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布頓獎金演變 - 網球 Tennis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9-07-16T17:03

Table of Contents

我曾經有整理過這個資料,不過好像是附屬再另外一邊文章內,主旨並非獎金。
溫布頓獎金表從 1968 年起開始整理,不過最重要的不是這張表,而是錢怎麼運用。
上一篇關於稅金的文章有人提到英國的比賽怎麼維持,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溫布頓控
制的。雖然都還是有找冠名商,但賽事主體仍由 LTA 控制。

比賽所得到的收入,剔除稅金後,LTA 將用在發展英國網球運動上。
2008/12 俱樂部與 LTA 達成共識將 90% 的利潤分給 LTA (直到 2053)。
透過分潤,AELTC 將獲得 LTA 原持有的 50% 的控股。
後續資金將從 2013 年起開始運用在各級英國網球比賽及其設施。
對於俱樂部來說,原本在 1934 年把那 50% 控股給了 LTA,重新獲得 100% 控制權。

那回到獎金了,上次有粗略的比較了一下,其實會覺得這有點雞生蛋跟蛋生雞的問題。
到底是獎金差異造成了明星選手不打雙打及混雙賽事,還是明星選手不打導致的?

比賽獎金及其收入運用
https://www.wimbledon.com/en_GB/about_wimbledon/prize_money_and_finance.html


最早給的資料是 1968 年,當時除了單打獎金比雙打多外,男女的獎金也是不一樣的。
這個狀況一直到黑人媽媽及姐姐持續抗議的情況下於 2006 年溫網最終妥協。

當時的男子單打冠軍獎金是兩千磅,雙打是八百磅,所以一個人可以領的錢大約是 5:1
單雙的概念。有趣的是,當年的女子單打跟雙打的比例其實相差無幾,是七百五十對五百
磅,相當於 3:1。混雙則因為男女本身失衡,比例有差 (男 11.25%/女 30%)。

當年男子單打比賽共 128 籤,Rod Laver 最終獲勝,女子單打比賽只有 96 籤,由 BJK
得冠,所以以籤表上來看有一些人少打一輪 (而最終少打一輪的種子選手挺進冠軍賽)。
當時男雙是 64 籤,女雙 48 籤,所以就是比單打少一輪。在雙打比單打不累的情況下,
加上又少一輪,其實獎金感覺沒有差到太多。不過那個時候打雙打要有獎金可是要從八強
才開始有,所以雙打的總獎金還是低於單打很多。

1971 則是唯一的一年雙打獎金減少的狀況,甚至比 1968 還少。

1968 2000 800 750 500 450
(20%) (37.5%) (33.3%) (11.25%/30%)
1971 3750 750 1800 450 375
(10%) (48%) (12.5%) (5%/10.4%)

獎金增漲幅度雖然單雙打越差越多,比例卻有升有降,像 1976 年起:

1976 12500 3000 10000 2400 2000
(12%) (80%) (12%) (8%/10%)
1977 15000 6000 13500 5200 3000
(40%) (90%) (19.3%) (10%/11.11%)

1982 年則是很特別的幾乎每項賽事獎金都接近翻倍 (混雙沒有):

1982 41667 16666 37500 14450 6750
(20%) (90%) (19.3%) (8%/9%)
1984 100K 40000 90000 34700 18000
(20%) (90%) (19.3%) (9%/10%)

那雙打獎金大約是單打 1/5 這個模式其實維持了很久,一直到了兩千年後才開始越差越
多。舉例男雙從 2000 年的 20.48% 一路往下,甚至有幾年獎金根本沒有調整。

20.5% > 20% > 18.3% > 17.8% > 17.3% > 16.8% > 15.9% > 15.3% > 13.5% > 12%
↑2007 起男女獎金一樣

男女雙還好,只有幾年沒有調整。混雙更慘,兩千年後沒調整反而是常態。



2001 87000 (8.7%/9.4%)
2002-03 88500
2004-07 90000
2008-13 92000
2014 96000 (2.7%)
2015-17 100K
2018 110K (2.4%)
2019 116K (2.5%)

過去最慘的 1971 年混雙都還有 5% 單打的獎金,但到了 2010 年後,連 3% 都沒了。
雙打還勉強有 11.5%,至少怎樣都有 1971 年的 10% 當墊背。

