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基今年韌性超強 總管凱許曼居功厥偉 - 棒球新聞
By Cara
at 2019-08-09T11:05
at 2019-08-09T11:05
Table of Contents
2019-08-09 07:00李秉昇
8月初,紐約洋基再次遭逢一連串的傷勢,季中加盟的重砲英卡納西恩(Edwin
Encarnacion)、外野手希克斯(Aaron Hicks)相繼倒下,板凳奇兵爾歇拉(Gio
Urshela)和強打中線野手托瑞斯(Gleyber Torres)也分別傳出腿部痠痛和核心肌群
不適的狀況。雖然這一陣傷勢不如季初那波傷病瘟疫那麼嚴重,但仍然考驗了洋基的
陣容深度和反彈韌性,畢竟怪力男史丹頓(Giancarlo Stanton)、7月份受傷的主砲
桑契斯(Gary Sanchez)和佛伊特(Luke Voit)都還沒傷癒歸隊。不過洋基仍跟4、5
月份一樣,戰績表現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愈挫愈勇,8月份開始至今仍未嘗輸球滋味
,連續橫掃宿敵紅襪和分區墊底的金鶯。(所有數據資訊截至8月8日)
今年的洋基隊,不只單純繳出亮眼戰績而已,他們更在面臨極大逆流下,扶搖直上,
現階段勝率甚至高於去年的百勝球季,能達成如此成就實在不容易。
球員本身自然是幕前功臣,構築洋基今年強大深度後盾的板凳選項如塔克曼(Mike
Tauchman)、爾歇拉、梅賓(Cameron Maybin)等多位季前完全沒有人能預料到可以
做出重大貢獻的選手,居功厥偉,但在幕後,操盤這一切的資深總管凱許曼(Brian
Cashman),或許才是應得最多功勳、稱讚和肯定的要角。
大家常常把洋基的強盛、好戰績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具備全聯盟數一數二雄厚的
財源,贏球是應該,輸球是不該。不過「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好戰績」是美國職棒球
界普遍的現象,這是所有球迷都再熟悉不過的。
從1985年至今,大聯盟已經出現過五支單季團隊薪資最高、卻連五成勝率都打不出來
的球隊(1998年金鶯、1995年藍鳥、1990年皇家、1989年道奇、1985年勇士),來到
近幾年,我們也看到名門紅襪在2012、2014和2015年的挫敗;國聯大市場球隊巨人在
冠軍光環退散之後的衰退;還有願意砸錢、也不乏明星球員的天使,一直處在不上不
下的平庸地獄。
錯誤的操盤、失準的眼光、缺乏遠見的決策,都很有可能打壞充滿銀彈的一手好牌,
幾乎所有富有球隊都曾在過去25年間經歷過的戰力衰敗、勝少敗多困境。然而,洋基
隊卻不曾面臨類似窘境。你知道嗎?洋基上一次打出勝率不到五成的賽季,是在1992
年,那時台灣還沒有辦過總統直選,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都還沒上任
。而這項成就,正是凱許曼最獨到、最值得稱許之處。
創造短期的強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打造歷久不衰的穩定佳績才是足以讓人躋身
名人堂的不凡成就。
1986年,還不滿20歲的凱許曼靠著父親跟洋基老闆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
)認識的這層關係,進入洋基球團當實習生。雖然是憑藉父親的人脈才拿到進入大聯
盟球團工作的門票,但凱許曼接下來全憑一己之力在球團內爭取表現和升遷機會。
生性好勝心強、做事果斷果決的凱許曼,從打雜小弟、球場安全人員,一路幹到1992
年被時任總管麥可(Gene Michael)拔擢為助理總管。1998年取代華森(Bob Watson
)正式成為球隊總管時,凱許曼年僅31歲,是大聯盟史上第二年輕當上總管的人。有
趣的是,在升職成為總管前,凱許曼看著諸多前任總管來來去去,絕大多數都因為受
不了老闆史坦布瑞納難討好的個性和易怒的脾氣而離職,凱許曼深知在史坦布瑞納旗
下擔任總管是多麼艱困、吃力不討好的苦差。因此,當華森決定辭職並且推薦他作為
洋基下任總管時,凱許曼還花了半小時的時間,想說服華森回心轉意。
可是華森心意已決,凱許曼最終仍硬著頭皮上了。但自他接手這支「只允許成功,不
允許失敗」的球隊至今,洋基打進17次季後賽、拿下六座美聯冠軍、四座世界大賽冠
軍,無論怎麼看,都是洋基隊史上十分成功的一段時期。
有些人會說1998到2003年,洋基獲得三連霸和五座美聯冠軍的佳績,主要是靠昔日總
管麥可的操盤成果,因為那時的奪冠功臣「核心四人組」(基特(Derek Jeter)、波
薩達(Jorge Posada)、李維拉(Mariano Rivera)、派提特(Andy Pettitte))算
是由麥可選到並且培養出來的選手。不過凱許曼從1990年起就開始擔任洋基的農場副
主任,而且從1992年起就擔任麥可的左右手,你能說「核心四人組」的挖掘和發展過
程裡完全沒有凱許曼的足跡和指紋嗎?
