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潛淺談 / 從休閒潛水邁向技術潛水 / 技潛科普 - 潛水運動討論
By Hardy
at 2021-03-09T06:59
at 2021-03-09T06:59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特別引用丁丁的文章,茲以紀念我在板上受丁丁這十年來分享的文章幫助
甚多。
我寫這篇是希望破解休閒潛水員對技術潛水的迷思/都市傳說。
起因是,我在接觸技術潛水前,在詢問/聊技潛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潛水前輩、教練
錯誤的引導與奇怪的觀念灌輸。 特此把我過去碰到的情形在此分享。
本篇僅針對休閒潛水員去撰寫,僅是淺談; 請技潛前輩們別太認真 (畢竟我很菜QQ)
但若有錯誤資訊,或是派系流派認知不同,也可以理性討論。
一、<< 為什麼要學技術潛水? >>
這個問題,在前文丁丁已充分解答。在潛水經驗多了以後,多多少少會聽過一些
美麗、迷人的潛點但是卻不能拿AOW+Nitrox就跳下去看
因此,學技潛目的僅是為了想去的地方而努力的過程。 學技潛不是目的,而是過程。
二、<< 技潛很危險嗎? >>
這個問題,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不管是休閒潛水還是技術潛水,我們考
潛水執照(Scuba Diving License)就是為了控制風險(Risk Management)。
對於沒有C卡的人來說,休閒潛水很危險,因為他不懂中性浮力、不懂要緩慢上升、
不知道什麼是減壓病。
所以對大眾來說,潛水是一個很危險的運動。 去潛水會得潛水夫病,會死。
同樣的迷思也存在於休閒潛水員看待技潛員。 因為沒受過必要的訓練,所以對於
休閒潛水員來說,技潛看似很危險。 而在技潛的世界裡,Tech Diver反而會嘲笑
休閒潛水員說:休閒潛水員才是真的不怕死
這個情況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反應出Tech Diver跟一般Diver對於潛水的理解和
知識含量不同。 所以很多休閒潛水員會做的事,是Tech Diver絕對不會嘗試的行為。
如:把SMB充氣後掛在D Ring上進行五米三分鐘安全停留
我想大部分的Tech Diver完全、從來不會考慮把SMB 掛在自己的D Ring上做停留
如果有,那他應該最近人生不太順遂,蠻想不開的...
同樣的,Tech Diver會做的有些事也是休閒潛水員無法理解/想像的。
如:我在必要情形,我會拋棄我的氣瓶。
對於休閒潛水員應該是很難想像、理解的行為。
或是,Tech Diver會把氣瓶拆下來/放置。
對於拆氣瓶這件事,是大部分休閒潛水所禁止的。
三、<< 技潛的路/訓練路徑有哪些呢? >>
1-1 Advanced Back Mount(背掛雙瓶) or 1-2 Side Mount(側掛) ->
2.Advanced Nitrox(進階高氧) -> 3.Deco Procesures(減壓程序) ->
4-1 Extended Range(空氣延伸)-> 4-2 Helitrox (氦氧混氣)->
5. Trimix(氦氮氧混氣)-> 6. Advanced Trimix (進階氦氮氧)(下100m+)
一般而言,會先走OC(Open Circuit)的路,因為經濟考量。畢竟一組CCR要價20~百萬
所以剛開始接觸可能不會考慮CC(Closed Circuit)。
以OC而言,一開始會需要學背掛雙瓶或是側掛。 讓Diver具備有多氣瓶的能力。
再來才是高氧(Nitrox)、進階高氧(Advanced Nitrox)
所謂的Nitrox就是讓你能吸氧氣濃度達到40%以內的氣瓶。
而Advanced Nitrox就是讓你能吸到氧氣濃度100%的氣瓶。
同時間,會再學習減壓理論/程序。
讓你知道進減壓時,應該注意什麼,如何操作。
一般而言,學減壓程序的時候會實操45m進減壓,(因應各系統會略有不同)
操作減壓程序上來以應用學習的減壓理論。
Extended Range就是讓你學習用空氣下到55m
後面的課程就先不詳談了,因為開始有點複雜。
下面附上兩個系統的技潛訓練路徑:
TDI: https://imgur.com/a/d5sgM6b
Razor: https://imgur.com/paRCvyL
四、 < 我適合當Tech Diver嗎? Tech Diver須具備什麼特質? >
五、 < 如何、去哪學技潛? 學技潛該注意什麼? >
痾...突然發現七點了
寫了幾小時了,該去上班了XD
下集待續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Cheers,
W
#Mar 9, 2021 @Taipei
※ 引述《magicfx (去南半球度假)》之銘言:
: 在台灣很難找到技術潛水的資料,不管是書籍還是部落格都是一片空白,除了直接到少數
: 教技潛的店家直接詢問教練以外,可說是沒有其他取得資訊的管道,沒有經驗可以參考,
: 也就難以吸引更多人投入這項活動。因此丁丁特別把這一部分經驗分享給各位朋友,作為
: 2013年最後一天送給大家的禮物。
: 為什麼要學習技潛?
