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最紅Hoffenheim師法阿森納 - 阿森納兵工廠足球俱樂部 Arsenal Football Club

By Jacob
at 2008-11-05T14:01
at 2008-11-05T14:01
Table of Contents
http://sports.sina.com.cn/g/2008-11-05/12304053618.shtml
●培養英式頭腦
俱樂部青少年訓練中心的牆上,寫著“培養目標是具有英國球員的頭腦”。
訓練中,俱樂部要求球員對自己非常嚴格,能夠頂住各種壓力,
無論對隊友還是對手都要尊重,不能有假摔。
除了英國足球的公平競賽原則,英國球迷始終不遺餘力支持球隊的做法,
也給Hoffenheim教練蘭尼克留下很深印象,
「他們從不噓自己球隊,這樣的氣氛獨一無二。」
●提高教練地位
蘭尼克對於教練在德國足壇受到的對待很不滿,認為其他國家更尊敬教練,
「從對教練的稱謂就可看出,在英國,球員都稱教練為老闆。」
在英國俱樂部,教練扮演經理的角色,可做出所有和球隊有關的決定,包括買賣球員。
蘭尼克認為,弗格森和溫格就是最好的例子。
蘭尼克在霍芬海姆的地位也非常高,他和體育經理申德爾邁澤可共同作出決定。
申德爾邁澤誇張地說,如果必要,可以1分鐘就給出結果。
德國足協球探主管齊根塔勒稱讚霍芬海姆的做法,
「重要的是讓教練能貫徹一個長期的發展方案,所有著名教練都是如此。」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夏,蘭尼克、申德爾邁澤和老闆霍普、總經理羅特豪斯以及青訓主管彼得斯一起
飛往倫敦考察阿森納和切爾西的設施,
阿森納的12塊訓練場以及其他硬體條件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霍芬海姆在學習英超俱樂部,受傷的球員有專門的浴盆進行恢復,
可調節不同部位的水壓。
本賽季後半程即將投入使用的新球場,將擁有150平公尺的更衣室,
不僅有大螢幕電視,還有人工草皮的熱身區域。
●球探尋找半成品
當阿布2003年帶鉅資來切爾西時,阿森納主帥溫格卻早已改變轉會策略,
重點培訓年輕有潛質的球員,買來後培養成球星。
這一點上,蘭尼克和溫格不謀而合,
他對於赫萊布在溫格手下只踢了半年就脫胎換骨感到印象深刻,
「他的盤帶還是非常出色,但很明顯已能更加適應快節奏、一腳出球的比賽。」
蘭尼克也按溫格的標準尋找球員:年輕,有很強的性格,聰明,速度快,渴望學習,
技術超過一般水準,而且還受過不錯的教育。
申德爾邁澤表示,霍芬海姆要找的是可塑型球員,
奧巴西、登巴‧巴和古斯塔沃都是這樣的,而球隊平均年齡在德甲最小,絲毫不是意外。
●爭取一腳出球
阿森納堅持一腳出球的比賽風格,第一次觸球就是進攻的開始。
蘭尼克崇尚這種風格,霍芬海姆正是用盡可能快節奏的短傳配合打亂了漢堡的節奏。
蘭尼克的指導思想是球一定比速度最快的球員還要快,
因此只要讓球動起來,球隊就可快速運轉。
透過聰明的搶斷獲得控球權,讓比賽儘量在對方半場進行。
和溫格堅持442不同,蘭尼克通常使用433或4312的戰術。
溫格堅持在訓練場上也讓球員縮短控球時間,
歐洲豪門通常每次處理球的時間只有1到2秒,德甲則是2到3秒,
豪門的傳球準確率也非常高,而且在跑動距離、衝刺速度等很多資料上都強於德甲球隊。
不過霍芬海姆算是德甲的特例,蘭尼克很清楚自己必須在訓練中貫徹這些思路。
●無畏和團隊精神
漢堡後衛馬泰森在輸給霍芬海姆後,稱讚升班馬無所畏懼,有用不完的體力。
馬泰森說的這些,也是溫格攻勢足球的基礎。
溫格儘量減少無球訓練,蘭尼克曾在溫格手下實習兩次,
但他還是會選擇長跑為球隊儲備體能。
溫格要求球員相互尊重,互相產生信任,這一點在霍芬海姆同樣非常重要。
霍芬海姆的球員在場上互相幫助,經常溝通,沒有一名球員是自私鬼。
蘭尼克甚至不在球隊設領袖,而是相信真正的球員能夠給球隊帶來自己的東西。
●允許年輕人犯錯
和溫格一樣,蘭尼克也注意向前曲棍球王牌教練彼得斯或體育心理學家赫爾曼學習。
蘭尼克的訓練總會有不同的內容,蘭尼克非常注意研究錄影,
並且努力在訓練中實踐自己的心得。
溫格相信,年輕球員需要表達意見的權利,從而成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
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溫格經常在杯賽中給那些還沒有嶄露頭角的球員機會,
蘭尼克說:「德國足球總認為不應讓年輕人太早出場。」
今年夏天,蘭尼克甚至把17歲的特拉齊諾放進了一線隊名單。
霍芬海姆蘊藏很多阿森納元素,但蘭尼克強調不是在拷貝阿森納,
他在擔任了多年青年隊和德甲教練,又經過一段時間在豪門的學習後,
滿懷信心創造自己的奇跡。向其他國家和其他專案學習,是他的基本思路,
「若想持續發展,就必須向世界最高水準看齊。」
---------------------------------------
很好, 現在換你教我們如何站上榜首
--
●培養英式頭腦
俱樂部青少年訓練中心的牆上,寫著“培養目標是具有英國球員的頭腦”。
訓練中,俱樂部要求球員對自己非常嚴格,能夠頂住各種壓力,
