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排球賽事的要素 - 排球

By Carol
at 2012-03-14T01:10
at 2012-03-14T01:10
Table of Contents
作者:James Shiau
原文轉錄至:http://ppt.cc/LgEU
淺談排球賽事的要素
談到「排球賽事的要素」這個題目,首先要釐清這項賽事活動要服務的對象有哪些客群
,進而用「服務業」的心態來經營這項活動。
一般我們看到的是:賽事籌辦單位用「消化比賽」的思維來進行一項賽事活動。在這樣
的思維之下,主辦單位想的是:「要怎麼消化比賽」,而不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提供
給目標客群最可能的滿意程度」。
舉例來說:在台灣舉辦的大小排球賽事甚多,光就周末及假日所舉辦的排球賽事,2011
年就至少超過50場。這些賽事,針對的目標客群多半以離開校園的上班族為對象。然而
就提供的服務內容來看,大多不能稱得上是優質的比賽—因為,多半沒有考量到「目標
客群」要的是什麼。
從比較狹義的觀點來說:「目標客群」只包括參加比賽的人員;但就廣義的角度來看,
還應該包括「關心該項賽事」及「關心某些隊伍或選手」的潛在客群。這些客群對於一
項賽事在乎的是哪些因素?應該鮮少有賽事籌辦單位會做深入的探討與思考,更不用說
會積極主動地提供目標客群「前所未有」的服務。而這樣的輕心與不在意,經常讓許多
參賽選手「乘興參賽,敗興而歸」。
以下根據敝人曾參與、觀賞過之大小賽事,將排球賽事活動參與者可能關切的因素做一
個拋磚引玉的概述,希望能引起更多迴響,作為日後賽事籌辦者的參考。
一、 參賽的費用:有些隊伍會在意報名費用的多寡,但若能以稍高的報名費換取更
優質的服務與對待,反而是更值得的。舉例來說:花費兩天以上的時間來參與一項賽事
,「每一個」參賽者所花的費用可能就遠遠超過整隊的報名費用—特別是到外縣市參與
的賽事,光是「每個人」的住宿及交通,應該就超過報名費用。因此,如果報名費多花
個3、500元,可以換來更優質、貼心的服務(主動的通知、優良的裁判品質、考量周全的
賽事安排…等),敝人是覺得這些服務的價值遠超過那些多出來的報名費。
二、 比賽的定位:這項比賽的定位是什麼?純競技還是兼具推廣地方觀光?針對業
餘還是專業選手?一旦定位清楚以後,後續整個活動的安排都要依循這個宗旨。舉例來
說:如果一項活動賽事希望兼具推廣地方觀光,賽程的安排就要儘可能讓參賽隊伍能夠
有閒暇的時間去遊山玩水。但這並不是說:因為要推廣地方觀光,就儘量少安排賽事。
畢竟—參賽隊伍遠道而來,總是希望多打幾場球。因此,如何在參賽場數與推廣地方觀
光之間取得平衡點,就需要賽事籌辦單位多花一些思量。這部份,敝人會在之後「賽事
的安排」加以論述。
三、 資訊的提供:以往參賽的經驗,報名成功了沒?賽程何時公佈?抽籤結果如何
?對手是誰?對方陣容有哪些人?每一場比賽結果及成績如何?預賽結束後,晉級隊伍
及第二天賽事為何?比賽結束後各組名次如何?這些訊息不但無法提供完整的資訊,更
遑論「主動」提供資訊給參賽隊伍。以至於參與一場賽事,各隊的聯絡人花費許多時間
在跟主辦單位溝通,甚至得不到所需的訊息。而這些訊息,除了參賽人員有興趣知悉外
,有更多的關心賽事者對這樣的賽事訊息有興趣。
四、 裁判的篩選:一項排球賽事活動的成敗,裁判佔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對排球賽
事的抱怨,多半出在裁判的身上。因此,敝人可以大膽地說:只要該項賽事每一場比賽
裁判執法水準夠高,這項排球賽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五、 賽程的安排:除了裁判之外,賽程的安排應該是一項賽事最核心的事務。它不
但涉及場地時間資源的充份運用以及晉級分組的公平性,更與比賽的定位息息相關。以
先前所舉的「兼顧地方觀光」需求為例:要怎麼讓參賽選手打得過癮又能讓這些選手有