: 因為我想要探索超過40m的海底世界,從40m-120m這一段雖然少有造礁珊瑚能在此生長,
: 但是有許多魚類仍然會在此區出沒,特別是某些即使在水族館也難以看到的魚,像是腔棘
: 魚!還有很多分布在此的新魚種等待你去發掘。除了滿足Ego,想要深入探索洞穴或沉船,
: 找到更屌的潛伴,從技潛中學到的規範和其背後的意義也很有用。當然,我本身在潛水產
: 業工作,不斷精進是應該的。不管怎樣,你總是可以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動機。
:
報名Tec40的資格
: 18歲以上,AOW+Nitrox+Deep,至少30潛經驗,其中Nitrox至少10潛,至少7潛潛到30m深
: ,如果沒有深潛專長,至少要10潛潛到30m。
: 體適能的考驗
: 如果你連背12L的鋁瓶走一小段路都覺得舉步維艱,那麼請先到健身房練一下肩膀、背肌
: 和腿力,因為玩技術潛水背雙瓶加一支8L小氣瓶是基本功,如果你將來的減壓計畫很複雜
: ,甚至可能側掛4隻小氣瓶加氬氣瓶充乾式防寒衣用。
: 如果你背的動12L小氣瓶,但是無法頂流游一陣子,那麼請買一雙Scubapro Jetfin-style
: 的蛙鞋,等你練到能踢動Jetfin再考慮要不要玩技潛。
: 四肢健全是基本要求(這要感謝我的爸媽),如果你的關節無法正常活動,你可能無法處理
: 某些緊急狀況,最困難的就是兩手同時關氣瓶閥,兩隻手都要繞到背後去,一隻手關氣瓶
: 閥另一隻手關manifold,而且考試的時候還要計時,你必須做的對又要做的快。把側掛氣
: 瓶移除再掛回也很需要手眼協調能力。至於打DSMB的方式就需要練習一下,因為平常休閒
: 潛水我是習慣用Octopus灌氣進去,在技術潛水課教練會要求你用從主要二級頭吐出的泡
: 泡灌進DSMB,要注意不要讓線打結變鳥巢。
: 除了肌力,呼吸節奏也很重要,特別是在極端的環境下,你的心理壓力會很大,特別是能
: 見度低且流強的時候,這時候很容易換氣過度。我建議平常可以多玩玩會讓你很喘的運動
: ,像是騎自行車或是羽毛球單打或是籃球(需要一直快速折返跑的運動),或是直接到泳池
: 去飆速。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曾經為了趕火車而騎自行車騎到換氣過度,雖然趕上火車,
: 但在火車上我雙腳癱軟+眼冒金星+噁心+視野變小,差點吐在火車上。其實很多人都有換
: 氣過度/呼吸過淺的問題,只是因為沒有很嚴重,以為只是溫差造成的頭痛就不去改進自
: 己的呼吸節奏。練好深吸慢吐改進自己的耗氣速率再玩技潛真的很重要。
: 我覺得背很多氣瓶逆流而游的感覺,就像背大背包爬山想要趕在天黑之前抵達山屋的心情
: 一樣,還可能得走在稜線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谷。你必須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掌握
: 呼吸的節奏,看好方位掌握時間,盡量按照原本的計畫走完,也要想好備案。我建議想學
: 技潛不妨先試試看簡單的高山健行,我試過自己的極限是思源啞口 - 南湖圈谷這條路線
: ,從圈谷回到思源啞口登山口的最後一段,我真的是只靠意志力在走路。爬南湖大山的那
: 段美好回憶,也是我繼續挑戰技術潛水的動力之一。
: 心智的考驗
: 建議英文/物理/化學/生理學至少要有高中程度,然後把PADI給的教科書念完,我還建議
: 要念這本:
: Deco for Divers - A Diver’s Guide to Decompression Theory and Physiology
: http://www.amazon.com/Deco-Divers-Decompression-Theory-Physiology/dp/1905492073/ref=sr_1_3?ie=UTF8&qid=1388466515&sr=8-3&keywords=decompression+theory
: 我建議你讀兩次,第一次是在準備要學技術潛水之前,等念完Tec Deep課本,實際練習完
: 怎麼使用DSAT TecRec DIVE PLANNING SLATE,包括查CNS clock / OTU,規劃減壓停留以
: 後,再回頭看一次這本書,因為PADI的教科書對於減壓理論的細節像是Deep stops和
: Bubble model還有Mixed gas並沒有非常深入去探討,你看完PADI的教科書可能只知道怎
: 麼規劃潛水計畫怎麼操作電腦錶,但要你說明潛水電腦錶的演算法,你可能就沒辦法說得
: 很清楚。想當初我念Dive Master課本+休閒潛水大百科的時候,減壓理論的部分也是一知
: 半解,因為這部分要講清楚需要很多篇幅,PADI就沒有要求Dive Master學生懂那麼多,
