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的小細節大關鍵2 - 撞球

By Elma
at 2011-06-04T16:13
at 2011-06-04T16:13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文章比較接近教戰守則
只是撞球多年來的心得 腦補成分當然會有
請版上先進們不賃賜教
1. 如何適應球台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 氣候潮濕溼度大
球台布和一盤球 如不是一直維持在他剛更換過或剛洗過的狀態下
等到時間久了開始骯髒了 一切就回歸基本面 也就是你該怎樣去面對適應它的現實
而且大多數時間球友都要面對這樣的球台 球台水平歪掉就更嚴重了XDD
個人言明在先
我對澀台子(台語 白話就是沾了很多很多手汗髒污巧克粉在球台布上的球台)
基本上完全投降
假如天氣再下雨更潮濕了 顆星邊開始比較會彈 時間一拉長 當天就註定我要包起來
原因是我下桿是出死桿(鬆不起來的桿) 活死球路線都還OK 唯獨力道是我打球生涯的痛
球台適應能力不強是我的弱點
接下來我就要談談我所知道的阿順了
他是被版友拱成神的嗎??據了解當年連眾多職業選手都把他當神一樣在拜
理由是他不管在哪張台子上的表現 都有如鬼神一般
尤其是職業會冠軍賽常常都挑在球場主桌小洞的 他還是摸個沒完
很多職業選手比賽完都不禁感嘆 我今天真的打的很好了 只不過遇到阿順.....
咦@@...還是趕快回歸主題重點吧^^
阿順在職業會的打法和他打重大盃賽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職業會是在一般球場比賽 一般球場球台狀況就一如前述
有他的冠軍賽桌旁一定圍著一堆觀眾 冷氣無法完全吹到球桌
這時阿順一定會轉換他的打法 以他準度鬆度正常為前提
1. 開球完判斷球型設定該局進攻策略 該攻該守 問題球接下來有無辦法處理
2. 落袋以低桿或擊打球心的中桿為主(低桿比重大盃賽壓更低)
3. 推桿都以打母球中線的推桿為主 絕大多數中推桿
4. 阿順習慣打較飽力的硬桿 出桿稍微加壓一下中桿碰顆星也稍微有下賽的效果
(推拉較適用)
5. 如無必要儘量不放輕功 用打點較低的煞車球取代
6. 留自然做球角度
7. 以速度較為快速的出桿(力道依做球需求控制)
取代點一下點一下的打點桿法(球台&球狀態很好 國際賽常出現)
他這樣做的理由 就是為了儘量防止因球台&球髒污所發生的魔鬼球
以及球台歪掉所導致的袋口晃晃
阿順在這點的適應能力(尤其打網子) 就不得不讓台灣的所有撞球人豎起大拇指
當然菲律賓高手對澀台子的適應能力也是超強的拉XDDD
很多美國選手一來到台灣比賽 為何大多數都好像吃錯藥一樣的表現失常打不出成績??
因為他們已經非常習慣那種大陸型的乾燥氣候 打法就好像打鬆台子一樣
對台灣這種潮濕球台布還會咬球的狀態適應不良
台灣選手去美國比賽也是一樣 聽方小郎說那種台面好像玻璃一樣的球台
力道無法拿捏很好 球打起來也是心理一整個不踏實
球友可能會說 選手不是本來就要適應環境了嗎???
這要談起來個人就不得不更佩服Efren 趙老大 依孟南 蘇魁 等這幾位了
畢竟他們真正是走遍世界各地都能適應環境拿冠軍的好手
雖然賺獎金贏錢是選手的最主要目的 但還是希望阿順能重拾野望
不僅僅在賭金賽要稱王 就連正式比賽也要稱王 其他台灣選手也共勉之
2. 我不是教你詐 我是教你防婊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過於相信對手也和自己一樣會遵守比賽的公平性
那也真是太傻太天真了 除非你根本不想贏^^ 或是你太強他根本婊不到 又或是......
XDDD
在下累積被婊及他人被婊20多年經驗 幾乎該遇到的狗屁倒灶事都遇過了
不打算公諸大眾
這方面問題請站內信討論 本文就不再多言
但還是要澄清 撞球界絕大多數的選手球友還是很有風度的
除了極少數把贏球放中間的另類人士 才會搞這種小動作= =
3. 天才&模仿的差別
前幾篇在下有一句感慨之語 被熊大意會成對年輕選手模仿的輕蔑
特別在此解釋一下
試問年輕人看了鈴木一朗的打擊姿勢模仿他 就會超越鈴木一朗嗎??
那鈴木一朗有模仿任何人嗎?
他優異的運動神經&苦練&棒球智慧才是他為何成為MLB打擊之神的原因吧!!
我相信天才走的道路絕對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 至少這條道路絕不是模仿
又換一種角度思考 我尤其願意用這種角度思考
這些年輕選手是否會因為只是模仿硬套
卻抹煞了他們原本的天份 或許他們擁有的是更高甚或超越被他們模仿者的天份
我不敢說我說的一定對 但我在此祝福他們能有更高的成就
