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得分手退化後,是否很難用? - NBA

By Delia
at 2018-11-13T23:57
at 2018-11-13T23:5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lovemyhear (ilovemyhear)》之銘言:
: 純得分手,通常得分很強,但防守、組織等普普
: 巔峰時因進攻威,人氣容易高,也較易進明星賽
: 但年紀較大、或因傷退化後,喪失爆發力
: 定位似乎就變得尷尬
: 比如Amar'e Stoudemire
: 年輕時多威,被稱為核彈頭,轟炸籃框嚇死人
: 但多次受傷後,爆發力下降
: 30歲就開始打替補,33歲就退出NBA
: 又比如Tracy McGrady
: 兩屆得分王,帥氣的進攻讓他獲得高人氣
: 但傷後退化,在球隊定位開始尷尬
: 晚年也是換了好幾隊,32歲就宣告退休
: 這樣看來,純得分手若沒轉型成功
: 退化後就變得難用,容易早早退休
: 大家怎麼看呢?
Amare的先不回 怕篇幅很長 只回T-Mac的
我都懷疑這個板屁T-Mac的 到底有沒有看過T-Mac打球?
沒看過本人打球也沒關係 因為我猜絕大多數人都沒看過 但總該看轉播或比賽畫面吧?
這個板現在的族群 應該都是20~25歲左右吧? 那T-Mac新人暴龍隊出賽時
應該才剛出生 或是四五歲吧? 就算是剛從魔術起飛 也是十歲左右?
如果我的假設正確 這樣要屁T-Mac 只能說把我們看過巔峰時期的在唬弄
不是因為他的得分能力爆強 就叫做純得分手
純得分手的定義 應該叫做同個位置或是差不多位置 比較的前提下
該球員在場上的任務 有極高的任務比率被設定在得分
或是他的功能 幾乎就是只能得分
同樣位置比較像純得分手的 差不多時期的有公鹿隊的左手手槍 Michael Redd
再早一點點的有 Glen Rice 和 Chris Mullin
T-Mac會被誤會成純得分手 只能說巔峰時期的各種得分手段太騙人了
特別是大拉桿反手上籃 和下球帶一步的旱地拔蔥 現在的二三號球員 很少看到這些動作
6-8的身高加上絕佳的體能 在二三號位置幾乎是99.9%的優勢
同個位置的防守者 只能求他當晚手感很差 或是拜託輕虐
21世紀初二三號東西區的搖擺人代表人物 西區就是老大 東區就是T-Mac
T-Mac的生涯平均數據雖然後期有烙賽 但總結下來 平均19.6pts 5.6rebs 4.4asts
這真的叫純得分手?
現在的人是不是不看一下比賽影片就算了? 連goo一下都很懶?
順帶一提 老大的生涯數據平均是 25.0pts 5.2rebs 4.7asts
至於這位的推文 我就更懷疑 不像是有看過T-Mac打球的
同樣的標準我先問 那為啥不說T-Mac卯起來傳也是各種秀?
連Michael Jordan卯起來用100%的精力只做防守 都被評為可能是史上最強的1~3號大鎖了
但這堆都是幻想三國志 就不拉戰線了
我先貼第一年在暴龍的數據給你 7.0pts 4.2rebs 1.5asts
可是這是在平均19分鐘的上場時間下 就有的數據
好 或許會被說不夠全能 一定要姆斯新人年就20-5-5才算
那我只能回 可能一百年才出一個的 我們就不要和極端值比了
第三年的是 15.4pts 6.3rebs 3.3asts
T-Mac菜鳥時期在暴龍隊 鋒芒完全是被同隊的表哥Vince Carter掩蓋的
不只是在暴龍隊兩人的位置相同 Carter實在是聯盟力捧的半人半神
吃掉二三號位置不少時間
兩人不只體能都勁爆 球風也相近
連2000年明星賽的灌籃大賽 都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第三年T-Mac打出來後 當時就一堆人猜 暴龍隊很可能就留不住他了
轉到魔術隊的第一年 完完全全如同眾人所預期的 數據大爆發了
至於為啥轉到火箭? 因為魔術的陣容 雖然是給T-Mac一人打到爽
但是T-Mac心態比較像是能展現自己的同時 也和好手組隊的人
說好聽點就是不想一人獨木能撐大局了 說難聽點 就是想找幾隻大腿了
這就是為啥2004~05季前 他被交易到火箭的原因
至於火箭 當時送出的兩個主要籌碼 就是後場雙寶 Steve Francis 和 Cuttino Mobley
都是厚場先發大降耶 默契又好 為啥火箭賣這兩位? 很簡單
1.火箭戰績之後被評估 應該也不上不下了
2.這兩個的專長就是 buddy buddy籃球 那時的姚明 很常出現卡到位了球卻沒送進去
所以 那時的兩隊算是各取所需 就開啟了這次交易
鄉民所說的13秒35分 正確來說是35秒13分 也是在火箭時期創下的
更不敢相信的是 這場比賽的對手是馬刺隊 連Tim Duncan都出現了被3+1的窘況
當時馬刺的陣容 還有天殘腳始祖 毀人不倦的Bruce Bowen
我都懷疑第四節這傢伙看到T-Mac手感完全炸裂的情況下 會不會習慣性的來陰的?
所幸沒有 所以就留下了35秒13分的經典畫面
而T-Mac也在火箭延續了自己的巔峰 之後便因傷痛快速殞落
大概就是這樣
總歸一句 T-Mac生涯數據 平均19.6pts 5.6rebs 4.4asts
除了場上打大家熟知的二三號位置外 很多時候也肩負著控球的工作
發文說是純得分手的 真的認為他不全能嗎?
--
