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跟拉的使用抉擇? - 桌球

By Rachel
at 2012-11-08T14:15
at 2012-11-08T14:15
Table of Contents
養女友的新帳號( ̄▽ ̄#)﹏﹏
※ 引述《skypiper ( 天空笛)》之銘言:
: ※ 引述《silentforest (應該如此)》之銘言:
: : 1.用拉的質量高但費力,用挑的質量低但突然性高且省力
: : 2.能拉就不要挑
: : 3.台內挑,台外拉
: 出台拉
: 不出台 真的很短才挑
: 球第二跳會跳到白線附近的不出台還是拉
: 長短判斷錯了 長球還是要繼續挑 不要臨時換
: 短到不能拉 肩一提手一收腳一踏就可以挑了
: 所以意識上先準備拉 再準備挑
: : 4.挑多了,會養成出檯球,為了省力也翻拍在拉的壞習慣
: 挑多了以後半出台都不敢拉
: 至於翻拍在拉我是覺得還好 拉球基本功沒做好而已
: : 5.球越近台越高越好挑,球越出台越低越難挑(所以要用拉)
: 越近台越高也越好拉啊
: : 6.挑對於球的旋轉判斷要求高,拉相對低
: 應該沒有這回事
: 對於判斷的要求是差不多的 就看你熟練程度
: : 7.挑容錯低,拉容錯高
: 應該也沒有這回事
: 一方面是自己對於不同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
: 另一方面
: 每一種技術都有他適合的使用時機
: 在不恰當時選用一項技術就是會比較難打 如此而已
: : 以上是小弟對於挑及拉的心得
: : 不知有錯嗎?
: : 另請教還有什麼挑與拉,使用上的原則須注意的?
: : 謝謝
: 挑要準備得比球高 拉要準備得比球低
: 很多人手引拍引得老高想要拉連續上旋球
: 手不放低、重心也不放低 認為這樣比較來得及、比較快
: 但其實這是有問題的 根本就不完整
: 另外有些人要挑的時候怕球沉 所以把拍子放低 從底下把球打起來
: 這也是有問題的 這樣速度出不來 球過去容易冒高變大嗆司
: 失誤機率也高
首先
個人的見解是,挑這個動作是專用於正手的技術名詞
比較像撥球
但是比起撥球
多了一些往上帶的動作,或多或少多了一些摩擦
跟反手的擰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嘛...
我是覺得可能跟正反手先天的施力點有關係
反手比較適合讓球待在拍面的時間更長一些,而正手不適合
因此以回擊出去的球質而言
擰---旋轉質量高上許多,或側旋或上旋,最好讓對方飛出去
挑---主打變化的突擊性,一般來說挑得越深越好,且讓對方無法借力,因而掛網為主
(以上講的都是短球,遠台的擰球或挑球叫做:姿勢不正確或出力不到位的拉球)
很多時候挑得高反而效果越好,怎麼講?
因為會用到挑,通常上一球都會是短球
(如最原文所說,其實可以勉強拉的球就不應該用挑的
原因有三: 1. 一般來說拉球技術優於挑球
2. 拉球球質(旋轉、速度)遠勝
3. 落點可以控制得較刁鑽
)
既然是短球,對方會站得很近台,準備處理你的短球或是起板
這個時候突然挑一個又深又高的球過去,突擊性很高
(通常位置是挑兩大角)
對方沒有即時退台、腳步到位的話,會難以發力:
挑得比較旋的球,容易噴比較高,可以站前台準備掃大板
挑得不旋的球,對方容易掛網之外,回來的球也比較軟綿綿,也是很好上手
下一球很大機會是我們自己的主動球!
以上是挑的實戰用處
因為是主打突擊,因此挑的動作越明顯,效果越差
比起近台霸者----擰球來說
擰球因為本身球質夠高,即使對方有準備,也不容易一球之內拿回主動
因此擰球的穩定性理論上是比較高啦
不過擰球要擰得像張繼科那樣質量高得嚇人....也是很難
其實大部分人打球,
所謂的擰球只是在"把球帶起來"的技巧上面加一點威脅不太到人的旋轉而已..
反而是挑球就常在乙組的比賽中使用
-----
拉球遠優於挑球這是不用說的,上一篇文章大概也是這樣表示
你絕對不會看到龍哥或是科科拿半出台可以拉的球來挑
像個人自己的打球經驗來說..
挑球的球速絕對無法像暴擊撥球或是拉平球那麼快
因此突擊性幾乎都只在"接球的變化"上
只要對手有準備你這一球有可能用挑的
腳步稍微退個半用拉的,
通常大概就被破解了
啊不過是說
除非挑得太爛,不然雖然被破解,也無傷這一分
挑完球,我們自己是站近台
下一球的回球,對方總不可能掃大板
因此就算被拉,近台球很容易可以壓另外一個大角,製造對方的腳步移位
壓得夠歪,或是下一球再壓另外一個方向的大角
很容易讓對方腳步沒到因而製造出自己的機會球
挑球很少在那邊挑完就挑死人的啦
下面繼續能打多少,還是兩個人實力的分野
上面那些其實這也只是一般來回板的道理而已
就是不斷的製造對方腳步移動以求失誤
對方的失誤就是我們自己打出主動球的機會
套一句教練說的話:
不是只有拉球才是主動
我們已經準備好給對方拉(甚至預測對方拉的大概位置)
下一球壓對方出奇不意的方向,準備壓更多球
這樣所製造出來的來回板,也是我們自己的主動球!
而挑球就是其中一種製造對方失誤、製造自己機會的技巧
而已
( 一兩年前跟朋友打,這招還有點用
朋友一直在變強,最近挑球幾乎都被快帶到很歪的位置,反而完全陷入被動了...)
