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下半身投球 - 棒球討論

By Rebecca
at 2016-12-09T04:13
at 2016-12-09T04:13
Table of Contents
我所認識的下半身投球
下半身投球的力量來自哪裡?
究竟要怎麼使用“下半身投球”?
如何判斷投手是否只用“上半身投球”?
本篇文章是我多年來打球看球研究各路文章影片所得
歡迎大家互相討論勉勵
一、下半身投球的力量 我定義為“身體重心轉移時產生之動能”
也就是重心從你支撐腳轉移至自由腳的時候,身體前移所獲得的動能
我認為 這個動能是存在於每個人的投球跨步過程
問題在於 你是否有利用到這個動能?
二、重心轉移時所獲得的動能,在自由腳著地的時候累積到最大值
在這個瞬間,如果你的手臂也正好進入early cocking 也就是伸展至頭後方準備甩臂,如圖示http://i.imgur.com/cIiTy94.jpg
這時重心轉移時所獲得的動能就會像火箭的推進器一樣,帶動肩、肘、手以至於整個甩臂過程
舉幾個例子
Zack Greinke
http://i.imgur.com/aJ70x1D.jpg
Bartolo colon
http://i.imgur.com/31UMVSf.jpg
Ryan Nolan
http://i.imgur.com/k4L6ep0.jpg
Roger Clemens
http://i.imgur.com/jnWadVS.jpg
三、何謂只用“上半身”投球?
先看下面幾個例子
CJ Wilson
http://i.imgur.com/cLJs4zm.jpg
Kerry Wood
http://i.imgur.com/4ArIVTW.jpg
Brandon Beachy
http://i.imgur.com/VlpLD6d.jpg
Matt Cain
http://i.imgur.com/kFkas6V.jpg
可以注意到一個共通點,就是在自由腳著地的時候,手臂卻尚未就位,導致重心轉移時所獲得的動能浪費掉了,就像火箭推進器已經發動,而火箭發射卻還在倒數中,等到進入early cocking階段以至於投出球的動能,完全是由背、肩發動再傳導至肘、手。
四、要如何使用下半身投球
本文最核心重點:「保留重心直到進入Early cocking」
在跨步的同時又要將重心留在後腳(支撐腳) 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需要強大的下盤肌力之外,每個投手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動作同時,卻也能看出某些共通點
例1:抬腿時軀幹向後旋轉
野茂英雄
http://i.imgur.com/bmL2B7l.jpg
Johnny cueto
http://i.imgur.com/RjpwfAe.jpg
例2:跨步時大腿閉鎖(或稱Hip lock)
Zack Greinke
http://i.imgur.com/cvpsv7O.jpg
Andy Pettitte
http://i.imgur.com/fC9USKq.jpg
例3:簡化揮臂動作,配合重心轉移時機
Nolan Ryan
https://youtu.be/-aZHPuss9jo
這影片回顧Nolan Ryan投手生涯之精華片段,當中可以明顯看到初期他的揮臂擺動幅度大,到中期之後則簡化許多,使之更能配合重心轉移並減少手臂負擔,以結果來看,Nolan生涯中期過後控球有大幅改善或許是這樣的緣故。
例4:兩段式投球
代表人物:岩隈久志、黑田博樹、Kershaw
利用抬腿後短暫的停頓,使重心停留在後腳,避免太早衝出去,等待擺臂動作完成。
五、用上半身投球的特徵
1. 揮臂動作大
因為投出球的動能,完全是由背、肩發動,因此為了追求球速球質,投手必須把手臂伸展到極限(就像拉滿弓一般),我認為這同時可以解釋為何有些投手會有Inverted W的現象
2. 投球節奏快
因為重心轉移對這些投手來說只是一個過程,不須配合early cocking節奏,因此他們就是快速地跨步,不需要特別保留重心,完全專注於揮臂動作
3. 容易控球不穩
撇開大聯盟那些怪物不談,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沒認真做重訓的人來說,只用上半身投球對手臂的負擔相當大,手臂疲勞導致擺臂跟不上身體移動,最後球越投越高壓不下來。
六、上半身 vs. 下半身
從前面幾個例子不難發現到,只用上半身的投手,因為他們投球的動能完全是依靠背、肩、肘,長期下來大多傷病纏身
而使用下半身的投手,利用重心轉移時的動能減輕手臂負擔,他們球速不見得比較快,卻往往能夠維持很長的投球生涯
當然我也有看到許多天賦異稟的選手,單靠著強壯的手臂飆出驚人的火球
但他們的投手生命就只能像流星一般 短暫而燦爛
在MLB歷史上留下令人讚嘆又惋惜的一頁
--
白帝騷人醉~
藍田哭魂歸~
輕舟已遠去~
徒留英雄淚~
--
下半身投球的力量來自哪裡?
究竟要怎麼使用“下半身投球”?
如何判斷投手是否只用“上半身投球”?
本篇文章是我多年來打球看球研究各路文章影片所得
歡迎大家互相討論勉勵
一、下半身投球的力量 我定義為“身體重心轉移時產生之動能”
也就是重心從你支撐腳轉移至自由腳的時候,身體前移所獲得的動能
我認為 這個動能是存在於每個人的投球跨步過程
問題在於 你是否有利用到這個動能?
二、重心轉移時所獲得的動能,在自由腳著地的時候累積到最大值
在這個瞬間,如果你的手臂也正好進入early cocking 也就是伸展至頭後方準備甩臂,如圖示http://i.imgur.com/cIiTy94.jpg

