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承認投手變強? 換球後「熙」望你懂 - 棒球新聞

By Rae
at 2021-03-29T07:03
at 2021-03-29T07:03
Table of Contents
https://udn.com/news/story/7001/5350090
2021-03-29 07:00 聯合新聞網 / Ramos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3/19/realtime/11907170.jpg
中華職棒本季開打至今,超高比分與大局逐漸消失,少了過往的全壘大戰,卻多了投
手戰與美技較量,節奏變得更為緊湊,比賽不再歹戲拖棚,讓球迷看得過癮。聯合報
系資料照片
不知道有沒有球迷有同樣看法,那就是今年中華職棒比賽變好看了,少了全壘打滿天
飛的打擊大戰,更多投手壓制的場面,野手頻上演美技守備,這都要拜比賽用球係數
調降之賜,球不彈,讓比賽更具可看性,投打數據更合理。
去年上半季中職比賽用球係數高達0.574,全聯盟防禦率5.75,其中洋投防禦率5.30
,本土投手防禦率6.06,打了120場出現327轟,平均每場比賽出現2.73轟,全聯盟打
擊率0.308、長打率0.489,場均得分12.8分。
有球界人士認為,比賽用球彈不彈並不會影響全壘打和投打數據太多,即使有影響,
那也只是些微差距,然而數據真的會說話,彈力球和不彈球不但會徹底改變比賽型態
,而且會讓許多選手的投打數據失真,讓「水槍」誤以為自己是「重砲」,讓「強投
」誤解自己是「軟投」。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10/13/1/8737742.jpg
像悍將左投陳仕朋這樣的年輕好手,在去年球季雖然失分偏高,但其實仍是非常優異
的投手,今年球季的數據應該會越來越好看。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今年為例好了,比賽用球恢復係數降至0.555,球的縫線高度多了0.05公分,這兩
個因素都會影響擊球飛行距離,與國際接軌,也與日本職棒和韓國職棒比賽用球規格
相近,各項數據才客觀並具參考價值。
至昨賽後為止,本季打了24場,全聯盟防禦率3.72,其中洋投防禦率僅2.33,土投防
禦率也降到4.56,24戰出現28轟,平均每場比賽出現1.17轟,全壘打產量呈雪崩式下
滑,全聯盟打擊率0.261、長打率0.374,場均得分8.6分。
所以說球彈不彈會不會有影響?當然會,而且影響劇烈,別忘了,這還只是將係數調
降至0.555,如果降至合格範圍數值的極端,也就是0.540,全壘打又更難轟,投手會
「更強」,這也可說明,過去中職將用球係數合格範圍訂在0.540至0.580是多麼不合
理的事,現在的標準0.540至0.560才是合理的。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2/23/1/11756708.jpg
從結果來看,比賽用球的恢復係數對比賽的內容影響是非常的大。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15年起中職開始用彈力球,2016年用球係數高達0.576,單季出現3名「四割男」寫
下世界紀錄,弔詭的是,這麼瘋狂的數據,竟然沒有大聯盟球隊來挖角,只是被外界
當作趣聞來看。
過去幾年中職超狂打擊聯盟名聞遐邇,也開始出現質疑這些打擊數據「不純」的聲浪
,球員聽在耳裡當然不是滋味,林智勝就說:「為何不承認打者變強?」王柏融也說
:「為何不認同打者進步?」如今投手防禦率大幅下修,打者開轟難上加難,是不是
該有人跳出來喊說:「為何不承認投手變強?」
彈力球亂象叢生,常出現打者揮擊僅切到球棒,球就飛出牆外形成全壘打,或是擊出
內野滾地球,球強勁到內野手根本來不及反應,連守備的機會都沒有。前桃猿洋投泰
霸形容:「我在世界多國職棒打滾,從沒看過像中職這樣,球飛的像子彈一樣快。」
https://uc.udn.com.tw/photo/2016/07/24/1/2410779.jpg
前桃猿隊洋投泰霸有過美職和韓職經歷,竟被中職2016年恐怖打擊景象給嚇到。聯合
報系資料照片
彈力球亂象還包括球員談薪,打者普遍加薪,一線打者繳出超華麗數據,拿到月薪50
萬元以上的待遇非難事,也有投手防禦率破7還獲得大幅加薪,防禦率破5加薪者也大
有人在,也讓各隊團隊薪資逐年飆漲。
彈力球讓職棒球員更重視打擊,忽略守備、跑壘、短打、戰術執行的重要性,造成比
賽可看性大幅降低,並不會因為全壘打滿天飛就覺得好看,也可能造成基層小球員只
想練打擊,優秀人才比較不願意練投手的潛在危機。
今年換成「正常球」後,本土投手紛紛冒出頭,也讓味全龍20歲年少強投徐若熙,能
在對投手相對友善的環境出賽中成長,成就「熙」有王牌;如果還在用彈力球,他恐
怕沒有太多好日子可過了,以他第2度登板先發對樂天桃猿之戰來看,如果還在用彈
力球,第4局面對林泓育、郭嚴文,被掃出的兩支中外野深遠飛球,很可能形成長打
甚至全壘打,比賽結果將全面改寫。
徐若熙、古林睿煬、曾峻岳、王奕凱、王志煊等年少強投竄出,確實讓球迷驚豔,也
讓大家看到中職迥異於過去幾年的比賽型態,投手戰並不會不好看,美技守備、小球
戰術有時候比全壘打大戰更具可看性,這也會讓基層棒球更重視投、守、跑、短打的
訓練,優秀人才更願意當投手。
中職決定降低用球係數,縫線高度提高,與國際接軌,這是非常令人激賞且認同的決
定,這個決定影響層面廣且深,希望未來不要再輕易更動用球係數和規格。
--
楊柳蒹葭覆水濱,徘徊南望倚闌頻;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
嵐積遠山秋氣象,月生高閣夜精神;驚飛一陣鳧鷲起,蓬葉舟中把釣人。
——【宋】釋志文《西閣・在孤山》
--
2021-03-29 07:00 聯合新聞網 / Ramos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3/19/realtime/11907170.jpg

