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的施力方式 - 壘球

By Agatha
at 2009-04-13T03:38
at 2009-04-13T03:3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0304126 (囧輝)》之銘言:
: 部分文章恕刪
: ※ 引述《pttsucks (it does!)》之銘言:
: : 擊球點手伸直?
: : http://0rz.tw/o70HC
: : 這顆是高角度球而且約前方45度球,是類似於打壘球的角度
: : 不要說手不伸直是棒球的打法 QQ"
: : 另外請看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Oun9BaLFnc
: : 兩次慢動作都很明顯擊球點時手都沒有打直
: 我想他提到的擊球點手打直應該是指 Power-V (fully arm extented)
: 引用奶茶大的部落格文章片段
: 打者應該去追逐Power-V這個終極目標嗎?
: Actually, not really. It depends on something else.
: 打者雖然在「理想上」希望能「在擊球點前一瞬間」達到fully arm extended(Power-V
: ),但是這幾乎是只有在打者面對外角球(或偏低)時才有機會辦到。
: 因為我們是要追求的是;「在擊球點前一瞬間」達到fully arm extended,過早的arm
: extended反而會造成揮棒速度的降低與球棒控制失去。
: 所以Get Your Arms Extended是一個理想,而中職過去有許多打者在揮棒的過程一打早就
: 伸直雙手,反而只會傷害自己的揮棒,造成自己揮棒軌跡過大而已。
: 全文可到奶茶大部落格 - "這不是因賽傲?這是不是因賽傲?" 拜讀
Power V 或 Power L (擊球點時右手呈L型,看我PO的那兩個連結的右手就能了解)
一直以來就是這幾年來打擊機制的熱門爭議話題
不過說穿了其實就是 Extension (V) 與 Connection (L) 之爭
(兩者都還是在 Rotational Swing 範疇內)
究竟我們是要想辦法擊球點前趨近於零的那一點再讓自己的力量延伸出去 (Extension)
還是在擊球點前趨近於零的那一點時把球棒速度加到最快就好(不往前延伸)(Connection)
Power L 是所有頂尖打者的共同點,這點無庸置疑
但是很有可能他們自己還是認為自己用的是 Power V
因為在擊球點呈現 Power L 幾個毫秒後就會呈現 Power V,快到難以用肉體體會
於是爭論點便是在我們是否該用 Power V 機制去呈現 Power L
還是一開始就用 Power L 的機制?
兩者的球棒最快速度差別(理論上喔),Power L在擊球點前趨近於零時是最快
而V是擊球點"後"趨近於零是最快
簡單點來說,把就算你是 Power V 派的(手打直),那也只是一個手段,目的還是 Power L
我個人是相信 Connection 的
不過詳細支持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還在一個摸索階段,也不夠成熟,所以不多說
不過近年來網路上討論 Rotational Swing 的顯學 Chris O'Leary 也是這一派的
他寫過這麼一句:Power V 是一個好的揮棒的結果,不是原因
給大家參考看看
--
Pumpkin: I don't know, there probably never was a little girl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oint of the story isn't the little girl, the point of the story is,
they robbed a bank with a telephone.
--
: 部分文章恕刪
: ※ 引述《pttsucks (it does!)》之銘言:
: : 擊球點手伸直?
: : http://0rz.tw/o70HC
: : 這顆是高角度球而且約前方45度球,是類似於打壘球的角度
: : 不要說手不伸直是棒球的打法 QQ"
: : 另外請看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Oun9BaLFnc
: 我想他提到的擊球點手打直應該是指 Power-V (fully arm extented)
: 引用奶茶大的部落格文章片段
: 打者應該去追逐Power-V這個終極目標嗎?
: Actually, not really. It depends on something else.
: 打者雖然在「理想上」希望能「在擊球點前一瞬間」達到fully arm extended(Power-V
: ),但是這幾乎是只有在打者面對外角球(或偏低)時才有機會辦到。
: 因為我們是要追求的是;「在擊球點前一瞬間」達到fully arm extended,過早的arm
: extended反而會造成揮棒速度的降低與球棒控制失去。
: 所以Get Your Arms Extended是一個理想,而中職過去有許多打者在揮棒的過程一打早就
: 伸直雙手,反而只會傷害自己的揮棒,造成自己揮棒軌跡過大而已。
: 全文可到奶茶大部落格 - "這不是因賽傲?這是不是因賽傲?" 拜讀
Power V 或 Power L (擊球點時右手呈L型,看我PO的那兩個連結的右手就能了解)
一直以來就是這幾年來打擊機制的熱門爭議話題
不過說穿了其實就是 Extension (V) 與 Connection (L) 之爭
(兩者都還是在 Rotational Swing 範疇內)
究竟我們是要想辦法擊球點前趨近於零的那一點再讓自己的力量延伸出去 (Extension)
還是在擊球點前趨近於零的那一點時把球棒速度加到最快就好(不往前延伸)(Connection)
Power L 是所有頂尖打者的共同點,這點無庸置疑
但是很有可能他們自己還是認為自己用的是 Power V
因為在擊球點呈現 Power L 幾個毫秒後就會呈現 Power V,快到難以用肉體體會
於是爭論點便是在我們是否該用 Power V 機制去呈現 Power L
還是一開始就用 Power L 的機制?
兩者的球棒最快速度差別(理論上喔),Power L在擊球點前趨近於零時是最快
而V是擊球點"後"趨近於零是最快
簡單點來說,把就算你是 Power V 派的(手打直),那也只是一個手段,目的還是 Power L
我個人是相信 Connection 的
不過詳細支持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還在一個摸索階段,也不夠成熟,所以不多說
不過近年來網路上討論 Rotational Swing 的顯學 Chris O'Leary 也是這一派的
他寫過這麼一句:Power V 是一個好的揮棒的結果,不是原因
給大家參考看看
--
Pumpkin: I don't know, there probably never was a little girl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oint of the story isn't the little girl, the point of the story is,
they robbed a bank with a telephone.
--
Tags:
壘球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09-04-16T04:59
at 2009-04-16T04:59

By Callum
at 2009-04-18T18:47
at 2009-04-18T18:47

By Hazel
at 2009-04-23T00:00
at 2009-04-23T00:00

By Hamiltion
at 2009-04-24T12:01
at 2009-04-24T12:01

By Hazel
at 2009-04-28T15:27
at 2009-04-28T15:27

By Anonymous
at 2009-04-29T13:06
at 2009-04-29T13:06

By Catherine
at 2009-05-02T09:59
at 2009-05-02T09:59

By Madame
at 2009-05-04T11:22
at 2009-05-04T11:22

By Skylar Davis
at 2009-05-08T13:37
at 2009-05-08T13:37

By Cara
at 2009-05-11T17:42
at 2009-05-11T17:42

By Linda
at 2009-05-12T01:10
at 2009-05-12T01:10
Related Posts
ASA2004和2008

By Kristin
at 2009-04-13T03:22
at 2009-04-13T03:22
如果守備員把球傳給...跑者..

By Hardy
at 2009-04-13T00:22
at 2009-04-13T00:22
2008年中~2009年中所有XX盃賽統整

By Brianna
at 2009-04-12T22:38
at 2009-04-12T22:38
大光盃結果

By Zanna
at 2009-04-12T22:34
at 2009-04-12T22:34
關於死球狀態

By Olive
at 2009-04-12T20:16
at 2009-04-12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