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拍的心路歷程- Septear VS CL(文長慎入) - 桌球

By George
at 2016-09-18T00:28
at 2016-09-18T00:28
Table of Contents
大家好,這篇可能會比較像日記的個版寫法
不喜歡這種風格的版友還請多多包涵或是左轉?謝謝
最近剛從septear(似乎78g?忘了) 換成 CL(90g)
有些想法和感受,可以提供一些想法給(自學)初學者
我的球齡不長,大約三年多而已(忽略一開始當兵前的體育課性質打法)
先說說我的練球環境(退伍後),
沒有錢請教練,但有個有教學經驗的球友大哥偶而會指導我
多數時間,自己看教學影片自學和練習。
每次換皮的周期大約都是一年。
每周大概打2~3天,每次約4小時。
先從septear說起吧
一開始,我配兩面白鯊二
剛開始打球也沒什麼想法及感受
只有覺得大陸皮發球真的好轉!
剛入門的我,發側旋球就會飄移了(也可能跟轉無關?)
其他什麼感觸都沒有。
這是當兵前的時期。也是體育課玩票性的打法
退伍後,皮換成Nodias(正手) Mark V(反手)
接下來的一年,大概就練正手攻球及正反手切球
這一段時期挺孤單的,大多時間自己一個人都在練習桌練球
自拋自打及發球機,
沒人餵球的話建議兩種練習方法都要進行。
只用發球機,"初學的我"都一直借力。
自拋自打可練習自主發力但和跟人對打的感覺不同(當然發球機的球也不像人打出來的啦)
這一整年,手感還是很模糊。
拉球會進,但是沒有"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的預感
牽球時,也沒辦法分清撞擊和摩擦。
第二年,Mark V M2(正手) Mark V(反手)
同第一年的時候,大多時間還是在練習桌渡過。
加入了反手撥球的練習。並開始實戰。
正手牽球,有時候可以打出啪啪的聲音。稍稍可以區分撞擊和摩擦
正手拉球有時會出現皮扯到東西的感覺。拉球的命中率開始上升
但拉球通常不算轉,輕輕一碰就回來。
第三年,Sriver(正手) Mark V M2(反手)
這一個時期,練習桌和實戰的比例約一半一半。
正手牽球,可以感受到球陷入海綿在推出去的感覺
正手的loop,基本上命中率有8~9成。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而且球算轉,不管在平常的場地還是去外面打
只要拉起來,對方不是噴出去就是冒高球-一板擊殺
但是反手通常都是切,高一點的微上旋可以彈
大多時間要靠閃身去攻擊。
接著,邁向第四年的現在-spetear換成的CL(剛換3個禮拜)
Musa III(正手) Blues T1(反手)
不知道是板子差異過大?還是我能力不足
練習的時候,牽球一樣是趴趴趴。但是陷進海綿的手感沒了...
正手拉球超有感。可以感覺到球被扯著走在送出去(只論感覺)
Loop和Speedo隨心所欲(別戰兩者的差異阿,謝謝大家)
反手,撥球、彈擊及快撕也都很有感。
但是實戰之下,整體的戰力只剩下不到一半。
拉球進不了,切球也不切。更遑論本來就不好的發球...
我個人認為,
Septear真的超好打,就算沒有很到位
稍微發力,球自己就會進了。
配上Sriver,我覺得更是錦上添花。
Sriver上膠的韌加上Septear的軟,可以把球咬的挺扎實。
現在用CL,配上相對彈的蛋糕(和傳統膠皮比算是彈吧?)
人沒有到位,就沒有很扎實的發力咬球
遇到切一點的下旋球,球還沒有咬好就掉了
在加上重量的差異,不管是"來回的擺速"還是"揮拍的擺速"都下降許多
連續性差了許多,單板質量也不見得有提高(揮拍的擺速下降)
以下是對初學者的建議:
建議如果沒有教練帶,想自學的初學者
可以的話,武器一次就到位吧!
沒有人教,真的沒辦法練得很扎實(也可能是我天分差)
