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摔角王中的一個詞kayfabe - 摔角 Wrestle

By Catherine
at 2007-07-21T13:22
at 2007-07-21T13:22
Table of Contents
http://0rz.tw/2f2R8
請理性討論
1.專指在摔角界中不能說且屬於禁忌與不成文規定的(摔角美學)黑話,以下詳述。
2.佐山聰的著作。在此書出版當時沒多少摔角相關人士提過上述事項,
因此在摔角迷間引起話題。
kayfabe是為了讓職業摔角比賽的表演方式能夠成立所必須遵守的禁忌及不成文規定。
據說kayfabe這個詞的來源是將「be fake」顛倒過後而來的。
kayfabe代表實例
5秒規則
在裁判數到5秒前都不算犯規。
但這代表的是「在讀秒內都沒事」,在讀秒期間內使用凶器也算是摔角本色。
觸繩
受招者觸繩後施招者仍不放手並不馬上判犯規,而是使用5秒規則。
只要在受招者觸繩時就鬆手然後再出招、在裁判讀秒時把受招者拖回擂臺中央、
解除讀秒的狀況下比賽都得以繼續進行。總之在受招者觸繩時繼續施招才會被讀秒。
基本上擂臺內只有裁判握有比賽的生殺大權。
因此只要裁判沒看到不管犯規犯得再大都不會被追究。讀秒的速度也是看裁判心情。
為構築出讓觀眾們看得爽的比賽,比賽時要把選手、裁判、觀眾都捲入其中才會有看頭。
選手跑到擂臺外若在各聯盟所規定的時間裡沒回到場內就算出局敗北。
場外秒數依各團體規則有所變化。
通常是20秒,也會出現當兩者都跌到場外時沒有進行讀秒、讀秒間隔拉長等情況。
除了防守交換,不然大多都不會抗拒對方的招式。
選手們不會使出讓對方負傷、攸關生死的危險的招式。
據說摔角手都有看起來是以80%的力量揮拳打向對手臉部,
但實際上在打到前就停了下來的必備技能。
雖然明明沒被打到卻倒地、只是擦過去而以卻表現得很痛都是很常見的,
但讓觀眾發現到這一點的選手就不算是會打摔角,會遭到批評。
拿下三秒壓制勝利,或判斷對手體力耗盡時壓制在上方獲勝的選手就會自動採取起身向觀
眾打招呼、靠近對手的臉大罵一頓等行為。在賽中因腦震盪或是昏迷的情況則會不擇手段
(和裁判或助手群爭論)為了繼續比賽而拖延時間。這時倒地讀秒便會終止。選手在場外
昏迷時則停止場外讀秒。
摔角的關節技和格鬥技不同點在於不會完全鎖死。
施招者會保持受招者能夠反制或是觸繩逃脫的狀態,
在比賽時會把力道放輕或是稍微幫受招者一把。施招者也可能自己把手放開。
當受招者被施招者丟向繩圈後便會以驚人的速度衝回來確實地吃下招式。
就算被丟向繩圈時力道很明顯不夠,受招者也會跑向繩圈再反彈。
選手流血時大多不是因為比賽中的意外,而是人為造成。
據說除選手以外的裁判和局外人會藏著刀片等器具在比賽中割傷選手易流血的部位。
主要在場外亂鬥時進行這些程序。
固定模式是沒有流血的一方回到場內以示威等方式吸引觀眾注意力。
選手們有時也會在護具或繃帶裡藏刀片,
但有時不甚也會割傷自己或出現在比賽中不可能受傷的部位卻受傷的情況。
選手偶而也會使用藏在擂臺下的血包,當受到攻擊從嘴巴噴血時就派得上用場。
施招者爬上角柱時受招者就會不動等著接招(也有可能躺著不動)。
發生一看就知道招式不可能命中的距離下的狀況時,
受招者也會在觀眾沒注意到的時候偷偷靠近角柱。
當施招者在站上角柱準備使出身體撲擊系的招式時,就會先想好是要壓中受招者、
或是故意拖時間讓受招者採取迴避動作等決定。
在施招者出招前會以動作提示受招者接下來要出的招式。
格鬥技型式的比賽則會以出招前數度擺動手部等動作來告知受招者攻擊模式。
這就能讓受招者知道要截下這記踢擊或是躲過這繼拳擊來進行反攻。
選手們都有必殺技或是得意招式。有些一流選手的代名詞就是這些招式。
近年來常見勝利者在比賽結束前使出大招式然後壓制,失敗者在一秒就掙脫壓制
顯示出不服輸的精神後勝利者再以必殺技了結對方。這樣便能保有並提升必殺技的價值。
也有會用凶器攻擊(手指虎、金屬製的棍子等)或是用咬人等犯規招式來當得意招式的
