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停留? - 潛水運動討論
By Edwina
at 2021-01-03T20:23
at 2021-01-03T20:23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我三更半夜無聊隨便亂寫的
文獻告訴我們就是在免減壓極限內,安全停留可有可無,不做也無所謂。
所以我只回答這個量表設定的「概念」問題。
這個問題我不會把他當作科學問題,我會把他當作「減壓症焦慮」、「風險控管」的問題
既然是風險控管,每個人的風險忍受程度都會不一樣,所以這個是「我的」安全停留風險
控管量表,讓大家參考看看。也可以依照自己對風險的容忍度去調整選項區間和權重,做
一份「自己的」安全停留風險控管量表。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背景
我目前170隻,AOW w/nitrox,有碰過強流、大浪,最冷下過20度,有吸到沒氣上水面過,
也曾經不做安全停留就直接上水面,近30隻SAC中位數為14.1L/min,是東北角出來的潛水
員(所以對低能見度容忍度很高),但是對低溫的容忍度很低(低於26度不下),喜歡放
流,自認為是風險趨避者。
昨晚在寫那份量表的時候,大概把我考量的因素分成二種,分別是「安全性」、「減壓症
風險」。我對於安全停留的基本態度就和文獻一樣,做不做都無所謂,在不超過免減壓極
限的前提下,做與不做對於減壓症的風險都很低,有餘裕再做。並且,我認為為了做安全
停留而共生是錯誤的,進入共生就是應該緩慢上水面。
在以上基本態度之下,涉及「安全性」的因素我會給予相對較高的權重,涉及「減壓症風
險」的因素我會給予相對較低的權重。
安全性因素(分數越高,外在因素越危險,越不建議做安全停留)
2殘壓
3潛水經驗(耗氣量)
4浪
5能見度
6流
7海溫
8海域熟悉度
9潛伴熟悉度
13潛水經驗(中性浮力)
14實質存在危險
減壓症風險(分數越低,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做安全停留)
1個體差異與病史
10最大深度
11重複潛水
12使用氣體組成
在配置權重分數的時候,我思考過下面這些事
一、潛水經驗要怎麼量化?
我認為用隻數來作為操作型定義來評估這個問題並不太切合,畢竟我也是遇過比我還耗氣
的教練。
所以經過思考後,我最後決定使用SAC、中性浮力控制來作為潛水經驗的操作型定義。
而且考量SAC可能不是常態分佈、久遠以前的紀錄不是那麼重要,我挑選了last 30 SAC
中位數。
二、絕對不建議進行安全停留的殘壓
1.是否曾經罹患過減壓症?
是 0p
否 30p
2.返抵5m時,剩下多少殘壓(bar)?
15以下 70p
16-30 30p
31-70 5p
71以上 0p
這二題的權重是一起決定的。決定的問題是在幾bar以下是「絕對」不建議進行安全停留。
但我想到一旦我說30bar以下直接上水面,一定會有人問說我剩20bar可是我很省氣,可不
可以做?我如果說很省氣的話可以。一定又會有人說她是女生沒在呼吸,我15bar可不可
以做?
