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版的桃園魔咒 三個墊底連線 - 籃球
By Rachel
at 2022-01-09T11:30
at 2022-01-09T11:30
Table of Contents
回一下原波
其實桃園很難放棄
畢竟是六都之一
還有內文說到籃球不比棒球狀元籤?
中職近幾年的狀元籤?
頂多讓你看到未來中華隊的新希望
但對於短期提升球隊成績
根本沒有到太明顯
去年的江少慶 這個夠強了
但富邦一樣差啊
前年王維中
味全知道目前是球隊起步期
所以重點就是吃完局數跟
順便調整王走先發而已
戰績就放他去
大前年劉基鴻
味全入隊要養的基石主砲
也還太早
棒球不管在哪
選一個新秀進來短期提升成績都很難
而且還不能只看一個 一定要那上下幾年
農場要有一批能輪替扛著的水準
但是沒有五年以上真的很難看出影響
而且中職也是洋投為主
只是最近影響力慢慢稍微低了
本土投手應該這一兩年會慢慢攀升起來
甚至明年會出現洋砲在賽場上
但是基石跟養成還是出現在台灣球員為主
而且呈現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狀態上
(王建民 郭泓志這種等級都來搞養成了)
成效上也都非常明顯
籃球不同 如果要的話 養成好的話 天份夠好
真的三年內就可以看到成效
基石的重要性比棒球好太多
你看TD Lebron 等人就是這樣..
但是台籃剛好現在沒辦法
基石都不是本土球員
幾乎都是洋將
新北國王本土是練的最好的
而且每個人都打出自己的特色配合也好
但是沒有湯馬斯就真的沒辦法
也就是前面有人說的 土洋明星賽的結果
肯定是單面屠殺
中職早期有辦過 真的也是本土被打爆
這還是國際差距差距比較小的棒球
籃球就不用說了
中職則是歸於這幾年新人輩出
每一梯次的接班大物都有人
前幾天大家不是在聊U23台籃陣容
不是只剩 林庭謙?
剩下不是不行就是還給看看實戰
這就是問題了
大他兩歲的朱雲豪今年才開始職業生涯
普遍都是2000(含)以前生的
本土來講真的也幾乎跟
早期中職年紀選秀幾乎一樣類型
大學讀完當兵完才出來
因為籃球養成定型更早點
其實比棒球員更急迫
這也是你看nba跟mlb
高中球員出來選秀
大不同的地方
nba只要選上幾乎都去
ncaa打到大三後才出來選就真的算很老
mlb則是不少會選擇放棄
繼續在大學打好提升身體後再出來一次
所以當時中職進來的球員普遍都是24歲
基本上體能空間根本沒有什麼突破太多
有也是很少數
更多都是膨風(甚麼號稱148 實際上來137 還不少都是吹)
現在不同 中職都是18歲進來
養好看好有點成績出來就真的不少
只是缺乏年輕砲手
林安可還算已經過U23了
(他跟朱雲豪同年)
不然目前光擺出來U23中職
是真的可以跟洋將組一隊打一場看看
古林睿暘 徐若熙 (中職均速第一跟第二名
不分土洋投手 徐若熙還是本土三振王)
曾峻岳 (新人王)吳俊偉
其他人選太多
但成績還沒太好或者只有投幾場就不提
(樂天左投林子崴 富邦右投李子強
兄弟150左投王奕凱)
戴培峰 林辰勳(捕手較弱)
江坤宇 林靖凱 劉基鴻 廖建富 馬傑森
郭天信 宋晟睿 岳政華 邱丹
上面就是用中職單組U23而已..
這也是本來五月奧運預選賽
裡面一堆人可能會被移入代表隊名單
我不說24歲以上的
也不加旅外棒球員
也沒放業餘大專有些球探在盯的
就單一隻U23中職組成的
裡面就有足夠的水準球員來打看看了
但是台籃的不要用聯盟旅外分
整隻中華隊U23都可能都不行
技術 身材 體能 配合都不行
除了林庭謙還是林庭謙
洪楷傑 陳又瑋可以從二隊打起
長人就曾祥均 譚傑龍看看吧
但曾也是受限上場角色問題 又受傷
實在看不出太多東西
林正有企圖心 但沒球打
譚就是亞洲盃看起來還湊合
但很怕就是一直湊合到老也沒人比他好
剩下都還在看
但真的都太早 但他們年紀卻不是
旅美我昨天就聊過了
一樣太早 但年紀卻不是
另外亞洲所有職業聯盟可能做
土洋明星賽都是洋將爆掉本土機會很高
中國伊朗不知道會不會好點
應該有拉鋸的可能 最後做面子小贏
但是單論U23 真的比不上其他國家
(如果只看中日韓菲伊的話)
更難去跟隔壁棚比較說
狀元籤外加
本土新秀拿到手後的未來性
原因在於本土新秀球員的素質不夠好
甚至是全部本土球員都差距洋將很大時
真的你很難討論什麼超級新秀了
古林今年就能上來跟
洋將ace級江少慶對決五五開
徐若熙五局內也能投出跟
德保拉 布雷克一樣壓制力甚至更好
今年p league只有林正比古林小(差一個月)
林正是今年p league年紀最小的..
