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器材選擇(橫拍反手短顆) - 桌球

By Quanna
at 2015-06-18T05:37
at 2015-06-18T05:37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自從大學後
感覺桌球佔了生活的一個重要的位置
甚至被學長虧說我對女生沒興趣,只想和桌球交往(大誤)
本文大概就是一個器材與打球經歷的演進史
雖然極為不俱參考學習價值XD
04年4月-08年8月-瑞展檜單+BTY BRYCE(體育課亂打時期)
這個時期是國高中時期,都是體育課玩玩性質;由於當時就讀私立的完全中學,
每天面對的就是考試、考試,考不好還會被老師打,每次被打完都有種不爽的感覺
因此極需要洩憤,而體育課就是最好的合法洩憤場所。其實心目中最適合的洩憤運動
應該是躲避球,但是國中後大家力氣都很大,躲避球容易造成受傷情況,因此我選擇
打桌球(體育課老師都放羊吃草的),尤其特別愛打殺球,只要心情不好,找人打桌球,
暴力殺他個100球,心情就爽多了(所以我不支持體罰,感覺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QQ)。可惜的是學校
都是一些破爛文具拍,殺球的速度感不夠,所以我特別存了2000多元,買了人生中的
第一把自已的球拍,瑞展檜單,還有跟老闆說我要最快的膠皮,於是就被推薦了這張
神皮-BRYCY,在有幸幾次外面打球得到一些球場阿伯的指導,說打球要轉腰。總之亂試
之下儼然在體育課稱王,在大家都不會打之下,總是有很多高球可以扣殺,BRYCE的球速
也完全帶給我紓解壓力的快感。
08年8月-09年4月-BTY金澤洙+BTY SRIVER(高中畢業禮物)
考上大學後,終於擺脫了一直考試的生活,在獲得母親同意下,在家鄉球館找教練學球
學了一個暑假,當時一整個心情繽紛,所以決定買一支最貴的拍子來犒賞自己,當做高中
畢業禮物,而當時已經會查網路資訊,所以選擇了當時大家都推薦的初學檜單皮-SRIVER
。練了兩個月進入大學後,自以為是的態度很快踢到鐵板,此刻發現原來真的會打的人,
是不會給我一堆高球殺的,還會吃我發球,或是在我切球的時候拉我一板,讓我擋球失誤
,在社團只能打B隊,而且還不斷輸球,終於在中指壓拍過度情況下受傷,決定改刀板另
起爐灶。
09年4月-09年6月-BTY 松下PRO阿法+ANDRO PLASMA430(正)+BTY TACKIFAIR D(反)
決定換刀板後,我開始搜尋目錄,最後在看了松下VS波爾後,覺得松下浩二好帥氣,在
加上松下PRO阿法感覺很好看,所以就決定買他當第一隻刀板主戰拍,換成刀板後,
找了校隊的學長指導,在學長細心的指導下,開始有了顯著的提昇,發球可以發出二跳
不出桌的下旋,拉球有了系隊中下水準(幾乎是從無到有的感覺),而因為松下阿法的
手感清晰,加上PLASMA的手感也是中規中矩中帶有殺傷力,使得我的扣殺命中率高了不少
,而由於本來直板反手就很爛,換成刀板一樣很爛,所以就配了張很慢又好控的皮,
用來切球跟擋球減少失誤用。不過正手以系隊水準來說,倒是進步不少,所以印象中兩
三個月就感覺超越原本直拍的水準,但此刻還是被另一支漂亮球拍木吉他給收買了。
09年6月-10年5月-NITTAKU木吉他+BTY TACKIFAIR D(正)+YASAKA MARK V M2(反)
老實說為什麼會這樣配置,現在已經有點忘了,依稀的印象是大二開始,我打球的時間
比以前多不少(是打球,不是練球),因為買了機車,可以去的地方跟時間也變得寬裕
許多,而這個配置印象中是拿PLASMA殺球遇到了瓶頸,感覺常常控不好,於是就換成BTY
TACKFAIR D,不但發球變得更好控點,而且殺球命中率變高不少,不會打的球用削球的
方式也變得容易進了;而這時我開始打社團B隊單打,勝率也終於有了6成多的水準,另外
也常去打積分賽,當時積分大約落在13XX附近,所以我當時就訂了1700當作畢業目標。
10年5月-13年11月 BTY INNERFORCE ZLC