手戰與美技較量,節奏變得更為緊湊,比賽不再歹戲拖棚,讓球迷看得過癮。聯合報
系資料照片
不知道有沒有球迷有同樣看法,那就是今年中華職棒比賽變好看了,少了全壘打滿天
飛的打擊大戰,更多投手壓制的場面,野手頻上演美技守備,這都要拜比賽用球係數
調降之賜,球不彈,讓比賽更具可看性,投打數據更合理。
去年上半季中職比賽用球係數高達0.574,全聯盟防禦率5.75,其中洋投防禦率5.30
,本土投手防禦率6.06,打了120場出現327轟,平均每場比賽出現2.73轟,全聯盟打
擊率0.308、長打率0.489,場均得分12.8分。
有球界人士認為,比賽用球彈不彈並不會影響全壘打和投打數據太多,即使有影響,
那也只是些微差距,然而數據真的會說話,彈力球和不彈球不但會徹底改變比賽型態
,而且會讓許多選手的投打數據失真,讓「水槍」誤以為自己是「重砲」,讓「強投
」誤解自己是「軟投」。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10/13/1/8737742.jpg

的投手,今年球季的數據應該會越來越好看。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今年為例好了,比賽用球恢復係數降至0.555,球的縫線高度多了0.05公分,這兩
個因素都會影響擊球飛行距離,與國際接軌,也與日本職棒和韓國職棒比賽用球規格
相近,各項數據才客觀並具參考價值。
至昨賽後為止,本季打了24場,全聯盟防禦率3.72,其中洋投防禦率僅2.33,土投防
禦率也降到4.56,24戰出現28轟,平均每場比賽出現1.17轟,全壘打產量呈雪崩式下
滑,全聯盟打擊率0.261、長打率0.374,場均得分8.6分。
所以說球彈不彈會不會有影響?當然會,而且影響劇烈,別忘了,這還只是將係數調
降至0.555,如果降至合格範圍數值的極端,也就是0.540,全壘打又更難轟,投手會
「更強」,這也可說明,過去中職將用球係數合格範圍訂在0.540至0.580是多麼不合
理的事,現在的標準0.540至0.560才是合理的。
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2/23/1/11756708.jpg