更何況我上面名單幾個2002生
真要湊還有2003.09.01 比陳將雙小都有
甚至目前可以讀高三
而且這些中職新秀可能還是原先
被海外美國日本拿走一批剩下的人
台籃U23只有一個林庭謙旅外打職業..
所以未來台籃就是要建構起基層養成
能夠對接職業能力的球員
否則就真的如大家說。
從矮子裡找高個了..
而且根本沒有足夠培訓組訓資訊來看
這些年輕球員
沒有瓊斯盃後
你怎麼看都是UBA
打出來怎麼感覺這球員不錯
會被說
想想「蕭順議」吧
能夠驗貨的比賽太少
所以這也是目前台籃會被說隊太多
台棒卻是隊太少
事實上就是訓練以及系統可能還要努力
台棒不是好
而是台籃養成目前要改善得太多
因為在基層還有一批再等的 而且很多
甚至高中木棒組今天有一隊投手八個
體能水平跟身材都不錯
不管誰上
全部美日跟中職球探都會跟著拍
層次差距太大
所以真的台籃基層球員或者培訓
單人養成訓練真的
要好好加油
老實說台籃高中基層
天花板新聞總是一堆
180-190球員
為什麼不是206的鄭名斈呢?
中日韓菲都是這種200起跳的再扛大旗
我是真的很想看到
黃金世代甚至龍三世代會說出
「真的很羨慕現在小朋友身材跟資源
我要是有現在的訓練資源
我的成就或者
運動表現肯定有機會更好之類的話」
這才是有超越的感覺
而且台籃教練好像很少被說殺豬公lol
頂多是西瓜 龍瓜之類
因為教練英文都很好吧 看起來比較進步
棒球比較本土性一點 跟豬公比較有緣
總之 希望更多人能被養好!
台籃加油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2
--
其實桃園很難放棄
畢竟是六都之一
還有內文說到籃球不比棒球狀元籤?
中職近幾年的狀元籤?
頂多讓你看到未來中華隊的新希望
但對於短期提升球隊成績
根本沒有到太明顯
去年的江少慶 這個夠強了
但富邦一樣差啊
前年王維中
味全知道目前是球隊起步期
所以重點就是吃完局數跟
順便調整王走先發而已
戰績就放他去
大前年劉基鴻
味全入隊要養的基石主砲
也還太早
棒球不管在哪
選一個新秀進來短期提升成績都很難
而且還不能只看一個 一定要那上下幾年
農場要有一批能輪替扛著的水準
但是沒有五年以上真的很難看出影響
而且中職也是洋投為主
只是最近影響力慢慢稍微低了
本土投手應該這一兩年會慢慢攀升起來
甚至明年會出現洋砲在賽場上
但是基石跟養成還是出現在台灣球員為主
而且呈現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狀態上
(王建民 郭泓志這種等級都來搞養成了)
成效上也都非常明顯
籃球不同 如果要的話 養成好的話 天份夠好
真的三年內就可以看到成效
基石的重要性比棒球好太多
你看TD Lebron 等人就是這樣..
但是台籃剛好現在沒辦法
基石都不是本土球員
幾乎都是洋將
新北國王本土是練的最好的
而且每個人都打出自己的特色配合也好
但是沒有湯馬斯就真的沒辦法
也就是前面有人說的 土洋明星賽的結果
肯定是單面屠殺
中職早期有辦過 真的也是本土被打爆
這還是國際差距差距比較小的棒球
籃球就不用說了
中職則是歸於這幾年新人輩出
每一梯次的接班大物都有人
前幾天大家不是在聊U23台籃陣容
不是只剩 林庭謙?
剩下不是不行就是還給看看實戰
這就是問題了
大他兩歲的朱雲豪今年才開始職業生涯
普遍都是2000(含)以前生的
本土來講真的也幾乎跟
早期中職年紀選秀幾乎一樣類型
大學讀完當兵完才出來
因為籃球養成定型更早點
其實比棒球員更急迫
這也是你看nba跟mlb
高中球員出來選秀
大不同的地方
nba只要選上幾乎都去
ncaa打到大三後才出來選就真的算很老
mlb則是不少會選擇放棄
繼續在大學打好提升身體後再出來一次
所以當時中職進來的球員普遍都是24歲
基本上體能空間根本沒有什麼突破太多
有也是很少數
更多都是膨風(甚麼號稱148 實際上來137 還不少都是吹)
現在不同 中職都是18歲進來
養好看好有點成績出來就真的不少
只是缺乏年輕砲手
林安可還算已經過U23了
(他跟朱雲豪同年)
不然目前光擺出來U23中職
是真的可以跟洋將組一隊打一場看看
古林睿暘 徐若熙 (中職均速第一跟第二名
不分土洋投手 徐若熙還是本土三振王)
曾峻岳 (新人王)吳俊偉
其他人選太多
但成績還沒太好或者只有投幾場就不提
(樂天左投林子崴 富邦右投李子強
兄弟150左投王奕凱)
戴培峰 林辰勳(捕手較弱)
江坤宇 林靖凱 劉基鴻 廖建富 馬傑森
郭天信 宋晟睿 岳政華 邱丹
上面就是用中職單組U23而已..