也希望近三年來那唯一一位讓我眼睛一亮的選手可以再起....
至少他是我所眼見 最接近阿順的男人 他沒有模仿任何人 他就是他自己
--
只是撞球多年來的心得 腦補成分當然會有
請版上先進們不賃賜教
1. 如何適應球台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 氣候潮濕溼度大
球台布和一盤球 如不是一直維持在他剛更換過或剛洗過的狀態下
等到時間久了開始骯髒了 一切就回歸基本面 也就是你該怎樣去面對適應它的現實
而且大多數時間球友都要面對這樣的球台 球台水平歪掉就更嚴重了XDD
個人言明在先
我對澀台子(台語 白話就是沾了很多很多手汗髒污巧克粉在球台布上的球台)
基本上完全投降
假如天氣再下雨更潮濕了 顆星邊開始比較會彈 時間一拉長 當天就註定我要包起來
原因是我下桿是出死桿(鬆不起來的桿) 活死球路線都還OK 唯獨力道是我打球生涯的痛
球台適應能力不強是我的弱點
接下來我就要談談我所知道的阿順了
他是被版友拱成神的嗎??據了解當年連眾多職業選手都把他當神一樣在拜
理由是他不管在哪張台子上的表現 都有如鬼神一般
尤其是職業會冠軍賽常常都挑在球場主桌小洞的 他還是摸個沒完
很多職業選手比賽完都不禁感嘆 我今天真的打的很好了 只不過遇到阿順.....
咦@@...還是趕快回歸主題重點吧^^
阿順在職業會的打法和他打重大盃賽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職業會是在一般球場比賽 一般球場球台狀況就一如前述
有他的冠軍賽桌旁一定圍著一堆觀眾 冷氣無法完全吹到球桌
這時阿順一定會轉換他的打法 以他準度鬆度正常為前提
1. 開球完判斷球型設定該局進攻策略 該攻該守 問題球接下來有無辦法處理
2. 落袋以低桿或擊打球心的中桿為主(低桿比重大盃賽壓更低)
3. 推桿都以打母球中線的推桿為主 絕大多數中推桿
4. 阿順習慣打較飽力的硬桿 出桿稍微加壓一下中桿碰顆星也稍微有下賽的效果
(推拉較適用)
5. 如無必要儘量不放輕功 用打點較低的煞車球取代
6. 留自然做球角度
7. 以速度較為快速的出桿(力道依做球需求控制)
取代點一下點一下的打點桿法(球台&球狀態很好 國際賽常出現)
他這樣做的理由 就是為了儘量防止因球台&球髒污所發生的魔鬼球
以及球台歪掉所導致的袋口晃晃
阿順在這點的適應能力(尤其打網子) 就不得不讓台灣的所有撞球人豎起大拇指
當然菲律賓高手對澀台子的適應能力也是超強的拉XDDD
很多美國選手一來到台灣比賽 為何大多數都好像吃錯藥一樣的表現失常打不出成績??
因為他們已經非常習慣那種大陸型的乾燥氣候 打法就好像打鬆台子一樣
對台灣這種潮濕球台布還會咬球的狀態適應不良
台灣選手去美國比賽也是一樣 聽方小郎說那種台面好像玻璃一樣的球台
力道無法拿捏很好 球打起來也是心理一整個不踏實
球友可能會說 選手不是本來就要適應環境了嗎???
這要談起來個人就不得不更佩服Efren 趙老大 依孟南 蘇魁 等這幾位了
畢竟他們真正是走遍世界各地都能適應環境拿冠軍的好手
雖然賺獎金贏錢是選手的最主要目的 但還是希望阿順能重拾野望
不僅僅在賭金賽要稱王 就連正式比賽也要稱王 其他台灣選手也共勉之
2. 我不是教你詐 我是教你防婊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過於相信對手也和自己一樣會遵守比賽的公平性
那也真是太傻太天真了 除非你根本不想贏^^ 或是你太強他根本婊不到 又或是......
XDDD
在下累積被婊及他人被婊20多年經驗 幾乎該遇到的狗屁倒灶事都遇過了
不打算公諸大眾
這方面問題請站內信討論 本文就不再多言
但還是要澄清 撞球界絕大多數的選手球友還是很有風度的
除了極少數把贏球放中間的另類人士 才會搞這種小動作= =
3. 天才&模仿的差別
前幾篇在下有一句感慨之語 被熊大意會成對年輕選手模仿的輕蔑
特別在此解釋一下
試問年輕人看了鈴木一朗的打擊姿勢模仿他 就會超越鈴木一朗嗎??
那鈴木一朗有模仿任何人嗎?
他優異的運動神經&苦練&棒球智慧才是他為何成為MLB打擊之神的原因吧!!
我相信天才走的道路絕對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 至少這條道路絕不是模仿
又換一種角度思考 我尤其願意用這種角度思考
這些年輕選手是否會因為只是模仿硬套
卻抹煞了他們原本的天份 或許他們擁有的是更高甚或超越被他們模仿者的天份
我不敢說我說的一定對 但我在此祝福他們能有更高的成就
也希望近三年來那唯一一位讓我眼睛一亮的選手可以再起....
至少他是我所眼見 最接近阿順的男人 他沒有模仿任何人 他就是他自己
--
Tags:
撞球
All Comments

