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歐布連線是怎麼連線? - NBA

By Megan
at 2017-08-14T15:48
at 2017-08-14T15: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ro001 (小忠)》之銘言:
: 小弟最近回顧這個號稱史上最強的雙人組
: 雖說霸道無比 但實際上並未太多連線
: 通常是各打各的 沒有很明顯的分工互補
: kobe的打法也是切入與中距離為主
: 沒有特別為歐肥拉開空間
: 真正有跟歐布連上線的 應該是那群關鍵三分射手
: horry fox fisher george等 靠著歐肥的內線吸引力開火
: 反而是魔術時期的一分錢與歐肥配合較多
: 只能說魔術當初的射手群太手軟
: 歐肥也不夠成熟 不然歐哈組合的破壞力
: 磨到jordan晚期 可能更具威脅
: 論到雙人連線組合 是不是像馬史/喬皮/韋詹
: 有戰術配合或功能互補的比較經典?
應該說,如果你所說的「連線」,是指球的流動,
那歐布的連線的確比不上馬史,納史,甚至偉詹等,
但如果這裡的連線,指的是球場上實質影響力的連結,
也就是實際效益上相輔相成的存在,
那麼歐布絕對是史上首屈一指的連線之一,
否則也不會拿那麼多冠軍。
這裡所謂實質影響力的「連線」,跟阿扁無關,
純粹就是球場上創造、轉移、把握機會的連結,
在創造機會的部分,當時湖人不用想就是歐布兩人,
兩人的確光靠單打就能讓對手不要不要的,
但那不是歐布之所以可以連線的關鍵,
重點是後面的轉移、把握部分,
假設今天是歐肥POST發起進攻好了,
在一打一的狀態下他依定可以創造機會,
無論是自己來,還是傳掉,
但NBA可是高度職業化的聯盟,
不可能每次都只是歐肥一傳給老漁就三分入袋,
若是這樣歐肥早就年年大三元了,
而是一定會有其他人來補位,
這時候這個機會就需要「轉移」到其他空位。
但光是轉移機會仍不構,重點是最後要把握機會,
也就是進球,才有意義。
但24秒其實很短,扣掉過半場,歐肥卡位,球傳進去,在傳出來,
可能只剩十秒不到,
而對那些防守體系嚴謹的球隊,比如說馬刺,
他們往往能在你每轉移一次就補一次位,直到24秒為止,
因此很常見的狀況是,即便轉移1、2次球,24秒快到了,
但對手還仍夠維持足以影響出手的基本對位。
這時候就是laoda價值的體現了,
此時已經沒有足夠時間再回到歐肥那再打一波,
禁區是相對容易包夾的位置,
再傳進去很有可能就是歐肥一對二,
或是傳出來又被捕位而匆匆出手,
因此這時候往往是讓最具持球面框單打的laoda打掉,
一來由外而內的面框比較難針對性補防,
二來對手可能已經因為補位換位,
而讓其他人,比如parker而不是包溫來面對laoda,
這些都有利於laoda的單打,
他可以直接切,直切拔,對手一對一很難防,
如果對手想要再來包夾,他也有傳的能力,
也因為發起進攻的位置比禁區來得難以針對預測,
所以之後的補防也可能不到位,相對容易出錯。
所以說,這個最後「把握」機會的人,
必須要有出眾且多種手段的單打能力,成功率越高越好,
而且除了當單打王還不夠,他也要有一定的視野和再傳一波的能力,
如此對手才更難防,就像有三分切入更難守一樣。
因此,如果這個人不是Laoda,而只是Fox或JR,
即便錯位或有單打空間,但因為單打和傳連能力不夠,
也可能得不了分或是讓其他射手(比如老漁)或跑空切的(比如Horry)把握機會。
那麼,即便歐肥創造出很好的單打或第二波攻勢機會,
但24秒內,如果沒有人能夠把握,或是創造這個第二波,
