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以來的日本隊心得 - 世足

By Elma
at 2018-06-25T09:44
at 2018-06-25T09:44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我很少看J聯盟,因此本篇印象派居多
這隻日本隊已經突破了以往的日本,雖然晉級與否還未定,
不過日本確實可以抬頭挺胸的接受國民的歡呼。
老實說,這屆的日本開賽前是很悲觀的,
在亞洲出線的情況比起以往艱難,又經歷了熱身賽一球未進
陣前又換帥的風波,我在日哥戰的當天剛好在東京
出乎意外的幾乎完全感受不到世界盃的氣息。
日本當時的新聞也是說「日本有勇氣對抗哥倫比亞」
完全是一付哀兵的姿態。
比起前幾屆是會內一條蟲會外一條龍,
這屆的日本會外也稱不上是龍,所以全國的氣氛都很悲觀。
沒想到開賽的一張紅牌,改變了一切~~
不,應該說是日本隊的風格改變才會造成了第一張紅牌。
以往的日本,雖然賽前講的很好聽,傳統上面就是注重中場
可能是漫畫足球小將翼對於全日本甚至世界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所有的日本球員的目標就是要成為進攻中場的大空翼
中田英壽、小野伸二這些在歐洲踢球的前輩,都嘛練得一腳的抽球射門
因此想像中的日本應該是牢牢控制中場然後給前鋒供輸
然後那些名前鋒,例如三浦知良,三浦知良還有三浦知良把球踢進
而現實上的日本隊卻是永遠龜在後場
被對手猛攻球都很難推到中場,然後偶而一球抓到機會防守防擊
但是前鋒好不容易拿到球馬上被對方清掉~~這樣的循環
一方面日本隊一向以來就是所謂的「技術流」
強調用技術而不是力量,然後呢,即使技術不會輸太多
但是身高輸(這沒辦法),跑速輸,體力輸,然後就是輸輸去。
然後,人家的球員是最好的當前鋒,日本的球星永遠要當進攻中場
每個人都想「傳球」,連傳都不會傳的「只能」當前鋒,而且還踢不進去。
這就是一直以來日本的情況,亞洲一條龍,世界一條蟲
但是日本在J聯盟發展蓬勃的情況下,也慢慢有進步。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顯而易見的進步,是從二十年前一個旅歐球員
就被當作球隊救世主,現在變成你不出國踢球喝過洋墨水都不一定能進國家隊。
這當然是好事,雖然比起韓國,「今日」的日本並沒有驚天動地的超級球星
但是這反而變成了他們本屆的一大優點。
---------------------
看完兩場比賽以後,我認為這次的日本隊跟以往比較起來有幾個特點
1、敢犯規
以往的日本隊,反正我就是打技術流嘛,應該說是所謂「紳士流」
犯規嘛根本不屑
在亞洲日本實力高人一等,不犯規也能穩穩拿下
但是出了亞洲面對足球強國,該犯規卻不犯,該用犯規阻止攻勢時也怕「犯規」
壞了自己名聲,因此本來就偏弱的的實力因為少用犯規就更難阻止對方的攻勢。
當然犯規太多也不是好事,太蠢更不是,不過以往的日本隊給人的感覺就是踢球
「太乾淨」了,完全不敢犯規。
本屆的日本隊,變得非常聰明,該犯的就是要的,對手一發動攻勢馬上犯
雖然是犯規,尺度很重要,日本的犯規基本上是會阻止對手,但是又不會傷害對手
的程度,拿黃牌的次數也比較少。
然後到了禁區內就非常乾淨,因為本屆有VAR的關係,整體來說以往的潛規則
「在禁區內防守球員的犯規不要太明顯裁判都視若無堵」被打破
只要是犯規裁判很敢吹十二碼。
而日本剛好是最後一組上場比賽的球隊,看到前面的比賽了解了這個趨勢
因此在禁區內選擇用堆人而非犯規防守。
相反的,如果是之前習慣看到裁判不在近處就會在禁區犯規的後衛們
這一次就吃了大虧。
所以「敢犯規」是日本的一大進步。
2、敢攻擊
日本以前在國內在亞洲打得風生水起,中路壓上主導一切
到了世界盃賽場上就改打龜龜防守反擊,效果又很差。
而這一次最大的球風改變在於日本一樣用中場壓上,但是非常謹慎而又大膽的
採取邊路進攻,特別是長友+乾的組合。兼具速度跟準度。
到了邊路以後想辦法進入禁區,這一回日本不再傻用高空傳球