: 直到我念了Deco for Divers才完全理解。
: 緊急應變能力很重要,如果你潛水的時候沒遇過什麼大風大浪也沒好好想過萬一發生問題
: 該怎麼處理,那我建議你上一上救生員或是潛水長,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你已經當過一
: 陣子的教練/導潛,實際處理過一些在休閒潛水發生的狀況再挑戰技潛會比較好。技潛最
: 怕遇到的情況之一是一個潛伴往上飄另一個往下沉,這時候你會面臨相當大的抉擇,你就
: 會知道什麼叫作沒有完美的答案。
: 我建議要買TecRec的Emergency Procedure Slate,萬一你沒按照程序潛水,就可以拿出
: 這張Slate看看要怎麼處理,即使你有買多氣源的電腦錶也是一樣。
: 買台智慧行動裝置和水下計時器
: 軟體操作,建議要買V-Planner,然後用V-Planner規劃,再把資訊抄到Slate上。除了潛
: 水計畫,很多App都可以告訴你某個潛點當天的潮汐變化,你可以看什麼時候是滿潮。潛
: 水計畫和潮汐變化是技術潛水員最需要的資訊。
: 如果你用Windows桌機的話,可以用GUE的Deco Planner。
: 水下計時器我是用Scubapro的Digital 330m
: http://www.scubapro.com/en-GB/HKG/instruments/gauges/products/digital-330m.aspx
: 因為這比較便宜,不像Suundo D9tx或是DX那麼貴,休閒潛水也可以用,萬一你的主要電
: 腦錶臨時無法用,至少你還知道潛水時間/深度/上升速率,即使你的主要電腦錶還可以用
: ,Digital 330m能給你很精確的上升速率,也有他的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
: 建議有iPad的人到iTune store下載Lumosity這套心智訓練軟體
: http://www.lumosity.com/
: 如果你在Lumosity中得到的BPI(Brain Performance Index)太低,我建議你不要那麼快嘗
: 試技術潛水,因為BPI會看你大腦思考的5項指標,包括Speed / Memory / Attention /
: Flexibility / Problem Solving,這些能力都是技術潛水員該具備的,你才有辦法執行
: 任務,保護自己也保護你的潛伴,就像Tec Deep課本裡說的,你可以有自己的備用電腦錶
: ,卻沒有自己的備用大腦,你的潛伴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備用大腦。
--
甚多。
我寫這篇是希望破解休閒潛水員對技術潛水的迷思/都市傳說。
起因是,我在接觸技術潛水前,在詢問/聊技潛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潛水前輩、教練
錯誤的引導與奇怪的觀念灌輸。 特此把我過去碰到的情形在此分享。
本篇僅針對休閒潛水員去撰寫,僅是淺談; 請技潛前輩們別太認真 (畢竟我很菜QQ)
但若有錯誤資訊,或是派系流派認知不同,也可以理性討論。
一、<< 為什麼要學技術潛水? >>
這個問題,在前文丁丁已充分解答。在潛水經驗多了以後,多多少少會聽過一些
美麗、迷人的潛點但是卻不能拿AOW+Nitrox就跳下去看
因此,學技潛目的僅是為了想去的地方而努力的過程。 學技潛不是目的,而是過程。
二、<< 技潛很危險嗎? >>
這個問題,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不管是休閒潛水還是技術潛水,我們考
潛水執照(Scuba Diving License)就是為了控制風險(Risk Management)。
對於沒有C卡的人來說,休閒潛水很危險,因為他不懂中性浮力、不懂要緩慢上升、
不知道什麼是減壓病。
所以對大眾來說,潛水是一個很危險的運動。 去潛水會得潛水夫病,會死。
同樣的迷思也存在於休閒潛水員看待技潛員。 因為沒受過必要的訓練,所以對於
休閒潛水員來說,技潛看似很危險。 而在技潛的世界裡,Tech Diver反而會嘲笑
休閒潛水員說:休閒潛水員才是真的不怕死
這個情況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反應出Tech Diver跟一般Diver對於潛水的理解和
知識含量不同。 所以很多休閒潛水員會做的事,是Tech Diver絕對不會嘗試的行為。
如:把SMB充氣後掛在D Ring上進行五米三分鐘安全停留
我想大部分的Tech Diver完全、從來不會考慮把SMB 掛在自己的D Ring上做停留
如果有,那他應該最近人生不太順遂,蠻想不開的...
