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討論鬼之切入 - NBA

By Genevieve
at 2007-05-28T04:22
at 2007-05-28T04:22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NBAEasyChat 看板]
作者: godispower (omg) 看板: NBAEasyChat
標題: 有人討論鬼之切入
時間: Mon May 28 04:18:37 2007
既然有人要討論鬼之切入
小弟也來講講自己的想法
先附上這第一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_Cf6-6TmE
這是manu的mix
4:15秒
4:42秒
再來看看這第二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Be8_GEvbU&mode=related&search=
0:52秒
2:42秒
2:48秒 →這球幾乎是經典
這些影片的片段
大略可以知道ginobili切入的姿勢及重點
我是太陽迷,說實在話我恨這傢伙恨的牙齒一直抖
可是講真的,如果你要說他髒,有時我也不覺得,
應該只是包叔傳了他一些 球皮技巧,但我不得不嘆
'這傢伙的切入實在是太漂亮了'
一般籃球員,上籃的時候,收球後就開始進入
上籃第一步第二步的流程動作
Ginobili 這傢伙也沒什麼不一樣
但他有幾個特點
1.他上籃時. 故意把腳步拉大
a. 在急速快攻時 腳步拉大會造成 速度瞬間下降
試想他帶球過半場往籃下衝,防守者還跟著他
可是上籃時.他的速度.慢下來..就好像從50公里/hr
忽然降到25公里/hr
一般防守者.沒有降速到的.在畫面上.就會像在空中飛一樣的飛到另一邊.
而ginobili則往另一邊起跳..
b. 從普通的運球姿勢上籃,腳步拉大可以調整自己前進的速度
'也可以換方向'
影片中兩分48秒那一記我想是經典中的經典了.上籃第一步往右
第二步反而跨回了自己左方.腳變成交叉...好不好看自有論定.
有沒有用?..O'neal 完全被騙到.開開的看著他上籃沒人守
c. 再看仔細一點,ginobili在踩第一步時,他眼睛盯著的是防守者的腳步
腳步,這麼做.是在確認防守者的腳步有沒有跟到,有跟到的話.
他就改變方向從另一個方向過去!尤於防守者屬於被動.
通常跟上第一步去防守後.很難在一瞬間再跟上變換方向的上籃
再者,兩步大橫跨,代表著移動的距離會比一般上籃遠,也就意謂著
畫面上能看到他把防守者甩的比較遠,心裡第一個想法是 幹.水!
這種上籃用大腿橫大步的情形,kobe的切入也常看到
d. 強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他兩步大橫跨,上籃的動作做出來
'還沒有起跳前' 就撞上了防守者! 他竟然能用一支腳在這樣的情形下起跳
跳起來後 還能平衡自己,老天,這要多厚實小腿肌肉才做的到.
我也做的到→只是做出來後.過不久我一定抽筋
這必需要強調,他的腰及上半身肌肉的紮實 相當突出
2. 上籃時 老練的動作
這點從第二段影片 01:34秒的地方可以看出
這傢伙的動作似乎天生就有騙人的天性
一直到他第二步起跳後.才算是他動作的一個終點
他起跳的高度並不算高.(相較於黑人)
在空中能挺的動作 大約只有一次.(不似kobe喬神)
但是他的上半身身材相當強壯,而且起跳之後的平衡性
也有一定水準,影片裡常可以看到他在空中和人相撞後 再放球的動作
尤於起跳不算高,所以這種手部放球的時間差要算的很準!這也是他
讓人欣賞的地方 再一點是他上半身的延展性很強,我覺得他跳的不高
但這些影片 看他灌籃的畫面,給人的錯覺是他很能飛
他在上籃跨步時,加大了手部的擺動,用意在於加大起跳後在空中的
身體延展及力量,看第二段影片他前面幾個扣籃,速度很快,灌的也有力道
美,就大概知道.他的肩膀及腰力 都必需有足夠的力道來支撐
我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力道美,那個人叫amare stoudmire.2004年沒受傷前
相較於黑人的體型及爆發力,我覺得manu算是美洲人的異類!
3. 也許我這樣講有失一點公平,但我覺得ginobili之所以能成功
