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擊球的彈道 - 壘球

By Cara
at 2011-04-26T01:18
at 2011-04-26T01: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en90007 (hirohito)》之銘言: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uEE-8GsPg
: 不好意思起了個頭 就讓我囉嗦一下
: 影片中用的Snap這個字中文非常難以解釋
: 那感覺是介於壓和甩之間
: 英文會這樣用
: snap a whip → 甩一條鞭子
: snap down the lid of a box → 把盒蓋甩上
: 是一種快速但非全力的動作
: 揮棒跟拿"鐵鎚敲釘子"和"打鼓"的動作一模一樣
: (本影片後段和日本的棒球教學書都有提到)
: 這動作英文叫做Snap 日文叫做"史奈普" (日式教練也會用這個字)
: 大家可以想像自己在敲釘子的動作
: 鐵鎚一定是留到快要到最後一刻才啟動
: ◎從旁人的角度看
: →你是在最後一秒把鐵鎚"壓"下
: ◎自己的身體的感覺
: →是手腕稍微用點力的把鐵鎚"甩"下
: 很多人癥結的點就在這裡
: 如果你練習專注在"壓",身體會太僵硬,打出去的球會感覺很笨
: 如果 在"甩",手腕會太過於無力,很容易去翻手腕打球
: 不小心練偏了就會走入死胡同
: 所以我覺得snap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帶點力氣的邊甩邊壓"
: 就可以中和掉上面兩者的缺點
: 平順的把身體和上臂的力量傳到棒頭
: 以達到最快的揮棒速度
: 這邊我很同意u大的看法
: 推 uponupon:一個好的揮擊機制本來就會帶來好的跟穿動作 04/21 02:21
: 推 uponupon:看起來像是壓手腕的結果 還是要有好揮擊機制的這個原因 04/21 02:31
: → uponupon:不建議刻意要壓 或是 去練 個人淺見 04/21 02:33
: 不要被中文的"壓手腕"或"甩手腕"給侷限住了
: 這是自然而然的動作
: 一個好的揮擊機制就有snap的動作 (若P則Q)
: 不代表你去做snap的樣子就代表你有好的揮擊機制 (若Q則P、倒果為因)
: 建議練習的人想辦法去try"甩"和"壓"的比例
: 久了自然會練出一個非常流暢而且帶有snap的動作
: 這是蠻力揮不出來的
: PS:
: 有snap打出來的球很會倒旋,可以加長飛行距離 外野手來看這種球就是會竄
: 所以Pujols這種安打型打者都把球都一隻隻平射出全壘打牆
: 如果是拖整枝球棒去碰球的人,很容易打出蝴蝶球
: 就算仰角漂亮、Power大,距離一定也飛不出來
: PS2:
: 最好的擊球點在球中心偏下方約1cm的地方
: PS3:
: 另外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像是砍擊 其實不然
: 砍擊是球棒向下揮擊
: 雖然影片中的arm extension也是向下
: 但是snap這個動作會把棒頭拉起
: 兩者一旦結合起來
: 其實會是一個"擊球瞬間水平"的揮擊
: 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J_QagZbcA
snap 其實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我個人認為這個概念還是在 linear 下的一個產物
我想指出的是:
我對於揮棒啟動後將棒頭留在後面並不贊同
(留在後頭以將手帶動棒子向鞭子甩出去的感覺)
第一個影片中的慢動作,在揮棒啟動後你可以發現手部的位移並沒有反應在棒頭速度
(正是所謂的 bat drag)
在他慢動作停格的那個位置,棒頭還指向後面
相較於這張圖片,大家可以觀察影片停格時與圖片中棒頭指向的位置
http://tinyurl.com/5wh7643 (兩者皆揮動到幾乎一樣位置)
影片中慢動作的揮棒,最關鍵的啟動時刻拉動棒尾的量還比棒頭多
你就知道這不是個有效率的打擊,但影片中的打者雖然一開始 bat drag
但是他後續的揮擊仍保有旋轉式的特色,所以仍可以將球送遠
但因為一開始的 bat drag 導致他的棒頭不是在一個有效的圓形軌跡上 (旋轉式揮擊)
所以他沒辦法以 Power L 的方式擊到球,而是 Power V
二來,影片中慢動作可以很明顯看到,軀幹旋轉的動力傳達到上半身時
手部還停滯著未加速,這時便已浪費掉很多動力,然後之後才以手部去加速球棒
這時便不是理想狀態 (軀幹大肌肉群>手部小肌肉群)
我給大家一個觀想的方式,假設你今天出拳要站你正前面的人
試試看把手稍微拉到後面再出拳 (原PO提到的snap)
再試試看直接出拳但是加上轉腰的旋轉力,把動力從臀部帶上來上半身再帶動整隻手
何者會較有力,留給大家自己去體會了~
我再給大家看一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zGOLa6YYg
第一個打者是幾近完美的旋轉式揮擊,第二個則是也採用的 snap