同樣的,Tech Diver會做的有些事也是休閒潛水員無法理解/想像的。
如:我在必要情形,我會拋棄我的氣瓶。
對於休閒潛水員應該是很難想像、理解的行為。
或是,Tech Diver會把氣瓶拆下來/放置。
對於拆氣瓶這件事,是大部分休閒潛水所禁止的。
三、<< 技潛的路/訓練路徑有哪些呢? >>
1-1 Advanced Back Mount(背掛雙瓶) or 1-2 Side Mount(側掛) ->
2.Advanced Nitrox(進階高氧) -> 3.Deco Procesures(減壓程序) ->
4-1 Extended Range(空氣延伸)-> 4-2 Helitrox (氦氧混氣)->
5. Trimix(氦氮氧混氣)-> 6. Advanced Trimix (進階氦氮氧)(下100m+)
一般而言,會先走OC(Open Circuit)的路,因為經濟考量。畢竟一組CCR要價20~百萬
所以剛開始接觸可能不會考慮CC(Closed Circuit)。
以OC而言,一開始會需要學背掛雙瓶或是側掛。 讓Diver具備有多氣瓶的能力。
再來才是高氧(Nitrox)、進階高氧(Advanced Nitrox)
所謂的Nitrox就是讓你能吸氧氣濃度達到40%以內的氣瓶。
而Advanced Nitrox就是讓你能吸到氧氣濃度100%的氣瓶。
同時間,會再學習減壓理論/程序。
讓你知道進減壓時,應該注意什麼,如何操作。
一般而言,學減壓程序的時候會實操45m進減壓,(因應各系統會略有不同)
操作減壓程序上來以應用學習的減壓理論。
Extended Range就是讓你學習用空氣下到55m
後面的課程就先不詳談了,因為開始有點複雜。
下面附上兩個系統的技潛訓練路徑:
TDI: https://imgur.com/a/d5sgM6b
Razor: https://imgur.com/paRCvyL
四、 < 我適合當Tech Diver嗎? Tech Diver須具備什麼特質? >
五、 < 如何、去哪學技潛? 學技潛該注意什麼? >
痾...突然發現七點了
寫了幾小時了,該去上班了XD
下集待續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Cheers,
W
#Mar 9, 2021 @Taipei
※ 引述《magicfx (去南半球度假)》之銘言:
: 在台灣很難找到技術潛水的資料,不管是書籍還是部落格都是一片空白,除了直接到少數
: 教技潛的店家直接詢問教練以外,可說是沒有其他取得資訊的管道,沒有經驗可以參考,
: 也就難以吸引更多人投入這項活動。因此丁丁特別把這一部分經驗分享給各位朋友,作為
: 2013年最後一天送給大家的禮物。
: 為什麼要學習技潛?
