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迷必須感到憤怒 為什麼中華隊輸得難堪 - 籃球

By Audriana
at 2022-07-04T15:01
at 2022-07-04T15:0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onypanda (熊熊)》之銘言:
: 國內棒籃都看, 籃球從SBL桑德斯緯來獵人開始/棒球從兄弟風神開始
: 國際賽輸球愛戰這沒問題, 畢竟台灣國球是贏球
: 但我很不認同國際賽不好=職業賽會漸漸下波 & 為了酸台籃刻意拿棒球/中職來捧打
: 首先捧中職酸(PLG/T1/SBL) 這點對中職超級不公平, 也對這幾年棒協制度上改變也否
認
: 大家認為的棒球國際賽好就是2013經典 & 2019 世界12強
: 可問題是前面幾年不論是職棒球團/球員工會/棒協
: 都針對賽事分級/徵招層級/賽事補助保險隨隊人員/情蒐小組
: 都有很認真地努力著墨, 先不論哪邊做得好做不好, 或是有無爭議的點
: 實際上就是方方面面都有完整制度上的改進
: 要不然可以看2009經典賽那個慘況, 興農牛/LN熊不願被徵招, 旅外相繼退訓
: 為什麼不願被徵召, 查當時新聞就知道, 球團視球員為資產, 不願出去冒風險受傷
: 最後旅外也為了養傷相繼退訓, 一句話來說, 就是不信任國家/棒協
: 輸贏也要扛, 受傷也要自己承擔, 更衰的, 可能機票也要自己加錢升商務
: 也就是說, 一個國際賽的好壞是需要醞釀的, 而且至少要四五年 (看棒球的2009~2013)
: 那麼反推台籃, 職籃一個兩年/一個一年, 球員工會不到半年, 籃協歸化不到一年
: 上一次黃金世代2013亞錦賽贏中國, 最終第四收盤, 至今已九年
: 這九年是最近這一兩年才有對應棒球有相對的團體(職業聯盟/球員工會)
: 首先我國籃球有針對國際賽事分級嗎, 什麼賽該由職籃出人, 什麼賽派業餘/UBA
: 目前看起來 並沒有, 比較像是有誰招誰, 當然近一兩年有疫情影響
: 但我悲觀認為就算沒疫情, 可能結果還是有誰招誰
: 黃金世代就我的觀看, 我還會給一個稱號就是操勞世代
: SBL打完接瓊斯盃, 若有錦標賽or世界盃or亞洲盃再接著打
: 這樣的徵招模式誰會願意, 尤其棒球這幾年已經有示範分級
: 更會讓球員更注重自己的權益, 還不用講到籃協保險防護員的幫忙, 工會監督
: 這些都沒有, 因為一切都是這一兩年才有的
: 拿棒球的豐功偉業來貶低籃球, 除非是刻意來戰的
: 要不然真的很抹煞棒球為了這些好成績做了很多前置作業, 不單單是球員素質而已
: 我們當然可以說, 這批球員打得很差, 誰誰誰很鳥
: 但過度延伸說要對職業聯盟質疑生氣, 我覺得都太過了
: 難道要因為國際賽成績當成是職業聯盟與否的依據嗎
: 國際賽成績當然很重要, 畢竟台灣國球就是贏球, 就是喜歡看打贏別的國家
: 不論是什麼民族因素/國家情感, 事實上成績很重要
: 但真的會影響職業聯盟的發展嗎, 不認為, 可能是一個小小因素
: 甚至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 有人說 "阿, 棒球就是13年經典賽起飛的" 國際賽很重要
: 這種就是雲球迷, 忽略了12年LAMIGO去完韓國職棒大賽帶回來的猿風加油
: 忽略了義大犀牛請來了曼尼, 只用國際賽成績好輕輕帶過, 一點也不尊重努力的從業人
員
: 職業運動所要專注的是產業上的升級, 進而帶動可以信賴的穩定獲利
: 有獲利就會有人願意再投資, 不論是資方還是球員本身
: 池做大, 參與的人變多, 自然正向發展一定是指數上升
: 若真國際賽成績真的重要, 21年奧運後還有誰關注舉重/柔道等奪牌項目
: 可能桌/羽/高爾夫/射箭因為最近MOD體育頻道都有轉播可能還會知道
: 但實際上參與整個產業的人還是偏少
: 因為成績好壞並不直接等於職業上的好壞, 很明白就是這樣
: 當然也有一部分質疑說, PLG/T1現在好, 就跟當時SBL前面一樣
: 但是事實上如此嗎, SBL並沒有產業化/在地化, 就連行銷都可能只有單一台啤
: 戰績可能就達欣/裕隆/璞園, 過了之後沒有留下什麼
: 但現在看起來的職業聯盟, 是有打算往"長期且穩定獲利"的方式經營
: 這樣還會質疑若干年後不會有一個正向發展嗎
: 其實我對於台灣籃球是有信心的, 因為目前看起來所有的團體/制度都有要逐漸形成
: 可以覺得慢/做得少, 但不用多說肯定是比13年的SBL籃協時代還多
: 那麼可以樂觀的說, 也許那樣的環境都可以長出黃金世代
: 後來的這些正向營利長期經營的模式, 更可以長出更健康更有制度的黃金世代
: 總之, 事情要看長期的, 拿短短幾年來看, 真的短視, 且忽略成功的人付出更多
大推tony大講的,另外我之前文也有提到類似的觀點
https://i.imgur.com/NNHplF8.jpg
就像tony大說的壘哥那代根本超累,比賽沒有分層級什麼大小比賽都要他們打,前幾天有
文章寫到休賽季風氣好像台灣都在自主訓練其他人都常在打國際賽,但自己感覺確是相反
,感覺當初壘哥他們一天到晚都在打國際賽,重要的跟不重要的。
臺灣官方真的很不喜歡長期計畫,什麼都要立即見效,選育組訓超重要也需要時間。
https://reurl.cc/RrZbAx
分享找到網路上小古提到日本的組訓,人家日本就是有長期計畫,定期定量的集訓,而且