反派摔角手,這也顯示出摔角的獨創性。
施加攻擊的部位依原則而定,會針對受招者不常使用的身體部位進行攻擊。
一旦攻擊受招者的慣用側便會造成反擊遲緩拖慢比賽節奏。
使用踢擊時則相反。比如說當右撇子的兩位選手以中段踢互相駁火時會以右腳為軸,
左腳就會踢中對手的右半身。簡單來說就是踹向對手的右手和身體之間。
兩人用雙手互相鎖住比力氣時則會配合對方的前進而往後退,讓對手能順勢往前進。
聯盟戰的優勝者(隊)則是先在序盤連敗個2~3場,
之後再以「勢如破竹」的聲勢連勝,拿下優勝。
如此一來便能表現出優勝者(隊)的強悍。
另外能進入決勝戰卡司的選手(隊)通常在非聯盟戰的前哨戰中都會敗北。
這都是為了在比賽時能加上「復仇戰」的名目。
但也有可能在比賽中獲得全勝然後奪勝。(這段應該會是導火線,基本上這段是廢話 囧)
在日本的女摔常會發生這種現象,就是場邊助手會一起幫忙受招者接下場外飛撲技。
一對三的的場外飛撲要比一對一要來得安全,所以會盡可能的把場外助手都捲進其中。
對抗戰時對手常會受到助手群幫忙,藉由敵對團體選手介入比賽更能突顯出兩團體對立。
該團體的王者到其他團體參加大會前就會從王座上跌落下來。
這是為了避免萬一王者在其他團體戰敗,導致冠軍腰帶價值下滑所做出的處置。
認同kayfabe存在的判例
需要幫助
--
請理性討論
1.專指在摔角界中不能說且屬於禁忌與不成文規定的(摔角美學)黑話,以下詳述。
2.佐山聰的著作。在此書出版當時沒多少摔角相關人士提過上述事項,
因此在摔角迷間引起話題。
kayfabe是為了讓職業摔角比賽的表演方式能夠成立所必須遵守的禁忌及不成文規定。
據說kayfabe這個詞的來源是將「be fake」顛倒過後而來的。
kayfabe代表實例
5秒規則
在裁判數到5秒前都不算犯規。
但這代表的是「在讀秒內都沒事」,在讀秒期間內使用凶器也算是摔角本色。
觸繩
受招者觸繩後施招者仍不放手並不馬上判犯規,而是使用5秒規則。
只要在受招者觸繩時就鬆手然後再出招、在裁判讀秒時把受招者拖回擂臺中央、
解除讀秒的狀況下比賽都得以繼續進行。總之在受招者觸繩時繼續施招才會被讀秒。
基本上擂臺內只有裁判握有比賽的生殺大權。
因此只要裁判沒看到不管犯規犯得再大都不會被追究。讀秒的速度也是看裁判心情。
為構築出讓觀眾們看得爽的比賽,比賽時要把選手、裁判、觀眾都捲入其中才會有看頭。
選手跑到擂臺外若在各聯盟所規定的時間裡沒回到場內就算出局敗北。
場外秒數依各團體規則有所變化。
通常是20秒,也會出現當兩者都跌到場外時沒有進行讀秒、讀秒間隔拉長等情況。
除了防守交換,不然大多都不會抗拒對方的招式。
選手們不會使出讓對方負傷、攸關生死的危險的招式。
據說摔角手都有看起來是以80%的力量揮拳打向對手臉部,
但實際上在打到前就停了下來的必備技能。
雖然明明沒被打到卻倒地、只是擦過去而以卻表現得很痛都是很常見的,
但讓觀眾發現到這一點的選手就不算是會打摔角,會遭到批評。
拿下三秒壓制勝利,或判斷對手體力耗盡時壓制在上方獲勝的選手就會自動採取起身向觀
眾打招呼、靠近對手的臉大罵一頓等行為。在賽中因腦震盪或是昏迷的情況則會不擇手段
(和裁判或助手群爭論)為了繼續比賽而拖延時間。這時倒地讀秒便會終止。選手在場外
昏迷時則停止場外讀秒。
摔角的關節技和格鬥技不同點在於不會完全鎖死。
施招者會保持受招者能夠反制或是觸繩逃脫的狀態,
在比賽時會把力道放輕或是稍微幫受招者一把。施招者也可能自己把手放開。
當受招者被施招者丟向繩圈後便會以驚人的速度衝回來確實地吃下招式。
就算被丟向繩圈時力道很明顯不夠,受招者也會跑向繩圈再反彈。
選手流血時大多不是因為比賽中的意外,而是人為造成。
據說除選手以外的裁判和局外人會藏著刀片等器具在比賽中割傷選手易流血的部位。
主要在場外亂鬥時進行這些程序。
固定模式是沒有流血的一方回到場內以示威等方式吸引觀眾注意力。
選手們有時也會在護具或繃帶裡藏刀片,
但有時不甚也會割傷自己或出現在比賽中不可能受傷的部位卻受傷的情況。