畢竟不管對上世界盃的哪一隻球隊你身高就輸一大截
而是回到禁區外圍尋找外圍射門機會。
讓前鋒作前鋒的事,讓中場作中場的事,這很重要。
日本的攻勢幾乎都是從左路發動,然後大迫在禁區內伺機而動,這是基本。
相對的,就算對手攻勢猛烈,這次的日本也不會龜在禁區內防守
而是想辦法發動反擊,被攻了幾次以後對手就不敢全員壓上
無形之中減輕了防守陣的負擔。
這是以往的日本作不到的。
3、有體力
以往的日本經常是這樣,上半場靠著組織和技術還能夠守住
到了下半場以後體力馬上掉下來,因此防守效率大幅下降,就開始被屌打
但是這屆的日本出人意外的是,就算到了70分鐘以後
在哥倫比亞戰跟塞內加爾戰,日本都是佔據主動權的那一方。
當然你可以說日本對哥倫比亞是多打一人(不過你自己犯蠢能怪誰)
現實的情況是之前日本打到後半氣喘噓噓的情況這屆反而少見。
可以說這批都在歐洲鍛鍊的球員,體力比起前輩們真的要好很多。
活動力到了下半場後也沒有顯著下降。
當然這跟西野的調度也有關係
兩場比賽下半場都換上了本田圭祐+岡崎慎司的組合,岡崎的狀態不算好
但是本田真的是英雄命。
4、球員的個別表現
ST 大迫
有身高,有嗅覺,算是日本隊歷來真的算是「前鋒」的傢伙
除此之外,他在防守端也非常活躍,這兩場比賽他在日本的評價非常高。
第一戰對哥倫比亞他先間接造成了紅牌罰球,第二球又是他直接進球。
CAM 香川真司
與其說是負責跟大迫的聯繫,還不如說他總是送球到乾或長友的腳上
傳球精度高,但是,嗯,我只能說他的名氣比起狀況好。
乾貴士跟長友
乾大概是日本隊最活躍的中場球員,跑動也勤,也造成了決定性的進球
長友則是攻守兩邊跑,跑到最後還有體力真是很佩服他。
原口元氣
幾個攻守的低級失誤差點害球隊輸球
板凳好嗎謝謝
川島
2010年成為日本隊的主力門將,險球接得住但是容易球卻往往低級失誤
第一場接不到滾地球,這場助攻一球。
第三場可以穩定你有如「合金石」一樣的防守功力,不要再失誤了好嗎??
======
以上是一月日本迷心得
--
「我從高中時代就沒有看到蘿莉不推倒的經驗,
如果有,那一定是御姐,但卻被判定是蘿莉。」
http://hsuans.blogspot.com/
--
這隻日本隊已經突破了以往的日本,雖然晉級與否還未定,
不過日本確實可以抬頭挺胸的接受國民的歡呼。
老實說,這屆的日本開賽前是很悲觀的,
在亞洲出線的情況比起以往艱難,又經歷了熱身賽一球未進
陣前又換帥的風波,我在日哥戰的當天剛好在東京
出乎意外的幾乎完全感受不到世界盃的氣息。
日本當時的新聞也是說「日本有勇氣對抗哥倫比亞」
完全是一付哀兵的姿態。
比起前幾屆是會內一條蟲會外一條龍,
這屆的日本會外也稱不上是龍,所以全國的氣氛都很悲觀。
沒想到開賽的一張紅牌,改變了一切~~
不,應該說是日本隊的風格改變才會造成了第一張紅牌。
以往的日本,雖然賽前講的很好聽,傳統上面就是注重中場
可能是漫畫足球小將翼對於全日本甚至世界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所有的日本球員的目標就是要成為進攻中場的大空翼
中田英壽、小野伸二這些在歐洲踢球的前輩,都嘛練得一腳的抽球射門
因此想像中的日本應該是牢牢控制中場然後給前鋒供輸
然後那些名前鋒,例如三浦知良,三浦知良還有三浦知良把球踢進
而現實上的日本隊卻是永遠龜在後場
被對手猛攻球都很難推到中場,然後偶而一球抓到機會防守防擊
但是前鋒好不容易拿到球馬上被對方清掉~~這樣的循環
一方面日本隊一向以來就是所謂的「技術流」
強調用技術而不是力量,然後呢,即使技術不會輸太多
但是身高輸(這沒辦法),跑速輸,體力輸,然後就是輸輸去。
然後,人家的球員是最好的當前鋒,日本的球星永遠要當進攻中場
每個人都想「傳球」,連傳都不會傳的「只能」當前鋒,而且還踢不進去。
這就是一直以來日本的情況,亞洲一條龍,世界一條蟲
但是日本在J聯盟發展蓬勃的情況下,也慢慢有進步。
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顯而易見的進步,是從二十年前一個旅歐球員
就被當作球隊救世主,現在變成你不出國踢球喝過洋墨水都不一定能進國家隊。