所以既然都有SAC了,就直接用算的,來決定吧
SAC若為25,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4.8min
SAC若為20,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6min
SAC若為15,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8min
所以我最後決定把殘壓切在0-15-30-70。而試算的結果告訴我,在殘壓15bar時,即使SAC
是15,也只能吸8min,在安全的考量下(我就是怕斷氣),所以我把15bar以下直接給70
分,這樣加上個體因素的30分,就會直接滿100分了。但是如果你個體因素風險高,又省
氣,當然還是可以做,只是安全停留可以高一點在3-4m做,或是自己注意做完就只剩3分
鐘左右的氣。
若殘壓在16-30bar,滿足省氣、水域狀況安全且沒有立即性危險,則建議做安全停留。
三、浪、流、能見度
我自己是在東北角訓練出來的,對5m內的低能見度覺得還好。也不認為流是一個造成立即
性危險的因素,所以這二個的權重比較低。而大浪會影響上岸、上船,會有立即性的危險
,所以我給大浪的權重稍微高一點。
四、海溫
海溫是考量失溫所造成的立即性危險,這個就很主觀了,可以自己調整溫度範圍。
我就怕冷。
五、海域與潛伴熟悉度
因為我這個量表預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潛水員,所以這潛伴的權重給不高。並考量大部分
潛點常常是第一次去,或是沒在導航也像是第一次去,所以也不給太高的權重。
六、重複潛水、最大深度
這個的配分就是各種極端舉例的思考了
A情境:今日第一隻,最大深度7m。
這個要做安全停留我也是醉了
B情境:今日第五隻,每隻最大深度都28m
有點概念都會知道這個的減壓症風險會提高很多
所以重複潛水隻數越多,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要做安全停留,分數越低
所以最大潛水深度越深,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要做安全停留,分數越低
七、空氣 vs. 高氧
這個應該就不用解釋了,氮氣就是比較少
八、已發生潛水事故、立即性危險存在
已經有潛水員發生意外或是有具攻擊性的魚類、船隻之類的
不囉唆,直接給100分。
※ 引述《biup2 (biup2)》之銘言:
: 隨便寫的,沒有參考文獻
: 分數越高代表安全危險性越高 或是 罹患減壓症風險較低
: 這篇討論的是安全停留((voluntary/recommanded)safety stop),
: 不包括潛水過程中因為超過免減壓時間所產生之減壓停留(deco stops)、
: 深度停留(deep stop)
: 或如RGBM等減壓模式因為潛水過程中違反上升速率規範而外加之gradient bubble stop(或
: 稱為mandatory safety stop)
: 分數達100分就不做安全停留,即使評估決定不做安全停留,仍須遵守上升速率規範
: 1.是否曾經罹患過減壓症?
: 是 0p
: 否 30p
: 2.返抵5m時,剩下多少殘壓(bar)?
: 15以下 70p
: 16-30 30p
: 31-70 5p
: 71以上 0p
: 3.近30隻的中位數SAC(L/min)?
: 25以上 15p
: 21-24 5p
: 20以下 0p
: 4.浪況
: 大浪 20p
: 小浪 5p
: 無浪 0p
: 5.能見度
: 5米內 10p
: 6-10米 5p
: 11米以上 0p
: 6.流
: 強流 10p
: 小流 5p
: 無流 0p
: 7.海溫(攝氏)
: 28以上 0p
: 26-27 5p
: 25以下 10p
: 8.是否曾在此潛點潛水?
: 是 0p
: 否 5p
: 9.對於潛伴是否熟悉
: 是 0p
: 否 5p
: 10.此次潛水最大深度
: 10m內 10p
: 11-20m 5p
: 超過20米 0p
: 11.本次潛水為當日連續潛水第幾隻
: 1 10p
: 2 5p
: 3以上 0p
: 12.是否使用高氧氣體?
: 是 5p
: 否 0p
: 13.能在5m維持中性浮力?
: 能 0p
: 不能 5p
: 14.此次潛水是否發生潛水事故或存在比減壓症更嚴重之危險因子?
: 是 100p
: 否 0p
: ※ 引述《D0722 (D0722)》之銘言:
: : 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
: : 先不戰OW該不該下超過18m的問題
: : 如果大家在船潛下完28m左右
: : 掛在船繩上做5米3分鐘安全停留時
: : 殘壓只剩20bar(先不考慮為何只剩20)
: : 大家會加減做安全停留大概剩10bar再上去
: : 還是完全不做直接上去呢?