那這摸進攻最後也只是枉然。
這也是Penny和E.Jones在歐肥體系下,
之所以不如Laoda甚至Wade的原因,
並不是他們不夠好,它們也有單打能力,甚至團隊意識更好,
但在歐肥創造出良好機會的狀況下,
Laoda和Wade轉化為分數的把握度顯然是更好的,
這再打弱隊可能沒差,但在強強對決時,
這種把握度的落差就可能轉化為輸贏。
因此,如果沒有歐肥創造出錯位,或是難以針對性佈防的單打空間,
則Laoda硬要打雖然還是可能拿分,但效率必然降低很多,
反之,如果沒有laoda去把握或依靠單打做出最後一傳,
則歐肥即便創造機會,最後也可能沒有轉化為分數,
所以兩者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而對手在佈防時一定會面對這種無解的困擾,
如果不包,歐肥基本上一定輾報,
如果包,就算層層補防,最後也讓Laoda有不錯的單打機會能夠把握,
歐布之所以難解、之所以連線的點就在於這,
而不只是直接互相傳球。
而且,前面所談的都只是歐肥發起的部分,還沒提到laoda發起的,
歐布連線還有靠北的一點,
就是有兩個無解的創造機會發動機,
可以輪流上線,但這比較是戰略上的連線。
題外話,因為歐布之間的連線,往往不是直接連,
而往往經過好幾個球員的「轉移」,
而這個轉移腳色,更吃球場大局觀,判斷,空切和外線,
歐布之外的球員通常都強調這些條件,
而且通常會有一個是特別突出,是轉移腳色之間最吃重的人,
實質上是歐布之外的第三人,
比如說第一年的Harper,二三年的Fox,或是F4那年的Malone,
你會發現這三人如果掛掉或狀態不佳,又沒人補上時,
湖人那年通常都非常慘,
因為連結歐布之間的重要「轉移」作用失效,
沒有形成從點到線、到面的攻勢,
讓歐布另一人,和其他隊友也納入進攻體系中,
這時候就很容易被活塞、馬刺這種防守強隊針對性防守。
--
: 小弟最近回顧這個號稱史上最強的雙人組
: 雖說霸道無比 但實際上並未太多連線
: 通常是各打各的 沒有很明顯的分工互補
: kobe的打法也是切入與中距離為主
: 沒有特別為歐肥拉開空間
: 真正有跟歐布連上線的 應該是那群關鍵三分射手
: horry fox fisher george等 靠著歐肥的內線吸引力開火
: 反而是魔術時期的一分錢與歐肥配合較多
: 只能說魔術當初的射手群太手軟
: 歐肥也不夠成熟 不然歐哈組合的破壞力
: 磨到jordan晚期 可能更具威脅
: 論到雙人連線組合 是不是像馬史/喬皮/韋詹
: 有戰術配合或功能互補的比較經典?
應該說,如果你所說的「連線」,是指球的流動,
那歐布的連線的確比不上馬史,納史,甚至偉詹等,
但如果這裡的連線,指的是球場上實質影響力的連結,
也就是實際效益上相輔相成的存在,
那麼歐布絕對是史上首屈一指的連線之一,
否則也不會拿那麼多冠軍。
這裡所謂實質影響力的「連線」,跟阿扁無關,
純粹就是球場上創造、轉移、把握機會的連結,
在創造機會的部分,當時湖人不用想就是歐布兩人,
兩人的確光靠單打就能讓對手不要不要的,
但那不是歐布之所以可以連線的關鍵,
重點是後面的轉移、把握部分,
假設今天是歐肥POST發起進攻好了,
在一打一的狀態下他依定可以創造機會,
無論是自己來,還是傳掉,
但NBA可是高度職業化的聯盟,
不可能每次都只是歐肥一傳給老漁就三分入袋,
若是這樣歐肥早就年年大三元了,
而是一定會有其他人來補位,
這時候這個機會就需要「轉移」到其他空位。
但光是轉移機會仍不構,重點是最後要把握機會,
也就是進球,才有意義。
但24秒其實很短,扣掉過半場,歐肥卡位,球傳進去,在傳出來,