隊友會佔去很重的一部份!大家別忘了,他的隊友 叫 TD
nba 這十年來我認為最穩的傢伙,球隊不是光靠manu一個人能撐起的
幾次的看球下來,manu在於他 '切入的時間點' 及 '刁鑽的上籃角度'
撕裂著各隊的防線,他切進來後如果你要去補防擋他,下一個畫面通常是
TD 的灌籃(媽的.這臉上沒表情的惡魔),而且,manu的另一個重要的武器,
接近於 '絕對零度' 的 三分冷箭
他的三分線出手.幾乎都是關鍵,當然啦,我覺得大多是TD被包夾,傳出來給他
如果仔細一點看manu的三分線出手,他不是 '跳投',而是左腳對向籃框
利用腳蹬起時的力氣,送到手部,把球投出去; 這種姿勢 有一個很大缺點
→ 出手點低 至少比跳投投出的出手點低,如果面對高一點的防守者 撲出來
沒有很大的空間給manu這種投籃的話,很容易防守可以蓋他的火鍋
看著太陽打馬刺幾年下來,manu的三分之所以關鍵,在於大家去補防TD
TD 傳給manu 讓他有足夠的空檔來進球,唉....這能怎麼說呢?
這本來就是打籃球的基本,給有空擋的隊友,只是每次他進一球
我的心就下降一度;48分那一次,讓我整個心都涼掉
太陽的金勾臂,就是交易來對付manu的,只可惜,最後一戰 manu醒了....
4. 來廣告一下好了,太陽及馬刺的對戰系列有一個很大的觀戰重點
就是太陽的barbosa(今年最佳第六人),也許有人還覺得陌生
相較於 manu 的技巧性切入,barbosa的動作相對的原始
就是沒頭沒腦的切進去! 問題是,太快了
和Tony parker比 我覺得甚至還快上一籌,barbosa的動作沒有什麼技巧
往右邊切,就是往右邊切,下球往左邊運,有80%是往左邊切,變換方向
不是沒有,很少!
但是.一對一就是沒人防的住,可惜的是這系列戰barbosa沒有太大的發揮
馬刺的補防意識很強,只要barbosa切進來,會有一堆人擋過來
而barbosa 傳球的功力 ....0rz ,簡單說,他還無法對付馬刺的補防陷井
barbosa 的三分球 也有相當水準,有名的平射炮,我很期待,明年,或兩年
可以看到barbosa 和tony parker 兩人互切 或是和manu 互切
誰也擋不住誰!前提是....唉. 太陽的球運要好一點,擋的住系列戰的mvp
robby horry(馬刺迷不要砍我丫,守住amare和diaw是事實)
--
作者: godispower (omg) 看板: NBAEasyChat
標題: 有人討論鬼之切入
時間: Mon May 28 04:18:37 2007
既然有人要討論鬼之切入
小弟也來講講自己的想法
先附上這第一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_Cf6-6TmE
這是manu的mix
4:15秒
4:42秒
再來看看這第二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Be8_GEvbU&mode=related&search=
2:42秒
2:48秒 →這球幾乎是經典
這些影片的片段
大略可以知道ginobili切入的姿勢及重點
我是太陽迷,說實在話我恨這傢伙恨的牙齒一直抖
可是講真的,如果你要說他髒,有時我也不覺得,
應該只是包叔傳了他一些 球皮技巧,但我不得不嘆
'這傢伙的切入實在是太漂亮了'
一般籃球員,上籃的時候,收球後就開始進入
上籃第一步第二步的流程動作
Ginobili 這傢伙也沒什麼不一樣
但他有幾個特點
1.他上籃時. 故意把腳步拉大
a. 在急速快攻時 腳步拉大會造成 速度瞬間下降
試想他帶球過半場往籃下衝,防守者還跟著他
可是上籃時.他的速度.慢下來..就好像從50公里/hr
忽然降到25公里/hr
一般防守者.沒有降速到的.在畫面上.就會像在空中飛一樣的飛到另一邊.
而ginobili則往另一邊起跳..
b. 從普通的運球姿勢上籃,腳步拉大可以調整自己前進的速度
'也可以換方向'
影片中兩分48秒那一記我想是經典中的經典了.上籃第一步往右
第二步反而跨回了自己左方.腳變成交叉...好不好看自有論定.
有沒有用?..O'neal 完全被騙到.開開的看著他上籃沒人守
c. 再看仔細一點,ginobili在踩第一步時,他眼睛盯著的是防守者的腳步
腳步,這麼做.是在確認防守者的腳步有沒有跟到,有跟到的話.
他就改變方向從另一個方向過去!尤於防守者屬於被動.
通常跟上第一步去防守後.很難在一瞬間再跟上變換方向的上籃
