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桿要一次買到位嗎?! - 高爾夫球

By Quanna
at 2011-09-07T01:16
at 2011-09-07T01:16
Table of Contents
我一開始,約兩年前是上網買一套 2手的鐵桿
Callaway BB(Big Birtha)當初大概5000左右,覺得狀況還算不錯的了
#3 #4 #5 #6 #7 #8 #9 #P #S,一開始有教練教,練三四個月,
到3鐵架Tee大致都可以打到球,後來開始練木桿。
在我練到 #5差不多打得到球之後,就跑去打小九洞
開始真正體會到高爾夫的樂趣。
我當初買的二手桿還有附 Odyssey的 Putter 跟
Callaway的1W,3W,5W
但我後來覺得舊球桿的木桿太難打了
不過還是一樣一直練,但還是很沒有信心
第一次下場打18洞,我還是不會用BB的木桿開球
用三鐵開。
然後我跑去買了一把五千多的Maruman 的Driver
覺得比舊球桿好打很多,那時不太懂,老闆娘推薦的
是R 桿身。當初在網路上逛好久,也不知道什麼桿子適合自己
就跑去問老闆娘,然後請他推薦比較便宜的Driver
後來我在練習場把P 桿弄丟了,開始買wedge,用48度代替P
有一陣子天天在看用品看桿子,想說要買齊 48/52/56/60
因為S 差不多是56,我就買了60度,第一次打出Back Spin
覺得,挖炒,高爾夫還可以打拉桿喔!
有一次在桃園球場用球友的 Hybrid在一個
170 Yard Par 3洞輕鬆的on上Green,我覺得我需要一把小雞腿
所以過幾天我的球袋又多了一支球桿
然後就用這樣的裝備一路打了一年的18洞,
前些日子剛好試了今年的Taylor Made 白頭Burner,SR桿身
我開始感到不妙,是該換Driver了。
所以這些日子,我試了不下十支的Driver,各大廠牌
但不管是什麼品牌,我覺得桿身都回不去R 了,
我已經習慣SR,甚至S 的桿身,我現在努力的在試各品牌的Driver,
因為我想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
我有時候去練習場或下場,是帶兩支Driver去試的
沒多久前因緣際會在意高高爾夫看見了兩把球友託售的
Tarlor Made R7的3W與5W,一試之下覺得很順手,
剛好補足我桿待的不足,所以就一起帶走了。
上個月月底,我跟金鷹高爾夫借了一把 Odyssey的
2-ball Back Stryke去打十八洞,好不容易破百了,
所以我跟金鷹高爾夫買下了這把推桿做紀念。
接下來我想換的是Driver,我鎖定的是Cobra 白色S3
以及我想將鐵桿組換成Titleist的MB刀背系列,
不過我沒把握可以把刀背打好,所以我還是會把Callaway BB留在身邊
不好意思說了那麼多,主要想給你的建議是,
花幾千元買一套 2手的鐵桿吧,花一兩萬去找一個好的教練
桿子是跟著人一起在Level UP的
有空來天母找我打Screen Golf唷
--
Tags:
高爾夫球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1-09-10T18:22
at 2011-09-10T18:22

By Skylar Davis
at 2011-09-11T01:30
at 2011-09-11T01:30

By Franklin
at 2011-09-13T23:52
at 2011-09-13T23:52

By Olga
at 2011-09-14T23:47
at 2011-09-14T23:47

By Anonymous
at 2011-09-17T18:08
at 2011-09-17T18:08

By Charlie
at 2011-09-21T10:17
at 2011-09-21T10:17

By Franklin
at 2011-09-25T00:46
at 2011-09-25T00:46

By David
at 2011-09-27T00:11
at 2011-09-27T00:11

By Ula
at 2011-09-28T11:56
at 2011-09-28T11:56
Related Posts
球桿要一次買到位嗎?!

By Hamiltion
at 2011-09-06T09:49
at 2011-09-06T09:49
又是三桿逆轉勝,碧陽再舉歐洲名人賽冠軍盃!

By Charlotte
at 2011-09-06T09:26
at 2011-09-06T09:26
球桿要一次買到位嗎?!

By Victoria
at 2011-09-06T00:36
at 2011-09-06T00:36
LPGA台灣站看球的問題

By Connor
at 2011-09-05T14:25
at 2011-09-05T14:25
歐巡賽/跟年輕人比勇 老將連兩週奪冠

By Megan
at 2011-09-05T11:31
at 2011-09-05T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