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臺灣畸形的獎金制度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Freda
at 2021-07-31T00:59
at 2021-07-31T00:5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88050488 (台灣巨砲陳江和)》之銘言:
: 這篇可能在這時機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是我必須要以自身專攻公共政策的專業來發表淺見
: ,提出臺灣目前運動環境的出路與改革方式。
: 直接破題:奧運獎牌高額獎金及終身月俸制度是個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 臺灣整體社會風氣對於運動員的期待就是「為國爭光」,老實說這樣子根本就是在情緒勒
: 索運動員,你從來不會聽到美國說誰誰誰拿金牌是美國之光吧,因為榮譽、利益、前途、
: 努力都是運動員自己爭取來的,他們能靠這項運動讓自己得到極高的商業價值,那就是一
: 種本事。
: 這就牽扯到大家對於運動的認知,但現今全世界的體育賽事都是以市場制為主,即增加表
: 演性、話題性來增加相關產業收入,這些收入包括轉播金、廣告費、周邊商品、運動用品
: 、門票等等的商業價值。
: 所以為什麼各大運動賽事都在積極的增加可看性,就是跟以往那種勝負為主的體育模式截
: 然不同了,而是想辦法捧出明星,想辦法維持競技平衡,想辦法製造話題,讓大家覺得看
: 比賽好像在看電影一樣刺激,好像在看一場秀,這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 先進國家的作法,絕對不會說你去拿牌政府給你高額獎金或是月退俸,假如發生在美國,
: 政府給柯比或給菲爾普斯一年幾十萬美金的月退俸,早就會被罵死了好嗎,他們選擇提供
: 良好的運動環境,讓企業去贊助去培養。
: 另外一種則是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就是這種,他們像是一間公司,我會給予你運動員薪水
: ,你運動員必須為國爭光,你奧運拿牌我也會給你績效獎金,但同時你的商業收入公司也
: 有份。
: 他們透過這套制度,使他們大量投入的資金得以回收,並且得以永續發展。
: 這個觀念很重要,另外一個發高額獎金國家的新加坡,他們是國企統包,財政比台灣健全
: 幾十倍,達到一定程度的均富,根本不用擔心資金能不能回收。
: 但是臺灣現在的作法就是政策買票,政府說我砸在運動產業一年幾百億,給選手一年幾百
: 萬,拿奧運獎金兩千萬什麼的,大家就不會靠北說政府對運動員待遇差,接著就會繼續加
: 碼,砸更多錢在裡面,大家就會覺得有進步了
: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錢怎麼回收?
: 這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刪減預算 運動環境劣化 砸錢
: +獎金提高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不小心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 有些人會說,奧運金牌本來就值得幾千萬啊,的確是值得啊,但是應該不是透過政府豢養
: ,而是其自己爭取應得的商業價值與聲量賺來的,臺灣人很奇怪,時常替強者擔心能不能
: 賺得到錢,成名之後這些獎金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小case,成功的運動員可以靠一百萬種方
: 法賺錢,同時他們也沒有義務把這些錢回饋給政府,而對政府財政而言,終身月退俸造成
: 的錢坑卻會排擠到整體的運動環境。
為什麼一定要想辦法回收獎金?
政府本身就不應該營利取向的
難道國家培育出運動員是為了賺錢?
有些政策本身就是賠錢來幫助民眾或特殊職業了
合作金庫養一堆運動員 是為了賺錢嗎?
: 當初軍公教18%就是這樣子,臺灣政府缺乏永續理財觀念,而當時的社會也覺得他們應得
: 的,結果現在要年金改革引起軒然大波,畢竟灑錢容易收回來難啊,現在這些選手年輕氣
: 壯,你覺得給他們獎金很合理,但五十年之後呢?這些運動員變老人坐輪椅了每個月還在
: 領幾十萬的月退俸,會不會到時候又被那時候的年輕人鬥成吸血鬼?這些真的都有可能發
: 生,尤其未來各位的勞保都有可能破產了。
你這講法也太奇怪了
每年一堆軍公教退休都吃不垮政府了
奧運四年一次 幾個能拿牌 是能吃垮政府一樣?
一個退休教師月領5萬多吧? 公務員應該也超過這數字
一個奧運銀牌月領3萬多
前者厲害還後者厲害
前者人數多還後者人數多?
我都覺得奧運銀牌領得比軍公教退休還少 不合理了
你還嫌多??
拿100面金牌 就算都終身俸 一年也才花了1.5億左右
你認為你有生之年 能看到台灣拿超過100面奧運金牌嗎?