舉幾個例子
Zack Greinke
http://i.imgur.com/aJ70x1D.jpg

http://i.imgur.com/31UMVSf.jpg

http://i.imgur.com/k4L6ep0.jpg

http://i.imgur.com/jnWadVS.jpg

三、何謂只用“上半身”投球?
先看下面幾個例子
CJ Wilson
http://i.imgur.com/cLJs4zm.jpg

http://i.imgur.com/4ArIVTW.jpg

http://i.imgur.com/VlpLD6d.jpg

http://i.imgur.com/kFkas6V.jpg

可以注意到一個共通點,就是在自由腳著地的時候,手臂卻尚未就位,導致重心轉移時所獲得的動能浪費掉了,就像火箭推進器已經發動,而火箭發射卻還在倒數中,等到進入early cocking階段以至於投出球的動能,完全是由背、肩發動再傳導至肘、手。
四、要如何使用下半身投球
本文最核心重點:「保留重心直到進入Early cocking」
在跨步的同時又要將重心留在後腳(支撐腳) 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需要強大的下盤肌力之外,每個投手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動作同時,卻也能看出某些共通點
例1:抬腿時軀幹向後旋轉
野茂英雄
http://i.imgur.com/bmL2B7l.jpg

http://i.imgur.com/RjpwfAe.jpg

Zack Greinke
http://i.imgur.com/cvpsv7O.jpg

http://i.imgur.com/fC9USKq.jpg

Nolan Ryan
https://youtu.be/-aZHPuss9jo
例4:兩段式投球
代表人物:岩隈久志、黑田博樹、Kershaw
利用抬腿後短暫的停頓,使重心停留在後腳,避免太早衝出去,等待擺臂動作完成。
五、用上半身投球的特徵
1. 揮臂動作大
因為投出球的動能,完全是由背、肩發動,因此為了追求球速球質,投手必須把手臂伸展到極限(就像拉滿弓一般),我認為這同時可以解釋為何有些投手會有Inverted W的現象
2. 投球節奏快
因為重心轉移對這些投手來說只是一個過程,不須配合early cocking節奏,因此他們就是快速地跨步,不需要特別保留重心,完全專注於揮臂動作
3. 容易控球不穩
撇開大聯盟那些怪物不談,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沒認真做重訓的人來說,只用上半身投球對手臂的負擔相當大,手臂疲勞導致擺臂跟不上身體移動,最後球越投越高壓不下來。
六、上半身 vs. 下半身
從前面幾個例子不難發現到,只用上半身的投手,因為他們投球的動能完全是依靠背、肩、肘,長期下來大多傷病纏身
而使用下半身的投手,利用重心轉移時的動能減輕手臂負擔,他們球速不見得比較快,卻往往能夠維持很長的投球生涯
當然我也有看到許多天賦異稟的選手,單靠著強壯的手臂飆出驚人的火球
但他們的投手生命就只能像流星一般 短暫而燦爛
在MLB歷史上留下令人讚嘆又惋惜的一頁
--
白帝騷人醉~
藍田哭魂歸~
輕舟已遠去~
徒留英雄淚~
--
Tags:
棒球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16-12-12T09:06
at 2016-12-12T09:06

By John
at 2016-12-16T17:02
at 2016-12-16T17:02

By Emily
at 2016-12-21T06:26
at 2016-12-21T06:26

By Caitlin
at 2016-12-25T11:38
at 2016-12-25T11:38

By Robert
at 2016-12-27T18:23
at 2016-12-27T18:23

By Isla
at 2016-12-29T01:53
at 2016-12-29T01:53

By Edwina
at 2017-01-02T23:53
at 2017-01-02T23:53

By Andrew
at 2017-01-03T10:07
at 2017-01-03T10:07

By Ethan
at 2017-01-08T09:36
at 2017-01-08T09:36

By Anthony
at 2017-01-10T09:57
at 2017-01-10T09:57

By Frederic
at 2017-01-12T13:14
at 2017-01-12T13:14
Related Posts
105年體育精英獎/擠下建仔 郭婞淳奪最

By Kumar
at 2016-12-08T20:06
at 2016-12-08T20:06
不死鳥拚明年復出 王建民貼身指導郭泓

By Quanna
at 2016-12-08T20:03
at 2016-12-08T20:03
青棒/野茂指導後輩 王建民學「龍捲風」

By Kyle
at 2016-12-08T19:59
at 2016-12-08T19:59
野茂、建仔親筆贈言 將送小選手

By Hedwig
at 2016-12-08T19:52
at 2016-12-08T19:52
Yahoo奇摩10大熱搜體育名人 建仔第1名

By Joe
at 2016-12-08T19:49
at 2016-12-08T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