與其經歷陣痛期,不如錯就錯到底(?)
OS:我不知道會陣痛多久...
--
不喜歡這種風格的版友還請多多包涵或是左轉?謝謝
最近剛從septear(似乎78g?忘了) 換成 CL(90g)
有些想法和感受,可以提供一些想法給(自學)初學者
我的球齡不長,大約三年多而已(忽略一開始當兵前的體育課性質打法)
先說說我的練球環境(退伍後),
沒有錢請教練,但有個有教學經驗的球友大哥偶而會指導我
多數時間,自己看教學影片自學和練習。
每次換皮的周期大約都是一年。
每周大概打2~3天,每次約4小時。
先從septear說起吧
一開始,我配兩面白鯊二
剛開始打球也沒什麼想法及感受
只有覺得大陸皮發球真的好轉!
剛入門的我,發側旋球就會飄移了(也可能跟轉無關?)
其他什麼感觸都沒有。
這是當兵前的時期。也是體育課玩票性的打法
退伍後,皮換成Nodias(正手) Mark V(反手)
接下來的一年,大概就練正手攻球及正反手切球
這一段時期挺孤單的,大多時間自己一個人都在練習桌練球
自拋自打及發球機,
沒人餵球的話建議兩種練習方法都要進行。
只用發球機,"初學的我"都一直借力。
自拋自打可練習自主發力但和跟人對打的感覺不同(當然發球機的球也不像人打出來的啦)
這一整年,手感還是很模糊。
拉球會進,但是沒有"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的預感
牽球時,也沒辦法分清撞擊和摩擦。
第二年,Mark V M2(正手) Mark V(反手)
同第一年的時候,大多時間還是在練習桌渡過。
加入了反手撥球的練習。並開始實戰。
正手牽球,有時候可以打出啪啪的聲音。稍稍可以區分撞擊和摩擦
正手拉球有時會出現皮扯到東西的感覺。拉球的命中率開始上升
但拉球通常不算轉,輕輕一碰就回來。
第三年,Sriver(正手) Mark V M2(反手)
這一個時期,練習桌和實戰的比例約一半一半。
正手牽球,可以感受到球陷入海綿在推出去的感覺
正手的loop,基本上命中率有8~9成。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而且球算轉,不管在平常的場地還是去外面打
只要拉起來,對方不是噴出去就是冒高球-一板擊殺
但是反手通常都是切,高一點的微上旋可以彈
大多時間要靠閃身去攻擊。
接著,邁向第四年的現在-spetear換成的CL(剛換3個禮拜)
Musa III(正手) Blues T1(反手)
不知道是板子差異過大?還是我能力不足
練習的時候,牽球一樣是趴趴趴。但是陷進海綿的手感沒了...
正手拉球超有感。可以感覺到球被扯著走在送出去(只論感覺)
Loop和Speedo隨心所欲(別戰兩者的差異阿,謝謝大家)
反手,撥球、彈擊及快撕也都很有感。
但是實戰之下,整體的戰力只剩下不到一半。
拉球進不了,切球也不切。更遑論本來就不好的發球...
我個人認為,
Septear真的超好打,就算沒有很到位
稍微發力,球自己就會進了。
配上Sriver,我覺得更是錦上添花。
Sriver上膠的韌加上Septear的軟,可以把球咬的挺扎實。
現在用CL,配上相對彈的蛋糕(和傳統膠皮比算是彈吧?)
人沒有到位,就沒有很扎實的發力咬球
遇到切一點的下旋球,球還沒有咬好就掉了
在加上重量的差異,不管是"來回的擺速"還是"揮拍的擺速"都下降許多
連續性差了許多,單板質量也不見得有提高(揮拍的擺速下降)
以下是對初學者的建議:
建議如果沒有教練帶,想自學的初學者
可以的話,武器一次就到位吧!
沒有人教,真的沒辦法練得很扎實(也可能是我天分差)
與其經歷陣痛期,不如錯就錯到底(?)
OS:我不知道會陣痛多久...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16-09-19T08:26
at 2016-09-19T08:26