再者,兩步大橫跨,代表著移動的距離會比一般上籃遠,也就意謂著
畫面上能看到他把防守者甩的比較遠,心裡第一個想法是 幹.水!
這種上籃用大腿橫大步的情形,kobe的切入也常看到
d. 強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他兩步大橫跨,上籃的動作做出來
'還沒有起跳前' 就撞上了防守者! 他竟然能用一支腳在這樣的情形下起跳
跳起來後 還能平衡自己,老天,這要多厚實小腿肌肉才做的到.
我也做的到→只是做出來後.過不久我一定抽筋
這必需要強調,他的腰及上半身肌肉的紮實 相當突出
2. 上籃時 老練的動作
這點從第二段影片 01:34秒的地方可以看出
這傢伙的動作似乎天生就有騙人的天性
一直到他第二步起跳後.才算是他動作的一個終點
他起跳的高度並不算高.(相較於黑人)
在空中能挺的動作 大約只有一次.(不似kobe喬神)
但是他的上半身身材相當強壯,而且起跳之後的平衡性
也有一定水準,影片裡常可以看到他在空中和人相撞後 再放球的動作
尤於起跳不算高,所以這種手部放球的時間差要算的很準!這也是他
讓人欣賞的地方 再一點是他上半身的延展性很強,我覺得他跳的不高
但這些影片 看他灌籃的畫面,給人的錯覺是他很能飛
他在上籃跨步時,加大了手部的擺動,用意在於加大起跳後在空中的
身體延展及力量,看第二段影片他前面幾個扣籃,速度很快,灌的也有力道
美,就大概知道.他的肩膀及腰力 都必需有足夠的力道來支撐
我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力道美,那個人叫amare stoudmire.2004年沒受傷前
相較於黑人的體型及爆發力,我覺得manu算是美洲人的異類!
3. 也許我這樣講有失一點公平,但我覺得ginobili之所以能成功
隊友會佔去很重的一部份!大家別忘了,他的隊友 叫 TD
nba 這十年來我認為最穩的傢伙,球隊不是光靠manu一個人能撐起的
幾次的看球下來,manu在於他 '切入的時間點' 及 '刁鑽的上籃角度'
撕裂著各隊的防線,他切進來後如果你要去補防擋他,下一個畫面通常是
TD 的灌籃(媽的.這臉上沒表情的惡魔),而且,manu的另一個重要的武器,
接近於 '絕對零度' 的 三分冷箭
他的三分線出手.幾乎都是關鍵,當然啦,我覺得大多是TD被包夾,傳出來給他
如果仔細一點看manu的三分線出手,他不是 '跳投',而是左腳對向籃框
利用腳蹬起時的力氣,送到手部,把球投出去; 這種姿勢 有一個很大缺點
→ 出手點低 至少比跳投投出的出手點低,如果面對高一點的防守者 撲出來
沒有很大的空間給manu這種投籃的話,很容易防守可以蓋他的火鍋
看著太陽打馬刺幾年下來,manu的三分之所以關鍵,在於大家去補防TD
TD 傳給manu 讓他有足夠的空檔來進球,唉....這能怎麼說呢?
這本來就是打籃球的基本,給有空擋的隊友,只是每次他進一球
我的心就下降一度;48分那一次,讓我整個心都涼掉
太陽的金勾臂,就是交易來對付manu的,只可惜,最後一戰 manu醒了....
4. 來廣告一下好了,太陽及馬刺的對戰系列有一個很大的觀戰重點
就是太陽的barbosa(今年最佳第六人),也許有人還覺得陌生
相較於 manu 的技巧性切入,barbosa的動作相對的原始
就是沒頭沒腦的切進去! 問題是,太快了
和Tony parker比 我覺得甚至還快上一籌,barbosa的動作沒有什麼技巧
往右邊切,就是往右邊切,下球往左邊運,有80%是往左邊切,變換方向
不是沒有,很少!
但是.一對一就是沒人防的住,可惜的是這系列戰barbosa沒有太大的發揮
馬刺的補防意識很強,只要barbosa切進來,會有一堆人擋過來
而barbosa 傳球的功力 ....0rz ,簡單說,他還無法對付馬刺的補防陷井
barbosa 的三分球 也有相當水準,有名的平射炮,我很期待,明年,或兩年
可以看到barbosa 和tony parker 兩人互切 或是和manu 互切
誰也擋不住誰!前提是....唉. 太陽的球運要好一點,擋的住系列戰的mvp
robby horry(馬刺迷不要砍我丫,守住amare和diaw是事實)
--
Tags:
NBA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07-05-31T19:05
at 2007-05-31T19:05