By Damian
at 2011-06-08T03:14
at 2011-06-08T03:14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2T09:13
at 2011-06-12T09:13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3T05:35
at 2011-06-13T05:35

By Linda
at 2011-06-17T07:29
at 2011-06-17T07:29

By Cara
at 2011-06-17T19:31
at 2011-06-17T19:31

By Noah
at 2011-06-19T05:52
at 2011-06-19T05:52

By Noah
at 2011-06-21T17:26
at 2011-06-21T17:26

By Ivy
at 2011-06-23T04:19
at 2011-06-23T04:19

By Joseph
at 2011-06-27T10:33
at 2011-06-27T10:33

By Barb Cronin
at 2011-06-30T01:12
at 2011-06-30T01:12

By Regina
at 2011-06-30T06:13
at 2011-06-30T06:13

By Michael
at 2011-07-02T19:45
at 2011-07-02T19:45

By Connor
at 2011-07-05T09:25
at 2011-07-05T09:25

By Carol
at 2011-07-09T12:40
at 2011-07-09T12:40

By Quintina
at 2011-07-10T18:22
at 2011-07-10T18:22

By Sarah
at 2011-07-11T12:55
at 2011-07-11T12:55

By Hardy
at 2011-07-13T14:40
at 2011-07-13T14:40

By Olivia
at 2011-07-16T12:58
at 2011-07-16T12:58

By Eden
at 2011-07-17T14:20
at 2011-07-17T14:20

By Caroline
at 2011-07-19T11:59
at 2011-07-19T11:59

By Olivia
at 2011-07-20T01:34
at 2011-07-20T01:34

By Eden
at 2011-07-24T18:43
at 2011-07-24T18:43

By Hedy
at 2011-07-25T00:53
at 2011-07-25T00:53

By Hamiltion
at 2011-07-26T08:53
at 2011-07-26T08:53

By Candice
at 2011-07-30T21:37
at 2011-07-30T21:37
Related Posts
大里紐約打球

By Kumar
at 2011-06-04T15:15
at 2011-06-04T15:15
台南打球

By Tracy
at 2011-06-04T14:01
at 2011-06-04T14:01
三重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6-04T13:50
at 2011-06-04T13:50
台北打球

By Necoo
at 2011-06-04T13:47
at 2011-06-04T13:47
台中午打

By Oliver
at 2011-06-04T13:18
at 2011-06-04T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