+BTY SRIVER G2(正)+YASAKA MARK V M2(反)(10年5、6月)
+BTY SRIVER(正)+JOOLA TANGO ULTRA (反-短顆)(10年6月-13年3月)
+BTY SRIVER(正)+ANDRO BROFWISH(反-短顆)(13年3月-13年11月)
放棄木吉他打內力ZLC,還是一樣感覺漂亮就買了,而且聽說他同時兼具控球與力量,
買了內力後,感覺也是很好適應的拍子,而此時我開始更常在外面打球,也常常跑去PTT
的世新團,當時在世新團遇到一位政大畢業的同學,打過幾次球後,他很熱心的建議
我換短顆,而且還說不會有問題,他會教我,於是我破釜沉舟的換了短顆,可是等我換完
他人就不見了,被射後不理的我只好自己去找短顆教練,因為當時爬文真的很怕換顆粒,
自己亂打會受傷,學了十堂課後,其實還是不太會用,但隨著時間的摸索,逐漸習慣了
短顆,積分也進步到了15XX,同時也終於進到社團賽A隊了,只是還是相對的弱點,學長
總是對我說:「雖然我們不期待你會贏,但是你贏的話我們會很高興......」(悲劇)。
不過整體來說,大三後我更瘋桌球了,下課打、中午打,有時上課蹺課打,晚上當然也一
定打,雖然幾乎很少練球,但一直找人比賽、一直想對方弱點、一直想贏的方法與一直研
究如何發更轉更有隱蔽性的發球,這個時期比賽球仍有精進
(大四)經過前一年多場比賽洗禮 ,加上秘密練習一年多的逆旋轉發球有了大幅度進步
常常在積分賽可以吃死許多第一次遇到的對手,而反手也有了穩定的擊球(雖然被說很
奇怪,感覺像是拿短顆打平面打法),但總之反手有了相持球,正手的扣殺也變得穩定許
多(削球、弧圈球都可以反殺),正手弧圈球也稍微進步了(雖然一樣悲劇的水準),但
總之1722這個積分我終於帶到了畢業,也在幾次的1800、1900比賽中拿到名次,不過整
體來說,我的基本功仍是十分殘弱,幾乎都是靠吃發球與前三板拼球打球的。
PS:(那個年代的積分與現在差許多,所以無法準確對照)
(碩一)大四1.2月時忍痛停止打球2個月(還是有小偷打),為了多打個2.3年學生桌球
我做出了人生中重大的犧牲,總算錄取了四間學校,最後考量學術水準與桌球風行程度下
,我選擇了台南的學校,新生盃意外的打了前幾名,所以也意外的進入校隊,但是在校隊
練球後覺得完全不知道怎麼打,因為隊校隊來說:我不會拉球、我不會拉球...。雖然靠
著大四畢業後球館練的一些怪招、老人球,還有發球與比網高就出手,尚稱精準的扣殺,
還是能贏校隊一半的人,只是遇到真的硬底子出來的選手,完全就被屌打了,除了前兩局
有機會吃吃發球外,就是準備被習慣後被連續拉爆,再加上缺乏基本功,完全不知道怎麼
在校隊練球,所以很快就受傷了,總之在身心俱疲下,我決定退隊回歸球館打球,並且
找了教練指導。
球館的生活真的很愉快,除了和教練學球的一小時外,就是比賽、比賽,每天都可以和
不同的阿伯比賽,打輸了,就吸收阿伯的怪招,自己多加琢磨,而遇到可以贏的對手,
就是多加磨練新學習的老人球的時間,總之在這種不斷挑戰、學習,再加上時常有的
會內賽增加比賽經驗(台南球館收費幾乎只有台北的3成,加上還有不少免費場地,所以可以
跑很多地方打,也包含不同球館的會內賽和對手),此外也常常報一些社會組的比賽,吸
收了許多寶貴經驗,連同後期與同校幾個同好的PK團,就這樣大約持續了一年多快意的桌
球生活。
13年11月-now
BTY INNERFORCE特注
BTY SRIVER(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3年11月-14年9月)
BTY TENERGY80(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4年10月-15年4月)
BTY TENERGY25(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5年4月-)
由於內力ZLC經過多年考驗,已經成為無可取代的主戰拍,只是年久有多觸損傷,感覺
球板也變得有點軟了,所以決定訂購特注拍,而短顆經過多年的練習,也逐漸取得控制,
開始尋找更有威力的顆粒皮,只能說特注真的買了不會後悔,手感超好的,擋球、攻擊命