By Noah
at 2007-06-04T11:15
at 2007-06-04T11:15

By Tom
at 2007-06-09T08:15
at 2007-06-09T08:15

By Emma
at 2007-06-09T17:50
at 2007-06-09T17:50

By Rebecca
at 2007-06-10T21:29
at 2007-06-10T21:29

By Hedda
at 2007-06-11T05:18
at 2007-06-11T05:1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6-13T15:08
at 2007-06-13T15:08

By Aaliyah
at 2007-06-14T04:10
at 2007-06-14T04:10

By Rosalind
at 2007-06-16T16:08
at 2007-06-16T16:08

By Hardy
at 2007-06-20T07:31
at 2007-06-20T07:31

By Harry
at 2007-06-20T10:17
at 2007-06-20T10:17

By Yuri
at 2007-06-24T05:47
at 2007-06-24T05:47

By Necoo
at 2007-06-25T10:48
at 2007-06-25T10:48

By Linda
at 2007-06-26T00:04
at 2007-06-26T00:04

By Bethany
at 2007-06-26T17:05
at 2007-06-26T17:05

By Margaret
at 2007-07-01T02:04
at 2007-07-01T02:04

By Isabella
at 2007-07-02T01:57
at 2007-07-02T01:57

By Eartha
at 2007-07-06T21:27
at 2007-07-06T21:27

By Elizabeth
at 2007-07-07T18:25
at 2007-07-07T18:25

By Iris
at 2007-07-12T00:47
at 2007-07-12T00:47

By Edward Lewis
at 2007-07-13T01:57
at 2007-07-13T01:57

By John
at 2007-07-15T06:21
at 2007-07-15T06:21

By Hedy
at 2007-07-19T06:57
at 2007-07-19T06:57

By Edward Lewis
at 2007-07-21T18:44
at 2007-07-21T18:44

By Donna
at 2007-07-24T19:28
at 2007-07-24T19:28

By Steve
at 2007-07-24T22:53
at 2007-07-24T22:53

By Hamiltion
at 2007-07-28T14:07
at 2007-07-28T14:07

By Robert
at 2007-07-29T19:38
at 2007-07-29T19:38

By Olga
at 2007-08-03T02:53
at 2007-08-03T02:53

By Jack
at 2007-08-08T00:02
at 2007-08-08T00:02

By Audriana
at 2007-08-10T05:59
at 2007-08-10T05:59

By Ina
at 2007-08-14T16:37
at 2007-08-14T16:37

By Barb Cronin
at 2007-08-16T11:30
at 2007-08-16T11:30

By Quintina
at 2007-08-16T23:52
at 2007-08-16T23:52

By Joseph
at 2007-08-19T12:17
at 2007-08-19T12:17

By Mia
at 2007-08-21T05:31
at 2007-08-21T05:3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8-21T23:10
at 2007-08-21T23:10