可能只剩十秒不到,
而對那些防守體系嚴謹的球隊,比如說馬刺,
他們往往能在你每轉移一次就補一次位,直到24秒為止,
因此很常見的狀況是,即便轉移1、2次球,24秒快到了,
但對手還仍夠維持足以影響出手的基本對位。
這時候就是laoda價值的體現了,
此時已經沒有足夠時間再回到歐肥那再打一波,
禁區是相對容易包夾的位置,
再傳進去很有可能就是歐肥一對二,
或是傳出來又被捕位而匆匆出手,
因此這時候往往是讓最具持球面框單打的laoda打掉,
一來由外而內的面框比較難針對性補防,
二來對手可能已經因為補位換位,
而讓其他人,比如parker而不是包溫來面對laoda,
這些都有利於laoda的單打,
他可以直接切,直切拔,對手一對一很難防,
如果對手想要再來包夾,他也有傳的能力,
也因為發起進攻的位置比禁區來得難以針對預測,
所以之後的補防也可能不到位,相對容易出錯。
所以說,這個最後「把握」機會的人,
必須要有出眾且多種手段的單打能力,成功率越高越好,
而且除了當單打王還不夠,他也要有一定的視野和再傳一波的能力,
如此對手才更難防,就像有三分切入更難守一樣。
因此,如果這個人不是Laoda,而只是Fox或JR,
即便錯位或有單打空間,但因為單打和傳連能力不夠,
也可能得不了分或是讓其他射手(比如老漁)或跑空切的(比如Horry)把握機會。
那麼,即便歐肥創造出很好的單打或第二波攻勢機會,
但24秒內,如果沒有人能夠把握,或是創造這個第二波,
那這摸進攻最後也只是枉然。
這也是Penny和E.Jones在歐肥體系下,
之所以不如Laoda甚至Wade的原因,
並不是他們不夠好,它們也有單打能力,甚至團隊意識更好,
但在歐肥創造出良好機會的狀況下,
Laoda和Wade轉化為分數的把握度顯然是更好的,
這再打弱隊可能沒差,但在強強對決時,
這種把握度的落差就可能轉化為輸贏。
因此,如果沒有歐肥創造出錯位,或是難以針對性佈防的單打空間,
則Laoda硬要打雖然還是可能拿分,但效率必然降低很多,
反之,如果沒有laoda去把握或依靠單打做出最後一傳,
則歐肥即便創造機會,最後也可能沒有轉化為分數,
所以兩者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而對手在佈防時一定會面對這種無解的困擾,
如果不包,歐肥基本上一定輾報,
如果包,就算層層補防,最後也讓Laoda有不錯的單打機會能夠把握,
歐布之所以難解、之所以連線的點就在於這,
而不只是直接互相傳球。
而且,前面所談的都只是歐肥發起的部分,還沒提到laoda發起的,
歐布連線還有靠北的一點,
就是有兩個無解的創造機會發動機,
可以輪流上線,但這比較是戰略上的連線。
題外話,因為歐布之間的連線,往往不是直接連,
而往往經過好幾個球員的「轉移」,
而這個轉移腳色,更吃球場大局觀,判斷,空切和外線,
歐布之外的球員通常都強調這些條件,
而且通常會有一個是特別突出,是轉移腳色之間最吃重的人,
實質上是歐布之外的第三人,
比如說第一年的Harper,二三年的Fox,或是F4那年的Malone,
你會發現這三人如果掛掉或狀態不佳,又沒人補上時,
湖人那年通常都非常慘,
因為連結歐布之間的重要「轉移」作用失效,
沒有形成從點到線、到面的攻勢,
讓歐布另一人,和其他隊友也納入進攻體系中,
這時候就很容易被活塞、馬刺這種防守強隊針對性防守。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Robert
at 2017-08-18T14:50
at 2017-08-18T14:50