: 因為我想要探索超過40m的海底世界,從40m-120m這一段雖然少有造礁珊瑚能在此生長,
: 但是有許多魚類仍然會在此區出沒,特別是某些即使在水族館也難以看到的魚,像是腔棘
: 魚!還有很多分布在此的新魚種等待你去發掘。除了滿足Ego,想要深入探索洞穴或沉船,
: 找到更屌的潛伴,從技潛中學到的規範和其背後的意義也很有用。當然,我本身在潛水產
: 業工作,不斷精進是應該的。不管怎樣,你總是可以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動機。
:
報名Tec40的資格
: 18歲以上,AOW+Nitrox+Deep,至少30潛經驗,其中Nitrox至少10潛,至少7潛潛到30m深
: ,如果沒有深潛專長,至少要10潛潛到30m。
: 體適能的考驗
: 如果你連背12L的鋁瓶走一小段路都覺得舉步維艱,那麼請先到健身房練一下肩膀、背肌
: 和腿力,因為玩技術潛水背雙瓶加一支8L小氣瓶是基本功,如果你將來的減壓計畫很複雜
: ,甚至可能側掛4隻小氣瓶加氬氣瓶充乾式防寒衣用。
: 如果你背的動12L小氣瓶,但是無法頂流游一陣子,那麼請買一雙Scubapro Jetfin-style
: 的蛙鞋,等你練到能踢動Jetfin再考慮要不要玩技潛。
: 四肢健全是基本要求(這要感謝我的爸媽),如果你的關節無法正常活動,你可能無法處理
: 某些緊急狀況,最困難的就是兩手同時關氣瓶閥,兩隻手都要繞到背後去,一隻手關氣瓶
: 閥另一隻手關manifold,而且考試的時候還要計時,你必須做的對又要做的快。把側掛氣
: 瓶移除再掛回也很需要手眼協調能力。至於打DSMB的方式就需要練習一下,因為平常休閒
: 潛水我是習慣用Octopus灌氣進去,在技術潛水課教練會要求你用從主要二級頭吐出的泡
: 泡灌進DSMB,要注意不要讓線打結變鳥巢。
: 除了肌力,呼吸節奏也很重要,特別是在極端的環境下,你的心理壓力會很大,特別是能
: 見度低且流強的時候,這時候很容易換氣過度。我建議平常可以多玩玩會讓你很喘的運動
: ,像是騎自行車或是羽毛球單打或是籃球(需要一直快速折返跑的運動),或是直接到泳池
: 去飆速。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曾經為了趕火車而騎自行車騎到換氣過度,雖然趕上火車,
: 但在火車上我雙腳癱軟+眼冒金星+噁心+視野變小,差點吐在火車上。其實很多人都有換
: 氣過度/呼吸過淺的問題,只是因為沒有很嚴重,以為只是溫差造成的頭痛就不去改進自
: 己的呼吸節奏。練好深吸慢吐改進自己的耗氣速率再玩技潛真的很重要。
: 我覺得背很多氣瓶逆流而游的感覺,就像背大背包爬山想要趕在天黑之前抵達山屋的心情
: 一樣,還可能得走在稜線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谷。你必須小心翼翼保持平衡,掌握
: 呼吸的節奏,看好方位掌握時間,盡量按照原本的計畫走完,也要想好備案。我建議想學
: 技潛不妨先試試看簡單的高山健行,我試過自己的極限是思源啞口 - 南湖圈谷這條路線
: ,從圈谷回到思源啞口登山口的最後一段,我真的是只靠意志力在走路。爬南湖大山的那
: 段美好回憶,也是我繼續挑戰技術潛水的動力之一。
: 心智的考驗
: 建議英文/物理/化學/生理學至少要有高中程度,然後把PADI給的教科書念完,我還建議
: 要念這本:
: Deco for Divers - A Diver’s Guide to Decompression Theory and Physiology
: http://www.amazon.com/Deco-Divers-Decompression-Theory-Physiology/dp/1905492073/ref=sr_1_3?ie=UTF8&qid=1388466515&sr=8-3&keywords=decompression+theory
: 我建議你讀兩次,第一次是在準備要學技術潛水之前,等念完Tec Deep課本,實際練習完
: 怎麼使用DSAT TecRec DIVE PLANNING SLATE,包括查CNS clock / OTU,規劃減壓停留以
: 後,再回頭看一次這本書,因為PADI的教科書對於減壓理論的細節像是Deep stops和
: Bubble model還有Mixed gas並沒有非常深入去探討,你看完PADI的教科書可能只知道怎
: 麼規劃潛水計畫怎麼操作電腦錶,但要你說明潛水電腦錶的演算法,你可能就沒辦法說得
: 很清楚。想當初我念Dive Master課本+休閒潛水大百科的時候,減壓理論的部分也是一知
: 半解,因為這部分要講清楚需要很多篇幅,PADI就沒有要求Dive Master學生懂那麼多,
: 直到我念了Deco for Divers才完全理解。
: 緊急應變能力很重要,如果你潛水的時候沒遇過什麼大風大浪也沒好好想過萬一發生問題
: 該怎麼處理,那我建議你上一上救生員或是潛水長,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你已經當過一
: 陣子的教練/導潛,實際處理過一些在休閒潛水發生的狀況再挑戰技潛會比較好。技潛最
