 2016-05-30T06:58
at 2016-05-30T06:58

By Franklin
at 2016-06-02T10:08
at 2016-06-02T10:08

By Harry
at 2016-06-06T08:14
at 2016-06-06T08:14

By Quanna
at 2016-06-07T23:55
at 2016-06-07T23:55

By Oliver
at 2016-06-08T04:22
at 2016-06-08T04:22

By Lydia
at 2016-06-08T11:51
at 2016-06-08T11:51

By Ingrid
at 2016-06-12T14:56
at 2016-06-12T14:56

By Jake
at 2016-06-16T11:58
at 2016-06-16T11:58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6-17T02:20
at 2016-06-17T02:20

By Damian
at 2016-06-18T21:30
at 2016-06-18T21:30

By Puput
at 2016-06-23T12:21
at 2016-06-23T12:21

By Lily
at 2016-06-25T01:26
at 2016-06-25T01:26

By Sierra Rose
at 2016-06-29T19:11
at 2016-06-29T19:11

By Rachel
at 2016-07-04T13:53
at 2016-07-04T13:53

By Tom
at 2016-07-08T21:40
at 2016-07-08T21:40

By Elvira
at 2016-07-12T07:51
at 2016-07-12T07:51

By Cara
at 2016-07-12T12:11
at 2016-07-12T12:11

By Cara
at 2016-07-13T06:03
at 2016-07-13T06:03

By Odelette
at 2016-07-15T20:11
at 2016-07-15T20:11

By Ula
at 2016-07-17T00:32
at 2016-07-17T00:32

By Rachel
at 2016-07-18T19:56
at 2016-07-18T19:56

By Kama
at 2016-07-19T11:44
at 2016-07-19T11:44

By Kumar
at 2016-07-23T20:31
at 2016-07-23T20:31

By Tom
at 2016-07-25T11:59
at 2016-07-25T11:59

By Emma
at 2016-07-26T06:55
at 2016-07-26T06:55

By Carol
at 2016-07-27T01:07
at 2016-07-27T01:07

By Erin
at 2016-07-31T06:27
at 2016-07-31T06:27

By Ursula
at 2016-08-01T03:48
at 2016-08-01T03:48

By Xanthe
at 2016-08-05T11:04
at 2016-08-05T11:04

By Thomas
at 2016-08-08T02:56
at 2016-08-08T02:56

By Rae
at 2016-08-10T11:23
at 2016-08-10T11:23

By Candice
at 2016-08-12T16:08
at 2016-08-12T16:08

By Agnes
at 2016-08-15T00:43
at 2016-08-15T00:4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8-18T10:41
at 2016-08-18T10:41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8-19T04:05
at 2016-08-19T04:05

By Delia
at 2016-08-23T20:33
at 2016-08-23T20:33

By Xanthe
at 2016-08-26T08:50
at 2016-08-26T08:50

By Connor
at 2016-08-26T22:57
at 2016-08-26T22:57

By Jacob
at 2016-08-31T06:49
at 2016-08-31T06:49

By Kama
at 2016-08-31T09:34
at 2016-08-31T09:34

By Eden
at 2016-08-31T23:53
at 2016-08-31T23:53

By Queena
at 2016-09-02T01:08
at 2016-09-02T01:08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9-03T09:46
at 2016-09-03T09:46

By Madame
at 2016-09-07T08:04
at 2016-09-07T08:04

By Jacob
at 2016-09-10T05:34
at 2016-09-10T05:34

By Steve
at 2016-09-13T12:54
at 2016-09-13T12:5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9-15T09:28
at 2016-09-15T09:28

By Olga
at 2016-09-17T01:43
at 2016-09-17T01:4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9-20T22:58
at 2016-09-20T22:58

By Rosalind
at 2016-09-21T10:41
at 2016-09-21T10:41

By Agnes
at 2016-09-25T00:44
at 2016-09-25T00:44

By Edwina
at 2016-09-25T07:38
at 2016-09-25T07:38

By Ula
at 2016-09-29T09:40
at 2016-09-29T09:40

By Charlie
at 2016-09-30T06:41
at 2016-09-30T06:41

By Oscar
at 2016-10-04T09:24
at 2016-10-04T09:24

By Frederica
at 2016-10-07T03:27
at 2016-10-07T03:27

By Rae
at 2016-10-07T21:47
at 2016-10-07T21:47

By Isla
at 2016-10-09T06:37
at 2016-10-09T06:37

By Adele
at 2016-10-11T06:39
at 2016-10-11T06:39

By Thomas
at 2016-10-11T10:12
at 2016-10-11T10:12

By Blanche
at 2016-10-15T07:11
at 2016-10-15T07:11

By Quintina
at 2016-10-16T01:01
at 2016-10-16T01:01

By Ivy
at 2016-10-18T09:38
at 2016-10-18T09:38

By Enid
at 2016-10-18T13:55
at 2016-10-18T13:55

By Valerie
at 2016-10-21T19:03
at 2016-10-21T19:03

By Megan
at 2016-10-23T22:04
at 2016-10-23T22:04

By Gary
at 2016-10-26T10:05
at 2016-10-26T10:05

By Jacky
at 2016-10-28T14:16
at 2016-10-28T14:16

By Harry
at 2016-11-01T16:23
at 2016-11-01T16:23

By Freda
at 2016-11-02T19:46
at 2016-11-02T19:46

By Bennie
at 2016-11-04T16:23
at 2016-11-04T16:23

By William
at 2016-11-05T23:09
at 2016-11-05T23:09

By Xanthe
at 2016-11-09T18:56
at 2016-11-09T18:56

By Jacky
at 2016-11-10T00:12
at 2016-11-10T00:12

By Ophelia
at 2016-11-14T21:19
at 2016-11-14T21:19

By Linda
at 2016-11-19T07:39
at 2016-11-19T07:39

By Skylar Davis
at 2016-11-21T16:06
at 2016-11-21T16:06

By Daniel
at 2016-11-25T10:27
at 2016-11-25T10:27

By Kristin
at 2016-11-29T05:06
at 2016-11-29T05:06

By Kristin
at 2016-12-03T23:03
at 2016-12-03T23:03
Related Posts
哈沃德解雇經紀人 瞄準今夏市場

By Jack
at 2016-02-27T17:23
at 2016-02-27T17:23
黃蜂贏球難除陰影 林書豪前路多艱險

By Iris
at 2016-02-27T16:47
at 2016-02-27T16:47
除了不當教練,黑曼巴退休後也絕對不作這

By Xanthe
at 2016-02-27T16:36
at 2016-02-27T16:36
大O:現在的教練不懂籃球是什麼

By Bethany
at 2016-02-27T16:23
at 2016-02-27T16:23
3分球命中率排行

By Steve
at 2016-02-27T16:05
at 2016-02-27T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