By Ina
at 2017-08-21T06:11
at 2017-08-21T06:11

By Ingrid
at 2017-08-25T20:21
at 2017-08-25T20:21

By Anthony
at 2017-08-27T04:59
at 2017-08-27T04:59

By Aaliyah
at 2017-08-29T19:19
at 2017-08-29T19:19

By Erin
at 2017-08-30T20:43
at 2017-08-30T20:43

By Mia
at 2017-09-03T11:22
at 2017-09-03T11:22

By Eden
at 2017-09-07T03:13
at 2017-09-07T03:13

By Odelette
at 2017-09-07T09:57
at 2017-09-07T09:57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9-09T21:13
at 2017-09-09T21:13

By Dinah
at 2017-09-12T21:57
at 2017-09-12T21:57

By Thomas
at 2017-09-15T14:05
at 2017-09-15T14:05

By Steve
at 2017-09-16T12:05
at 2017-09-16T12:05

By Callum
at 2017-09-17T17:59
at 2017-09-17T17:59

By Sierra Rose
at 2017-09-21T04:50
at 2017-09-21T04:50

By Elizabeth
at 2017-09-21T12:43
at 2017-09-21T12:43

By Caroline
at 2017-09-22T08:53
at 2017-09-22T08:53

By Edith
at 2017-09-25T08:41
at 2017-09-25T08:41

By Aaliyah
at 2017-09-27T21:23
at 2017-09-27T21:23

By Tom
at 2017-09-29T00:56
at 2017-09-29T00:56

By Victoria
at 2017-09-29T18:48
at 2017-09-29T18:48

By Madame
at 2017-10-02T05:59
at 2017-10-02T05:59

By Skylar Davis
at 2017-10-04T12:57
at 2017-10-04T12:57

By Charlotte
at 2017-10-08T09:28
at 2017-10-08T09:28

By Joe
at 2017-10-12T06:07
at 2017-10-12T06:07

By Zanna
at 2017-10-12T10:17
at 2017-10-12T10:17

By Cara
at 2017-10-17T09:02
at 2017-10-17T09:02

By Hedda
at 2017-10-18T10:43
at 2017-10-18T10:43

By Quintina
at 2017-10-19T03:47
at 2017-10-19T03:47

By Zanna
at 2017-10-22T23:33
at 2017-10-22T23:33

By Andy
at 2017-10-27T20:26
at 2017-10-27T20:26

By Olive
at 2017-10-30T00:44
at 2017-10-30T00:44

By Oliver
at 2017-10-31T03:00
at 2017-10-31T03:00

By Tracy
at 2017-11-01T16:08
at 2017-11-01T16:08

By Tracy
at 2017-11-01T21:30
at 2017-11-01T21:30

By Hedda
at 2017-11-05T03:33
at 2017-11-05T03:33

By Ida
at 2017-11-05T23:44
at 2017-11-05T23:44

By Rebecca
at 2017-11-06T21:43
at 2017-11-06T21:43

By Joe
at 2017-11-09T20:11
at 2017-11-09T20:11

By James
at 2017-11-14T16:04
at 2017-11-14T16:04

By Catherine
at 2017-11-15T13:52
at 2017-11-15T13:52

By Charlotte
at 2017-11-17T13:53
at 2017-11-17T13:53

By Connor
at 2017-11-19T03:13
at 2017-11-19T03:13

By Megan
at 2017-11-20T18:04
at 2017-11-20T18:04

By Odelette
at 2017-11-21T05:52
at 2017-11-21T05:52

By Kyle
at 2017-11-24T01:29
at 2017-11-24T01:29

By Una
at 2017-11-25T17:17
at 2017-11-25T17:17

By Zenobia
at 2017-11-26T15:57
at 2017-11-26T15:57

By Rosalind
at 2017-11-27T12:45
at 2017-11-27T12:45

By Ursula