: 怕遇到的情況之一是一個潛伴往上飄另一個往下沉,這時候你會面臨相當大的抉擇,你就
: 會知道什麼叫作沒有完美的答案。
: 我建議要買TecRec的Emergency Procedure Slate,萬一你沒按照程序潛水,就可以拿出
: 這張Slate看看要怎麼處理,即使你有買多氣源的電腦錶也是一樣。
: 買台智慧行動裝置和水下計時器
: 軟體操作,建議要買V-Planner,然後用V-Planner規劃,再把資訊抄到Slate上。除了潛
: 水計畫,很多App都可以告訴你某個潛點當天的潮汐變化,你可以看什麼時候是滿潮。潛
: 水計畫和潮汐變化是技術潛水員最需要的資訊。
: 如果你用Windows桌機的話,可以用GUE的Deco Planner。
: 水下計時器我是用Scubapro的Digital 330m
: http://www.scubapro.com/en-GB/HKG/instruments/gauges/products/digital-330m.aspx
: 因為這比較便宜,不像Suundo D9tx或是DX那麼貴,休閒潛水也可以用,萬一你的主要電
: 腦錶臨時無法用,至少你還知道潛水時間/深度/上升速率,即使你的主要電腦錶還可以用
: ,Digital 330m能給你很精確的上升速率,也有他的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
: 建議有iPad的人到iTune store下載Lumosity這套心智訓練軟體
: http://www.lumosity.com/
: 如果你在Lumosity中得到的BPI(Brain Performance Index)太低,我建議你不要那麼快嘗
: 試技術潛水,因為BPI會看你大腦思考的5項指標,包括Speed / Memory / Attention /
: Flexibility / Problem Solving,這些能力都是技術潛水員該具備的,你才有辦法執行
: 任務,保護自己也保護你的潛伴,就像Tec Deep課本裡說的,你可以有自己的備用電腦錶
: ,卻沒有自己的備用大腦,你的潛伴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備用大腦。
--
Tags:
潛水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21-03-10T14:09
at 2021-03-10T14:09
By Lucy
at 2021-03-11T21:19
at 2021-03-11T21:19
By Elvira
at 2021-03-13T04:29
at 2021-03-13T04:29
By Callum
at 2021-03-14T11:39
at 2021-03-14T11:39
By David
at 2021-03-15T18:49
at 2021-03-15T18:49
By Xanthe
at 2021-03-17T02:00
at 2021-03-17T02:00
By Bennie
at 2021-03-18T09:10
at 2021-03-18T09:10
By Victoria
at 2021-03-19T16:20
at 2021-03-19T16:20
By Aaliyah
at 2021-03-20T23:30
at 2021-03-20T23:30
By Thomas
at 2021-03-22T06:40
at 2021-03-22T06:40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3-23T13:50
at 2021-03-23T13:50
By Carol
at 2021-03-24T21:01
at 2021-03-24T21:01
By Carol
at 2021-03-26T04:11
at 2021-03-26T04:11
By Kyle
at 2021-03-27T11:21
at 2021-03-27T11:21
By Joseph
at 2021-03-28T18:31
at 2021-03-28T18:31
Related Posts
3/18-3/19小琉球潛水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3-08T12:34
at 2021-03-08T12:34
防寒衣攜帶
By Adele
at 2021-03-07T22:43
at 2021-03-07T22:43
簡單而熱鬧的春酒宴
By Rosalind
at 2021-03-04T22:52
at 2021-03-04T22:52
售 全新 mission one 藍色
By Lucy
at 2021-03-02T23:57
at 2021-03-02T23:57
近期北部rescuer & dive master開課
By Dinah
at 2021-03-02T21:41
at 2021-03-02T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