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狂飆皓656 - 桌球

By Jake
at 2010-12-01T18:13
at 2010-12-01T18:13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早就想嘗試看看狂飆皓系列的中直了
但有鑑於 有機時代的狂飆皓似乎定位較低端 怕品質不穩定
此外就是有測試過學弟的狂飆皓 上台率很高 但力道總欠了幾分
656的結構我沒仔細去查資料 大概是koto-雲杉-ayous的五層結構
比較起有機版的狂飆皓 厚度從5.8mm增加到6.0mm
但整體性能的放大 我想不是單純增厚就可以達到的
選材上從價格來看 也該是被定位成高端器材的特選木料
切入正題 因為自己很喜歡YEO 所以許多性能上的對比都會參考YEO
承襲了有機狂飆皓的手感 656也是支外硬內軟的球拍 不同於狂飆王的外軟內硬
整體的形變感非常強烈 如同馬碳一般 拉球時對力量有放大的效應
卻又不若馬碳碳層的突兀感 656的吞吐層次相當明顯 穩穩吸入 如彈簧般地送出
比起YEO 上台率依舊是相當高 容錯性也很高
如果說Hexer+是膠皮中屬於腦殘的好打 我想656也是球拍中的同類
就我自己操作的感覺 YEO拉的球是衝而賊 656就是重而轉 是非常穩定的弧圈拍
656的指向性相當好 換個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拉球的落點好控制
這是因為形變較強 底板的持球時間較長的關係 同樣地 對拉也較不容易噴掉
#補充說明(2011/3/5):
或許當初發文的時候太過倉促 仔細回想了一下 說外硬內軟似乎有失偏頗
其實656手感還滿中庸的 內外的硬度比較協調
也就是 舊狂皓外硬內軟的硬度差異被縮小了
總覺得大芯是相當有"彈性"的ayous 形變後回彈的力量很強
小球的部分 回到上段所說的外硬內軟 內層到多軟我不知道 外層肯定沒胡桃硬
所以擺短控制的手感非常好 當然 相對的缺點就是撥挑威力較弱
但 回歸到選手本身的技術風格 656的特長就在兩面穩定而質量厚重的弧圈
於此不得不誇讚一下656的橫打了 容錯性與質量皆高
無論是撞帶磨的無腦必殺式拉法 或者基本功紮實的高磨擦弧圈 使用起來都得心應手
YEO的橫打威力大是大 但對基本動作的要求比較精準 球點不準球威就弱
附帶提一下推擋 我想多數台灣的中直球友還是無可避免地會使用這項技術
畢竟即使在中直的發源地 大陸的選手能夠將全橫打在世界級場合發揮的 也只有王皓
656的推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弱 雖然這樣的五夾配置在硬挺度上一定會較低
但木料本身的彈性夠好 所以如果能夠適應吞吐之後 較延遲的出球時間
其實借力推出來的速度也不差 當然還是不比YEO 尤其主動發力推的性能更差
但比起其他相似的傳統五夾弧圈結構 656的力量已經加強了不少
握柄的部分 厚度介於日版YEO和行貨YEO之間 操作起來還算靈活
行貨YEO的柄就有點偏厚 類似Stiga的風格 拍形要轉換的時候就比較遲鈍些
拍型的話 656和行貨YEO就幾乎一樣了 只是656略長1~2mm
來個總結吧 相持多 橫打使用比例高 推擋用於過渡的選手 656強推!!!
--
桌球: Bty 蔣澎龍(本人曾使用) + Bryce Max
撞球: Chris Nitti 2004(40) + Elk Master
--
但有鑑於 有機時代的狂飆皓似乎定位較低端 怕品質不穩定
此外就是有測試過學弟的狂飆皓 上台率很高 但力道總欠了幾分
656的結構我沒仔細去查資料 大概是koto-雲杉-ayous的五層結構
比較起有機版的狂飆皓 厚度從5.8mm增加到6.0mm
但整體性能的放大 我想不是單純增厚就可以達到的
選材上從價格來看 也該是被定位成高端器材的特選木料
切入正題 因為自己很喜歡YEO 所以許多性能上的對比都會參考YEO
承襲了有機狂飆皓的手感 656也是支外硬內軟的球拍 不同於狂飆王的外軟內硬
整體的形變感非常強烈 如同馬碳一般 拉球時對力量有放大的效應
卻又不若馬碳碳層的突兀感 656的吞吐層次相當明顯 穩穩吸入 如彈簧般地送出
比起YEO 上台率依舊是相當高 容錯性也很高
如果說Hexer+是膠皮中屬於腦殘的好打 我想656也是球拍中的同類
就我自己操作的感覺 YEO拉的球是衝而賊 656就是重而轉 是非常穩定的弧圈拍
656的指向性相當好 換個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拉球的落點好控制
這是因為形變較強 底板的持球時間較長的關係 同樣地 對拉也較不容易噴掉
#補充說明(2011/3/5):
或許當初發文的時候太過倉促 仔細回想了一下 說外硬內軟似乎有失偏頗
其實656手感還滿中庸的 內外的硬度比較協調
也就是 舊狂皓外硬內軟的硬度差異被縮小了
總覺得大芯是相當有"彈性"的ayous 形變後回彈的力量很強
小球的部分 回到上段所說的外硬內軟 內層到多軟我不知道 外層肯定沒胡桃硬
所以擺短控制的手感非常好 當然 相對的缺點就是撥挑威力較弱
但 回歸到選手本身的技術風格 656的特長就在兩面穩定而質量厚重的弧圈
於此不得不誇讚一下656的橫打了 容錯性與質量皆高
無論是撞帶磨的無腦必殺式拉法 或者基本功紮實的高磨擦弧圈 使用起來都得心應手
YEO的橫打威力大是大 但對基本動作的要求比較精準 球點不準球威就弱
附帶提一下推擋 我想多數台灣的中直球友還是無可避免地會使用這項技術
畢竟即使在中直的發源地 大陸的選手能夠將全橫打在世界級場合發揮的 也只有王皓
656的推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弱 雖然這樣的五夾配置在硬挺度上一定會較低
但木料本身的彈性夠好 所以如果能夠適應吞吐之後 較延遲的出球時間
其實借力推出來的速度也不差 當然還是不比YEO 尤其主動發力推的性能更差
但比起其他相似的傳統五夾弧圈結構 656的力量已經加強了不少
握柄的部分 厚度介於日版YEO和行貨YEO之間 操作起來還算靈活
行貨YEO的柄就有點偏厚 類似Stiga的風格 拍形要轉換的時候就比較遲鈍些
拍型的話 656和行貨YEO就幾乎一樣了 只是656略長1~2mm
來個總結吧 相持多 橫打使用比例高 推擋用於過渡的選手 656強推!!!
--
桌球: Bty 蔣澎龍(本人曾使用) + Bryce Max
撞球: Chris Nitti 2004(40) + Elk Master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10-12-04T18:21
at 2010-12-04T18:21