中率都提高不少,此時大約是碩二冬天,隨著基本功逐漸進步,還有老人球的日益精進,
與同好組隊到台北打了幾次社團賽,印象中當時打單打全贏,只輸過一個有拿大專杯前八
的大一生,使得我充滿信心,而此時我也染上了刷膠水的習慣,因為除了SRVIER外我都
打不出老人球,SRIVER已經習慣到碰到球就知道會不會進,還有落球點大約在哪邊的程度
只是隨著逐漸進步的弧圈技術,不刷膠已經難以滿足我了,就像AE86沒有換賽車引擎就比
賽的感覺,而此時期的高峰大概就是睽違一年多打的1800積分賽,再次拿到亞軍(雖然
和之前一樣是亞軍,但是和以前的有所不同,因為去年9月的積分大概已經和現在差異不大
了(大概就是一個4.5年前2000分左右,如今許多人落難到1700、1600的時代)。
碩三開學,被學弟找回校隊,大意大概就是一種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概念,因
為很多高手都畢業了。但一切挑戰才剛開始,首先被禁止刷膠水,因為大專杯會抓,然後
是換新球,SRIVER完全無法打了,我只好被迫找了替代皮Tenergy80,雖然以基本功來說,
T80幫忙進步了一些,一年多的教練教學也讓我勉強可以有在校桌對練的能力,但是T80很
咬球,也很吃轉,過去的許多撇球、拉空球(把下旋球拉成帶側旋的空球)、卸力、加壓
擋等等,在球館用SRIVER十分順手的老人球完全不管用了,殺球命中率也折扣不少,雖
然依靠著尚稱健在的逆旋轉上、下旋發球,加上不斷加強的基本功,勉強擠上隊內排名
賽尾巴打大專杯,但是過往習慣的吃發球扣殺卻出了不少狀況,雖然發球仍吃了許多,使
對手許多球接高,但是第三板因為T80吃轉而扣殺失誤的球也非常多,總之就是當了戰
犯了,真是無顏面對隊友呀,這是一種充滿汙點的魯蛇概念,千萬個對不起也無法挽回
了...。
今年4月(大專杯後一個多月),越看T80越不爽,開始懷疑自己在打什麼球,明明就喜
歡殺球、殺球,但是殺到當戰犯真是令人不開心,自爆自棄下換成了T25,發現柳暗花明
又一村,所有的老人球都回來了,而且和在校隊多練的基本功也一樣適用,另外T25根
本就是扣殺神皮,只要腳步跟到,掌握來球的旋轉,只要比網子高幾乎都能扣進,而且它
皮很硬,不吃對方旋轉,加上適合打新體悟到的瞬間發力的前衝弧圈,以及短顆卸力、短
顆快撕等等,整個沈悶的感覺總算消逝了,而我也終於能再次擁抱恣意近台扣殺的快感,
並且在球館中也僥倖贏了一些覺得十年內打不贏的對手,終於有種突破前高,邁向新高點
的感覺。
只是難免會感嘆為什麼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當初我錯愛了T80,才導致如今的身敗
名裂,當了罪不可赦的戰犯,後悔莫及;如今,事過境遷,終於愛對了T25,卻也只能躲
在角落,享受小小確幸,無法和T25共舞在大專杯舞台。由此慘痛的經驗可以告訴大家:
「愛要耐心等待、仔細尋找,感覺很重要........
多試一支拍,多試一張皮,以免抱憾終生......」
後記:
真的覺得從小練球會有差別,就像我從國中開始打撞擊為主的打法,雖然大學後
陸續學球都有被指導到弧圈打法,但始終無法擁有像是撞擊、扣殺的這種明確手感
或許是中學時期,無形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吧?而這部份似乎也反應在球技天份上
由於我青蛙肢,腳不能蹲、平衡感差,而且身體柔軟度差,整個肢體很沒桌球天份,
不過幸虧右手似乎有手感上的天份(接觸保齡球、壘球投手、躲避球等需要手感的運動,
都有不差的成績),所以才能依賴老人球與近台快攻進步,弧圈球的部分,其實很多時候
是腳步總是無法跟到球點,或是重心不穩,因而總是發生失誤。
另外在器材方面,上面列舉的基本上屬於使用超過3個月的主戰拍,其它擁有過的
或是備用拍,還有波精、W968、莊限量、福原愛碳、BTY ULC纖維的刀板、張怡寧純木、
孔芳碳施拉格等等,這些大多是在INNERFORCE ZLC時期買的,不過始終無法撼動它主戰
拍的地位。
然後好像不小心打太多了,其實一直有要打個桌球故事自己收藏起來