By James
at 2007-08-25T15:37
at 2007-08-25T15:37

By Gary
at 2007-08-30T04:47
at 2007-08-30T04:47

By Daniel
at 2007-08-31T07:41
at 2007-08-31T07:41

By Andrew
at 2007-09-04T21:13
at 2007-09-04T21:13

By Damian
at 2007-09-06T20:10
at 2007-09-06T20:10

By Sandy
at 2007-09-07T13:06
at 2007-09-07T13:06

By Cara
at 2007-09-11T13:30
at 2007-09-11T13:30

By Bethany
at 2007-09-15T11:56
at 2007-09-15T11:56

By Jacob
at 2007-09-15T23:03
at 2007-09-15T23:03

By Zenobia
at 2007-09-17T19:03
at 2007-09-17T19:03

By Heather
at 2007-09-19T20:29
at 2007-09-19T20:29

By Zanna
at 2007-09-21T11:38
at 2007-09-21T11:38

By Linda
at 2007-09-25T02:53
at 2007-09-25T02:53

By Suhail Hany
at 2007-09-25T15:04
at 2007-09-25T15:04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9-28T12:02
at 2007-09-28T12:02

By Linda
at 2007-09-28T17:41
at 2007-09-28T17:41

By Elvira
at 2007-10-01T15:56
at 2007-10-01T15:56

By Elma
at 2007-10-05T11:40
at 2007-10-05T11:40

By Susan
at 2007-10-06T21:17
at 2007-10-06T21:17

By Robert
at 2007-10-08T20:55
at 2007-10-08T20:55

By Ina
at 2007-10-10T17:29
at 2007-10-10T17:29

By Ida
at 2007-10-14T12:32
at 2007-10-14T12:32

By Oscar
at 2007-10-17T06:57
at 2007-10-17T06:57

By Harry
at 2007-10-21T18:12
at 2007-10-21T18:12

By Necoo
at 2007-10-24T13:04
at 2007-10-24T13:04

By Audriana
at 2007-10-28T17:57
at 2007-10-28T17:57

By Rosalind
at 2007-10-29T23:41
at 2007-10-29T23:41

By Anonymous
at 2007-10-30T18:22
at 2007-10-30T18:22

By Anthony
at 2007-11-04T03:12
at 2007-11-04T03:12

By Queena
at 2007-11-07T04:57
at 2007-11-07T04:57

By Adele
at 2007-11-11T09:12
at 2007-11-11T09:12

By Hardy
at 2007-11-13T01:39
at 2007-11-13T01:39

By Adele
at 2007-11-15T23:56
at 2007-11-15T23:56

By Elizabeth
at 2007-11-17T19:06
at 2007-11-17T19:06

By Ursula
at 2007-11-20T21:39
at 2007-11-20T21:39

By Kyle
at 2007-11-24T20:52
at 2007-11-24T20:52
Related Posts
公牛總管paxson算是好總管嗎?

By William
at 2007-05-26T15:26
at 2007-05-26T15:26
公牛總管paxson算是好總管嗎?

By Bennie
at 2007-05-26T14:48
at 2007-05-26T14:48
ESPN Insider: list of top PG prospects (2005)

By Yuri
at 2007-05-25T17:30
at 2007-05-25T17:30
Re: 07 年選秀預測 (5/24 Hilbbert return to school)

By Eartha
at 2007-05-25T15:51
at 2007-05-25T15:51
Re: 07 年選秀第一輪預測

By Jake
at 2007-05-24T23:25
at 2007-05-24T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