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冬vs渾元形意太極馬掌門人 約戰6/26 - 武術 Martial Arts
By William
at 2017-06-24T00:00
at 2017-06-24T00:0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hind (秋夜微雨)》之銘言:
: 被噓成這樣 回一下文好了 雖然內文很多我看不太明白
: 兩個癥結點 徒手對兵器 以及 意識被打到
: 徒手對兵器的部分 不能說你錯
: 但必須要有個觀念
: 練 是九死一生; 不練 是十死不生
: 現代常使用的菜刀短刀反而最難奪
: 因為其攻擊速度是最快的
: 古代的長柄武器可能還容易一些
: 但是這些都是針對 "unsophicated" 的使用者
: 都是等對方有大動作的時候奪
: 成功率還是低 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
會質疑creative88的「徒手對兵器」,
原因出在 #1P43VSmv (MartialArts) 這篇的底下推文。
creative88在這篇推文中提出:
「他所練習的傳武都是對兵器為假設」,
因為是「從冷兵器時代發展的武術」,
即便是徒手技術都是「專打要害」,
無法符合現代的各類格鬥競技,
甚至在我先前發文質疑時還推文回應專打要害是指「出手眼跟喉、起腳膝蓋下陰」。
就如同chind大所說,徒手對兵器是九死一生,
但有誰聽過哪個傳武流派專以徒手對兵器為主,其徒手技術無法用於徒手搏鬥?
更別提creative88過去的發文內容中提到,
他練了七年以上的鄭子太極,
哪位老師所授鄭子太極拳的假設是以對兵器為假設?
鄭子太極拳不過37式,幾次詢問招式內容,
都被以「細講招式沒意思」帶過。
這才是「徒手對兵器」爭議的經緯。
-------
至於講到對兵器這件事,我對chind大所說內容有點不同意見。
對抗持械敵人,最基本就是也持器械對抗。
如果不及拔出兵器,或是根本徒手,
就我對傳武的認識,約有以下兩種應對方式:
1. 閃避、找到時機拔出兵器
透過步法、手法閃避對手兵器,取得距離,
大多出現在各路刀法、劍法一開始的幾招,
直到接劍式或接刀式後改以器械對抗。
2. 奪取兵器
首先,奪兵器不是針對兵器本身,
而是要控制敵方的「持械手」,
個人以為這也是為何目前所見奪刀奪槍術都是小刀手槍為主,
因為小刀手槍延伸距離有限,
「理論上」能搭配步法,在臂長範圍控制對方的持械手。
至於長兵器有比較好奪嗎?我不這麼認為。
就算對方扎槍,能避開槍頭,槍桿也不一定抓得到,
更別說所謂「槍中三分棍」,
槍頭沒刺中,對方還能控制長槍改劈或橫貫(類似雙頭棍用法),
那力道也不是徒手能接的,
就算不講有刀刃的,我也沒聽過奪長棍的。
去找練劍道的人拿竹劍來比劃就曉得,就算你明知手不會被砍傷,
要針對兵器去奪取超困難,光反應速度就來不及...
我人生第一次被竹劍敲頭就是這樣。
更別提古代戰場上,極少有決鬥放對的情形,
完全失去兵器下一刻就是被他人刺死,不大可能徒手奪兵器。
無論中外的冷兵器時代戰士,大都是長短兵各一把,
例如歐洲騎士是長槍+長劍、日本武士是長槍+打刀,
中國將領也是長槍+單刀/長劍,
短兵就是失落、損壞長兵時的護身武器。
因此,
若是從冷兵器時代發展的武術,
根本沒有「專門」發展徒手對兵器武技的可能,
而講奪小刀奪手槍術,更是屬於近現代的技巧。
簡而言之,creative88的主張光是連理論都有問題了,
他又不願意明示師承,說到招式細節就是顧左右而言他,被噓也是意料之中。
--
: 被噓成這樣 回一下文好了 雖然內文很多我看不太明白
: 兩個癥結點 徒手對兵器 以及 意識被打到
: 徒手對兵器的部分 不能說你錯
: 但必須要有個觀念
: 練 是九死一生; 不練 是十死不生
: 現代常使用的菜刀短刀反而最難奪
: 因為其攻擊速度是最快的
: 古代的長柄武器可能還容易一些
: 但是這些都是針對 "unsophicated" 的使用者
: 都是等對方有大動作的時候奪
: 成功率還是低 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
會質疑creative88的「徒手對兵器」,
原因出在 #1P43VSmv (MartialArts) 這篇的底下推文。
creative88在這篇推文中提出:
「他所練習的傳武都是對兵器為假設」,
因為是「從冷兵器時代發展的武術」,
即便是徒手技術都是「專打要害」,
無法符合現代的各類格鬥競技,
甚至在我先前發文質疑時還推文回應專打要害是指「出手眼跟喉、起腳膝蓋下陰」。
就如同chind大所說,徒手對兵器是九死一生,
但有誰聽過哪個傳武流派專以徒手對兵器為主,其徒手技術無法用於徒手搏鬥?
更別提creative88過去的發文內容中提到,
他練了七年以上的鄭子太極,
哪位老師所授鄭子太極拳的假設是以對兵器為假設?
