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與杜哈亞運比較 - 奧運,世大運,亞運討論

By Erin
at 2010-11-28T16:54
at 2010-11-28T16:54
Table of Contents
將兩屆亞運會進行比較﹐以得出各國體育實力的變動情況。
為了使得比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平台﹐首先必須將本次廣州亞運會
新增加的項目減掉。計﹐減掉體育舞蹈、龍舟、輪滑、板球、圍棋、
象棋、女子拳擊、女子水球、女子卡巴迪共9項。
減掉以下獎牌數﹕
金 銀 銅 總
中國 20 7 7 34
韓國 6 9 8 23
中華 4 4 3 11
印尼 3 3 6
日本 1 3 7 11
孟加拉 1 1 1 3
印度 1 4 5
巴基斯坦 1 1 2
緬甸 3 3
泰國 2 3 5
哈薩克 1 2 3
菲律賓 1 2 3
蒙古 1 1
越南 1 1
阿富汗 1 1
伊朗 1 1
烏茲別克 1 1
朝鮮 1 1
增加廣州亞運會所取消﹐而杜哈亞運會有的項目。
計﹕速度賽馬、健美2項
增加以下獎牌數﹕
金 銀 銅 總
阿聯 3 1 4
卡達 2 1 1 4
巴林 1 5 6
星加坡 1 2 3
中國 1 1
泰國 1 1
中國香港 1 1
韓國 1 2 3
日本 1 1
越南 1 1
馬來西亞 1 1
印尼 1 1
約旦 1 1
澳門 1 1
敘利亞 1 1
修正後各國廣州亞運與杜哈亞運比較(因部分大項細化出更多小項﹐
以及部分項目並列銅牌較多﹐廣州亞運各項獎牌數比杜哈仍有增加。)
項目修正為杜哈項目後的廣州亞運 相比杜哈亞運增減數
本屆名次 金 銀 銅 總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80 112 91 383 15 24 28 67
2 韓國 70 57 85 212 12 4 3 19
3 日本 47 72 87 206 -3 1 10 8
4 伊朗 20 14 24 58 9 -1 2 10
5 哈薩克 18 22 36 76 -5 3 -7 -9
6 印度 13 17 29 59 3 -1 3 5
9 泰國 12 7 29 48 -1 -8 3 -6
8 烏茲別克 11 22 22 55 8 8 16
10 馬來西亞 9 19 14 42 1 2 -3 0
11 香港 9 15 17 41 3 3 7 13
7 中華 9 12 35 56 2 8 10
12 朝鮮 6 10 19 35 1 3 4
18 卡達 6 6 8 20 -3 -6 -3 -12
14 巴林 6 5 4 15 -1 -5 -6
16 新加坡 5 7 8 20 -3 -4 -7
13 沙伊特 5 3 5 13 -3 3 -1 -1
17 科威特 4 6 1 11 -2 1 -1 -2
30 阿聯 3 4 2 9 -1 -1
19 菲律賓 3 3 7 13 -1 -3 -2 -6
21 蒙古 2 4 9 15 -1 1 0
23 約旦 2 2 3 7 1 -1 -1 -1
22 緬甸 2 2 3 7 2 -2 -4 -4
20 巴基斯坦 2 2 2 6 2 1 -1 2
24 越南 1 17 15 33 -2 4 8 10
15 印尼 1 6 14 21 -1 3 -1 1
25 吉爾吉斯 1 2 2 5 1 -4 -3
26 澳門 1 1 5 7 1 -1 0
28 塔吉克 1 3 4 -1 1 0
29 敘利亞 1 2 3 -1 -1 -1 -3
32 黎巴嫩 1 2 3 -1 1 0
32 伊拉克 1 2 3 -1 1 0
31 阿富汗 1 1 2 1 1