可想而知,參加混雙的陣容真的是不會有多好。不是單打提前出局的,就是雙打沒啥機會
到後輪次的選手,而這在溫網尤其嚴重。由於溫網大部分還是遵循傳統,雖然增加了第五
盤搶七,但男雙要五盤三勝,女雙跟混雙也是同樣要打到第三盤 12-12 才有搶七。所以
很多時候,不是只有單打大牌不來打雙打跟混雙,連雙打大牌也不打混雙了。

今年溫網要感謝一下 Andy Murray 成功炒起,不然應該也是沒太大星度。

我們看一下今年參賽名單,雙打部分,現時排名最高的單打選手有兼項雙打的部分:


男單 Guido Pella (24) - 第一輪中途退賽
Alex de Minaur (29)

女單 Ashleigh Barty (1) - 第三輪退賽
Aryna Sabalenka (11)

混雙部分,現時排名最高的單雙打選手有兼項雙打的部分,其中單打第一輪輸掉的不算:

男單 Nick Kyrgios (43) << 好像只有他一個,其他都不符合
Frances Tiafoe (38) - 第一輪出局
Benoit Paire (32) - 候補補進

女單 Serena Williams (10) << 感謝 Murray
謝淑薇 (29) << 感謝弟弟
Aryna Sabalenka (11) - 第一輪出局

男雙 Nicolas Mahut (6)
Bruno Soares (7)

女雙 Demi Schuurs (8)
張帥 (9)

--
Tags: 網球

All Comments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9-07-20T14:56
感謝整理,有趣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9-07-24T12:49
真的感謝黑人媽媽姐妹們爭取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9-07-28T10:41
再多,50%稅也是扣到臉綠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9-08-01T08:34
多的還不夠給英國政府啃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9-08-05T06:27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8-09T04:19
獎金英國政府扣多少稅?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9-08-13T02:12
商業賽事應該用收視率來評分 收視率高獎金就多一點,不然有女網的賽事跟本ue就飽了些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9-08-17T00:05
樓上可以爬文 看看女網收視如何
Tom avatar
By Tom
at 2019-08-20T21:5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RXHKE2K4o

費爸近年在大賽決賽贏不了喬科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9-07-16T13:06
費爸經歷低潮的2013年球季以後,從2014年開始換上大拍面的球拍,至2019年以來,其實 表現一直都不差。 以大滿貫來說,除了2018年以外(但有拿到冠軍),每一年大滿貫都可以至少晉級四強兩次 ,依舊很有競爭力。 以大師賽來說,除了2016年以外,每一年都可以至少晉級決賽兩次以上。 按理來說還是很有競 ...

現在的費爸跟巔峰費爸,哪個比較強?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9-07-16T12:52
貼上數據 巔峰期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參賽 17 15 17 16 19 15 冠軍 11 11 12 8 4 ...

溫網台灣兩冠紀錄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9-07-16T12:04
女雙 Womenand#39;s Doubles 3 謝淑薇/Strycova [TPE/CZE] (1/3) R64 d. Barthel/Knoll [GER/SUI] (63/52) 6-2 6-1 R32 d. Alexandrova/Golubic [R ...

小德談應對刁鑽觀眾考驗 救賽點靠強大內心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9-07-16T11:57
※ 引述《a9a99 (有個人來愛還是比較好)》之銘言: : 其實會出現這種情形並不是因為大家討厭喬柯維奇 : 而是大家比較偏愛費爸更多一點 : 費爸再不久就要38歲了,一直不斷刷新選手年齡上的天限 : 不管是費爸或是小威,都陪伴球迷走過很長的歲月 : 甚至很多人都像他們一樣從年輕看網球直 ...

關於Djokovic擊球點的問題?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9-07-16T11:56
如題 big3中費納的特色鮮明 其中有一項就是習慣擊球點的差異 Federer習慣半截擊搶攻 在球落地後上升到最高點前擊球 好處是節奏很快 可以讓對面對手來不及防禦或倉促接球 這對選手的反應手感和技巧很要求 也讓Federer常處於攻勢居多 Nadal習慣站底線後一段距離 在球落地上升至最高點下落後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