: 純得分手,通常得分很強,但防守、組織等普普
: 巔峰時因進攻威,人氣容易高,也較易進明星賽
: 但年紀較大、或因傷退化後,喪失爆發力
: 定位似乎就變得尷尬
: 比如Amar'e Stoudemire
: 年輕時多威,被稱為核彈頭,轟炸籃框嚇死人
: 但多次受傷後,爆發力下降
: 30歲就開始打替補,33歲就退出NBA
: 又比如Tracy McGrady
: 兩屆得分王,帥氣的進攻讓他獲得高人氣
: 但傷後退化,在球隊定位開始尷尬
: 晚年也是換了好幾隊,32歲就宣告退休
: 這樣看來,純得分手若沒轉型成功
: 退化後就變得難用,容易早早退休
: 大家怎麼看呢?
Amare的先不回 怕篇幅很長 只回T-Mac的
我都懷疑這個板屁T-Mac的 到底有沒有看過T-Mac打球?
沒看過本人打球也沒關係 因為我猜絕大多數人都沒看過 但總該看轉播或比賽畫面吧?
這個板現在的族群 應該都是20~25歲左右吧? 那T-Mac新人暴龍隊出賽時
應該才剛出生 或是四五歲吧? 就算是剛從魔術起飛 也是十歲左右?
如果我的假設正確 這樣要屁T-Mac 只能說把我們看過巔峰時期的在唬弄
不是因為他的得分能力爆強 就叫做純得分手
純得分手的定義 應該叫做同個位置或是差不多位置 比較的前提下
該球員在場上的任務 有極高的任務比率被設定在得分
或是他的功能 幾乎就是只能得分
同樣位置比較像純得分手的 差不多時期的有公鹿隊的左手手槍 Michael Redd
再早一點點的有 Glen Rice 和 Chris Mullin
T-Mac會被誤會成純得分手 只能說巔峰時期的各種得分手段太騙人了
特別是大拉桿反手上籃 和下球帶一步的旱地拔蔥 現在的二三號球員 很少看到這些動作
6-8的身高加上絕佳的體能 在二三號位置幾乎是99.9%的優勢
同個位置的防守者 只能求他當晚手感很差 或是拜託輕虐
21世紀初二三號東西區的搖擺人代表人物 西區就是老大 東區就是T-Mac
T-Mac的生涯平均數據雖然後期有烙賽 但總結下來 平均19.6pts 5.6rebs 4.4asts
這真的叫純得分手?
現在的人是不是不看一下比賽影片就算了? 連goo一下都很懶?
順帶一提 老大的生涯數據平均是 25.0pts 5.2rebs 4.7asts
→ Frobel : TMAC年輕時就爆幹強的得分手 說不上全能11/13 23:12
→ Frobel : 有些人好像把傳出好球當成是會組織..11/13 23:12
→ Frobel : 不是切傳華麗就是會組織...Kobe卯起來傳也是各種秀11/13 23:13
至於這位的推文 我就更懷疑 不像是有看過T-Mac打球的
同樣的標準我先問 那為啥不說T-Mac卯起來傳也是各種秀?
連Michael Jordan卯起來用100%的精力只做防守 都被評為可能是史上最強的1~3號大鎖了
但這堆都是幻想三國志 就不拉戰線了
我先貼第一年在暴龍的數據給你 7.0pts 4.2rebs 1.5asts
可是這是在平均19分鐘的上場時間下 就有的數據
好 或許會被說不夠全能 一定要姆斯新人年就20-5-5才算
那我只能回 可能一百年才出一個的 我們就不要和極端值比了
第三年的是 15.4pts 6.3rebs 3.3asts
T-Mac菜鳥時期在暴龍隊 鋒芒完全是被同隊的表哥Vince Carter掩蓋的
不只是在暴龍隊兩人的位置相同 Carter實在是聯盟力捧的半人半神
吃掉二三號位置不少時間
兩人不只體能都勁爆 球風也相近
連2000年明星賽的灌籃大賽 都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第三年T-Mac打出來後 當時就一堆人猜 暴龍隊很可能就留不住他了
轉到魔術隊的第一年 完完全全如同眾人所預期的 數據大爆發了
至於為啥轉到火箭? 因為魔術的陣容 雖然是給T-Mac一人打到爽
但是T-Mac心態比較像是能展現自己的同時 也和好手組隊的人
說好聽點就是不想一人獨木能撐大局了 說難聽點 就是想找幾隻大腿了
這就是為啥2004~05季前 他被交易到火箭的原因
至於火箭 當時送出的兩個主要籌碼 就是後場雙寶 Steve Francis 和 Cuttino Mobley
都是厚場先發大降耶 默契又好 為啥火箭賣這兩位? 很簡單
1.火箭戰績之後被評估 應該也不上不下了
2.這兩個的專長就是 buddy buddy籃球 那時的姚明 很常出現卡到位了球卻沒送進去
所以 那時的兩隊算是各取所需 就開啟了這次交易
鄉民所說的13秒35分 正確來說是35秒13分 也是在火箭時期創下的
更不敢相信的是 這場比賽的對手是馬刺隊 連Tim Duncan都出現了被3+1的窘況
當時馬刺的陣容 還有天殘腳始祖 毀人不倦的Bruce Bowen
我都懷疑第四節這傢伙看到T-Mac手感完全炸裂的情況下 會不會習慣性的來陰的?
所幸沒有 所以就留下了35秒13分的經典畫面
而T-Mac也在火箭延續了自己的巔峰 之後便因傷痛快速殞落
大概就是這樣
總歸一句 T-Mac生涯數據 平均19.6pts 5.6rebs 4.4asts
除了場上打大家熟知的二三號位置外 很多時候也肩負著控球的工作
發文說是純得分手的 真的認為他不全能嗎?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18-11-16T14:13
at 2018-11-16T14:13