34 寮國 2 2 -1 2 1
35 尼泊爾 1 1 -2 -2
35 阿曼 1 1 1 1
27 孟加拉國 0 -1 -1
錫蘭 -1 -2 -3
土庫曼 -1 -1
葉門 -1 -1
金牌進步最大的五國是﹕中國、韓國、伊朗、印度/香港並列
總獎牌進步最大的五國是﹕中國、韓國、烏茲別克、香港、伊朗/中華/越南並列
金牌退步最大的五國是﹕哈薩克、日本/卡達/新加坡/沙特並列
總獎牌退步最大的五國是﹕卡達、哈薩克、新加坡、泰國/巴林/菲律賓並列
扣除地主優勢的話﹐韓國是進步最大的國家﹐其次伊朗印度香港與中華
在不少項目上都取得巨大的進步。
日本雖然金牌微減﹐但總獎牌卻略升﹐算是持平。
失去上屆的地主優勢之後﹐卡達大幅縮水30%-50%。
其他海灣國家也普遍有所下降。
另外﹐相比杜哈亞運﹐有4個國家退出獎牌榜一牌未得﹐
顯示在亞洲體育項目上﹐隨著非奧項目的進一步開展﹐
體育大國紛紛加大了對非奧項目的投入﹐慢慢蠶食了體育小國在非奧項目上得金的可能。
總結﹕
亞洲第一階體育強國在奧運項目上持平﹐在非奧項目上擴張。
亞洲第二階體育大國在奧運項目上進步﹐在非奧項目上也有進步。
亞洲第三階體育弱國在奧運項目上仍然缺乏發展空間﹐在非奧項目上也持平。
亞洲三階後的其余國家﹐在奧運項目上仍然沒有空間﹐在非奧項目上逐漸被排擠。
預料下屆奧運﹐將有更多亞洲國家排名上升到世界前30﹐ 而不是僅有中日韓哈。
而下屆亞運﹐很可能獎牌榜上的國家將進一步減少。
中國也好﹐台灣也好﹐雖然這次在持平中有所進步﹐但進步並不算太多﹐
猶如逆水行舟﹐不小心的話﹐下屆的地盤會被其他國家搶奪掉一部分。
--
為了使得比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平台﹐首先必須將本次廣州亞運會
新增加的項目減掉。計﹐減掉體育舞蹈、龍舟、輪滑、板球、圍棋、
象棋、女子拳擊、女子水球、女子卡巴迪共9項。
減掉以下獎牌數﹕
金 銀 銅 總
中國 20 7 7 34
韓國 6 9 8 23
中華 4 4 3 11
印尼 3 3 6
日本 1 3 7 11
孟加拉 1 1 1 3
印度 1 4 5
巴基斯坦 1 1 2
緬甸 3 3
泰國 2 3 5
哈薩克 1 2 3
菲律賓 1 2 3
蒙古 1 1
越南 1 1
阿富汗 1 1
伊朗 1 1
烏茲別克 1 1
朝鮮 1 1
增加廣州亞運會所取消﹐而杜哈亞運會有的項目。
計﹕速度賽馬、健美2項
增加以下獎牌數﹕
金 銀 銅 總
阿聯 3 1 4
卡達 2 1 1 4
巴林 1 5 6
星加坡 1 2 3
中國 1 1
泰國 1 1
中國香港 1 1
韓國 1 2 3
日本 1 1
越南 1 1
馬來西亞 1 1
印尼 1 1
約旦 1 1
澳門 1 1
敘利亞 1 1
修正後各國廣州亞運與杜哈亞運比較(因部分大項細化出更多小項﹐
以及部分項目並列銅牌較多﹐廣州亞運各項獎牌數比杜哈仍有增加。)
項目修正為杜哈項目後的廣州亞運 相比杜哈亞運增減數
本屆名次 金 銀 銅 總 金 銀 銅 總
1 中國 180 112 91 383 15 24 28 67
2 韓國 70 57 85 212 12 4 3 19
3 日本 47 72 87 206 -3 1 10 8
4 伊朗 20 14 24 58 9 -1 2 10
5 哈薩克 18 22 36 76 -5 3 -7 -9
6 印度 13 17 29 59 3 -1 3 5
9 泰國 12 7 29 48 -1 -8 3 -6
8 烏茲別克 11 22 22 55 8 8 16
10 馬來西亞 9 19 14 42 1 2 -3 0
11 香港 9 15 17 41 3 3 7 13
7 中華 9 12 35 56 2 8 10