2015年起中職開始用彈力球,2016年用球係數高達0.576,單季出現3名「四割男」寫
下世界紀錄,弔詭的是,這麼瘋狂的數據,竟然沒有大聯盟球隊來挖角,只是被外界
當作趣聞來看。
過去幾年中職超狂打擊聯盟名聞遐邇,也開始出現質疑這些打擊數據「不純」的聲浪
,球員聽在耳裡當然不是滋味,林智勝就說:「為何不承認打者變強?」王柏融也說
:「為何不認同打者進步?」如今投手防禦率大幅下修,打者開轟難上加難,是不是
該有人跳出來喊說:「為何不承認投手變強?」
彈力球亂象叢生,常出現打者揮擊僅切到球棒,球就飛出牆外形成全壘打,或是擊出
內野滾地球,球強勁到內野手根本來不及反應,連守備的機會都沒有。前桃猿洋投泰
霸形容:「我在世界多國職棒打滾,從沒看過像中職這樣,球飛的像子彈一樣快。」
https://uc.udn.com.tw/photo/2016/07/24/1/2410779.jpg

報系資料照片
彈力球亂象還包括球員談薪,打者普遍加薪,一線打者繳出超華麗數據,拿到月薪50
萬元以上的待遇非難事,也有投手防禦率破7還獲得大幅加薪,防禦率破5加薪者也大
有人在,也讓各隊團隊薪資逐年飆漲。
彈力球讓職棒球員更重視打擊,忽略守備、跑壘、短打、戰術執行的重要性,造成比
賽可看性大幅降低,並不會因為全壘打滿天飛就覺得好看,也可能造成基層小球員只
想練打擊,優秀人才比較不願意練投手的潛在危機。
今年換成「正常球」後,本土投手紛紛冒出頭,也讓味全龍20歲年少強投徐若熙,能
在對投手相對友善的環境出賽中成長,成就「熙」有王牌;如果還在用彈力球,他恐
怕沒有太多好日子可過了,以他第2度登板先發對樂天桃猿之戰來看,如果還在用彈
力球,第4局面對林泓育、郭嚴文,被掃出的兩支中外野深遠飛球,很可能形成長打
甚至全壘打,比賽結果將全面改寫。
徐若熙、古林睿煬、曾峻岳、王奕凱、王志煊等年少強投竄出,確實讓球迷驚豔,也
讓大家看到中職迥異於過去幾年的比賽型態,投手戰並不會不好看,美技守備、小球
戰術有時候比全壘打大戰更具可看性,這也會讓基層棒球更重視投、守、跑、短打的
訓練,優秀人才更願意當投手。
中職決定降低用球係數,縫線高度提高,與國際接軌,這是非常令人激賞且認同的決
定,這個決定影響層面廣且深,希望未來不要再輕易更動用球係數和規格。
--
楊柳蒹葭覆水濱,徘徊南望倚闌頻;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
嵐積遠山秋氣象,月生高閣夜精神;驚飛一陣鳧鷲起,蓬葉舟中把釣人。
——【宋】釋志文《西閣・在孤山》
--
Tags:
新聞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火腿全本土開季 不怕少洋砲 、就怕沒洋投

By Harry
at 2021-03-29T07:01
at 2021-03-29T07:01
王維中歸隊再延 最快4月11日對悍將

By Sarah
at 2021-03-29T06:59
at 2021-03-29T06:59
兄弟檔落難 廖任磊、廖乙忠同日吞敗

By Delia
at 2021-03-29T06:58
at 2021-03-29T06:58
徐若熙生涯前3戰26K 破郭李建夫紀錄

By Thomas
at 2021-03-29T06:57
at 2021-03-29T06:57
濃霧中還能美技接殺 詹智堯:靠直覺

By Rosalind
at 2021-03-29T06:35
at 2021-03-29T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