By Hedy
at 2018-11-21T00:02
at 2018-11-21T00:02

By Enid
at 2018-11-23T05:32
at 2018-11-23T05:32

By Selena
at 2018-11-27T07:03
at 2018-11-27T07:03

By Belly
at 2018-11-29T20:12
at 2018-11-29T20:12

By Hedy
at 2018-11-30T02:12
at 2018-11-30T02:12

By Susan
at 2018-12-02T16:40
at 2018-12-02T16:40

By Irma
at 2018-12-05T02:52
at 2018-12-05T02:52

By Caroline
at 2018-12-09T00:36
at 2018-12-09T00:36

By Una
at 2018-12-13T12:43
at 2018-12-13T12:43

By Faithe
at 2018-12-14T15:13
at 2018-12-14T15:13

By Michael
at 2018-12-16T23:56
at 2018-12-16T23:56

By Michael
at 2018-12-19T01:32
at 2018-12-19T01:32

By Christine
at 2018-12-22T19:00
at 2018-12-22T19:00

By Faithe
at 2018-12-26T19:04
at 2018-12-26T19:04

By Mary
at 2018-12-30T04:47
at 2018-12-30T04:47

By Emily
at 2019-01-02T14:18
at 2019-01-02T14:18

By Odelette
at 2019-01-06T18:45
at 2019-01-06T18:45

By Robert
at 2019-01-11T11:10
at 2019-01-11T11:10

By Ida
at 2019-01-14T09:44
at 2019-01-14T09:44

By Necoo
at 2019-01-19T08:22
at 2019-01-19T08:22

By Carol
at 2019-01-20T16:49
at 2019-01-20T16:49

By Noah
at 2019-01-21T09:41
at 2019-01-21T09:41

By Ursula
at 2019-01-24T23:10
at 2019-01-24T23:10

By Jack
at 2019-01-29T06:43
at 2019-01-29T06:43

By Annie
at 2019-01-30T04:58
at 2019-01-30T04:58

By Agnes
at 2019-02-02T18:42
at 2019-02-02T18:42

By Charlotte
at 2019-02-06T09:19
at 2019-02-06T09:19

By Eden
at 2019-02-09T13:15
at 2019-02-09T13:15

By Sarah
at 2019-02-09T21:21
at 2019-02-09T21:21

By Todd Johnson
at 2019-02-11T05:19
at 2019-02-11T05:19

By Carol
at 2019-02-13T15:45
at 2019-02-13T15:45

By Quintina
at 2019-02-15T01:20
at 2019-02-15T01:20

By Carol
at 2019-02-17T02:27
at 2019-02-17T02:27

By Barb Cronin
at 2019-02-20T20:46
at 2019-02-20T20:46

By Mason
at 2019-02-24T18:50
at 2019-02-24T18:50

By Rosalind
at 2019-02-27T13:03
at 2019-02-27T13:03

By Una
at 2019-03-02T17:23
at 2019-03-02T17:23

By Isla
at 2019-03-05T04:42
at 2019-03-05T04:42

By Lauren
at 2019-03-07T07:46
at 2019-03-07T07:46

By Quanna
at 2019-03-10T10:08
at 2019-03-10T10:08

By Donna
at 2019-03-14T22:55
at 2019-03-14T22:55

By Freda
at 2019-03-16T09:14
at 2019-03-16T09:14

By Wallis
at 2019-03-21T05:35
at 2019-03-21T05:35

By Aaliyah