這當然是好事,雖然比起韓國,「今日」的日本並沒有驚天動地的超級球星
但是這反而變成了他們本屆的一大優點。
---------------------
看完兩場比賽以後,我認為這次的日本隊跟以往比較起來有幾個特點
1、敢犯規
以往的日本隊,反正我就是打技術流嘛,應該說是所謂「紳士流」
犯規嘛根本不屑
在亞洲日本實力高人一等,不犯規也能穩穩拿下
但是出了亞洲面對足球強國,該犯規卻不犯,該用犯規阻止攻勢時也怕「犯規」
壞了自己名聲,因此本來就偏弱的的實力因為少用犯規就更難阻止對方的攻勢。
當然犯規太多也不是好事,太蠢更不是,不過以往的日本隊給人的感覺就是踢球
「太乾淨」了,完全不敢犯規。
本屆的日本隊,變得非常聰明,該犯的就是要的,對手一發動攻勢馬上犯
雖然是犯規,尺度很重要,日本的犯規基本上是會阻止對手,但是又不會傷害對手
的程度,拿黃牌的次數也比較少。
然後到了禁區內就非常乾淨,因為本屆有VAR的關係,整體來說以往的潛規則
「在禁區內防守球員的犯規不要太明顯裁判都視若無堵」被打破
只要是犯規裁判很敢吹十二碼。
而日本剛好是最後一組上場比賽的球隊,看到前面的比賽了解了這個趨勢
因此在禁區內選擇用堆人而非犯規防守。
相反的,如果是之前習慣看到裁判不在近處就會在禁區犯規的後衛們
這一次就吃了大虧。
所以「敢犯規」是日本的一大進步。
2、敢攻擊
日本以前在國內在亞洲打得風生水起,中路壓上主導一切
到了世界盃賽場上就改打龜龜防守反擊,效果又很差。
而這一次最大的球風改變在於日本一樣用中場壓上,但是非常謹慎而又大膽的
採取邊路進攻,特別是長友+乾的組合。兼具速度跟準度。
到了邊路以後想辦法進入禁區,這一回日本不再傻用高空傳球
畢竟不管對上世界盃的哪一隻球隊你身高就輸一大截
而是回到禁區外圍尋找外圍射門機會。
讓前鋒作前鋒的事,讓中場作中場的事,這很重要。
日本的攻勢幾乎都是從左路發動,然後大迫在禁區內伺機而動,這是基本。
相對的,就算對手攻勢猛烈,這次的日本也不會龜在禁區內防守
而是想辦法發動反擊,被攻了幾次以後對手就不敢全員壓上
無形之中減輕了防守陣的負擔。
這是以往的日本作不到的。
3、有體力
以往的日本經常是這樣,上半場靠著組織和技術還能夠守住
到了下半場以後體力馬上掉下來,因此防守效率大幅下降,就開始被屌打
但是這屆的日本出人意外的是,就算到了70分鐘以後
在哥倫比亞戰跟塞內加爾戰,日本都是佔據主動權的那一方。
當然你可以說日本對哥倫比亞是多打一人(不過你自己犯蠢能怪誰)
現實的情況是之前日本打到後半氣喘噓噓的情況這屆反而少見。
可以說這批都在歐洲鍛鍊的球員,體力比起前輩們真的要好很多。
活動力到了下半場後也沒有顯著下降。
當然這跟西野的調度也有關係
兩場比賽下半場都換上了本田圭祐+岡崎慎司的組合,岡崎的狀態不算好
但是本田真的是英雄命。
4、球員的個別表現
ST 大迫
有身高,有嗅覺,算是日本隊歷來真的算是「前鋒」的傢伙
除此之外,他在防守端也非常活躍,這兩場比賽他在日本的評價非常高。
第一戰對哥倫比亞他先間接造成了紅牌罰球,第二球又是他直接進球。
CAM 香川真司
與其說是負責跟大迫的聯繫,還不如說他總是送球到乾或長友的腳上
傳球精度高,但是,嗯,我只能說他的名氣比起狀況好。
乾貴士跟長友
乾大概是日本隊最活躍的中場球員,跑動也勤,也造成了決定性的進球
長友則是攻守兩邊跑,跑到最後還有體力真是很佩服他。
原口元氣
幾個攻守的低級失誤差點害球隊輸球
板凳好嗎謝謝
川島
2010年成為日本隊的主力門將,險球接得住但是容易球卻往往低級失誤
第一場接不到滾地球,這場助攻一球。
第三場可以穩定你有如「合金石」一樣的防守功力,不要再失誤了好嗎??
======
以上是一月日本迷心得
--
「我從高中時代就沒有看到蘿莉不推倒的經驗,
如果有,那一定是御姐,但卻被判定是蘿莉。」
http://hsuans.blogspot.com/
--
Tags:
世足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18-06-26T00:16
at 2018-06-26T00:16