何者孰優孰劣其實是高下立判阿!(看看那棒頭速度的差異)
尤其第一個打者第一個有效的擊球,那渾然天成的旋轉,何需要所謂的 snap 呢?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uEE-8GsPg
: 影片中用的Snap這個字中文非常難以解釋
: 那感覺是介於壓和甩之間
: 英文會這樣用
: snap a whip → 甩一條鞭子
: snap down the lid of a box → 把盒蓋甩上
: 是一種快速但非全力的動作
: 揮棒跟拿"鐵鎚敲釘子"和"打鼓"的動作一模一樣
: (本影片後段和日本的棒球教學書都有提到)
: 這動作英文叫做Snap 日文叫做"史奈普" (日式教練也會用這個字)
: 大家可以想像自己在敲釘子的動作
: 鐵鎚一定是留到快要到最後一刻才啟動
: ◎從旁人的角度看
: →你是在最後一秒把鐵鎚"壓"下
: ◎自己的身體的感覺
: →是手腕稍微用點力的把鐵鎚"甩"下
: 很多人癥結的點就在這裡
: 如果你練習專注在"壓",身體會太僵硬,打出去的球會感覺很笨
: 如果 在"甩",手腕會太過於無力,很容易去翻手腕打球
: 不小心練偏了就會走入死胡同
: 所以我覺得snap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帶點力氣的邊甩邊壓"
: 就可以中和掉上面兩者的缺點
: 平順的把身體和上臂的力量傳到棒頭
: 以達到最快的揮棒速度
: 這邊我很同意u大的看法
: 推 uponupon:一個好的揮擊機制本來就會帶來好的跟穿動作 04/21 02:21
: 推 uponupon:看起來像是壓手腕的結果 還是要有好揮擊機制的這個原因 04/21 02:31
: → uponupon:不建議刻意要壓 或是 去練 個人淺見 04/21 02:33
: 不要被中文的"壓手腕"或"甩手腕"給侷限住了
: 這是自然而然的動作
: 一個好的揮擊機制就有snap的動作 (若P則Q)
: 不代表你去做snap的樣子就代表你有好的揮擊機制 (若Q則P、倒果為因)
: 建議練習的人想辦法去try"甩"和"壓"的比例
: 久了自然會練出一個非常流暢而且帶有snap的動作
: 這是蠻力揮不出來的
: PS:
: 有snap打出來的球很會倒旋,可以加長飛行距離 外野手來看這種球就是會竄
: 所以Pujols這種安打型打者都把球都一隻隻平射出全壘打牆
: 如果是拖整枝球棒去碰球的人,很容易打出蝴蝶球
: 就算仰角漂亮、Power大,距離一定也飛不出來
: PS2:
: 最好的擊球點在球中心偏下方約1cm的地方
: PS3:
: 另外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像是砍擊 其實不然
: 砍擊是球棒向下揮擊
: 雖然影片中的arm extension也是向下
: 但是snap這個動作會把棒頭拉起
: 兩者一旦結合起來
: 其實會是一個"擊球瞬間水平"的揮擊
: 請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J_QagZbcA
snap 其實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我個人認為這個概念還是在 linear 下的一個產物
我想指出的是:
我對於揮棒啟動後將棒頭留在後面並不贊同
(留在後頭以將手帶動棒子向鞭子甩出去的感覺)
第一個影片中的慢動作,在揮棒啟動後你可以發現手部的位移並沒有反應在棒頭速度
(正是所謂的 bat drag)
在他慢動作停格的那個位置,棒頭還指向後面
相較於這張圖片,大家可以觀察影片停格時與圖片中棒頭指向的位置
http://tinyurl.com/5wh7643 (兩者皆揮動到幾乎一樣位置)
影片中慢動作的揮棒,最關鍵的啟動時刻拉動棒尾的量還比棒頭多
你就知道這不是個有效率的打擊,但影片中的打者雖然一開始 bat drag
但是他後續的揮擊仍保有旋轉式的特色,所以仍可以將球送遠
但因為一開始的 bat drag 導致他的棒頭不是在一個有效的圓形軌跡上 (旋轉式揮擊)
所以他沒辦法以 Power L 的方式擊到球,而是 Power V
二來,影片中慢動作可以很明顯看到,軀幹旋轉的動力傳達到上半身時
手部還停滯著未加速,這時便已浪費掉很多動力,然後之後才以手部去加速球棒
這時便不是理想狀態 (軀幹大肌肉群>手部小肌肉群)
我給大家一個觀想的方式,假設你今天出拳要站你正前面的人
試試看把手稍微拉到後面再出拳 (原PO提到的snap)
再試試看直接出拳但是加上轉腰的旋轉力,把動力從臀部帶上來上半身再帶動整隻手
何者會較有力,留給大家自己去體會了~
我再給大家看一個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zGOLa6YYg
何者孰優孰劣其實是高下立判阿!(看看那棒頭速度的差異)
尤其第一個打者第一個有效的擊球,那渾然天成的旋轉,何需要所謂的 snap 呢?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By John
at 2011-04-27T07:02
at 2011-04-27T07:02