at 2019-03-24T14:24
at 2019-03-24T14:24

By John
at 2019-03-28T05:14
at 2019-03-28T05:14

By Harry
at 2019-03-31T20:53
at 2019-03-31T20:53

By Brianna
at 2019-04-01T19:32
at 2019-04-01T19:32

By Isla
at 2019-04-02T00:05
at 2019-04-02T00:05

By Harry
at 2019-04-03T03:16
at 2019-04-03T03:16

By Rae
at 2019-04-04T19:44
at 2019-04-04T19:44

By Jake
at 2019-04-06T21:35
at 2019-04-06T21:35

By Eden
at 2019-04-07T17:30
at 2019-04-07T17:30

By Rae
at 2019-04-10T14:38
at 2019-04-10T14:38

By Sandy
at 2019-04-12T14:24
at 2019-04-12T14:24

By Odelette
at 2019-04-16T13:15
at 2019-04-16T13:15

By Barb Cronin
at 2019-04-19T01:50
at 2019-04-19T01:50

By Kelly
at 2019-04-23T14:58
at 2019-04-23T14:58

By Lily
at 2019-04-25T07:06
at 2019-04-25T07:06

By Kama
at 2019-04-26T11:27
at 2019-04-26T11:27

By Lucy
at 2019-05-01T00:40
at 2019-05-01T00:40

By Lily
at 2019-05-02T20:37
at 2019-05-02T20:37

By George
at 2019-05-03T07:17
at 2019-05-03T07:17

By George
at 2019-05-03T18:47
at 2019-05-03T18:47

By Ula
at 2019-05-04T18:04
at 2019-05-04T18:04

By Rachel
at 2019-05-07T11:22
at 2019-05-07T11:22

By Kumar
at 2019-05-09T02:24
at 2019-05-09T02:24

By Faithe
at 2019-05-11T05:44
at 2019-05-11T05:44

By Michael
at 2019-05-12T21:27
at 2019-05-12T21:27

By Kumar
at 2019-05-14T03:31
at 2019-05-14T03:31

By Michael
at 2019-05-17T06:33
at 2019-05-17T06:33

By Zanna
at 2019-05-20T11:17
at 2019-05-20T11:17

By Regina
at 2019-05-24T11:00
at 2019-05-24T11:00

By Frederica
at 2019-05-24T14:25
at 2019-05-24T14:25

By Olivia
at 2019-05-25T02:39
at 2019-05-25T02:39

By Eden
at 2019-05-26T02:05
at 2019-05-26T02:05

By David
at 2019-05-30T19:23
at 2019-05-30T19:23

By Lauren
at 2019-06-02T06:27
at 2019-06-02T06:27

By Brianna
at 2019-06-03T18:58
at 2019-06-03T18:58

By Zanna
at 2019-06-07T21:10
at 2019-06-07T21:10
Related Posts
不會暈嗎?KD賽前罰球訓練連續原地轉圈

By Elma
at 2018-11-13T23:43
at 2018-11-13T23:43
火箭開季分析

By Daph Bay
at 2018-11-13T23:41
at 2018-11-13T23:41
Fultz談投籃:我不擔心自己,也不關心人

By Audriana
at 2018-11-13T23:31
at 2018-11-13T23:31
76人Fultz的詭異罰球姿勢在推特被譙翻

By Anthony
at 2018-11-13T23:14
at 2018-11-13T23:14
勇士柯瑞再休養兩場 無緣碰頭林書豪

By Olive
at 2018-11-13T22:46
at 2018-11-13T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