By Ivy
at 2018-06-30T01:21
at 2018-06-30T01:21

By Agnes
at 2018-07-03T12:37
at 2018-07-03T12:37

By Dorothy
at 2018-07-06T21:59
at 2018-07-06T21:59

By Lucy
at 2018-07-11T10:41
at 2018-07-11T10:41

By Gilbert
at 2018-07-13T03:59
at 2018-07-13T03:59

By Eden
at 2018-07-17T17:25
at 2018-07-17T17:25

By Jacky
at 2018-07-18T02:04
at 2018-07-18T02:04

By Leila
at 2018-07-20T14:16
at 2018-07-20T14:16

By Ophelia
at 2018-07-22T15:21
at 2018-07-22T15:21

By Lucy
at 2018-07-23T00:12
at 2018-07-23T00:12

By Tracy
at 2018-07-26T05:28
at 2018-07-26T05:28

By Charlie
at 2018-07-28T21:31
at 2018-07-28T21:31

By Liam
at 2018-08-02T05:57
at 2018-08-02T05:57

By Zora
at 2018-08-05T20:27
at 2018-08-05T20:27

By William
at 2018-08-07T04:26
at 2018-08-07T04:26

By George
at 2018-08-07T08:10
at 2018-08-07T08:1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8-10T13:57
at 2018-08-10T13:5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8-10T17:10
at 2018-08-10T17:10