By Carol
at 2011-04-28T19:29
at 2011-04-28T19:29

By Elma
at 2011-05-03T12:16
at 2011-05-03T12:16

By Necoo
at 2011-05-07T19:31
at 2011-05-07T19:31

By Joseph
at 2011-05-09T23:39
at 2011-05-09T23:39

By Tracy
at 2011-05-11T04:37
at 2011-05-11T04:37

By Tracy
at 2011-05-13T17:45
at 2011-05-13T17:45

By Elvira
at 2011-05-15T01:39
at 2011-05-15T01:39

By George
at 2011-05-16T04:12
at 2011-05-16T04:12

By Kristin
at 2011-05-20T15:03
at 2011-05-20T15:03

By John
at 2011-05-23T10:21
at 2011-05-23T10:21

By Vanessa
at 2011-05-26T08:04
at 2011-05-26T08:04

By Zora
at 2011-05-29T00:00
at 2011-05-29T00:00

By Lydia
at 2011-05-29T14:33
at 2011-05-29T14:33

By Una
at 2011-06-02T16:49
at 2011-06-02T16:49

By Isabella
at 2011-06-05T04:11
at 2011-06-05T04:11

By Odelette
at 2011-06-06T01:10
at 2011-06-06T01:10

By Jessica
at 2011-06-08T10:52
at 2011-06-08T10:52

By Edith
at 2011-06-10T14:52
at 2011-06-10T14:52

By Yedda
at 2011-06-12T17:22
at 2011-06-12T17:22

By Dorothy
at 2011-06-15T16:36
at 2011-06-15T16:36

By Hazel
at 2011-06-19T23:07
at 2011-06-19T23:07

By Kama
at 2011-06-20T22:14
at 2011-06-20T22:14

By Kyle
at 2011-06-23T12:24
at 2011-06-23T12:24

By Faithe
at 2011-06-26T18:18
at 2011-06-26T18:18
Related Posts
[盃賽] 大專盃投球規則

By William
at 2011-04-25T22:06
at 2011-04-25T22:06
[技術] 打擊手部問題

By Heather
at 2011-04-25T22:06
at 2011-04-25T22:06
[技術] 打擊手部問題

By Enid
at 2011-04-25T21:14
at 2011-04-25T21:14
[桃園] 壘球隊徵人\

By James
at 2011-04-25T21:03
at 2011-04-25T21:03
[器材] 推薦的球具!!

By Charlie
at 2011-04-25T20:22
at 2011-04-25T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