--
※ 引述《skypiper ( 天空笛)》之銘言:
: ※ 引述《silentforest (應該如此)》之銘言:
: : 1.用拉的質量高但費力,用挑的質量低但突然性高且省力
: : 2.能拉就不要挑
: : 3.台內挑,台外拉
: 出台拉
: 不出台 真的很短才挑
: 球第二跳會跳到白線附近的不出台還是拉
: 長短判斷錯了 長球還是要繼續挑 不要臨時換
: 短到不能拉 肩一提手一收腳一踏就可以挑了
: 所以意識上先準備拉 再準備挑
: : 4.挑多了,會養成出檯球,為了省力也翻拍在拉的壞習慣
: 挑多了以後半出台都不敢拉
: 至於翻拍在拉我是覺得還好 拉球基本功沒做好而已
: : 5.球越近台越高越好挑,球越出台越低越難挑(所以要用拉)
: 越近台越高也越好拉啊
: : 6.挑對於球的旋轉判斷要求高,拉相對低
: 應該沒有這回事
: 對於判斷的要求是差不多的 就看你熟練程度
: : 7.挑容錯低,拉容錯高
: 應該也沒有這回事
: 一方面是自己對於不同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
: 另一方面
: 每一種技術都有他適合的使用時機
: 在不恰當時選用一項技術就是會比較難打 如此而已
: : 以上是小弟對於挑及拉的心得
: : 不知有錯嗎?
: : 另請教還有什麼挑與拉,使用上的原則須注意的?
: : 謝謝
: 挑要準備得比球高 拉要準備得比球低
: 很多人手引拍引得老高想要拉連續上旋球
: 手不放低、重心也不放低 認為這樣比較來得及、比較快
: 但其實這是有問題的 根本就不完整
: 另外有些人要挑的時候怕球沉 所以把拍子放低 從底下把球打起來
: 這也是有問題的 這樣速度出不來 球過去容易冒高變大嗆司
: 失誤機率也高
首先
推 semiacicada:請問"挑"是什麼樣的技術,是擰嗎?
個人的見解是,挑這個動作是專用於正手的技術名詞
比較像撥球
但是比起撥球
多了一些往上帶的動作,或多或少多了一些摩擦
跟反手的擰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嘛...
我是覺得可能跟正反手先天的施力點有關係
反手比較適合讓球待在拍面的時間更長一些,而正手不適合
因此以回擊出去的球質而言
擰---旋轉質量高上許多,或側旋或上旋,最好讓對方飛出去
挑---主打變化的突擊性,一般來說挑得越深越好,且讓對方無法借力,因而掛網為主
(以上講的都是短球,遠台的擰球或挑球叫做:姿勢不正確或出力不到位的拉球)
很多時候挑得高反而效果越好,怎麼講?
因為會用到挑,通常上一球都會是短球
(如最原文所說,其實可以勉強拉的球就不應該用挑的
原因有三: 1. 一般來說拉球技術優於挑球
2. 拉球球質(旋轉、速度)遠勝
3. 落點可以控制得較刁鑽
)
既然是短球,對方會站得很近台,準備處理你的短球或是起板
這個時候突然挑一個又深又高的球過去,突擊性很高
(通常位置是挑兩大角)
對方沒有即時退台、腳步到位的話,會難以發力:
挑得比較旋的球,容易噴比較高,可以站前台準備掃大板
挑得不旋的球,對方容易掛網之外,回來的球也比較軟綿綿,也是很好上手
下一球很大機會是我們自己的主動球!
以上是挑的實戰用處
因為是主打突擊,因此挑的動作越明顯,效果越差
比起近台霸者----擰球來說
擰球因為本身球質夠高,即使對方有準備,也不容易一球之內拿回主動
因此擰球的穩定性理論上是比較高啦
不過擰球要擰得像張繼科那樣質量高得嚇人....也是很難
其實大部分人打球,
所謂的擰球只是在"把球帶起來"的技巧上面加一點威脅不太到人的旋轉而已..
反而是挑球就常在乙組的比賽中使用
-----
拉球遠優於挑球這是不用說的,上一篇文章大概也是這樣表示
你絕對不會看到龍哥或是科科拿半出台可以拉的球來挑
像個人自己的打球經驗來說..
挑球的球速絕對無法像暴擊撥球或是拉平球那麼快
因此突擊性幾乎都只在"接球的變化"上
只要對手有準備你這一球有可能用挑的
腳步稍微退個半用拉的,
通常大概就被破解了
啊不過是說
除非挑得太爛,不然雖然被破解,也無傷這一分
挑完球,我們自己是站近台
下一球的回球,對方總不可能掃大板
因此就算被拉,近台球很容易可以壓另外一個大角,製造對方的腳步移位
壓得夠歪,或是下一球再壓另外一個方向的大角
很容易讓對方腳步沒到因而製造出自己的機會球
挑球很少在那邊挑完就挑死人的啦
下面繼續能打多少,還是兩個人實力的分野
上面那些其實這也只是一般來回板的道理而已
就是不斷的製造對方腳步移動以求失誤
對方的失誤就是我們自己打出主動球的機會
套一句教練說的話:
不是只有拉球才是主動
我們已經準備好給對方拉(甚至預測對方拉的大概位置)
下一球壓對方出奇不意的方向,準備壓更多球
這樣所製造出來的來回板,也是我們自己的主動球!
而挑球就是其中一種製造對方失誤、製造自己機會的技巧
而已
( 一兩年前跟朋友打,這招還有點用
朋友一直在變強,最近挑球幾乎都被快帶到很歪的位置,反而完全陷入被動了...)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12-11-11T19:12
at 2012-11-11T19:12