選手偶而也會使用藏在擂臺下的血包,當受到攻擊從嘴巴噴血時就派得上用場。
施招者爬上角柱時受招者就會不動等著接招(也有可能躺著不動)。
發生一看就知道招式不可能命中的距離下的狀況時,
受招者也會在觀眾沒注意到的時候偷偷靠近角柱。
當施招者在站上角柱準備使出身體撲擊系的招式時,就會先想好是要壓中受招者、
或是故意拖時間讓受招者採取迴避動作等決定。
在施招者出招前會以動作提示受招者接下來要出的招式。
格鬥技型式的比賽則會以出招前數度擺動手部等動作來告知受招者攻擊模式。
這就能讓受招者知道要截下這記踢擊或是躲過這繼拳擊來進行反攻。
選手們都有必殺技或是得意招式。有些一流選手的代名詞就是這些招式。
近年來常見勝利者在比賽結束前使出大招式然後壓制,失敗者在一秒就掙脫壓制
顯示出不服輸的精神後勝利者再以必殺技了結對方。這樣便能保有並提升必殺技的價值。
也有會用凶器攻擊(手指虎、金屬製的棍子等)或是用咬人等犯規招式來當得意招式的
反派摔角手,這也顯示出摔角的獨創性。
施加攻擊的部位依原則而定,會針對受招者不常使用的身體部位進行攻擊。
一旦攻擊受招者的慣用側便會造成反擊遲緩拖慢比賽節奏。
使用踢擊時則相反。比如說當右撇子的兩位選手以中段踢互相駁火時會以右腳為軸,
左腳就會踢中對手的右半身。簡單來說就是踹向對手的右手和身體之間。
兩人用雙手互相鎖住比力氣時則會配合對方的前進而往後退,讓對手能順勢往前進。
聯盟戰的優勝者(隊)則是先在序盤連敗個2~3場,
之後再以「勢如破竹」的聲勢連勝,拿下優勝。
如此一來便能表現出優勝者(隊)的強悍。
另外能進入決勝戰卡司的選手(隊)通常在非聯盟戰的前哨戰中都會敗北。
這都是為了在比賽時能加上「復仇戰」的名目。
但也有可能在比賽中獲得全勝然後奪勝。(這段應該會是導火線,基本上這段是廢話 囧)
在日本的女摔常會發生這種現象,就是場邊助手會一起幫忙受招者接下場外飛撲技。
一對三的的場外飛撲要比一對一要來得安全,所以會盡可能的把場外助手都捲進其中。
對抗戰時對手常會受到助手群幫忙,藉由敵對團體選手介入比賽更能突顯出兩團體對立。
該團體的王者到其他團體參加大會前就會從王座上跌落下來。
這是為了避免萬一王者在其他團體戰敗,導致冠軍腰帶價值下滑所做出的處置。
認同kayfabe存在的判例
需要幫助
--
Tags:
摔角
All Comments

By Yedda
at 2007-07-23T11:19
at 2007-07-23T11:19

By Mia
at 2007-07-25T09:16
at 2007-07-25T09:16

By Ivy
at 2007-07-27T07:12
at 2007-07-27T07:12

By Queena
at 2007-07-29T05:09
at 2007-07-29T05:09

By Yuri
at 2007-07-31T03:06
at 2007-07-31T03:06
Related Posts
訪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旗長 不娶媳婦也要練摔跤

By Aaliyah
at 2007-07-21T01:15
at 2007-07-21T01:15
Re: 這星期的raw播ppv

By Mason
at 2007-07-20T12:58
at 2007-07-20T12:58
老片...川田vs佐佐木...全日新日交流戰

By Dora
at 2007-07-19T01:13
at 2007-07-19T01:13
小橋對今年內重返擂臺充滿強烈企圖

By William
at 2007-07-18T23:29
at 2007-07-18T23:29
ECW DVD 特價中..

By Catherine
at 2007-07-18T16:49
at 2007-07-18T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