機會觀覽地方的好山好水?這中間有許多可以去思量的地方。以下針對幾個面向提出一
些想法來跟各位排球同好分享:
(一) 場地時間資源的充份運用:不可避免地,任何一項賽事都會受到場地時間資源
的限制。如何在這樣的限制下安排賽程?有許多不同的選項。以賽制來說,排球常用的
不外就是循環及淘汰制,而這兩種制度又可以有無分組加以區別。由於這中間涉及的變
種甚多,受到時間的限制,只能略舉兩種賽制加以比較;亦即:「A制、預賽—分組循
環,決賽—單敗淘汰」與「B制、雙敗淘汰」。這兩種賽制的總場次數相近,我們可以
舉24隊為例:
A制:預賽—分組循環,決賽—單敗淘汰:預賽分8組,一組3隊;全部進決賽,再採單淘
汰,按預賽名次排定賽程圖上的種子順序。如此一來,總場次數為48場。B制:雙敗淘汰
:總場次數視是否需加賽一場而定,分別為48場或49場。
由以上簡單說明可知,這兩種賽制所需的場地時間資源(總場次數)大致相同,但背後隱
含的精神與思維卻有很大的差異。
1. 比賽的資源:以B制來說,比賽的資源是花在「弱中稍強」的隊伍,最強的隊伍
反而打到的場次數較少。而以A制來說,進到決賽以後,愈強的隊伍打的場次愈多,比較
符合「實力、體力均足夠的人方能獲得最後優勝」的競技精神。
2.
運氣的成份:以B制的雙敗淘汰來說,雖然有敗部復活的機會,但卻無法避免因為籤運不
好連敗兩場就得提早打包回家的窘境(飯店都訂好,卻因輸球而失去觀光的興致…)。而
採用A制,因為所有隊伍都進決賽,至少能打三場,總也算不虛此行。更有意思的是:透
過決賽種子順位的安排,可以讓運氣的成份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將決賽的第一輪由預賽
某一分組的第二名與另一分組的第三名對打。由於分組第三名通常表示該分組最弱,若
是打不贏另一組的第二名,應該也沒有抱怨籤運不佳的理由;同樣地,分組第二名卻打
不贏另一組的第三名,也就只能自嘆技不如人了。當然,要拿到最後的優勝名次,還是
不可避免會有運氣的成份;但至少不像B制,會有幾個隊伍只能打兩場。畢竟對很多參賽
隊伍來說,就是希望多打幾場罷了。
3.
等待的時間:就這個面向來說,B制的雙敗淘汰具有先天上的弱點。也就是說,要減少
參賽隊伍在球場上枯等下一場比賽的時間,有相當的難度。正因為如此,若採用此種
賽制,要「兼顧推廣地方觀光」的機會少了許多。但若採用A制,可以在預賽的時候將
分組的賽程儘可能排在一起,預賽打完之後,該分組的隊伍就可以盡情去遊山玩水,等
待隔天的決賽。到了決賽之後,就看實力能打多少場了。以去年的「洄瀾盃」排球賽為
例,預賽每個參賽隊伍在球場上比賽的時間應該不超過3個小時(除了某些參加兩組的「
鐵人」選手例外),自然能兼顧「推展地方觀光」的宗旨了。
從以上說明可知:大致相同的場次數,透過賽程安排的巧思與設計,便可達到不同的效
果,更可帶給參賽者不同的感受。重點不在於強調不同賽制的優劣(事實上,不同的競賽
項目、場地時間資源、活動宗旨…等,會有各自適用的賽制),而是如何彈性且靈活地運
用各種賽制來安排賽程,讓所有參賽者儘可能地獲得滿足,以達到該項賽事活動設定的
宗旨。這部份,實在值得賽事籌辦單位多加思考與規劃。
六、 制度的創新:在近幾年的排球賽事來說,男女混合是很受歡迎的一個組別。而
為了強化女性在此一組別競賽中扮演的重要性,有愈來愈多的創意引進。舉例來說:去
年的「洄瀾盃」排球賽在國內首度採用「每邊三次觸球中,需有一名以上女子選手觸球」
的規定,而今年的「成友盃」排球賽,更採用「男生只能在四米線以後攻擊」的規定。
這樣的制度創新,便是主辦單位很清楚混合組比賽的定位,這樣的態度非常值得借鏡與
學習。
七、 比賽的記錄:對任何一個參賽隊伍甚至個人,參賽的記錄無疑是非常珍貴的。
首先,從一項排球賽事主辦單位的角度來說,可藉由個人記錄系統來決定各項指標的最
佳表現球員為何,例如:最有價值球員、最佳得分員、最佳攻擊球員、最佳攔網球員、
最佳防守球員、最佳發球員、最佳舉球員…等。
其次,從參賽球隊的角度來說,參加一項賽事之後,希望可以了解球隊中每一個隊員在