當成日記給未來自己的想法,只是一直懶得實踐,而就透過這次的活動,
也就順便幫自己留個小紀念了。
--
自從大學後
感覺桌球佔了生活的一個重要的位置
甚至被學長虧說我對女生沒興趣,只想和桌球交往(大誤)
本文大概就是一個器材與打球經歷的演進史
雖然極為不俱參考學習價值XD
04年4月-08年8月-瑞展檜單+BTY BRYCE(體育課亂打時期)
這個時期是國高中時期,都是體育課玩玩性質;由於當時就讀私立的完全中學,
每天面對的就是考試、考試,考不好還會被老師打,每次被打完都有種不爽的感覺
因此極需要洩憤,而體育課就是最好的合法洩憤場所。其實心目中最適合的洩憤運動
應該是躲避球,但是國中後大家力氣都很大,躲避球容易造成受傷情況,因此我選擇
打桌球(體育課老師都放羊吃草的),尤其特別愛打殺球,只要心情不好,找人打桌球,
暴力殺他個100球,心情就爽多了(所以我不支持體罰,感覺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QQ)。可惜的是學校
都是一些破爛文具拍,殺球的速度感不夠,所以我特別存了2000多元,買了人生中的
第一把自已的球拍,瑞展檜單,還有跟老闆說我要最快的膠皮,於是就被推薦了這張
神皮-BRYCY,在有幸幾次外面打球得到一些球場阿伯的指導,說打球要轉腰。總之亂試
之下儼然在體育課稱王,在大家都不會打之下,總是有很多高球可以扣殺,BRYCE的球速
也完全帶給我紓解壓力的快感。
08年8月-09年4月-BTY金澤洙+BTY SRIVER(高中畢業禮物)
考上大學後,終於擺脫了一直考試的生活,在獲得母親同意下,在家鄉球館找教練學球
學了一個暑假,當時一整個心情繽紛,所以決定買一支最貴的拍子來犒賞自己,當做高中
畢業禮物,而當時已經會查網路資訊,所以選擇了當時大家都推薦的初學檜單皮-SRIVER
。練了兩個月進入大學後,自以為是的態度很快踢到鐵板,此刻發現原來真的會打的人,
是不會給我一堆高球殺的,還會吃我發球,或是在我切球的時候拉我一板,讓我擋球失誤
,在社團只能打B隊,而且還不斷輸球,終於在中指壓拍過度情況下受傷,決定改刀板另
起爐灶。
09年4月-09年6月-BTY 松下PRO阿法+ANDRO PLASMA430(正)+BTY TACKIFAIR D(反)
決定換刀板後,我開始搜尋目錄,最後在看了松下VS波爾後,覺得松下浩二好帥氣,在
加上松下PRO阿法感覺很好看,所以就決定買他當第一隻刀板主戰拍,換成刀板後,
找了校隊的學長指導,在學長細心的指導下,開始有了顯著的提昇,發球可以發出二跳
不出桌的下旋,拉球有了系隊中下水準(幾乎是從無到有的感覺),而因為松下阿法的
手感清晰,加上PLASMA的手感也是中規中矩中帶有殺傷力,使得我的扣殺命中率高了不少
,而由於本來直板反手就很爛,換成刀板一樣很爛,所以就配了張很慢又好控的皮,
用來切球跟擋球減少失誤用。不過正手以系隊水準來說,倒是進步不少,所以印象中兩
三個月就感覺超越原本直拍的水準,但此刻還是被另一支漂亮球拍木吉他給收買了。
09年6月-10年5月-NITTAKU木吉他+BTY TACKIFAIR D(正)+YASAKA MARK V M2(反)
老實說為什麼會這樣配置,現在已經有點忘了,依稀的印象是大二開始,我打球的時間
比以前多不少(是打球,不是練球),因為買了機車,可以去的地方跟時間也變得寬裕
許多,而這個配置印象中是拿PLASMA殺球遇到了瓶頸,感覺常常控不好,於是就換成BTY
TACKFAIR D,不但發球變得更好控點,而且殺球命中率變高不少,不會打的球用削球的
方式也變得容易進了;而這時我開始打社團B隊單打,勝率也終於有了6成多的水準,另外
也常去打積分賽,當時積分大約落在13XX附近,所以我當時就訂了1700當作畢業目標。
10年5月-13年11月 BTY INNERFORCE ZLC
+BTY SRIVER G2(正)+YASAKA MARK V M2(反)(10年5、6月)
+BTY SRIVER(正)+JOOLA TANGO ULTRA (反-短顆)(10年6月-13年3月)
+BTY SRIVER(正)+ANDRO BROFWISH(反-短顆)(13年3月-13年11月)