你前面都說政府一年花幾百億了
你還怕政府花不到一億養終身奉的球員會有財政危機??
你說為了財政 要壓縮運動員的獎金
這講法你去講給路人聽 他得下去?
那乾脆把體育署經費砍到0 一年省100多億不是更好?
--
: 這篇可能在這時機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是我必須要以自身專攻公共政策的專業來發表淺見
: ,提出臺灣目前運動環境的出路與改革方式。
: 直接破題:奧運獎牌高額獎金及終身月俸制度是個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 臺灣整體社會風氣對於運動員的期待就是「為國爭光」,老實說這樣子根本就是在情緒勒
: 索運動員,你從來不會聽到美國說誰誰誰拿金牌是美國之光吧,因為榮譽、利益、前途、
: 努力都是運動員自己爭取來的,他們能靠這項運動讓自己得到極高的商業價值,那就是一
: 種本事。
: 這就牽扯到大家對於運動的認知,但現今全世界的體育賽事都是以市場制為主,即增加表
: 演性、話題性來增加相關產業收入,這些收入包括轉播金、廣告費、周邊商品、運動用品
: 、門票等等的商業價值。
: 所以為什麼各大運動賽事都在積極的增加可看性,就是跟以往那種勝負為主的體育模式截
: 然不同了,而是想辦法捧出明星,想辦法維持競技平衡,想辦法製造話題,讓大家覺得看
: 比賽好像在看電影一樣刺激,好像在看一場秀,這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 先進國家的作法,絕對不會說你去拿牌政府給你高額獎金或是月退俸,假如發生在美國,
: 政府給柯比或給菲爾普斯一年幾十萬美金的月退俸,早就會被罵死了好嗎,他們選擇提供
: 良好的運動環境,讓企業去贊助去培養。
: 另外一種則是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就是這種,他們像是一間公司,我會給予你運動員薪水
: ,你運動員必須為國爭光,你奧運拿牌我也會給你績效獎金,但同時你的商業收入公司也
: 有份。
: 他們透過這套制度,使他們大量投入的資金得以回收,並且得以永續發展。
: 這個觀念很重要,另外一個發高額獎金國家的新加坡,他們是國企統包,財政比台灣健全
: 幾十倍,達到一定程度的均富,根本不用擔心資金能不能回收。
: 但是臺灣現在的作法就是政策買票,政府說我砸在運動產業一年幾百億,給選手一年幾百
: 萬,拿奧運獎金兩千萬什麼的,大家就不會靠北說政府對運動員待遇差,接著就會繼續加
: 碼,砸更多錢在裡面,大家就會覺得有進步了
: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錢怎麼回收?
: 這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刪減預算 運動環境劣化 砸錢
: +獎金提高 運動環境好轉 奪牌數不小心增加 成本越來越高?
: 有些人會說,奧運金牌本來就值得幾千萬啊,的確是值得啊,但是應該不是透過政府豢養
: ,而是其自己爭取應得的商業價值與聲量賺來的,臺灣人很奇怪,時常替強者擔心能不能
: 賺得到錢,成名之後這些獎金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小case,成功的運動員可以靠一百萬種方
: 法賺錢,同時他們也沒有義務把這些錢回饋給政府,而對政府財政而言,終身月退俸造成
: 的錢坑卻會排擠到整體的運動環境。
為什麼一定要想辦法回收獎金?
政府本身就不應該營利取向的
難道國家培育出運動員是為了賺錢?
有些政策本身就是賠錢來幫助民眾或特殊職業了
合作金庫養一堆運動員 是為了賺錢嗎?
: 當初軍公教18%就是這樣子,臺灣政府缺乏永續理財觀念,而當時的社會也覺得他們應得
: 的,結果現在要年金改革引起軒然大波,畢竟灑錢容易收回來難啊,現在這些選手年輕氣
: 壯,你覺得給他們獎金很合理,但五十年之後呢?這些運動員變老人坐輪椅了每個月還在
: 領幾十萬的月退俸,會不會到時候又被那時候的年輕人鬥成吸血鬼?這些真的都有可能發
: 生,尤其未來各位的勞保都有可能破產了。
你這講法也太奇怪了
每年一堆軍公教退休都吃不垮政府了
奧運四年一次 幾個能拿牌 是能吃垮政府一樣?
一個退休教師月領5萬多吧? 公務員應該也超過這數字
一個奧運銀牌月領3萬多
前者厲害還後者厲害
前者人數多還後者人數多?
我都覺得奧運銀牌領得比軍公教退休還少 不合理了
你還嫌多??
拿100面金牌 就算都終身俸 一年也才花了1.5億左右
你認為你有生之年 能看到台灣拿超過100面奧運金牌嗎?
你前面都說政府一年花幾百億了
你還怕政府花不到一億養終身奉的球員會有財政危機??
你說為了財政 要壓縮運動員的獎金
這講法你去講給路人聽 他得下去?
那乾脆把體育署經費砍到0 一年省100多億不是更好?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By Jake
at 2021-08-01T14:11
at 2021-08-01T14:11

