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拉球請益 - 桌球

By Charlotte
at 2017-11-05T23:03
at 2017-11-05T23:0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denbridge (edenbridge)》之銘言:
: 各位大大 安安
: 小弟不才
: 想了解如何做有效的連續正手拉球
: 一般實戰都是使用高調拉起板
: 旋轉似乎還可以,但都是很薄的摩擦
: 幾乎是靠膠皮表面去抽
: 起板後的銜接板殺傷力就減少很多
這段先不提你技術上的問題,雖然影片很短,能看到的資訊也很少
但大概可以看出你為了能夠連續打進,第一板之後動作就不自覺的縮小
這或許是你聽過「練拉弧圈時為了方便連續,以7-8分力為佳」
但問題是你現在的正手弧圈感覺是「只顧著打進」卻忽略了威力
--也就是說,你「忘記」或在實戰中不敢用「100%全力」拉弧圈
因為成了習慣,所以要全力拉弧圈時,反而出不來
有點類似自己的身體自動加上「限速器」的狀態
我記得也是我校隊等級的學長,在指導時曾經講過
「練球時雖然力道要控制在80%,但揮拍動作必須做到100%甚至120%」
以及,更重要的一段
「不能為了怕拉飛,就不敢在比賽中用100%力道拉弧圈
而是必須要不斷的用,並且在拉失敗中學習,逐漸抓到
要怎樣全力拉才能拉近的力道、拍面角度甚至手腕微調等經驗值」
希望這些能給你參考
: 比較嚮往撞後摩擦
: 但是撞擊較多的打法
: 不知為何卻變成側旋較強烈的球 不是較純正的上旋
: 附上廢廢的練習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dyY75CVbw&feature=youtu.be
: 自己感覺重心有點高,擊球點也怪怪的
: 煩請解惑
: 感恩
在談你技術上的問題前,底下推文也有提到
因為我不清楚你這個影片是模擬實戰還是標準練球(線路固定)
如果不是模擬實戰,那你跟你的陪練員,我不客氣的講:程度都不夠,而且非常差
如果練習者與陪練員都無法把擊球線路固定,這根本無法練好基本動作!!!
因為很重要,所以我再講一次
如果練習者與陪練員都無法把擊球線路固定,這根本無法練好基本動作!!!
如果原PO你真想進步,請先跟陪練員從基本正手攻球練起
直到你跟陪練者都能固定擊球線路(尤其正手對角斜線)
再來練拉弧圈等其他技術,才能突破現在的瓶頸。
至於這則影片裡,光我粗淺程度能看到的問題有幾個
一、重心太高:這其實原PO你自己也察覺了,就不多做說明
沒錯,你就是站的太高,要修正得有專業教練協助
我這裡只提點你可以做到的
a.雙腳距離可以站的更寬一點
b.膝蓋更彎一點,上身更往前傾斜
這樣應該就能讓你的重心稍微壓低
二、手腕外翻:其實整個影片來看,你用的是中直,雖然與我用日直稍有差異
但持拍時你的手腕整個都外翻,幾乎跟前臂形成直角,這對你擊球
會有不良影響,但照理來說,你的手臂外翻應該會讓擊球變成逆側旋
但看你的描述,似乎你的擊球都成正側旋的側拐弧圈
為什麼會這樣?後面會說明。
三、引拍動作:你的引拍有兩個大問題:
a.右膝完全沒有壓低,只是跟正手攻球一樣的微彎,因此你的上身也
沒有往右側壓低形成蓄力
b.你的手臂從頭到尾(是肩膀到手腕這一段,不是手腕跟球拍)
幾乎都是直角,手臂在引拍時完全沒有伸直,連大於150度都沒有
當手臂完全沒有伸直再收縮的加速過程,你的前衝弧圈一點都不
前衝,這不是必然的結果嗎?
四、沒有轉腰:精確的說,是沒有從腳掌-腳跟-膝蓋-骨盆-腰-手臂-手腕-球拍
這一連串的發力傳遞,所以你影片中很多擊球後的球拍竟然是在右耳
旁邊,而不是正確發力後應該在左眉或兩眉之間,這就說明你的腰
完全沒有轉到,當然弧圈完全沒威力
五、擊球點 :你的擊球點有兩個問題
a.如果不是逼迫你的正手大角度,你的擊球點太靠近身體了
這是因為你的手臂+持拍手形成「雙直角」的緣故,如果不非常
靠近身體,就無法擊中來球,但沒有了足夠的力距,同樣的力道
擊球,形成的威力當然相對較小
b.從影片來看,你用完全不成步法的交叉步(那不叫步法,只是勉強跳
過去)拉正手大角的弧圈時,你球拍與球的接觸點都靠近球的外側
如果從上方看,就是大約3-4點的方向,這樣就算你的手腕外翻,因為
擊球點的緣故,就是直接拉成側拐弧圈
我說句不客氣的,你在練球時,有注意或用手指去感覺過球拍與球
的接觸點嗎?(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手指去感受)
當從這則不到一分鐘的影片,就可以看出這麼多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問題)
真的要改進,如果不去找專業教練或者適當的學習管道,想要光靠板上的回應
就能修正,我很老實的說:不可能
如果原PO真的想改進,我也只有一個建議:全部砍掉重練,找練過正規的學長
