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1 - 武術 Martial Arts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1-06-28T21:51

Table of Contents

楊澄甫非楊氏太極拳正宗傳承人 拳架心法均有異
http://www.taijicn.net/html/07/n-1007.html
來源:《武魂》
  本文作者致《武魂》編輯部:筆者現年64歲,晚年習練楊氏太極拳。現寄去《求真求
實 ,從宗師的困惑中解脫出來》一稿,此文對楊澄甫先生“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人
”的身份有所質疑,若能發表,或許會引起拳界的一場爭論。但這個疑問,在筆者及筆者
周圍的拳友心中已存在多日,現直言不諱,一吐為快,謹希望能得更多師友教誨,辯明真
理,脫困解惑。謝謝!
  一、問題的提起
  為什麼會產生“楊澄甫大師是不是楊氏太極拳第三代正宗傳承人”這個疑問呢?
  楊澄甫出生於1883年,到1917年其父楊健侯去世,已經35歲了。按照陳炎林的說法,
楊澄甫年近弱冠開始學拳,即從1899年起,到1917年,拳齡已是18年了,這個年齡對於楊
氏太極拳承上啟下的責任來講,應該是“完整準確”地繼承了楊氏拳法的成熟年齡了。可
是,楊澄甫的拳法為什麼與其父的拳法就不一樣呢?難道是楊健侯沒將太極拳傳給兒子嗎
?依據封建社會的傳拳理念,這絕不可能!難道是楊澄甫笨而惰學嗎?據陳炎林講,楊澄
甫練拳是絕頂聰慧的天才。然而事實上,父子兩代所傳之拳,無論是拳架、練法上,還是
在理法、心法、勁法上的差異,簡直判若兩派,這是怎麼回事呢?
  近半個世紀以來,拳界一個占絕對壓倒優勢的說法,是楊澄甫繼承並發展了祖輩、父
輩的太極拳,“三代研習而定型”之說,是流傳最廣且為很多人所贊同的結論。但這種結
論未提供事實依據,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推測。既然說“經三代研習”,就必須講清祖孫
三代是如何研習的,其研習成果之間的傳承關係是怎樣的,最後“定型”的內容是什麼,
意義何在。如果沒有上面幾個問題的事實考證,就不可妄下“楊氏太極拳,經三代研習而
定型”的斷語。下面,筆者對這一結論,談一談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楊澄甫並未繼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楊氏太極拳包括本體和應用兩大部分內容。本體指拳架套路,應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
破解法。兩個部分的核心內容是內功。而內功的訓練和培養是靠太極拳的理法、心法和勁
法。楊澄甫究竟是否繼承了祖輩、父輩的拳法,本文將其父與他的拳架、內功理法、心法
和勁法做個比較就清楚了(筆者:楊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楊式太極拳述真》及其
弟子魏樹人的著述為准,楊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及其弟子的著述為准
)。
  先談拳架。楊健侯在京溥倫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個拳式。楊澄甫在上海教
拳據1925年出版的《太極拳術》記載,其拳架共80個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極拳使用法
》中,記載的拳架共78個拳式;1933年,楊澄甫將自己創編的拳式定型為85個,分三節九
個套路,並將其中快速的技擊性招式,改為健身性舒緩動作,遂出版《太極拳體用全書》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定型”,是楊澄甫給自己創編的拳架套路定型,並非給楊氏
太楊拳拳架套路定型。據魏樹人大師所著《太極拳內功理法》之《拳苑記事》裡披露,汪
永泉大師在向楊健侯學拳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堅持楊健侯所傳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練法,
並將其一並傳給京都一脈的眾多弟子。這種拳架及練法與楊澄甫定型拳架及練法根本不同
。由此可見,楊澄甫的拳架本體與其父楊健侯的拳架本體根本沒有傳承關係。
  再談練法。楊健侯教授拳架套路,反對盤空架子。他根據“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
道理認為,太極拳是陰陽互根、內外相合的統一體。初學者沒有內功,如果長時間地盤練
拳架,只練了外形即陽面的招式,而沒有內功培養即陰面的支持,就會出現盤空架子,形
成外形僵硬呆滯狀況。應當先給初學者講清一招一式的理法內涵,使其樹立“意在先”、
“以意導形”的意識後,再去練拳式。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去盤拳架。這是事半功倍
的練拳途徑。楊澄甫的教授方式是給初學者一天教兩個拳式。初學者姿式基本正確後,第
二天再往下教授兩式。就這樣進行下去,直到把架子盤完。然後再研究掌握太極拳理法、
心法以及推手勁法。上述是兩種根本相悖的練法,其間哪有什麼傳承關係呢?
  第三談理法。楊健侯在教授盤拳時,總是要求習練者首先要從意識上樹立鬆散、通空
的觀念。他認為橫向上散和縱向上松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散,就松不下來;不能松
,也就散不出去。通是散的延伸,空是進入無為境界的保證。楊健侯認為,習練者盤拳之
前刻意求松,並不能做到真松。心靜無為的前提條件才能保證習練者意識上的鬆散。楊澄
甫在《太極拳之練習談》中,只提到盤拳“運行時,周身骨節,均須鬆開自然”;在《太
極拳說十要》中,只提到“全身鬆開”、“肩鬆開”、“松腰”之語,至於怎樣“鬆開”
,根本沒有涉及。這不能說是繼承其父的太極拳理法。
  在對待老拳譜“虛領頂勁”、“頂頭懸”的提法時,楊健侯認為這些概念不易理解而
不好掌握,卻秘傳楊氏的“後脖頸蹭衣領”要領。將“虛腋”的提法,改成“腋下夾著兩
個熱饅頭練拳”秘傳。改“含胸拔背”為“開胸張肘”;改“松肩墜肘”為“肘意墜腰圈
”;變“尾閭中正”的提法為“塞腰和三道氣圈”,並有“胸前十字”、“兩個勁源”、
“三關運用”“八種勁別混合運用”等一系列可操作法則。而楊澄甫卻未提出上述理法的
傳承,只借用了陳式太極拳的一些舊提法,諸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
拔背”“沉肩墜肘”等。這些法則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操作性,極容易產生認識混亂。比
如,陳微明編著的《太極拳術》一書,將“含胸拔背”作為一條理法寫進《太極拳說十要
》,立即遭到李雅軒的批評。他認為:長期“含胸拔背”地練拳,就會練成羅鍋。他肯定
地認為,這個理法不是楊老師的東西,是陳微明的私貨。弄得陳微明只得再作出修改性的
解釋。
  上述諸多事例的枚舉,足以看出楊健侯、楊澄甫父子兩代太極拳在理法上沒有傳承關
係。