放棄木吉他打內力ZLC,還是一樣感覺漂亮就買了,而且聽說他同時兼具控球與力量,
買了內力後,感覺也是很好適應的拍子,而此時我開始更常在外面打球,也常常跑去PTT
的世新團,當時在世新團遇到一位政大畢業的同學,打過幾次球後,他很熱心的建議
我換短顆,而且還說不會有問題,他會教我,於是我破釜沉舟的換了短顆,可是等我換完
他人就不見了,被射後不理的我只好自己去找短顆教練,因為當時爬文真的很怕換顆粒,
自己亂打會受傷,學了十堂課後,其實還是不太會用,但隨著時間的摸索,逐漸習慣了
短顆,積分也進步到了15XX,同時也終於進到社團賽A隊了,只是還是相對的弱點,學長
總是對我說:「雖然我們不期待你會贏,但是你贏的話我們會很高興......」(悲劇)。
不過整體來說,大三後我更瘋桌球了,下課打、中午打,有時上課蹺課打,晚上當然也一
定打,雖然幾乎很少練球,但一直找人比賽、一直想對方弱點、一直想贏的方法與一直研
究如何發更轉更有隱蔽性的發球,這個時期比賽球仍有精進
(大四)經過前一年多場比賽洗禮 ,加上秘密練習一年多的逆旋轉發球有了大幅度進步
常常在積分賽可以吃死許多第一次遇到的對手,而反手也有了穩定的擊球(雖然被說很
奇怪,感覺像是拿短顆打平面打法),但總之反手有了相持球,正手的扣殺也變得穩定許
多(削球、弧圈球都可以反殺),正手弧圈球也稍微進步了(雖然一樣悲劇的水準),但
總之1722這個積分我終於帶到了畢業,也在幾次的1800、1900比賽中拿到名次,不過整
體來說,我的基本功仍是十分殘弱,幾乎都是靠吃發球與前三板拼球打球的。
PS:(那個年代的積分與現在差許多,所以無法準確對照)
(碩一)大四1.2月時忍痛停止打球2個月(還是有小偷打),為了多打個2.3年學生桌球
我做出了人生中重大的犧牲,總算錄取了四間學校,最後考量學術水準與桌球風行程度下
,我選擇了台南的學校,新生盃意外的打了前幾名,所以也意外的進入校隊,但是在校隊
練球後覺得完全不知道怎麼打,因為隊校隊來說:我不會拉球、我不會拉球...。雖然靠
著大四畢業後球館練的一些怪招、老人球,還有發球與比網高就出手,尚稱精準的扣殺,
還是能贏校隊一半的人,只是遇到真的硬底子出來的選手,完全就被屌打了,除了前兩局
有機會吃吃發球外,就是準備被習慣後被連續拉爆,再加上缺乏基本功,完全不知道怎麼
在校隊練球,所以很快就受傷了,總之在身心俱疲下,我決定退隊回歸球館打球,並且
找了教練指導。
球館的生活真的很愉快,除了和教練學球的一小時外,就是比賽、比賽,每天都可以和
不同的阿伯比賽,打輸了,就吸收阿伯的怪招,自己多加琢磨,而遇到可以贏的對手,
就是多加磨練新學習的老人球的時間,總之在這種不斷挑戰、學習,再加上時常有的
會內賽增加比賽經驗(台南球館收費幾乎只有台北的3成,加上還有不少免費場地,所以可以
跑很多地方打,也包含不同球館的會內賽和對手),此外也常常報一些社會組的比賽,吸
收了許多寶貴經驗,連同後期與同校幾個同好的PK團,就這樣大約持續了一年多快意的桌
球生活。
13年11月-now
BTY INNERFORCE特注
BTY SRIVER(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3年11月-14年9月)
BTY TENERGY80(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4年10月-15年4月)
BTY TENERGY25(正)+ANDRO HEXER PIPS+(反-短顆)(15年4月-)
由於內力ZLC經過多年考驗,已經成為無可取代的主戰拍,只是年久有多觸損傷,感覺
球板也變得有點軟了,所以決定訂購特注拍,而短顆經過多年的練習,也逐漸取得控制,
開始尋找更有威力的顆粒皮,只能說特注真的買了不會後悔,手感超好的,擋球、攻擊命
中率都提高不少,此時大約是碩二冬天,隨著基本功逐漸進步,還有老人球的日益精進,
與同好組隊到台北打了幾次社團賽,印象中當時打單打全贏,只輸過一個有拿大專杯前八
的大一生,使得我充滿信心,而此時我也染上了刷膠水的習慣,因為除了SRVIER外我都