By Puput
at 2012-11-14T10:26
at 2012-11-14T10:26

By Skylar Davis
at 2012-11-18T05:35
at 2012-11-18T05:35

By Ophelia
at 2012-11-19T07:55
at 2012-11-19T07:55

By Olga
at 2012-11-20T18:30
at 2012-11-20T18:30

By Wallis
at 2012-11-24T14:05
at 2012-11-24T14:05

By Caitlin
at 2012-11-27T05:53
at 2012-11-27T05:53

By Isla
at 2012-11-29T02:08
at 2012-11-29T02:08

By Joe
at 2012-12-03T12:26
at 2012-12-03T12:26

By Caitlin
at 2012-12-03T23:43
at 2012-12-03T23:43

By Steve
at 2012-12-08T18:26
at 2012-12-08T18:26

By Zenobia
at 2012-12-09T15:10
at 2012-12-09T15:10

By Tom
at 2012-12-12T03:06
at 2012-12-12T03:06

By Oscar
at 2012-12-16T03:37
at 2012-12-16T03:37

By Edwina
at 2012-12-18T22:14
at 2012-12-18T22:14

By Anthony
at 2012-12-23T13:39
at 2012-12-23T13:39

By Regina
at 2012-12-23T16:52
at 2012-12-23T16:52

By Ursula
at 2012-12-28T11:29
at 2012-12-28T11:29

By Dorothy
at 2012-12-31T00:57
at 2012-12-31T00:57

By Tracy
at 2013-01-04T16:19
at 2013-01-04T16:19

By Anthony
at 2013-01-06T02:36
at 2013-01-06T02:36

By Dora
at 2013-01-10T10:52
at 2013-01-10T10:52

By Jessica
at 2013-01-11T11:08
at 2013-01-11T11:08

By Todd Johnson
at 2013-01-16T07:37
at 2013-01-16T07:37

By Rebecca
at 2013-01-19T00:37
at 2013-01-19T00:37

By Caroline
at 2013-01-20T09:47
at 2013-01-20T09:47

By Sarah
at 2013-01-23T23:54
at 2013-01-23T23:54

By Liam
at 2013-01-24T02:56
at 2013-01-24T02:56

By Todd Johnson
at 2013-01-26T15:17
at 2013-01-26T15:17

By Charlie
at 2013-01-27T21:06
at 2013-01-27T21:06

By Audriana
at 2013-02-01T11:10
at 2013-02-01T11:10

By Ina
at 2013-02-05T10:03
at 2013-02-05T10:03

By Kelly
at 2013-02-07T12:59
at 2013-02-07T12:59

By Liam
at 2013-02-09T12:53
at 2013-02-09T12:53

By Quanna
at 2013-02-12T08:55
at 2013-02-12T08:55

By Leila
at 2013-02-16T18:15
at 2013-02-16T18:15

By Ina
at 2013-02-20T20:17
at 2013-02-20T20:17

By Doris
at 2013-02-25T10:36
at 2013-02-25T10:36

By Andy
at 2013-03-01T00:08
at 2013-03-01T00:08

By Kristin
at 2013-03-02T19:27
at 2013-03-02T19:27

By Caroline
at 2013-03-07T17:43
at 2013-03-07T17:43
Related Posts
Nittaku 樂器系列

By Lydia
at 2012-11-07T22:35
at 2012-11-07T22:35
2013朝 陽 盃桌球邀請賽

By Carol
at 2012-11-07T22:31
at 2012-11-07T22:31
DARKER 7P-2A V.S. Hinoki Shake 7

By Ingrid
at 2012-11-07T22:21
at 2012-11-07T22:21
挑跟拉的使用抉擇?

By Rae
at 2012-11-07T21:48
at 2012-11-07T21:48
101年華夏冬季獎金賽

By Jake
at 2012-11-07T15:11
at 2012-11-07T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