--
來自加拿大達爾豪希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的撰文者,在他們題為「預測
2000-2050年畜牧生產的全球潛在環境成本」(Forecasting potentialglobal
environmental costs of livestockproduction 2000-2050)的文中說:「我們建議應該
優先抑制此產業的增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_RBmMjHUw
食用植物產品對環境比較好,因為吃肉牽涉到消耗靠植物維生的動物,效益較低。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1-07-01T22:16
又來了...正不正宗有這麼重要嗎...
我說這篇文章的作者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7-06T21:10
作者是張光燄 文章太長了 請看連結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1-07-07T02:49
這不是正不正宗的問題,是練法明不
明確的問題。有明確的練法,才能檢驗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1-07-11T14:51
效果。如[含胸拔背],照一般的教法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1-07-14T21:31
誰知道含到哪?可是楊健侯的講法卻可
以檢驗成果。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1-07-18T19:35
楊澄甫學到的或是傳出的太極拳,符不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1-07-20T09:55
符合楊家心法本來就很重要,要是符合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1-07-24T01:22
那楊太真得是目前大眾認知的樣子,
不符合,那現在一般通行的楊太就是一
場笑話,健身或許真有點價值,再繼續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1-07-26T10:34
作為武術傳承就是沒價值。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1-07-28T13:53
而且楊澄甫不善技擊,有強人踢館,都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1-07-31T11:49
是楊少侯代打,或許他推手上有一定
技巧,但那也表示,他傳得拳,不具技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1-08-02T16:18
擊作用,練到死也沒法當作技擊拳路。

兩位跳針王就是要我解釋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1-06-28T21:35
做最後解釋了 不想在推文上解釋更多東西 要我打你們臉就賞你個暢快 手臂角度是指敵人揮空從FEDOR頭上揮過的角度 倒地姿勢指的是 他在倒地前身體是順時針旋轉落地的 有點常識都知道如果他沒揮拳 身體是不會翻轉的 至於跳針二人組一直強調的手臂交叉點在哪 影片0:12 別跟我要時間暫停器 實戰上也不會 ...

新手該如何入門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1-06-28T20:14
小弟最近對武術起了興趣 有幸到此貴版 想請問新手該練什麼武術好 我看第一神拳看的很多 這樣有資格學拳擊嗎 希望各位前輩能不吝指教 另外 我英文不好 一些出拳方式的名字都分不清楚這樣會不會被人酸? -- → kuangjc183 :要指出名詞有誤 請有專業素養再說112.105.103.189 0 ...

此風不可長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1-06-28T18:56
上一篇整個很弱 請自刪好嗎 交叉反击拳:确切说是迎击拳。在对手进攻的瞬间看准时机,闪避的同时用右拳重重 地迎击。由于反击时手臂与对方交叉,因而称作交叉反击拳-http://ppt.cc/ceBE 請仔細回去REPLAY肥朵影片有否符合敘述 不要只看速度速度 有感覺到被打臉的文章請自刪好嗎 本人不一 ...

此風不可長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1-06-28T18:46
※ 引述《NSACSS (agent)》之銘言: : 標題: Re: [心得] 此風不可長 : 時間: Tue Jun 28 17:43:14 2011 : : 當個比較有建設性的問題問好了? : : 原po比較PRO的k大po的影片 : : 假如兩者是同時出拳,烏溜溜的黑人猛男揮空同時被沙皇交叉進來的拳擊中 ...

此風不可長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1-06-28T17:43
當個比較有建設性的問題問好了? 原po比較PRO的k大po的影片 假如兩者是同時出拳,烏溜溜的黑人猛男揮空同時被沙皇交叉進來的拳擊中 則像boxing版k大說的稱為交叉反擊拳 如果烏溜溜的黑人猛男大漢還沒揮出去就先被擊中則像mma版k大稱為迎擊拳(嗎?) (我個人看也是覺得像CK大說的沙皇先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