By Leila
at 2021-08-03T03:23
at 2021-08-03T03:23

By George
at 2021-08-04T16:35
at 2021-08-04T16:35

By William
at 2021-08-06T05:47
at 2021-08-06T05:47

By Caitlin
at 2021-08-07T18:59
at 2021-08-07T18:59

By James
at 2021-08-09T08:11
at 2021-08-09T08:11

By Zanna
at 2021-08-10T21:24
at 2021-08-10T21:24

By Iris
at 2021-08-12T10:36
at 2021-08-12T10:36

By Anonymous
at 2021-08-13T23:48
at 2021-08-13T23:4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8-15T13:00
at 2021-08-15T13:00

By Jacky
at 2021-08-17T02:12
at 2021-08-17T02:12

By Megan
at 2021-08-18T15:24
at 2021-08-18T15:24

By Madame
at 2021-08-20T04:36
at 2021-08-20T04:36

By Doris
at 2021-08-21T17:48
at 2021-08-21T17:48

By Hardy
at 2021-08-23T07:01
at 2021-08-23T07:01

By Gilbert
at 2021-08-24T20:13
at 2021-08-24T20:13

By Eden
at 2021-08-26T09:25
at 2021-08-26T09:25

By Ida
at 2021-08-27T22:37
at 2021-08-27T22:37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8-29T11:49
at 2021-08-29T11:49

By Megan
at 2021-08-31T01:01
at 2021-08-31T01:01

By Jake
at 2021-09-01T14:13
at 2021-09-01T14:13

By Megan
at 2021-09-03T03:26
at 2021-09-03T03:26

By Hazel
at 2021-09-04T16:38
at 2021-09-04T16:38

By Iris
at 2021-09-06T05:50
at 2021-09-06T05:50

By Victoria
at 2021-09-07T19:02
at 2021-09-07T19:02

By Zenobia
at 2021-09-09T08:14
at 2021-09-09T08:14

By Mason
at 2021-09-10T21:26
at 2021-09-10T21:2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9-12T10:38
at 2021-09-12T10:38

By Bethany
at 2021-09-13T23:50
at 2021-09-13T23:50

By John
at 2021-09-15T13:03
at 2021-09-15T13:03

By Isabella
at 2021-09-17T02:15
at 2021-09-17T02:15

By Oliver
at 2021-09-18T15:27
at 2021-09-18T15:27

By Hedwig
at 2021-09-20T04:39
at 2021-09-20T04:39

By Carol
at 2021-09-21T17:51
at 2021-09-21T17:51

By John
at 2021-09-23T07:03
at 2021-09-23T07:03

By Olga
at 2021-09-24T20:15
at 2021-09-24T20:15

By Candice
at 2021-09-26T09:28
at 2021-09-26T09:28

By Tracy
at 2021-09-27T22:40
at 2021-09-27T22:40

By Anthony
at 2021-09-29T11:52
at 2021-09-29T11:52

By Ida
at 2021-10-01T01:04
at 2021-10-01T01:04

By Oliver
at 2021-10-02T14:16
at 2021-10-02T14:16

By Zenobia
at 2021-10-04T03:28
at 2021-10-04T03:28

By Ivy
at 2021-10-05T16:40
at 2021-10-05T16:40

By Kristin
at 2021-10-07T05:52
at 2021-10-07T05:52

By Lily
at 2021-10-08T19:05
at 2021-10-08T19:05

By Eden
at 2021-10-10T08:17
at 2021-10-10T08:17

By Yedda
at 2021-10-11T21:29
at 2021-10-11T21:29

By Bethany
at 2021-10-13T10:41
at 2021-10-13T10:41

By Genevieve
at 2021-10-14T23:53
at 2021-10-14T23:53

By Rachel
at 2021-10-16T13:05
at 2021-10-16T13:05

By Daph Bay
at 2021-10-18T02:17
at 2021-10-18T02:17

By Suhail Hany
at 2021-10-19T15:30
at 2021-10-19T15:30

By Damian
at 2021-10-21T04:42
at 2021-10-21T04:42

By Jake
at 2021-10-22T17:54
at 2021-10-22T17:54

By Regina
at 2021-10-24T07:06
at 2021-10-24T07:06

By Cara
at 2021-10-25T20:18
at 2021-10-25T20:18

By Tracy
at 2021-10-27T09:30
at 2021-10-27T09:30

By Regina
at 2021-10-28T22:42
at 2021-10-28T22:42

By Candice
at 2021-10-30T11:54
at 2021-10-30T11:54

By Ida
at 2021-11-01T01:07
at 2021-11-01T01:07

By Anonymous
at 2021-11-02T14:19
at 2021-11-02T14:19

By Cara
at 2021-11-04T03:31
at 2021-11-04T03:31

By Puput
at 2021-11-05T16:43
at 2021-11-05T16:43
Related Posts
各位印象最深刻的奧運賽是哪一場???

By Jessica
at 2021-07-31T00:55
at 2021-07-31T00:55
**賽後專訪** 小戴、小林、麟洋、謝喜恩

By David
at 2021-07-31T00:54
at 2021-07-31T00:54
淺談臺灣獎金制度並沒問題

By Candice
at 2021-07-31T00:45
at 2021-07-31T00:45
業餘運動員是不是要一定要當聖人啊?

By Yuri
at 2021-07-31T00:39
at 2021-07-31T00:39
淺談臺灣畸形的獎金制度

By Eden
at 2021-07-31T00:37
at 2021-07-31T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