或者請專業教練,從正規的正手攻球開始練起,否則就算你知道上面的問題
想要改正,真的很難
--
: 各位大大 安安
: 小弟不才
: 想了解如何做有效的連續正手拉球
: 一般實戰都是使用高調拉起板
: 旋轉似乎還可以,但都是很薄的摩擦
: 幾乎是靠膠皮表面去抽
: 起板後的銜接板殺傷力就減少很多
這段先不提你技術上的問題,雖然影片很短,能看到的資訊也很少
但大概可以看出你為了能夠連續打進,第一板之後動作就不自覺的縮小
這或許是你聽過「練拉弧圈時為了方便連續,以7-8分力為佳」
但問題是你現在的正手弧圈感覺是「只顧著打進」卻忽略了威力
--也就是說,你「忘記」或在實戰中不敢用「100%全力」拉弧圈
因為成了習慣,所以要全力拉弧圈時,反而出不來
有點類似自己的身體自動加上「限速器」的狀態
我記得也是我校隊等級的學長,在指導時曾經講過
「練球時雖然力道要控制在80%,但揮拍動作必須做到100%甚至120%」
以及,更重要的一段
「不能為了怕拉飛,就不敢在比賽中用100%力道拉弧圈
而是必須要不斷的用,並且在拉失敗中學習,逐漸抓到
要怎樣全力拉才能拉近的力道、拍面角度甚至手腕微調等經驗值」
希望這些能給你參考
: 比較嚮往撞後摩擦
: 但是撞擊較多的打法
: 不知為何卻變成側旋較強烈的球 不是較純正的上旋
: 附上廢廢的練習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dyY75CVbw&feature=youtu.be
: 煩請解惑
: 感恩
在談你技術上的問題前,底下推文也有提到
因為我不清楚你這個影片是模擬實戰還是標準練球(線路固定)
如果不是模擬實戰,那你跟你的陪練員,我不客氣的講:程度都不夠,而且非常差
如果練習者與陪練員都無法把擊球線路固定,這根本無法練好基本動作!!!
因為很重要,所以我再講一次
如果練習者與陪練員都無法把擊球線路固定,這根本無法練好基本動作!!!
如果原PO你真想進步,請先跟陪練員從基本正手攻球練起
直到你跟陪練者都能固定擊球線路(尤其正手對角斜線)
再來練拉弧圈等其他技術,才能突破現在的瓶頸。
至於這則影片裡,光我粗淺程度能看到的問題有幾個
一、重心太高:這其實原PO你自己也察覺了,就不多做說明
沒錯,你就是站的太高,要修正得有專業教練協助
我這裡只提點你可以做到的
a.雙腳距離可以站的更寬一點
b.膝蓋更彎一點,上身更往前傾斜
這樣應該就能讓你的重心稍微壓低
二、手腕外翻:其實整個影片來看,你用的是中直,雖然與我用日直稍有差異
但持拍時你的手腕整個都外翻,幾乎跟前臂形成直角,這對你擊球
會有不良影響,但照理來說,你的手臂外翻應該會讓擊球變成逆側旋
但看你的描述,似乎你的擊球都成正側旋的側拐弧圈
為什麼會這樣?後面會說明。
三、引拍動作:你的引拍有兩個大問題:
a.右膝完全沒有壓低,只是跟正手攻球一樣的微彎,因此你的上身也
沒有往右側壓低形成蓄力
b.你的手臂從頭到尾(是肩膀到手腕這一段,不是手腕跟球拍)
幾乎都是直角,手臂在引拍時完全沒有伸直,連大於150度都沒有
當手臂完全沒有伸直再收縮的加速過程,你的前衝弧圈一點都不
前衝,這不是必然的結果嗎?
四、沒有轉腰:精確的說,是沒有從腳掌-腳跟-膝蓋-骨盆-腰-手臂-手腕-球拍
這一連串的發力傳遞,所以你影片中很多擊球後的球拍竟然是在右耳
旁邊,而不是正確發力後應該在左眉或兩眉之間,這就說明你的腰
完全沒有轉到,當然弧圈完全沒威力
五、擊球點 :你的擊球點有兩個問題
a.如果不是逼迫你的正手大角度,你的擊球點太靠近身體了
這是因為你的手臂+持拍手形成「雙直角」的緣故,如果不非常
靠近身體,就無法擊中來球,但沒有了足夠的力距,同樣的力道
擊球,形成的威力當然相對較小
b.從影片來看,你用完全不成步法的交叉步(那不叫步法,只是勉強跳
過去)拉正手大角的弧圈時,你球拍與球的接觸點都靠近球的外側
如果從上方看,就是大約3-4點的方向,這樣就算你的手腕外翻,因為
擊球點的緣故,就是直接拉成側拐弧圈
我說句不客氣的,你在練球時,有注意或用手指去感覺過球拍與球
的接觸點嗎?(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手指去感受)
當從這則不到一分鐘的影片,就可以看出這麼多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問題)
真的要改進,如果不去找專業教練或者適當的學習管道,想要光靠板上的回應
就能修正,我很老實的說:不可能
如果原PO真的想改進,我也只有一個建議:全部砍掉重練,找練過正規的學長
或者請專業教練,從正規的正手攻球開始練起,否則就算你知道上面的問題
想要改正,真的很難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Olga
at 2017-11-06T19:02
at 2017-11-06T19:02