各項指標的表現,可以針對每一位隊員的弱點加以改進,作為未來強化球隊整體戰力的
參考。另一方面,對有心進行情蒐的球隊來說,也可以透過個人記錄來了解對手的弱點
,作為未來戰術擬訂的依據。
對每一位參賽的球員,也可以透過個人記錄了解自己對球隊的貢獻。有了個人記錄系統
之後,對關心賽事的廣大愛好運動者來說,對自己關注球員的了解將更為深入與全面,
每一位球員也會力求表現,以回報關心自己的球迷。
綜上所述,在排球賽事中引進個人記錄系統,可以使賽事活動的品質大幅提昇,可以作
為球隊考核、改進與情蒐的依據,可以讓球員更努力求取最佳的表現,可以讓球迷更了
解每一位球員,將使排球運動賽事更加活絡、更加深化。
當然,受限於賽事主辦單位的資源,個人記錄的部份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主辦
單位可以詳實地記錄每一場賽事的結果,讓所有參與及關心賽事的人,不論是比賽當時
或比賽後,都能有機會回顧所參與過、關心過的賽事。
八、 規範的落實:這部份也跟比賽的定位有關。如果一項賽事(或某一組別)是以業
餘選手為主,競賽章程也明確規範「參賽資格」,那麼主辦單位就要想方設法加以落實
,不讓參賽隊伍有懷著僥倖心理的機會。敝人一直覺得:對一個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
應該是具備運動家精神;「槍手」、「不符參賽資格」都有失運動員光明、磊落的形象
。因此,主辦單位應該抱持著「落實競賽章程規定」的精神嚴加把關,才不至於落人口
實,甚至降低其他隊伍日後的參賽意願。
以上信手將敝人認為一項排球賽事比較重要的因素稍加整理,希望能有更多關心排球賽
事品質的人能提出更多的思維來跟同好分享,讓更多賽事籌辦者能用「服務業」的思維
來經營任何一項賽事活動,提供更多優質的賽事讓廣大的排球同好參與。
---
給所有對於參加排球比賽與舉辦排球比賽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原文轉錄至:http://ppt.cc/LgEU
淺談排球賽事的要素
談到「排球賽事的要素」這個題目,首先要釐清這項賽事活動要服務的對象有哪些客群
,進而用「服務業」的心態來經營這項活動。
一般我們看到的是:賽事籌辦單位用「消化比賽」的思維來進行一項賽事活動。在這樣
的思維之下,主辦單位想的是:「要怎麼消化比賽」,而不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提供
給目標客群最可能的滿意程度」。
舉例來說:在台灣舉辦的大小排球賽事甚多,光就周末及假日所舉辦的排球賽事,2011
年就至少超過50場。這些賽事,針對的目標客群多半以離開校園的上班族為對象。然而
就提供的服務內容來看,大多不能稱得上是優質的比賽—因為,多半沒有考量到「目標
客群」要的是什麼。
從比較狹義的觀點來說:「目標客群」只包括參加比賽的人員;但就廣義的角度來看,
還應該包括「關心該項賽事」及「關心某些隊伍或選手」的潛在客群。這些客群對於一
項賽事在乎的是哪些因素?應該鮮少有賽事籌辦單位會做深入的探討與思考,更不用說
會積極主動地提供目標客群「前所未有」的服務。而這樣的輕心與不在意,經常讓許多
參賽選手「乘興參賽,敗興而歸」。
以下根據敝人曾參與、觀賞過之大小賽事,將排球賽事活動參與者可能關切的因素做一
個拋磚引玉的概述,希望能引起更多迴響,作為日後賽事籌辦者的參考。
一、 參賽的費用:有些隊伍會在意報名費用的多寡,但若能以稍高的報名費換取更
優質的服務與對待,反而是更值得的。舉例來說:花費兩天以上的時間來參與一項賽事
,「每一個」參賽者所花的費用可能就遠遠超過整隊的報名費用—特別是到外縣市參與
的賽事,光是「每個人」的住宿及交通,應該就超過報名費用。因此,如果報名費多花
個3、500元,可以換來更優質、貼心的服務(主動的通知、優良的裁判品質、考量周全的
賽事安排…等),敝人是覺得這些服務的價值遠超過那些多出來的報名費。