By Delia
at 2018-08-15T02:16
at 2018-08-15T02:16

By Ida
at 2018-08-16T20:59
at 2018-08-16T20:59

By Aaliyah
at 2018-08-17T03:13
at 2018-08-17T03:13

By Edwina
at 2018-08-17T05:58
at 2018-08-17T05:58

By Frederica
at 2018-08-17T21:35
at 2018-08-17T21:35

By Donna
at 2018-08-20T19:34
at 2018-08-20T19:34

By Thomas
at 2018-08-22T04:06
at 2018-08-22T04:06

By Edwina
at 2018-08-23T13:26
at 2018-08-23T13:26

By Emma
at 2018-08-27T19:48
at 2018-08-27T19:48

By Yuri
at 2018-08-28T21:55
at 2018-08-28T21:55

By Thomas
at 2018-09-01T20:50
at 2018-09-01T20:50

By Valerie
at 2018-09-02T23:21
at 2018-09-02T23:21

By Barb Cronin
at 2018-09-05T17:23
at 2018-09-05T17:23

By Isla
at 2018-09-08T22:16
at 2018-09-08T22:16

By Callum
at 2018-09-13T15:00
at 2018-09-13T15:00

By Kristin
at 2018-09-15T18:53
at 2018-09-15T18:53

By Genevieve
at 2018-09-19T09:40
at 2018-09-19T09:40

By Lily
at 2018-09-19T23:30
at 2018-09-19T23:30

By Enid
at 2018-09-22T21:51
at 2018-09-22T21:51

By Ursula
at 2018-09-23T01:03
at 2018-09-23T01:03

By Rae
at 2018-09-25T22:41
at 2018-09-25T22:41

By Zenobia
at 2018-09-30T02:48
at 2018-09-30T02:48

By Joseph
at 2018-10-04T00:22
at 2018-10-04T00:22

By Zanna
at 2018-10-05T14:35
at 2018-10-05T14:35

By Rachel
at 2018-10-09T06:20
at 2018-10-09T06:20

By Zora
at 2018-10-12T15:37
at 2018-10-12T15:37

By Daniel
at 2018-10-15T14:12
at 2018-10-15T14:12

By Queena
at 2018-10-20T02:18
at 2018-10-20T02:18

By Ophelia
at 2018-10-24T05:53
at 2018-10-24T05:53

By Annie
at 2018-10-24T21:59
at 2018-10-24T21:59

By Emma
at 2018-10-28T19:30
at 2018-10-28T19:30

By Anonymous
at 2018-11-02T00:58
at 2018-11-02T00:58

By Mary
at 2018-11-04T04:57
at 2018-11-04T04:57

By Oscar
at 2018-11-06T16:05
at 2018-11-06T16:05

By Selena
at 2018-11-06T21:20
at 2018-11-06T21:2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11-08T05:30
at 2018-11-08T05:30

By Dora
at 2018-11-10T04:55
at 2018-11-10T04:55

By Margaret
at 2018-11-14T03:57
at 2018-11-14T03:57

By Edith
at 2018-11-17T03:23
at 2018-11-17T03:23

By Adele
at 2018-11-21T01:29
at 2018-11-21T01:29

By Emma
at 2018-11-23T04:21
at 2018-11-23T04:21

By Joseph
at 2018-11-24T16:53
at 2018-11-24T16:53

By Adele
at 2018-11-24T23:28
at 2018-11-24T23:28

By Brianna
at 2018-11-29T22:54
at 2018-11-29T22:54

By Brianna
at 2018-12-03T18:51
at 2018-12-03T18:51

By Lucy
at 2018-12-05T13:02
at 2018-12-05T13:02

By Andrew
at 2018-12-05T17:54
at 2018-12-05T17:54

By Kyle
at 2018-12-09T06:01
at 2018-12-09T06:01

By Joe
at 2018-12-10T01:12
at 2018-12-10T01:12

By Sarah
at 2018-12-14T05:27
at 2018-12-14T05:27

By Caitlin
at 2018-12-17T17:12
at 2018-12-17T17:12

By Ida
at 2018-12-18T16:05
at 2018-12-18T16:05

By James
at 2018-12-20T22:32
at 2018-12-20T22:32

By Jack
at 2018-12-24T18:23
at 2018-12-24T18:23

By Madame
at 2018-12-26T00:10
at 2018-12-26T00:10

By Ethan
at 2018-12-30T02:25
at 2018-12-30T02:25

By Belly
at 2019-01-01T13:33
at 2019-01-01T13:33

By Charlie
at 2019-01-05T10:31
at 2019-01-05T10:31

By Audriana
at 2019-01-06T16:47
at 2019-01-06T16:47

By Zora
at 2019-01-08T20:16
at 2019-01-08T20:16

By James
at 2019-01-11T20:21
at 2019-01-11T20:21

By Liam
at 2019-01-14T14:03
at 2019-01-14T14:03
Related Posts
足球選手的頭髮是用什麼法寶?

By Rebecca
at 2018-06-25T09:37
at 2018-06-25T09:37
第二輪覺得最好看的比賽

By Michael
at 2018-06-25T09:23
at 2018-06-25T09:23
韓國國家足球隊的「孤膽英雄」孫興慜的眼淚

By Joe
at 2018-06-25T09:22
at 2018-06-25T09:22
B組問題

By Barb Cronin
at 2018-06-25T09:22
at 2018-06-25T09:22
何不組成UK隊?

By Frederic
at 2018-06-25T09:19
at 2018-06-25T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