鄭子太極拳不過37式,幾次詢問招式內容,
都被以「細講招式沒意思」帶過。
這才是「徒手對兵器」爭議的經緯。
-------
至於講到對兵器這件事,我對chind大所說內容有點不同意見。
對抗持械敵人,最基本就是也持器械對抗。
如果不及拔出兵器,或是根本徒手,
就我對傳武的認識,約有以下兩種應對方式:
1. 閃避、找到時機拔出兵器
透過步法、手法閃避對手兵器,取得距離,
大多出現在各路刀法、劍法一開始的幾招,
直到接劍式或接刀式後改以器械對抗。
2. 奪取兵器
首先,奪兵器不是針對兵器本身,
而是要控制敵方的「持械手」,
個人以為這也是為何目前所見奪刀奪槍術都是小刀手槍為主,
因為小刀手槍延伸距離有限,
「理論上」能搭配步法,在臂長範圍控制對方的持械手。
至於長兵器有比較好奪嗎?我不這麼認為。
就算對方扎槍,能避開槍頭,槍桿也不一定抓得到,
更別說所謂「槍中三分棍」,
槍頭沒刺中,對方還能控制長槍改劈或橫貫(類似雙頭棍用法),
那力道也不是徒手能接的,
就算不講有刀刃的,我也沒聽過奪長棍的。
去找練劍道的人拿竹劍來比劃就曉得,就算你明知手不會被砍傷,
要針對兵器去奪取超困難,光反應速度就來不及...
我人生第一次被竹劍敲頭就是這樣。
更別提古代戰場上,極少有決鬥放對的情形,
完全失去兵器下一刻就是被他人刺死,不大可能徒手奪兵器。
無論中外的冷兵器時代戰士,大都是長短兵各一把,
例如歐洲騎士是長槍+長劍、日本武士是長槍+打刀,
中國將領也是長槍+單刀/長劍,
短兵就是失落、損壞長兵時的護身武器。
因此,
若是從冷兵器時代發展的武術,
根本沒有「專門」發展徒手對兵器武技的可能,
而講奪小刀奪手槍術,更是屬於近現代的技巧。
簡而言之,creative88的主張光是連理論都有問題了,
他又不願意明示師承,說到招式細節就是顧左右而言他,被噓也是意料之中。
--
Tags:
武術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17-06-27T11:23
at 2017-06-27T11:23
By Emma
at 2017-06-29T06:29
at 2017-06-29T06:29
By Charlotte
at 2017-07-02T22:23
at 2017-07-02T22:23
By Erin
at 2017-07-03T07:16
at 2017-07-03T07:16
By Michael
at 2017-07-06T07:46
at 2017-07-06T07:46
By Erin
at 2017-07-10T01:48
at 2017-07-10T01:48
By Freda
at 2017-07-14T20:37
at 2017-07-14T20:37
By Margaret
at 2017-07-15T09:37
at 2017-07-15T09:37
By Dinah
at 2017-07-17T09:28
at 2017-07-17T09:28
By Yuri
at 2017-07-17T12:32
at 2017-07-17T12:32
By Sarah
at 2017-07-22T04:51
at 2017-07-22T04:51
By Lucy
at 2017-07-22T14:17
at 2017-07-22T14:17
By Sarah
at 2017-07-26T07:50
at 2017-07-26T07:50
By Xanthe
at 2017-07-28T17:40
at 2017-07-28T17:40
By Dinah
at 2017-08-01T14:27
at 2017-08-01T14:27
By Ursula
at 2017-08-05T16:26
at 2017-08-05T16:26
By Lydia
at 2017-08-08T12:52
at 2017-08-08T12:52
By Mason
at 2017-08-12T03:15
at 2017-08-12T03:15
By Hamiltion
at 2017-08-12T11:10
at 2017-08-12T11:10
By Michael
at 2017-08-14T11:08
at 2017-08-14T11:08
By Liam
at 2017-08-19T02:09
at 2017-08-19T02:09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8-20T07:06
at 2017-08-20T07:06
By Victoria
at 2017-08-23T14:50
at 2017-08-23T14:50
By Christine
at 2017-08-24T16:25
at 2017-08-24T16:25
By Rosalind
at 2017-08-26T19:23
at 2017-08-26T19:2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8-27T23:00
at 2017-08-27T23:00
By Isabella
at 2017-08-28T07:25
at 2017-08-28T07:25
By Jessica
at 2017-09-01T00:46
at 2017-09-01T00:4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9-03T16:14
at 2017-09-03T16:14
By Liam
at 2017-09-08T12:37
at 2017-09-08T12:37
By Freda
at 2017-09-08T18:51
at 2017-09-08T18:51
By Charlie
at 2017-09-11T00:23
at 2017-09-11T00:23
By Belly
at 2017-09-15T06:57
at 2017-09-15T06:57
By Madame
at 2017-09-15T16:59
at 2017-09-15T16:59
By Kyle
at 2017-09-19T20:58
at 2017-09-19T20:58
Related Posts
台中詠春拳免費體驗班
By Edwina
at 2017-06-23T23:40
at 2017-06-23T23:40
徐曉冬vs渾元形意太極馬掌門人 約戰6/26
By Anthony
at 2017-06-23T22:18
at 2017-06-23T22:18
鐵沙掌
By Gary
at 2017-06-22T00:55
at 2017-06-22T00:55
六藝武學-達人講座-太極拳
By Quanna
at 2017-06-19T11:39
at 2017-06-19T11:39
彭博老師是真貨還是演的啊?
By Harry
at 2017-06-18T01:47
at 2017-06-18T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