二、 比賽的定位:這項比賽的定位是什麼?純競技還是兼具推廣地方觀光?針對業
餘還是專業選手?一旦定位清楚以後,後續整個活動的安排都要依循這個宗旨。舉例來
說:如果一項活動賽事希望兼具推廣地方觀光,賽程的安排就要儘可能讓參賽隊伍能夠
有閒暇的時間去遊山玩水。但這並不是說:因為要推廣地方觀光,就儘量少安排賽事。
畢竟—參賽隊伍遠道而來,總是希望多打幾場球。因此,如何在參賽場數與推廣地方觀
光之間取得平衡點,就需要賽事籌辦單位多花一些思量。這部份,敝人會在之後「賽事
的安排」加以論述。
三、 資訊的提供:以往參賽的經驗,報名成功了沒?賽程何時公佈?抽籤結果如何
?對手是誰?對方陣容有哪些人?每一場比賽結果及成績如何?預賽結束後,晉級隊伍
及第二天賽事為何?比賽結束後各組名次如何?這些訊息不但無法提供完整的資訊,更
遑論「主動」提供資訊給參賽隊伍。以至於參與一場賽事,各隊的聯絡人花費許多時間
在跟主辦單位溝通,甚至得不到所需的訊息。而這些訊息,除了參賽人員有興趣知悉外
,有更多的關心賽事者對這樣的賽事訊息有興趣。
四、 裁判的篩選:一項排球賽事活動的成敗,裁判佔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對排球賽
事的抱怨,多半出在裁判的身上。因此,敝人可以大膽地說:只要該項賽事每一場比賽
裁判執法水準夠高,這項排球賽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五、 賽程的安排:除了裁判之外,賽程的安排應該是一項賽事最核心的事務。它不
但涉及場地時間資源的充份運用以及晉級分組的公平性,更與比賽的定位息息相關。以
先前所舉的「兼顧地方觀光」需求為例:要怎麼讓參賽選手打得過癮又能讓這些選手有
機會觀覽地方的好山好水?這中間有許多可以去思量的地方。以下針對幾個面向提出一
些想法來跟各位排球同好分享:
(一) 場地時間資源的充份運用:不可避免地,任何一項賽事都會受到場地時間資源
的限制。如何在這樣的限制下安排賽程?有許多不同的選項。以賽制來說,排球常用的
不外就是循環及淘汰制,而這兩種制度又可以有無分組加以區別。由於這中間涉及的變
種甚多,受到時間的限制,只能略舉兩種賽制加以比較;亦即:「A制、預賽—分組循
環,決賽—單敗淘汰」與「B制、雙敗淘汰」。這兩種賽制的總場次數相近,我們可以
舉24隊為例:
A制:預賽—分組循環,決賽—單敗淘汰:預賽分8組,一組3隊;全部進決賽,再採單淘
汰,按預賽名次排定賽程圖上的種子順序。如此一來,總場次數為48場。B制:雙敗淘汰
:總場次數視是否需加賽一場而定,分別為48場或49場。
由以上簡單說明可知,這兩種賽制所需的場地時間資源(總場次數)大致相同,但背後隱
含的精神與思維卻有很大的差異。
1. 比賽的資源:以B制來說,比賽的資源是花在「弱中稍強」的隊伍,最強的隊伍
反而打到的場次數較少。而以A制來說,進到決賽以後,愈強的隊伍打的場次愈多,比較
符合「實力、體力均足夠的人方能獲得最後優勝」的競技精神。
2.
運氣的成份:以B制的雙敗淘汰來說,雖然有敗部復活的機會,但卻無法避免因為籤運不
好連敗兩場就得提早打包回家的窘境(飯店都訂好,卻因輸球而失去觀光的興致…)。而
採用A制,因為所有隊伍都進決賽,至少能打三場,總也算不虛此行。更有意思的是:透
過決賽種子順位的安排,可以讓運氣的成份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將決賽的第一輪由預賽
某一分組的第二名與另一分組的第三名對打。由於分組第三名通常表示該分組最弱,若
是打不贏另一組的第二名,應該也沒有抱怨籤運不佳的理由;同樣地,分組第二名卻打
不贏另一組的第三名,也就只能自嘆技不如人了。當然,要拿到最後的優勝名次,還是
不可避免會有運氣的成份;但至少不像B制,會有幾個隊伍只能打兩場。畢竟對很多參賽
隊伍來說,就是希望多打幾場罷了。
3.
等待的時間:就這個面向來說,B制的雙敗淘汰具有先天上的弱點。也就是說,要減少
參賽隊伍在球場上枯等下一場比賽的時間,有相當的難度。正因為如此,若採用此種