除此之外,1999年,凱許曼為了增加球隊戰力,送走廣受紐約球迷喜愛的威爾斯(David
Wells),跟藍鳥隊交易過去在宿敵紅襪投球的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此舉所
需的勇氣令人感到驚艷。2000年季中,凱許曼再次出乎眾人意料,從印地安人換到大
家當時認為的非賣品賈斯提斯(David Justice),又是神來一筆。賈斯提斯後來成為
那年美聯冠軍賽的最有價值球員,凱許曼的運籌帷幄對於洋基那年的奪冠,還是有舉
足輕重的影響。
凱許曼不是不會犯錯,也不是沒有跟大老闆史坦布瑞納吵過架,但是他最厲害之處就
是在於,總是能找到辦法修正改進,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總管。運動家的魔球總管比
恩(Billy Beane)就曾提到凱許曼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開始把洋基許多豐厚的資源
投入數據分析和科學化革命所需的基礎建設和人才培育。而面對大老闆史坦布瑞納的
難搞個性,凱許曼也能找到跟他相處的藝術,同時在2005年運用道奇對他的挖角作為
斡旋籌碼,從史坦布瑞納手中爭取到大多數的球隊經營主導權。
2009年,凱許曼打造出心目中理想的隊伍,而這支球隊亦為他打下三連霸後唯一一座
的世界大賽冠軍。
大老闆史坦布瑞納去世後,接手經營權的小老闆海爾(Hal Steinbrenner)雖然脾氣
不像老爸那麼火爆,但仍會時不時干涉凱許曼的操盤,比如凱許曼就曾對外表明,
2011年洋基簽下終結者索利安諾(Rafael Soriano)的決定,不是由他做出的。
儘管如此,凱許曼還是有辦法在老闆的想法和自己的操盤規劃之間取得平衡,持續組
建出具有競爭力的陣容。來到近年,凱許曼更是從農場基底培養出新世代的洋基自產
年輕群星,這群被大家稱作「轟炸機寶寶」(Baby Bombers)的好手們,把洋基多年
來邪惡帝國的印象抹去不少,亦提供洋基源源不絕的活力。
今年,凱許曼打造出兼具星度和深度的強韌陣容。當大家發現所有叫得出名字的洋基
球員全都受傷倒下,洋基卻還是能不斷贏球時,大家才意識到,這些順利遞補上陣容
缺口的臨時戰力,都不能算是全然的意外驚喜,而是凱許曼在季前操盤中就有考慮到
的B計畫、C計畫、D計畫。
2017年,凱許曼終於在擔任洋基總管的第20年,獲得年度最佳總管的肯定,然而,在
筆者以及許多美國棒球記者專家的眼中,他早就要拿到這個獎座了。
洋基的穩定性和強韌,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現在這支即便傷兵累累、先發輪值投
得跌跌撞撞、卻還是能繳出超過65%勝率的隊伍,是凱許曼經過多年在洋基昔日總管手
下學習、累積超過20年實際操盤經驗所淬煉出的成果。對,沒錯,他確實握有花不完
的銀彈、他確實曾經簽下艾爾斯柏瑞(Jacoby Ellsbury)、他確實曾經口無遮攔說出
傷害他跟基特感情的話,但你也不得不承認他面對的「不能輸」壓力比別人更大、他
不能像小熊總管艾普斯坦(Theo Epstein)和太空人總管魯諾(Jeff Luhnow)那樣先
擺爛再求勝,此外,他做過的亮眼交易次數,以及灌溉農場、投資球員發展的成果亦
非常豐碩。
如果用更加立體的角度來看凱許曼,他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他甚至有可能是大聯盟
邁入21世紀後的最佳總管。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3978730?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7-news
--
8月初,紐約洋基再次遭逢一連串的傷勢,季中加盟的重砲英卡納西恩(Edwin
Encarnacion)、外野手希克斯(Aaron Hicks)相繼倒下,板凳奇兵爾歇拉(Gio
Urshela)和強打中線野手托瑞斯(Gleyber Torres)也分別傳出腿部痠痛和核心肌群
不適的狀況。雖然這一陣傷勢不如季初那波傷病瘟疫那麼嚴重,但仍然考驗了洋基的
陣容深度和反彈韌性,畢竟怪力男史丹頓(Giancarlo Stanton)、7月份受傷的主砲