: : 船繩上掛滿人也有教練在
--
文獻告訴我們就是在免減壓極限內,安全停留可有可無,不做也無所謂。
所以我只回答這個量表設定的「概念」問題。
這個問題我不會把他當作科學問題,我會把他當作「減壓症焦慮」、「風險控管」的問題
既然是風險控管,每個人的風險忍受程度都會不一樣,所以這個是「我的」安全停留風險
控管量表,讓大家參考看看。也可以依照自己對風險的容忍度去調整選項區間和權重,做
一份「自己的」安全停留風險控管量表。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要跟我要文獻。
背景
我目前170隻,AOW w/nitrox,有碰過強流、大浪,最冷下過20度,有吸到沒氣上水面過,
也曾經不做安全停留就直接上水面,近30隻SAC中位數為14.1L/min,是東北角出來的潛水
員(所以對低能見度容忍度很高),但是對低溫的容忍度很低(低於26度不下),喜歡放
流,自認為是風險趨避者。
昨晚在寫那份量表的時候,大概把我考量的因素分成二種,分別是「安全性」、「減壓症
風險」。我對於安全停留的基本態度就和文獻一樣,做不做都無所謂,在不超過免減壓極
限的前提下,做與不做對於減壓症的風險都很低,有餘裕再做。並且,我認為為了做安全
停留而共生是錯誤的,進入共生就是應該緩慢上水面。
在以上基本態度之下,涉及「安全性」的因素我會給予相對較高的權重,涉及「減壓症風
險」的因素我會給予相對較低的權重。
安全性因素(分數越高,外在因素越危險,越不建議做安全停留)
2殘壓
3潛水經驗(耗氣量)
4浪
5能見度
6流
7海溫
8海域熟悉度
9潛伴熟悉度
13潛水經驗(中性浮力)
14實質存在危險
減壓症風險(分數越低,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做安全停留)
1個體差異與病史
10最大深度
11重複潛水
12使用氣體組成
在配置權重分數的時候,我思考過下面這些事
一、潛水經驗要怎麼量化?
我認為用隻數來作為操作型定義來評估這個問題並不太切合,畢竟我也是遇過比我還耗氣
的教練。
所以經過思考後,我最後決定使用SAC、中性浮力控制來作為潛水經驗的操作型定義。
而且考量SAC可能不是常態分佈、久遠以前的紀錄不是那麼重要,我挑選了last 30 SAC
中位數。
二、絕對不建議進行安全停留的殘壓
1.是否曾經罹患過減壓症?
是 0p
否 30p
2.返抵5m時,剩下多少殘壓(bar)?
15以下 70p
16-30 30p
31-70 5p
71以上 0p
這二題的權重是一起決定的。決定的問題是在幾bar以下是「絕對」不建議進行安全停留。
但我想到一旦我說30bar以下直接上水面,一定會有人問說我剩20bar可是我很省氣,可不
可以做?我如果說很省氣的話可以。一定又會有人說她是女生沒在呼吸,我15bar可不可
以做?
所以既然都有SAC了,就直接用算的,來決定吧
SAC若為25,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4.8min
SAC若為20,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6min
SAC若為15,使用12L氣瓶殘壓15bar,在5米處可以停留8min
所以我最後決定把殘壓切在0-15-30-70。而試算的結果告訴我,在殘壓15bar時,即使SAC
是15,也只能吸8min,在安全的考量下(我就是怕斷氣),所以我把15bar以下直接給70
分,這樣加上個體因素的30分,就會直接滿100分了。但是如果你個體因素風險高,又省
氣,當然還是可以做,只是安全停留可以高一點在3-4m做,或是自己注意做完就只剩3分
鐘左右的氣。
若殘壓在16-30bar,滿足省氣、水域狀況安全且沒有立即性危險,則建議做安全停留。
三、浪、流、能見度
我自己是在東北角訓練出來的,對5m內的低能見度覺得還好。也不認為流是一個造成立即
性危險的因素,所以這二個的權重比較低。而大浪會影響上岸、上船,會有立即性的危險
,所以我給大浪的權重稍微高一點。
四、海溫
海溫是考量失溫所造成的立即性危險,這個就很主觀了,可以自己調整溫度範圍。
我就怕冷。
五、海域與潛伴熟悉度
因為我這個量表預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潛水員,所以這潛伴的權重給不高。並考量大部分
潛點常常是第一次去,或是沒在導航也像是第一次去,所以也不給太高的權重。