賽制,要「兼顧推廣地方觀光」的機會少了許多。但若採用A制,可以在預賽的時候將
分組的賽程儘可能排在一起,預賽打完之後,該分組的隊伍就可以盡情去遊山玩水,等
待隔天的決賽。到了決賽之後,就看實力能打多少場了。以去年的「洄瀾盃」排球賽為
例,預賽每個參賽隊伍在球場上比賽的時間應該不超過3個小時(除了某些參加兩組的「
鐵人」選手例外),自然能兼顧「推展地方觀光」的宗旨了。
從以上說明可知:大致相同的場次數,透過賽程安排的巧思與設計,便可達到不同的效
果,更可帶給參賽者不同的感受。重點不在於強調不同賽制的優劣(事實上,不同的競賽
項目、場地時間資源、活動宗旨…等,會有各自適用的賽制),而是如何彈性且靈活地運
用各種賽制來安排賽程,讓所有參賽者儘可能地獲得滿足,以達到該項賽事活動設定的
宗旨。這部份,實在值得賽事籌辦單位多加思考與規劃。
六、 制度的創新:在近幾年的排球賽事來說,男女混合是很受歡迎的一個組別。而
為了強化女性在此一組別競賽中扮演的重要性,有愈來愈多的創意引進。舉例來說:去
年的「洄瀾盃」排球賽在國內首度採用「每邊三次觸球中,需有一名以上女子選手觸球」
的規定,而今年的「成友盃」排球賽,更採用「男生只能在四米線以後攻擊」的規定。
這樣的制度創新,便是主辦單位很清楚混合組比賽的定位,這樣的態度非常值得借鏡與
學習。
七、 比賽的記錄:對任何一個參賽隊伍甚至個人,參賽的記錄無疑是非常珍貴的。
首先,從一項排球賽事主辦單位的角度來說,可藉由個人記錄系統來決定各項指標的最
佳表現球員為何,例如:最有價值球員、最佳得分員、最佳攻擊球員、最佳攔網球員、
最佳防守球員、最佳發球員、最佳舉球員…等。
其次,從參賽球隊的角度來說,參加一項賽事之後,希望可以了解球隊中每一個隊員在
各項指標的表現,可以針對每一位隊員的弱點加以改進,作為未來強化球隊整體戰力的
參考。另一方面,對有心進行情蒐的球隊來說,也可以透過個人記錄來了解對手的弱點
,作為未來戰術擬訂的依據。
對每一位參賽的球員,也可以透過個人記錄了解自己對球隊的貢獻。有了個人記錄系統
之後,對關心賽事的廣大愛好運動者來說,對自己關注球員的了解將更為深入與全面,
每一位球員也會力求表現,以回報關心自己的球迷。
綜上所述,在排球賽事中引進個人記錄系統,可以使賽事活動的品質大幅提昇,可以作
為球隊考核、改進與情蒐的依據,可以讓球員更努力求取最佳的表現,可以讓球迷更了
解每一位球員,將使排球運動賽事更加活絡、更加深化。
當然,受限於賽事主辦單位的資源,個人記錄的部份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主辦
單位可以詳實地記錄每一場賽事的結果,讓所有參與及關心賽事的人,不論是比賽當時
或比賽後,都能有機會回顧所參與過、關心過的賽事。
八、 規範的落實:這部份也跟比賽的定位有關。如果一項賽事(或某一組別)是以業
餘選手為主,競賽章程也明確規範「參賽資格」,那麼主辦單位就要想方設法加以落實
,不讓參賽隊伍有懷著僥倖心理的機會。敝人一直覺得:對一個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
應該是具備運動家精神;「槍手」、「不符參賽資格」都有失運動員光明、磊落的形象
。因此,主辦單位應該抱持著「落實競賽章程規定」的精神嚴加把關,才不至於落人口
實,甚至降低其他隊伍日後的參賽意願。
以上信手將敝人認為一項排球賽事比較重要的因素稍加整理,希望能有更多關心排球賽
事品質的人能提出更多的思維來跟同好分享,讓更多賽事籌辦者能用「服務業」的思維
來經營任何一項賽事活動,提供更多優質的賽事讓廣大的排球同好參與。
---
給所有對於參加排球比賽與舉辦排球比賽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Tags:
排球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2-03-14T23:38
at 2012-03-14T23:38