at 2017-12-01T10:15
at 2017-12-01T10:15

By Charlotte
at 2017-12-05T11:57
at 2017-12-05T11:57

By Elizabeth
at 2017-12-08T23:56
at 2017-12-08T23:56

By Agatha
at 2017-12-12T05:51
at 2017-12-12T05:51

By Emily
at 2017-12-16T21:20
at 2017-12-16T21:20

By Jacky
at 2017-12-21T19:49
at 2017-12-21T19:49

By Hamiltion
at 2017-12-26T05:17
at 2017-12-26T05:17

By Daniel
at 2017-12-31T02:30
at 2017-12-31T02:30

By Ina
at 2018-01-03T14:57
at 2018-01-03T14:57

By Jack
at 2018-01-07T09:27
at 2018-01-07T09:27

By Agatha
at 2018-01-07T17:58
at 2018-01-07T17:58

By Carol
at 2018-01-09T20:45
at 2018-01-09T20:45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1-10T08:05
at 2018-01-10T08:05

By Madame
at 2018-01-15T07:50
at 2018-01-15T07:50

By Ingrid
at 2018-01-16T21:13
at 2018-01-16T21:13

By Caitlin
at 2018-01-20T08:05
at 2018-01-20T08:05

By James
at 2018-01-21T10:34
at 2018-01-21T10:34

By Valerie
at 2018-01-22T05:50
at 2018-01-22T05:50

By Steve
at 2018-01-25T16:13
at 2018-01-25T16:13

By Donna
at 2018-01-26T12:06
at 2018-01-26T12:06

By Regina
at 2018-01-30T06:39
at 2018-01-30T06:39

By Steve
at 2018-02-03T22:24
at 2018-02-03T22:24

By Enid
at 2018-02-06T18:18
at 2018-02-06T18:18

By Delia
at 2018-02-06T20:39
at 2018-02-06T20:39

By Heather
at 2018-02-10T11:28
at 2018-02-10T11:28

By Sandy
at 2018-02-13T07:22
at 2018-02-13T07:22

By Ida
at 2018-02-15T13:52
at 2018-02-15T13:52

By Lydia
at 2018-02-16T13:03
at 2018-02-16T13:03

By Candice
at 2018-02-21T03:48
at 2018-02-21T03:48

By Sandy
at 2018-02-22T04:22
at 2018-02-22T04:22

By Linda
at 2018-02-26T10:37
at 2018-02-26T10:37

By Jack
at 2018-02-26T20:24
at 2018-02-26T20:24

By Lily
at 2018-02-28T15:36
at 2018-02-28T15:36

By Victoria
at 2018-03-01T00:33
at 2018-03-01T00:33

By Margaret
at 2018-03-04T05:20
at 2018-03-04T05:20

By Damian
at 2018-03-04T14:22
at 2018-03-04T14:22

By Iris
at 2018-03-09T07:37
at 2018-03-09T07:37

By Jacob
at 2018-03-11T18:51
at 2018-03-11T18:51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3-12T11:24
at 2018-03-12T11:24

By George
at 2018-03-12T14:02
at 2018-03-12T14:02
Related Posts
Penny Hardaway: Kawhi不是超級巨星

By Iris
at 2017-08-14T15:19
at 2017-08-14T15:19
虎父無犬子!12歲小詹姆斯與熱火球星上演

By Enid
at 2017-08-14T14:25
at 2017-08-14T14:25
Rose現在心裡面在想什麼?

By Delia
at 2017-08-14T14:17
at 2017-08-14T14:17
Wade向2K工作人員索要自己2K能力值

By David
at 2017-08-14T14:09
at 2017-08-14T14:09
Penny Hardaway: Kawhi不是超級巨星

By David
at 2017-08-14T13:44
at 2017-08-14T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