六、重複潛水、最大深度
這個的配分就是各種極端舉例的思考了
A情境:今日第一隻,最大深度7m。
這個要做安全停留我也是醉了
B情境:今日第五隻,每隻最大深度都28m
有點概念都會知道這個的減壓症風險會提高很多
所以重複潛水隻數越多,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要做安全停留,分數越低
所以最大潛水深度越深,減壓症風險越高,越建議要做安全停留,分數越低
七、空氣 vs. 高氧
這個應該就不用解釋了,氮氣就是比較少
八、已發生潛水事故、立即性危險存在
已經有潛水員發生意外或是有具攻擊性的魚類、船隻之類的
不囉唆,直接給100分。
※ 引述《biup2 (biup2)》之銘言:
: 隨便寫的,沒有參考文獻
: 分數越高代表安全危險性越高 或是 罹患減壓症風險較低
: 這篇討論的是安全停留((voluntary/recommanded)safety stop),
: 不包括潛水過程中因為超過免減壓時間所產生之減壓停留(deco stops)、
: 深度停留(deep stop)
: 或如RGBM等減壓模式因為潛水過程中違反上升速率規範而外加之gradient bubble stop(或
: 稱為mandatory safety stop)
: 分數達100分就不做安全停留,即使評估決定不做安全停留,仍須遵守上升速率規範
: 1.是否曾經罹患過減壓症?
: 是 0p
: 否 30p
: 2.返抵5m時,剩下多少殘壓(bar)?
: 15以下 70p
: 16-30 30p
: 31-70 5p
: 71以上 0p
: 3.近30隻的中位數SAC(L/min)?
: 25以上 15p
: 21-24 5p
: 20以下 0p
: 4.浪況
: 大浪 20p
: 小浪 5p
: 無浪 0p
: 5.能見度
: 5米內 10p
: 6-10米 5p
: 11米以上 0p
: 6.流
: 強流 10p
: 小流 5p
: 無流 0p
: 7.海溫(攝氏)
: 28以上 0p
: 26-27 5p
: 25以下 10p
: 8.是否曾在此潛點潛水?
: 是 0p
: 否 5p
: 9.對於潛伴是否熟悉
: 是 0p
: 否 5p
: 10.此次潛水最大深度
: 10m內 10p
: 11-20m 5p
: 超過20米 0p
: 11.本次潛水為當日連續潛水第幾隻
: 1 10p
: 2 5p
: 3以上 0p
: 12.是否使用高氧氣體?
: 是 5p
: 否 0p
: 13.能在5m維持中性浮力?
: 能 0p
: 不能 5p
: 14.此次潛水是否發生潛水事故或存在比減壓症更嚴重之危險因子?
: 是 100p
: 否 0p
: ※ 引述《D0722 (D0722)》之銘言:
: : 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
: : 先不戰OW該不該下超過18m的問題
: : 如果大家在船潛下完28m左右
: : 掛在船繩上做5米3分鐘安全停留時
: : 殘壓只剩20bar(先不考慮為何只剩20)
: : 大家會加減做安全停留大概剩10bar再上去
: : 還是完全不做直接上去呢?
: : 船繩上掛滿人也有教練在
--
Tags:
潛水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21-01-07T19:32
at 2021-01-07T19:32
By Lydia
at 2021-01-11T18:41
at 2021-01-11T18:41
By Candice
at 2021-01-15T17:50
at 2021-01-15T17:50
Related Posts
安全停留?
By Sarah
at 2021-01-03T03:24
at 2021-01-03T03:24
安全停留?
By Hedwig
at 2020-12-31T02:42
at 2020-12-31T02:42
AIDA2 徵伴學自潛
By Freda
at 2020-12-30T12:51
at 2020-12-30T12:51
台北 水肺練習場地?
By Cara
at 2020-12-29T16:40
at 2020-12-29T16:40
詢問自由潛水課程-台中/高雄/屏東
By Queena
at 2020-12-25T16:52
at 2020-12-25T16:52