這也是本來五月奧運預選賽
裡面一堆人可能會被移入代表隊名單
我不說24歲以上的
也不加旅外棒球員
也沒放業餘大專有些球探在盯的
就單一隻U23中職組成的
裡面就有足夠的水準球員來打看看了
但是台籃的不要用聯盟旅外分
整隻中華隊U23都可能都不行
技術 身材 體能 配合都不行
除了林庭謙還是林庭謙
洪楷傑 陳又瑋可以從二隊打起
長人就曾祥均 譚傑龍看看吧
但曾也是受限上場角色問題 又受傷
實在看不出太多東西
林正有企圖心 但沒球打
譚就是亞洲盃看起來還湊合
但很怕就是一直湊合到老也沒人比他好
剩下都還在看
但真的都太早 但他們年紀卻不是
旅美我昨天就聊過了
一樣太早 但年紀卻不是
另外亞洲所有職業聯盟可能做
土洋明星賽都是洋將爆掉本土機會很高
中國伊朗不知道會不會好點
應該有拉鋸的可能 最後做面子小贏
但是單論U23 真的比不上其他國家
(如果只看中日韓菲伊的話)
更難去跟隔壁棚比較說
狀元籤外加
本土新秀拿到手後的未來性
原因在於本土新秀球員的素質不夠好
甚至是全部本土球員都差距洋將很大時
真的你很難討論什麼超級新秀了
古林今年就能上來跟
洋將ace級江少慶對決五五開
徐若熙五局內也能投出跟
德保拉 布雷克一樣壓制力甚至更好
今年p league只有林正比古林小(差一個月)
林正是今年p league年紀最小的..
更何況我上面名單幾個2002生
真要湊還有2003.09.01 比陳將雙小都有
甚至目前可以讀高三
而且這些中職新秀可能還是原先
被海外美國日本拿走一批剩下的人
台籃U23只有一個林庭謙旅外打職業..
所以未來台籃就是要建構起基層養成
能夠對接職業能力的球員
否則就真的如大家說。
從矮子裡找高個了..
而且根本沒有足夠培訓組訓資訊來看
這些年輕球員
沒有瓊斯盃後
你怎麼看都是UBA
打出來怎麼感覺這球員不錯
會被說
想想「蕭順議」吧
能夠驗貨的比賽太少
所以這也是目前台籃會被說隊太多
台棒卻是隊太少
事實上就是訓練以及系統可能還要努力
台棒不是好
而是台籃養成目前要改善得太多
因為在基層還有一批再等的 而且很多
甚至高中木棒組今天有一隊投手八個
體能水平跟身材都不錯
不管誰上
全部美日跟中職球探都會跟著拍
層次差距太大
所以真的台籃基層球員或者培訓
單人養成訓練真的
要好好加油
老實說台籃高中基層
天花板新聞總是一堆
180-190球員
為什麼不是206的鄭名斈呢?
中日韓菲都是這種200起跳的再扛大旗
我是真的很想看到
黃金世代甚至龍三世代會說出
「真的很羨慕現在小朋友身材跟資源
我要是有現在的訓練資源
我的成就或者
運動表現肯定有機會更好之類的話」
這才是有超越的感覺
而且台籃教練好像很少被說殺豬公lol
頂多是西瓜 龍瓜之類
因為教練英文都很好吧 看起來比較進步
棒球比較本土性一點 跟豬公比較有緣
總之 希望更多人能被養好!
台籃加油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2
--
Tags:
籃球
All Comments
By Charlie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Necoo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Franklin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Blanche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Hazel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Iv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Susan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Oliver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Lydi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Bell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Charlotte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Isabella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Margaret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Noah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Rachel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Kristin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Elm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Lauren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Selen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Anthon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Yuri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Gilbert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Emm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Anthon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Heather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Luc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Hedy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Iv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Candice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Ethan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Selen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Hedwig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John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Steve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Dora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Isla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Valerie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Susan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Callum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Suhail Han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Susan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Rae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Belly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Iris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Lind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Mar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Zor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Bell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Kam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Andy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By Ula
at 2022-01-09T10:24
at 2022-01-09T10:24
By Hedda
at 2022-01-11T13:11
at 2022-01-11T13:11
Related Posts
跳球規則
By Andrew
at 2022-01-09T11:27
at 2022-01-09T11:27
大勝回來啦
By Ingrid
at 2022-01-09T11:05
at 2022-01-09T11:05
台中太陽NBA資歷洋將吉緊急離台
By Heather
at 2022-01-09T10:39
at 2022-01-09T10:39
不討論實力只討論觀賞性
By Ingrid
at 2022-01-09T10:20
at 2022-01-09T10:20
鋼鐵人第二勝精彩好球&賽後記者會
By Harry
at 2022-01-09T10:14
at 2022-01-09T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