打不出老人球,SRIVER已經習慣到碰到球就知道會不會進,還有落球點大約在哪邊的程度
只是隨著逐漸進步的弧圈技術,不刷膠已經難以滿足我了,就像AE86沒有換賽車引擎就比
賽的感覺,而此時期的高峰大概就是睽違一年多打的1800積分賽,再次拿到亞軍(雖然
和之前一樣是亞軍,但是和以前的有所不同,因為去年9月的積分大概已經和現在差異不大
了(大概就是一個4.5年前2000分左右,如今許多人落難到1700、1600的時代)。
碩三開學,被學弟找回校隊,大意大概就是一種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概念,因
為很多高手都畢業了。但一切挑戰才剛開始,首先被禁止刷膠水,因為大專杯會抓,然後
是換新球,SRIVER完全無法打了,我只好被迫找了替代皮Tenergy80,雖然以基本功來說,
T80幫忙進步了一些,一年多的教練教學也讓我勉強可以有在校桌對練的能力,但是T80很
咬球,也很吃轉,過去的許多撇球、拉空球(把下旋球拉成帶側旋的空球)、卸力、加壓
擋等等,在球館用SRIVER十分順手的老人球完全不管用了,殺球命中率也折扣不少,雖
然依靠著尚稱健在的逆旋轉上、下旋發球,加上不斷加強的基本功,勉強擠上隊內排名
賽尾巴打大專杯,但是過往習慣的吃發球扣殺卻出了不少狀況,雖然發球仍吃了許多,使
對手許多球接高,但是第三板因為T80吃轉而扣殺失誤的球也非常多,總之就是當了戰
犯了,真是無顏面對隊友呀,這是一種充滿汙點的魯蛇概念,千萬個對不起也無法挽回
了...。
今年4月(大專杯後一個多月),越看T80越不爽,開始懷疑自己在打什麼球,明明就喜
歡殺球、殺球,但是殺到當戰犯真是令人不開心,自爆自棄下換成了T25,發現柳暗花明
又一村,所有的老人球都回來了,而且和在校隊多練的基本功也一樣適用,另外T25根
本就是扣殺神皮,只要腳步跟到,掌握來球的旋轉,只要比網子高幾乎都能扣進,而且它
皮很硬,不吃對方旋轉,加上適合打新體悟到的瞬間發力的前衝弧圈,以及短顆卸力、短
顆快撕等等,整個沈悶的感覺總算消逝了,而我也終於能再次擁抱恣意近台扣殺的快感,
並且在球館中也僥倖贏了一些覺得十年內打不贏的對手,終於有種突破前高,邁向新高點
的感覺。
只是難免會感嘆為什麼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當初我錯愛了T80,才導致如今的身敗
名裂,當了罪不可赦的戰犯,後悔莫及;如今,事過境遷,終於愛對了T25,卻也只能躲
在角落,享受小小確幸,無法和T25共舞在大專杯舞台。由此慘痛的經驗可以告訴大家:
「愛要耐心等待、仔細尋找,感覺很重要........
多試一支拍,多試一張皮,以免抱憾終生......」
後記:
真的覺得從小練球會有差別,就像我從國中開始打撞擊為主的打法,雖然大學後
陸續學球都有被指導到弧圈打法,但始終無法擁有像是撞擊、扣殺的這種明確手感
或許是中學時期,無形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吧?而這部份似乎也反應在球技天份上
由於我青蛙肢,腳不能蹲、平衡感差,而且身體柔軟度差,整個肢體很沒桌球天份,
不過幸虧右手似乎有手感上的天份(接觸保齡球、壘球投手、躲避球等需要手感的運動,
都有不差的成績),所以才能依賴老人球與近台快攻進步,弧圈球的部分,其實很多時候
是腳步總是無法跟到球點,或是重心不穩,因而總是發生失誤。
另外在器材方面,上面列舉的基本上屬於使用超過3個月的主戰拍,其它擁有過的
或是備用拍,還有波精、W968、莊限量、福原愛碳、BTY ULC纖維的刀板、張怡寧純木、
孔芳碳施拉格等等,這些大多是在INNERFORCE ZLC時期買的,不過始終無法撼動它主戰
拍的地位。
然後好像不小心打太多了,其實一直有要打個桌球故事自己收藏起來
當成日記給未來自己的想法,只是一直懶得實踐,而就透過這次的活動,
也就順便幫自己留個小紀念了。
--
Tags:
桌球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15-06-19T07:19
at 2015-06-19T07:19