12 朝鮮 6 10 19 35 1 3 4
18 卡達 6 6 8 20 -3 -6 -3 -12
14 巴林 6 5 4 15 -1 -5 -6
16 新加坡 5 7 8 20 -3 -4 -7
13 沙伊特 5 3 5 13 -3 3 -1 -1
17 科威特 4 6 1 11 -2 1 -1 -2
30 阿聯 3 4 2 9 -1 -1
19 菲律賓 3 3 7 13 -1 -3 -2 -6
21 蒙古 2 4 9 15 -1 1 0
23 約旦 2 2 3 7 1 -1 -1 -1
22 緬甸 2 2 3 7 2 -2 -4 -4
20 巴基斯坦 2 2 2 6 2 1 -1 2
24 越南 1 17 15 33 -2 4 8 10
15 印尼 1 6 14 21 -1 3 -1 1
25 吉爾吉斯 1 2 2 5 1 -4 -3
26 澳門 1 1 5 7 1 -1 0
28 塔吉克 1 3 4 -1 1 0
29 敘利亞 1 2 3 -1 -1 -1 -3
32 黎巴嫩 1 2 3 -1 1 0
32 伊拉克 1 2 3 -1 1 0
31 阿富汗 1 1 2 1 1
34 寮國 2 2 -1 2 1
35 尼泊爾 1 1 -2 -2
35 阿曼 1 1 1 1
27 孟加拉國 0 -1 -1
錫蘭 -1 -2 -3
土庫曼 -1 -1
葉門 -1 -1
金牌進步最大的五國是﹕中國、韓國、伊朗、印度/香港並列
總獎牌進步最大的五國是﹕中國、韓國、烏茲別克、香港、伊朗/中華/越南並列
金牌退步最大的五國是﹕哈薩克、日本/卡達/新加坡/沙特並列
總獎牌退步最大的五國是﹕卡達、哈薩克、新加坡、泰國/巴林/菲律賓並列
扣除地主優勢的話﹐韓國是進步最大的國家﹐其次伊朗印度香港與中華
在不少項目上都取得巨大的進步。
日本雖然金牌微減﹐但總獎牌卻略升﹐算是持平。
失去上屆的地主優勢之後﹐卡達大幅縮水30%-50%。
其他海灣國家也普遍有所下降。
另外﹐相比杜哈亞運﹐有4個國家退出獎牌榜一牌未得﹐
顯示在亞洲體育項目上﹐隨著非奧項目的進一步開展﹐
體育大國紛紛加大了對非奧項目的投入﹐慢慢蠶食了體育小國在非奧項目上得金的可能。
總結﹕
亞洲第一階體育強國在奧運項目上持平﹐在非奧項目上擴張。
亞洲第二階體育大國在奧運項目上進步﹐在非奧項目上也有進步。
亞洲第三階體育弱國在奧運項目上仍然缺乏發展空間﹐在非奧項目上也持平。
亞洲三階後的其余國家﹐在奧運項目上仍然沒有空間﹐在非奧項目上逐漸被排擠。
預料下屆奧運﹐將有更多亞洲國家排名上升到世界前30﹐ 而不是僅有中日韓哈。
而下屆亞運﹐很可能獎牌榜上的國家將進一步減少。
中國也好﹐台灣也好﹐雖然這次在持平中有所進步﹐但進步並不算太多﹐
猶如逆水行舟﹐不小心的話﹐下屆的地盤會被其他國家搶奪掉一部分。
--
Tags:
賽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只見金牌的病態

By James
at 2010-11-28T14:01
at 2010-11-28T14:01
獎牌榜-以單位人口數量排名

By Ethan
at 2010-11-28T12:29
at 2010-11-28T12:29
中華奪13金 12年來最佳成績

By Enid
at 2010-11-28T12:11
at 2010-11-28T12:11
亞運10驚奇 台灣新勢力

By Edwina
at 2010-11-28T10:24
at 2010-11-28T10:24
中華奪13金 12年來最佳成績

By Ina
at 2010-11-28T06:28
at 2010-11-28T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