日本是能做到聯賽季一樣能集訓!組隊的方式也有規劃,而不是永遠都選大隊然後其他替
補看這季誰有人氣誰表現好就拉一下,明年還是不是會繼續也不知道。裡面也提到世大運
的帕克那支中華隊為什麼大家對表現這麼喜歡,也是有給時間建立體系。而不是大賽前才
草草湊人。
以前國家隊教練沒專任,每次球員都要適應不同系統,每次不同教練帶自己愛將也造成替
補的人每次都在練不同的人。所以專任教練跟讓他長時間固定訓練一批固定的球員來建立
系統超重要。
帕克世大運那次還有一個重點是比賽有內容,看得到有作戰方略、拼勁夠,輸球也至少能
看到不是亂打。你國家隊最強的那批人實力沒話說,重點是怎麼找機會練要替補或接班的
人,所以才要把國際賽分類,不要讓那些小將永遠只上些少少的時間。
最後就是待遇啊,國家要國手出賽,你端什麼待遇出來?情蒐、機位、醫療、住宿、薪
水有沒有給足尊重?
可以對向日本借鏡他們的長期計畫。
--
: 國內棒籃都看, 籃球從SBL桑德斯緯來獵人開始/棒球從兄弟風神開始
: 國際賽輸球愛戰這沒問題, 畢竟台灣國球是贏球
: 但我很不認同國際賽不好=職業賽會漸漸下波 & 為了酸台籃刻意拿棒球/中職來捧打
: 首先捧中職酸(PLG/T1/SBL) 這點對中職超級不公平, 也對這幾年棒協制度上改變也否
認
: 大家認為的棒球國際賽好就是2013經典 & 2019 世界12強
: 可問題是前面幾年不論是職棒球團/球員工會/棒協
: 都針對賽事分級/徵招層級/賽事補助保險隨隊人員/情蒐小組
: 都有很認真地努力著墨, 先不論哪邊做得好做不好, 或是有無爭議的點
: 實際上就是方方面面都有完整制度上的改進
: 要不然可以看2009經典賽那個慘況, 興農牛/LN熊不願被徵招, 旅外相繼退訓
: 為什麼不願被徵召, 查當時新聞就知道, 球團視球員為資產, 不願出去冒風險受傷
: 最後旅外也為了養傷相繼退訓, 一句話來說, 就是不信任國家/棒協
: 輸贏也要扛, 受傷也要自己承擔, 更衰的, 可能機票也要自己加錢升商務
: 也就是說, 一個國際賽的好壞是需要醞釀的, 而且至少要四五年 (看棒球的2009~2013)
: 那麼反推台籃, 職籃一個兩年/一個一年, 球員工會不到半年, 籃協歸化不到一年
: 上一次黃金世代2013亞錦賽贏中國, 最終第四收盤, 至今已九年
: 這九年是最近這一兩年才有對應棒球有相對的團體(職業聯盟/球員工會)
: 首先我國籃球有針對國際賽事分級嗎, 什麼賽該由職籃出人, 什麼賽派業餘/UBA
: 目前看起來 並沒有, 比較像是有誰招誰, 當然近一兩年有疫情影響
: 但我悲觀認為就算沒疫情, 可能結果還是有誰招誰
: 黃金世代就我的觀看, 我還會給一個稱號就是操勞世代
: SBL打完接瓊斯盃, 若有錦標賽or世界盃or亞洲盃再接著打
: 這樣的徵招模式誰會願意, 尤其棒球這幾年已經有示範分級
: 更會讓球員更注重自己的權益, 還不用講到籃協保險防護員的幫忙, 工會監督
: 這些都沒有, 因為一切都是這一兩年才有的
: 拿棒球的豐功偉業來貶低籃球, 除非是刻意來戰的
: 要不然真的很抹煞棒球為了這些好成績做了很多前置作業, 不單單是球員素質而已
: 我們當然可以說, 這批球員打得很差, 誰誰誰很鳥
: 但過度延伸說要對職業聯盟質疑生氣, 我覺得都太過了
: 難道要因為國際賽成績當成是職業聯盟與否的依據嗎
: 國際賽成績當然很重要, 畢竟台灣國球就是贏球, 就是喜歡看打贏別的國家
: 不論是什麼民族因素/國家情感, 事實上成績很重要
: 但真的會影響職業聯盟的發展嗎, 不認為, 可能是一個小小因素
: 甚至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 有人說 "阿, 棒球就是13年經典賽起飛的" 國際賽很重要
: 這種就是雲球迷, 忽略了12年LAMIGO去完韓國職棒大賽帶回來的猿風加油
: 忽略了義大犀牛請來了曼尼, 只用國際賽成績好輕輕帶過, 一點也不尊重努力的從業人
員
: 職業運動所要專注的是產業上的升級, 進而帶動可以信賴的穩定獲利
: 有獲利就會有人願意再投資, 不論是資方還是球員本身
: 池做大, 參與的人變多, 自然正向發展一定是指數上升
: 若真國際賽成績真的重要, 21年奧運後還有誰關注舉重/柔道等奪牌項目
: 可能桌/羽/高爾夫/射箭因為最近MOD體育頻道都有轉播可能還會知道
: 但實際上參與整個產業的人還是偏少
: 因為成績好壞並不直接等於職業上的好壞, 很明白就是這樣
: 當然也有一部分質疑說, PLG/T1現在好, 就跟當時SBL前面一樣
: 但是事實上如此嗎, SBL並沒有產業化/在地化, 就連行銷都可能只有單一台啤
: 戰績可能就達欣/裕隆/璞園, 過了之後沒有留下什麼
: 但現在看起來的職業聯盟, 是有打算往"長期且穩定獲利"的方式經營
: 這樣還會質疑若干年後不會有一個正向發展嗎
: 其實我對於台灣籃球是有信心的, 因為目前看起來所有的團體/制度都有要逐漸形成
: 可以覺得慢/做得少, 但不用多說肯定是比13年的SBL籃協時代還多
: 那麼可以樂觀的說, 也許那樣的環境都可以長出黃金世代
: 後來的這些正向營利長期經營的模式, 更可以長出更健康更有制度的黃金世代
: 總之, 事情要看長期的, 拿短短幾年來看, 真的短視, 且忽略成功的人付出更多
大推tony大講的,另外我之前文也有提到類似的觀點
https://i.imgur.com/NNHplF8.jpg