By Ula
at 2015-06-22T07:04
at 2015-06-22T07:04

By Dora
at 2015-06-27T01:15
at 2015-06-27T01:15

By Bennie
at 2015-06-28T23:12
at 2015-06-28T23:12

By Cara
at 2015-07-02T18:04
at 2015-07-02T18:04

By Noah
at 2015-07-04T22:16
at 2015-07-04T22:16

By Donna
at 2015-07-08T03:53
at 2015-07-08T03:53

By Kumar
at 2015-07-11T20:31
at 2015-07-11T20:31

By Mary
at 2015-07-12T03:23
at 2015-07-12T03:23

By Elma
at 2015-07-12T11:21
at 2015-07-12T11:21

By Hedy
at 2015-07-14T04:22
at 2015-07-14T04:22

By Odelette
at 2015-07-16T18:18
at 2015-07-16T18:18
Related Posts
逆旋轉發球 強在哪?

By Regina
at 2015-06-18T00:02
at 2015-06-18T00:02
我的器材選擇(橫拍雙反)

By Susan
at 2015-06-17T23:04
at 2015-06-17T23:04
乒超-馬龍2勝寧波仍輸 莊智淵敗給朱世赫

By Lydia
at 2015-06-17T21:50
at 2015-06-17T21:50
波爾食物中毒 退出首屆歐洲運動會

By Valerie
at 2015-06-17T21:48
at 2015-06-17T21:48
我的器材選擇(橫拍雙反)

By Noah
at 2015-06-17T17:24
at 2015-06-17T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