By Rachel
at 2017-11-09T09:50
at 2017-11-09T09:50

By Daph Bay
at 2017-11-12T21:53
at 2017-11-12T21:53

By Aaliyah
at 2017-11-13T08:50
at 2017-11-13T08:50

By Oscar
at 2017-11-17T18:33
at 2017-11-17T18:33

By Brianna
at 2017-11-19T06:58
at 2017-11-19T06:58

By Candice
at 2017-11-21T14:12
at 2017-11-21T14:12

By Valerie
at 2017-11-25T18:54
at 2017-11-25T18:54

By James
at 2017-11-28T15:13
at 2017-11-28T15:13

By Valerie
at 2017-12-03T13:42
at 2017-12-03T13:42

By Harry
at 2017-12-05T11:45
at 2017-12-05T11:45

By Hazel
at 2017-12-08T11:11
at 2017-12-08T11:11

By Doris
at 2017-12-10T19:43
at 2017-12-10T19:43

By Jessica
at 2017-12-12T14:59
at 2017-12-12T14:59

By Rae
at 2017-12-15T04:48
at 2017-12-15T04:48

By Margaret
at 2017-12-15T13:00
at 2017-12-15T13:00

By Linda
at 2017-12-16T22:00
at 2017-12-16T22:00

By Rosalind
at 2017-12-20T13:15
at 2017-12-20T13:15

By Xanthe
at 2017-12-25T00:18
at 2017-12-25T00:18

By Zenobia
at 2017-12-26T18:55
at 2017-12-26T18:55

By Daph Bay
at 2017-12-29T13:59
at 2017-12-29T13:59

By Linda
at 2018-01-01T17:47
at 2018-01-01T17:47

By Sierra Rose
at 2018-01-06T10:14
at 2018-01-06T10:14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1-07T14:35
at 2018-01-07T14:35

By Enid
at 2018-01-09T14:24
at 2018-01-09T14:24

By Lauren
at 2018-01-11T09:50
at 2018-01-11T09:50

By Ina
at 2018-01-14T20:54
at 2018-01-14T20:54

By Selena
at 2018-01-19T09:57
at 2018-01-19T09:57

By Ingrid
at 2018-01-23T17:19
at 2018-01-23T17:19

By Mary
at 2018-01-25T20:02
at 2018-01-25T20:02

By Jake
at 2018-01-26T10:10
at 2018-01-26T10:10

By Mia
at 2018-01-26T14:48
at 2018-01-26T14:48

By Caitlin
at 2018-01-28T20:08
at 2018-01-28T20:08

By Wallis
at 2018-02-02T15:26
at 2018-02-02T15:26

By Emma
at 2018-02-02T22:50
at 2018-02-02T22:50

By William
at 2018-02-04T07:31
at 2018-02-04T07:31

By Queena
at 2018-02-06T15:40
at 2018-02-06T15:40

By Megan
at 2018-02-07T23:19
at 2018-02-07T23:19

By Dorothy
at 2018-02-12T06:04
at 2018-02-12T06:04

By Adele
at 2018-02-12T22:49
at 2018-02-12T22:49

By Necoo
at 2018-02-13T10:57
at 2018-02-13T10:57

By Caitlin
at 2018-02-17T12:30
at 2018-02-17T12:30

By Zenobia
at 2018-02-20T05:27
at 2018-02-20T05:27

By Isla
at 2018-02-25T03:10
at 2018-02-25T03:10

By Harry
at 2018-02-25T12:05
at 2018-02-25T12:05

By Andrew
at 2018-02-28T12:12
at 2018-02-28T12:12

By Kyle
at 2018-03-03T17:05
at 2018-03-03T17:05

By Linda
at 2018-03-05T23:47
at 2018-03-05T23:47
Related Posts
12/09台大桌球社團體積分賽(四隊大循環 )

By Aaliyah
at 2017-11-05T20:04
at 2017-11-05T20:04
吳金迪教學

By Hazel
at 2017-11-05T11:57
at 2017-11-05T11:57
測試亞洲桌球高手的小遊戲

By Carol
at 2017-11-04T23:28
at 2017-11-04T23:28
neo系列膠皮選擇

By Odelette
at 2017-11-04T20:19
at 2017-11-04T20:19
台中/東海逢甲/1105/練球

By Linda
at 2017-11-04T14:55
at 2017-11-04T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