文章寫到休賽季風氣好像台灣都在自主訓練其他人都常在打國際賽,但自己感覺確是相反
,感覺當初壘哥他們一天到晚都在打國際賽,重要的跟不重要的。
臺灣官方真的很不喜歡長期計畫,什麼都要立即見效,選育組訓超重要也需要時間。
https://reurl.cc/RrZbAx
分享找到網路上小古提到日本的組訓,人家日本就是有長期計畫,定期定量的集訓,而且
日本是能做到聯賽季一樣能集訓!組隊的方式也有規劃,而不是永遠都選大隊然後其他替
補看這季誰有人氣誰表現好就拉一下,明年還是不是會繼續也不知道。裡面也提到世大運
的帕克那支中華隊為什麼大家對表現這麼喜歡,也是有給時間建立體系。而不是大賽前才
草草湊人。
以前國家隊教練沒專任,每次球員都要適應不同系統,每次不同教練帶自己愛將也造成替
補的人每次都在練不同的人。所以專任教練跟讓他長時間固定訓練一批固定的球員來建立
系統超重要。
帕克世大運那次還有一個重點是比賽有內容,看得到有作戰方略、拼勁夠,輸球也至少能
看到不是亂打。你國家隊最強的那批人實力沒話說,重點是怎麼找機會練要替補或接班的
人,所以才要把國際賽分類,不要讓那些小將永遠只上些少少的時間。
最後就是待遇啊,國家要國手出賽,你端什麼待遇出來?情蒐、機位、醫療、住宿、薪
水有沒有給足尊重?
可以對向日本借鏡他們的長期計畫。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David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Charlie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Callum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Necoo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Heather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Ethan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Puput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Una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Elizabeth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Steve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Ethan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Quanna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Frederica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Mia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Robert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Christine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Sandy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Jack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Ursula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Damian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Irma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Leila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Ula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Daniel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Damian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Elvira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Sierra Rose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By Emma
at 2022-06-30T16:17
at 2022-06-30T16:17

By Kyle
at 2022-07-04T14:14
at 2022-07-04T14:14
Related Posts
T1 League 年度最佳外援-Jason Brickman

By Hedwig
at 2022-07-04T14:42
at 2022-07-04T14:42
PLG》狀元籤選誰還不知道 領航猿先簽菲

By Michael
at 2022-07-04T14:24
at 2022-07-04T14:24
桃園領航猿-里維羅(Ricci Rivero)正式加

By Selena
at 2022-07-04T14:17
at 2022-07-04T14:17
攻城獅FB-THANK YOU 陳堅恩

By Heather
at 2022-07-04T14:11
at 2022-07-04T14:11
台籃乳摸數則+第一輪預測

By Cara
at 2022-07-04T13:31
at 2022-07-04T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