桑契斯(Gary Sanchez)和佛伊特(Luke Voit)都還沒傷癒歸隊。不過洋基仍跟4、5
月份一樣,戰績表現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愈挫愈勇,8月份開始至今仍未嘗輸球滋味
,連續橫掃宿敵紅襪和分區墊底的金鶯。(所有數據資訊截至8月8日)
今年的洋基隊,不只單純繳出亮眼戰績而已,他們更在面臨極大逆流下,扶搖直上,
現階段勝率甚至高於去年的百勝球季,能達成如此成就實在不容易。
球員本身自然是幕前功臣,構築洋基今年強大深度後盾的板凳選項如塔克曼(Mike
Tauchman)、爾歇拉、梅賓(Cameron Maybin)等多位季前完全沒有人能預料到可以
做出重大貢獻的選手,居功厥偉,但在幕後,操盤這一切的資深總管凱許曼(Brian
Cashman),或許才是應得最多功勳、稱讚和肯定的要角。
大家常常把洋基的強盛、好戰績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具備全聯盟數一數二雄厚的
財源,贏球是應該,輸球是不該。不過「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好戰績」是美國職棒球
界普遍的現象,這是所有球迷都再熟悉不過的。
從1985年至今,大聯盟已經出現過五支單季團隊薪資最高、卻連五成勝率都打不出來
的球隊(1998年金鶯、1995年藍鳥、1990年皇家、1989年道奇、1985年勇士),來到
近幾年,我們也看到名門紅襪在2012、2014和2015年的挫敗;國聯大市場球隊巨人在
冠軍光環退散之後的衰退;還有願意砸錢、也不乏明星球員的天使,一直處在不上不
下的平庸地獄。
錯誤的操盤、失準的眼光、缺乏遠見的決策,都很有可能打壞充滿銀彈的一手好牌,
幾乎所有富有球隊都曾在過去25年間經歷過的戰力衰敗、勝少敗多困境。然而,洋基
隊卻不曾面臨類似窘境。你知道嗎?洋基上一次打出勝率不到五成的賽季,是在1992
年,那時台灣還沒有辦過總統直選,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都還沒上任
。而這項成就,正是凱許曼最獨到、最值得稱許之處。
創造短期的強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打造歷久不衰的穩定佳績才是足以讓人躋身
名人堂的不凡成就。
1986年,還不滿20歲的凱許曼靠著父親跟洋基老闆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
)認識的這層關係,進入洋基球團當實習生。雖然是憑藉父親的人脈才拿到進入大聯
盟球團工作的門票,但凱許曼接下來全憑一己之力在球團內爭取表現和升遷機會。
生性好勝心強、做事果斷果決的凱許曼,從打雜小弟、球場安全人員,一路幹到1992
年被時任總管麥可(Gene Michael)拔擢為助理總管。1998年取代華森(Bob Watson
)正式成為球隊總管時,凱許曼年僅31歲,是大聯盟史上第二年輕當上總管的人。有
趣的是,在升職成為總管前,凱許曼看著諸多前任總管來來去去,絕大多數都因為受
不了老闆史坦布瑞納難討好的個性和易怒的脾氣而離職,凱許曼深知在史坦布瑞納旗
下擔任總管是多麼艱困、吃力不討好的苦差。因此,當華森決定辭職並且推薦他作為
洋基下任總管時,凱許曼還花了半小時的時間,想說服華森回心轉意。
可是華森心意已決,凱許曼最終仍硬著頭皮上了。但自他接手這支「只允許成功,不
允許失敗」的球隊至今,洋基打進17次季後賽、拿下六座美聯冠軍、四座世界大賽冠
軍,無論怎麼看,都是洋基隊史上十分成功的一段時期。
有些人會說1998到2003年,洋基獲得三連霸和五座美聯冠軍的佳績,主要是靠昔日總
管麥可的操盤成果,因為那時的奪冠功臣「核心四人組」(基特(Derek Jeter)、波
薩達(Jorge Posada)、李維拉(Mariano Rivera)、派提特(Andy Pettitte))算
是由麥可選到並且培養出來的選手。不過凱許曼從1990年起就開始擔任洋基的農場副
主任,而且從1992年起就擔任麥可的左右手,你能說「核心四人組」的挖掘和發展過
程裡完全沒有凱許曼的足跡和指紋嗎?