By Agnes
at 2010-12-08T11:58
at 2010-12-08T11:58

By Lily
at 2010-12-11T20:35
at 2010-12-11T20:35

By Linda
at 2010-12-12T01:34
at 2010-12-12T01:34

By Daph Bay
at 2010-12-12T08:22
at 2010-12-12T08:22

By Gilbert
at 2010-12-15T22:35
at 2010-12-15T22:35

By Regina
at 2010-12-16T03:02
at 2010-12-16T03:02

By Irma
at 2010-12-18T21:34
at 2010-12-18T21:34

By Oscar
at 2010-12-21T05:06
at 2010-12-21T05:06

By Madame
at 2010-12-21T14:37
at 2010-12-21T14:37

By Isabella
at 2010-12-25T22:18
at 2010-12-25T22:18

By Robert
at 2010-12-30T08:39
at 2010-12-30T08:39

By Yuri
at 2011-01-03T07:57
at 2011-01-03T07:57

By Catherine
at 2011-01-06T10:56
at 2011-01-06T10:56

By Kelly
at 2011-01-07T18:37
at 2011-01-07T18:37

By Hardy
at 2011-01-12T14:50
at 2011-01-12T14:50

By Ursula
at 2011-01-16T17:05
at 2011-01-16T17:05

By Brianna
at 2011-01-17T00:05
at 2011-01-17T00:05
Related Posts
請問一下市售的天極三21號海綿,海綿的顏色

By Isla
at 2010-12-01T17:40
at 2010-12-01T17:40
想買 狂飆王655

By Agatha
at 2010-12-01T04:26
at 2010-12-01T04:26
大眾盃VolkswagenCup

By Joe
at 2010-12-01T02:08
at 2010-12-01T02:08
系隊教球

By Christine
at 2010-12-01T00:23
at 2010-12-01T00:23
請問高中職哪個學校有體育班(尤其是桌球方面的)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12-01T00:00
at 2010-12-01T00:00
已更新項目:
月費 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