無論對隊友還是對手都要尊重,不能有假摔。
除了英國足球的公平競賽原則,英國球迷始終不遺餘力支持球隊的做法,
也給Hoffenheim教練蘭尼克留下很深印象,
「他們從不噓自己球隊,這樣的氣氛獨一無二。」
●提高教練地位
蘭尼克對於教練在德國足壇受到的對待很不滿,認為其他國家更尊敬教練,
「從對教練的稱謂就可看出,在英國,球員都稱教練為老闆。」
在英國俱樂部,教練扮演經理的角色,可做出所有和球隊有關的決定,包括買賣球員。
蘭尼克認為,弗格森和溫格就是最好的例子。
蘭尼克在霍芬海姆的地位也非常高,他和體育經理申德爾邁澤可共同作出決定。
申德爾邁澤誇張地說,如果必要,可以1分鐘就給出結果。
德國足協球探主管齊根塔勒稱讚霍芬海姆的做法,
「重要的是讓教練能貫徹一個長期的發展方案,所有著名教練都是如此。」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夏,蘭尼克、申德爾邁澤和老闆霍普、總經理羅特豪斯以及青訓主管彼得斯一起
飛往倫敦考察阿森納和切爾西的設施,
阿森納的12塊訓練場以及其他硬體條件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霍芬海姆在學習英超俱樂部,受傷的球員有專門的浴盆進行恢復,
可調節不同部位的水壓。
本賽季後半程即將投入使用的新球場,將擁有150平公尺的更衣室,
不僅有大螢幕電視,還有人工草皮的熱身區域。
●球探尋找半成品
當阿布2003年帶鉅資來切爾西時,阿森納主帥溫格卻早已改變轉會策略,
重點培訓年輕有潛質的球員,買來後培養成球星。
這一點上,蘭尼克和溫格不謀而合,
他對於赫萊布在溫格手下只踢了半年就脫胎換骨感到印象深刻,
「他的盤帶還是非常出色,但很明顯已能更加適應快節奏、一腳出球的比賽。」
蘭尼克也按溫格的標準尋找球員:年輕,有很強的性格,聰明,速度快,渴望學習,
技術超過一般水準,而且還受過不錯的教育。
申德爾邁澤表示,霍芬海姆要找的是可塑型球員,
奧巴西、登巴‧巴和古斯塔沃都是這樣的,而球隊平均年齡在德甲最小,絲毫不是意外。
●爭取一腳出球
阿森納堅持一腳出球的比賽風格,第一次觸球就是進攻的開始。
蘭尼克崇尚這種風格,霍芬海姆正是用盡可能快節奏的短傳配合打亂了漢堡的節奏。
蘭尼克的指導思想是球一定比速度最快的球員還要快,
因此只要讓球動起來,球隊就可快速運轉。
透過聰明的搶斷獲得控球權,讓比賽儘量在對方半場進行。
和溫格堅持442不同,蘭尼克通常使用433或4312的戰術。
溫格堅持在訓練場上也讓球員縮短控球時間,
歐洲豪門通常每次處理球的時間只有1到2秒,德甲則是2到3秒,
豪門的傳球準確率也非常高,而且在跑動距離、衝刺速度等很多資料上都強於德甲球隊。
不過霍芬海姆算是德甲的特例,蘭尼克很清楚自己必須在訓練中貫徹這些思路。
●無畏和團隊精神
漢堡後衛馬泰森在輸給霍芬海姆後,稱讚升班馬無所畏懼,有用不完的體力。
馬泰森說的這些,也是溫格攻勢足球的基礎。
溫格儘量減少無球訓練,蘭尼克曾在溫格手下實習兩次,
但他還是會選擇長跑為球隊儲備體能。
溫格要求球員相互尊重,互相產生信任,這一點在霍芬海姆同樣非常重要。
霍芬海姆的球員在場上互相幫助,經常溝通,沒有一名球員是自私鬼。
蘭尼克甚至不在球隊設領袖,而是相信真正的球員能夠給球隊帶來自己的東西。
●允許年輕人犯錯
和溫格一樣,蘭尼克也注意向前曲棍球王牌教練彼得斯或體育心理學家赫爾曼學習。
蘭尼克的訓練總會有不同的內容,蘭尼克非常注意研究錄影,
並且努力在訓練中實踐自己的心得。
溫格相信,年輕球員需要表達意見的權利,從而成為真正有創造力的人,
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溫格經常在杯賽中給那些還沒有嶄露頭角的球員機會,
蘭尼克說:「德國足球總認為不應讓年輕人太早出場。」
今年夏天,蘭尼克甚至把17歲的特拉齊諾放進了一線隊名單。
霍芬海姆蘊藏很多阿森納元素,但蘭尼克強調不是在拷貝阿森納,
他在擔任了多年青年隊和德甲教練,又經過一段時間在豪門的學習後,
滿懷信心創造自己的奇跡。向其他國家和其他專案學習,是他的基本思路,
「若想持續發展,就必須向世界最高水準看齊。」
---------------------------------------
很好, 現在換你教我們如何站上榜首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加拉哇靠阿德傷停 無法出戰Fenerbahce

By Hedy
at 2008-11-05T13:29
at 2008-11-05T13:29
沃爾科特薩尼亞可望出戰曼聯

By Lucy
at 2008-11-05T01:44
at 2008-11-05T01:44
克利希呼籲槍手團結一致

By Lydia
at 2008-11-05T01:36
at 2008-11-05T01:36
轉會傳聞--Fabian Delph

By Hazel
at 2008-11-05T01:27
at 2008-11-05T01:27
轉會傳聞--Raul Albiol

By Megan
at 2008-11-05T01:22
at 2008-11-05T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