By William
at 2012-03-15T22:59
at 2012-03-15T22:59

By Damian
at 2012-03-16T02:11
at 2012-03-16T02:11

By Tom
at 2012-03-20T03:28
at 2012-03-20T03:28

By Kama
at 2012-03-22T09:26
at 2012-03-22T09:26

By Rosalind
at 2012-03-22T21:10
at 2012-03-22T21:10

By William
at 2012-03-24T15:05
at 2012-03-24T15:05

By Noah
at 2012-03-27T15:37
at 2012-03-27T15:37

By Bennie
at 2012-03-31T01:29
at 2012-03-31T01:29

By Faithe
at 2012-04-02T04:19
at 2012-04-02T04:19

By Caroline
at 2012-04-06T00:28
at 2012-04-06T00:28

By Tracy
at 2012-04-11T00:02
at 2012-04-11T00:02

By Erin
at 2012-04-11T22:15
at 2012-04-11T22:15

By Kumar
at 2012-04-13T09:34
at 2012-04-13T09:34

By Joe
at 2012-04-16T06:48
at 2012-04-16T06:48
Related Posts
大拇指曾經受傷過,高手托球很糟糕

By Frederica
at 2012-03-13T20:48
at 2012-03-13T20:48
星期三、四晚上 新莊興化國小

By Faithe
at 2012-03-13T12:06
at 2012-03-13T12:06
有沒有桃園商管盃的消息?

By Anthony
at 2012-03-13T00:24
at 2012-03-13T00:24
剛結束的大醫盃名次

By Linda
at 2012-03-12T12:50
at 2012-03-12T12:50
北電盃在海洋大學準備開賽囉

By Cara
at 2012-03-12T03:32
at 2012-03-12T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