除此之外,1999年,凱許曼為了增加球隊戰力,送走廣受紐約球迷喜愛的威爾斯(David
Wells),跟藍鳥隊交易過去在宿敵紅襪投球的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此舉所
需的勇氣令人感到驚艷。2000年季中,凱許曼再次出乎眾人意料,從印地安人換到大
家當時認為的非賣品賈斯提斯(David Justice),又是神來一筆。賈斯提斯後來成為
那年美聯冠軍賽的最有價值球員,凱許曼的運籌帷幄對於洋基那年的奪冠,還是有舉
足輕重的影響。
凱許曼不是不會犯錯,也不是沒有跟大老闆史坦布瑞納吵過架,但是他最厲害之處就
是在於,總是能找到辦法修正改進,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總管。運動家的魔球總管比
恩(Billy Beane)就曾提到凱許曼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開始把洋基許多豐厚的資源
投入數據分析和科學化革命所需的基礎建設和人才培育。而面對大老闆史坦布瑞納的
難搞個性,凱許曼也能找到跟他相處的藝術,同時在2005年運用道奇對他的挖角作為
斡旋籌碼,從史坦布瑞納手中爭取到大多數的球隊經營主導權。
2009年,凱許曼打造出心目中理想的隊伍,而這支球隊亦為他打下三連霸後唯一一座
的世界大賽冠軍。
大老闆史坦布瑞納去世後,接手經營權的小老闆海爾(Hal Steinbrenner)雖然脾氣
不像老爸那麼火爆,但仍會時不時干涉凱許曼的操盤,比如凱許曼就曾對外表明,
2011年洋基簽下終結者索利安諾(Rafael Soriano)的決定,不是由他做出的。
儘管如此,凱許曼還是有辦法在老闆的想法和自己的操盤規劃之間取得平衡,持續組
建出具有競爭力的陣容。來到近年,凱許曼更是從農場基底培養出新世代的洋基自產
年輕群星,這群被大家稱作「轟炸機寶寶」(Baby Bombers)的好手們,把洋基多年
來邪惡帝國的印象抹去不少,亦提供洋基源源不絕的活力。
今年,凱許曼打造出兼具星度和深度的強韌陣容。當大家發現所有叫得出名字的洋基
球員全都受傷倒下,洋基卻還是能不斷贏球時,大家才意識到,這些順利遞補上陣容
缺口的臨時戰力,都不能算是全然的意外驚喜,而是凱許曼在季前操盤中就有考慮到
的B計畫、C計畫、D計畫。
2017年,凱許曼終於在擔任洋基總管的第20年,獲得年度最佳總管的肯定,然而,在
筆者以及許多美國棒球記者專家的眼中,他早就要拿到這個獎座了。
洋基的穩定性和強韌,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現在這支即便傷兵累累、先發輪值投
得跌跌撞撞、卻還是能繳出超過65%勝率的隊伍,是凱許曼經過多年在洋基昔日總管手
下學習、累積超過20年實際操盤經驗所淬煉出的成果。對,沒錯,他確實握有花不完
的銀彈、他確實曾經簽下艾爾斯柏瑞(Jacoby Ellsbury)、他確實曾經口無遮攔說出
傷害他跟基特感情的話,但你也不得不承認他面對的「不能輸」壓力比別人更大、他
不能像小熊總管艾普斯坦(Theo Epstein)和太空人總管魯諾(Jeff Luhnow)那樣先
擺爛再求勝,此外,他做過的亮眼交易次數,以及灌溉農場、投資球員發展的成果亦
非常豐碩。
如果用更加立體的角度來看凱許曼,他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他甚至有可能是大聯盟
邁入21世紀後的最佳總管。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3978730?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7-news
--
Tags:
新聞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玉米田上打球 洋基白襪之戰讓電影變現實
By Mary
at 2019-08-09T11:03
at 2019-08-09T11:03
胡智為延續旅美生涯 與小熊簽小聯盟合約
By Irma
at 2019-08-09T11:02
at 2019-08-09T11:02
鯊魚頌太洗腦 國民主場瘋帕拉出場音樂
By Mary
at 2019-08-09T11:02
at 2019-08-09T11:02
8年前買的地 女創辦人辭世後等到大聯盟賽事
By Emma
at 2019-08-09T11:01
at 2019-08-09T11:01
王柏融回來了 預計10日升一軍出戰軟銀
By Eartha
at 2019-08-09T11:00
at 2019-08-09T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