By Odelette
at 2016-09-19T22:04
at 2016-09-19T22:04

By Bethany
at 2016-09-23T19:32
at 2016-09-23T19:32

By Madame
at 2016-09-26T12:32
at 2016-09-26T12:32

By Carol
at 2016-09-28T04:41
at 2016-09-28T04:41

By Gary
at 2016-10-01T15:42
at 2016-10-01T15:42

By Lucy
at 2016-10-05T20:05
at 2016-10-05T20:05

By Edward Lewis
at 2016-10-10T14:18
at 2016-10-10T14:18

By Mary
at 2016-10-13T15:16
at 2016-10-13T15:16

By Donna
at 2016-10-15T01:28
at 2016-10-15T01:28

By Daniel
at 2016-10-15T02:35
at 2016-10-15T02:35

By Agatha
at 2016-10-15T06:46
at 2016-10-15T06:46

By Kumar
at 2016-10-16T00:30
at 2016-10-16T00:30

By Puput
at 2016-10-20T20:12
at 2016-10-20T20:1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0-23T22:24
at 2016-10-23T22:24

By Steve
at 2016-10-27T04:47
at 2016-10-27T04:4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0-30T05:23
at 2016-10-30T05:23

By Jessica
at 2016-11-02T20:38
at 2016-11-02T20:38

By Jack
at 2016-11-05T21:30
at 2016-11-05T21:30

By Wallis
at 2016-11-07T02:50
at 2016-11-07T02:5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11-12T01:12
at 2016-11-12T01:12

By James
at 2016-11-15T12:46
at 2016-11-15T12:46

By Jacky
at 2016-11-19T23:54
at 2016-11-19T23:54

By Isabella
at 2016-11-21T11:07
at 2016-11-21T11:07

By Delia
at 2016-11-24T18:00
at 2016-11-24T18:00

By Harry
at 2016-11-27T07:57
at 2016-11-27T07:57

By Donna
at 2016-11-30T10:59
at 2016-11-30T10:59

By Franklin
at 2016-12-04T19:50
at 2016-12-04T19:50

By Isabella
at 2016-12-09T18:58
at 2016-12-09T18:58

By Joe
at 2016-12-12T17:52
at 2016-12-12T17:52

By Andy
at 2016-12-14T23:40
at 2016-12-14T23:40

By Belly
at 2016-12-15T21:55
at 2016-12-15T21:55

By Liam
at 2016-12-18T10:27
at 2016-12-18T10:27

By Valerie
at 2016-12-20T09:20
at 2016-12-20T09:20

By Jessica
at 2016-12-21T17:32
at 2016-12-21T17:32

By Lydia
at 2016-12-23T07:03
at 2016-12-23T07:03

By Odelette
at 2016-12-26T06:48
at 2016-12-26T06:48

By Enid
at 2016-12-28T18:29
at 2016-12-28T18:29

By Daniel
at 2016-12-31T12:02
at 2016-12-31T12:02

By Hamiltion
at 2017-01-03T21:53
at 2017-01-03T21:53

By Quintina
at 2017-01-04T14:09
at 2017-01-04T14:09

By Lauren
at 2017-01-05T16:05
at 2017-01-05T16:05

By Regina
at 2017-01-08T04:50
at 2017-01-08T04:50

By Mary
at 2017-01-08T09:40
at 2017-01-08T09:40

By Zora
at 2017-01-11T18:25
at 2017-01-11T18:25

By Victoria
at 2017-01-14T11:12
at 2017-01-14T11:12

By Oscar
at 2017-01-19T04:17
at 2017-01-19T04:17

By Selena
at 2017-01-23T19:06
at 2017-01-23T19:06

By Emma
at 2017-01-25T20:23
at 2017-01-25T20:23

By Bennie
at 2017-01-26T08:26
at 2017-01-26T08:26

By Callum
at 2017-01-31T01:18
at 2017-01-31T01:18

By Mason
at 2017-02-02T06:25
at 2017-02-02T06:25

By Ida
at 2017-02-05T14:45
at 2017-02-05T14:45

By Elma
at 2017-02-06T09:27
at 2017-02-06T09:27

By Rebecca
at 2017-02-09T22:38
at 2017-02-09T22:38

By Adele
at 2017-02-10T19:51
at 2017-02-10T19:51
Related Posts
2001年世界盃銅牌戰 羅斯科夫 vs 蔣澎龍

By Mary
at 2016-09-17T23:49
at 2016-09-17T23:49
張繼科勸誡粉絲:打球時儘量安靜

By Jessica
at 2016-09-17T16:06
at 2016-09-17T16:06
關於YE新舊版本

By Sandy
at 2016-09-17T13:02
at 2016-09-17T13:02
中國公開賽

By Ursula
at 2016-09-17T10:12
at 2016-09-17T10:12
乒乓球火成這樣了 丁寧:更多是看馬龍張繼

By Zenobia
at 2016-09-17T09:27
at 2016-09-17T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